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022-03-18王勋玲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成功密码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语文

◎王勋玲(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语文这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课程更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得力的助手。

在初中阶段,学生处在青春期,有着想独立但却不成熟的思想,如果教师得不到学生的亲近和信任,学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就不能跟随教师思路专心听课。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主动接触学生、关注学生,不能只专注于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将语文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输送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老师的亲和力和语文学科背后的人文情怀,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仅仅将语文作为知识技能进行教学,进行简单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学生语言审美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无论是教材课文还是课外拓展文章,都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但在教学时,有些教师习惯于将整篇文章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开讲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对段落修辞的理解,但学生并没有立足于文本的整体结构去体会文章的情感美,大大削弱了文字的吸引力。

(二)教师与学生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当然,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初中教师和初中学生都面临着中考压力,这意味着提高语文成绩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汉语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体系,提高语言技能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一味按照中考模式设计,甚至按照中考题型做专项训练,实际上这只是对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情感的交融。教师没有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导致学生无法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致使语文成绩很难提高。

(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语言文字艺术再现的过程,教师必须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必须用语言表达向教师提问并反馈学习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过度包办,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较少,即使仅有的互动模式——提问,也只是检查学生作业,而不是在平等交流的层面上与学生对话。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的教学环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师必须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多与学生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如此,既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也能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一)充分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分析学情,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更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初中生情感容易波动,不愿意在教师面前过多地分析自己,因此,教师需付出更多的精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语文教育形式,从课堂讨论到设计个性化的写作训练,这些都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当然,教师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或在课堂讨论的时候加入学生小组之中等等。教师须慎重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适时进行调整。

例如,在进行新闻类作品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入手,逐渐过渡到段落。在学生有了最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写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再逐步过渡到撰写新闻稿,教师要参与学生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就在身边,从而拉近两者的距离。在学生写完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最后,教师仔细阅读学生所写内容,给予积极有个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关爱,从而让学生放下戒心,真心与老师交流。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还可以扩展他们的语言知识,并愿意展示自己获得的成果。比如,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印象中的冬天,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并将冰雕等冬日美景以课件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文学习中带着热情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对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

(二)平等对待,严格要求

教师职业的特点在于有原则和责任感。初中语文教师要民主、温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体贴的眼神、温暖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勇气和挑战精神,让学生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生在这一阶段的模仿心理仍然很强,教师要善用语言艺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语言,适当转换语言风格,多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集中精力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授《壶口瀑布》时,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展示被毁的玉虚山自然风光的照片,并发问:“这么好的环境怎么会被破坏?为什么?”带着问题,让学生结合自然景观和环保理念去阅读文章,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课文注解来掌握文言文词、句的意思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句,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现代文改写成文言文,感受古汉语的质朴之美。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形式多样,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帮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课堂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且加大了对课外知识的探索,开阔了视野。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与岳阳楼相关的图像,与学生一起欣赏。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环境,帮助学生更好体验作者为国为民的情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五)正确评价和鼓励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注意公正客观。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扩展知识范围,对待能力不足的学生要紧抓基础;要经常表扬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新想法时,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鼓励他敢于创新和表达的勇气。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害怕犯错,主动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保持灵活思维。

三、结论

总之,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谐相处、平等关爱的良好关系,使联系更加密切。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并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语言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