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9Tcm-MDP SPECT/CT诊断布鲁氏菌病脊柱炎

2022-03-18城,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急性期放射性

王 城,马 臻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感染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布鲁氏菌病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是由布鲁氏菌侵袭引起的脊柱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及腰痛等,部分可伴脊柱活动受限、椎旁肌肉痉挛及下肢疼痛等,影像学可见相邻椎体上下缘骨质受损,导致椎体骨质破坏或边缘骨质增生[1]。本研究观察99Tcm-MDP SPECT/CT诊断BS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9月—2020年5月20例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BS患者,男16例,女4例,伴腰痛及脊椎活动受限等症状,且均符合《WS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其中15例从事牧业,2例从事奶制品业,2例从事皮毛加工业,1例无明确动物及相关制品接触史。根据病程[2]将患者分为急性期(病程≤6个月)与慢性期(病程>6个月)。急性期7例,男6例,女1例,年龄42~53岁,平均(49.2±3.9)岁;慢性期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44~55岁,平均(52.1±2.9)岁。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ymbia T16 双探头SPECT/CT仪,配备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经静脉注射99Tcm-MDP(放射化学纯度>98%)740~1 110 MBq(20~25 mCi),嘱患者多饮水并于3 h后排空膀胱。行SPECT全身骨扫描,参数:采集时间16 min,能峰140 kV,窗宽20%,放大倍数1.0,矩阵256×256;之后对SPECT所示病灶区域及主诉疼痛部位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 mA,层厚2.5 mm。于Symbia.net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

1.3 图像分析 由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各1名采用双盲法评估图像,观察病变椎体、软骨终板及椎间隙;并手动将ROI置于SPECT图像所示受累椎体及相邻未受累椎体,测量其最大放射性计数。

1.4 实验室检查 由专业人员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血清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出24个(61.54%,24/39)受累椎体,包括腰椎21个、胸椎3个,主要表现为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边缘呈花边样改变,伴增生、硬化,部分相邻椎间隙狭窄。SPECT及SPECT/CT均检出39个(100%,39/39)受累椎体,其中腰椎25个、胸椎14个,主要表现为椎体放射性异常浓聚。SPECT及SPECT/CT对受累椎体的检出率均高于CT(χ2均=4.13,P均=0.044)。见图1、2。

于7例急性期BS患者共检出12个受累椎体,其最大放射性计数均>10 000;于13例慢性期BS患者共检出27个受累椎体,其中3个最大放射性计数>10 000。急性期、慢性期BS病灶及未受累椎体最大放射性计数分别为11 339.56±1 384.23、7 746.96±1 087.57及5 179.12±744.39,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急-慢=32.61、t未受累-急=18.03、t未受累-慢=8.98,P均<0.01)。

20例BS患者RBT和SAT均阳性;其中,急性期患者SAT均≥1∶100++,慢性期患者SAT均≥1∶50++。急性期患者CRP水平[(22.71±6.05)mg/L]及ESR[(44.14±7.86)mm/h]均高于慢性期患者[(15.69±2.93)mg/L、(34.69±5.56)mm/h](t=3.54,P=0.002;t=3.14,P=0.006)。

3 讨论

布鲁氏菌病为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多发生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3-4];主要侵袭大关节,最常累及脊柱(2%~53%)[5],特别是腰椎。BS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影像学最初可见椎间盘和/或椎板炎症,继之可出现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塌陷,严重时可导致压缩性骨折,伴椎旁寒性脓肿形成[6],故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或化脓性脊柱炎等。

影像学检查BS方法包括X线摄片、MRI、CT及核素显像等。X线片对于周围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难以鉴别BS与脊柱结核。MRI可显示BS受累部位及范围,但无法观察骨骼细微结构。CT可较早检出骨性结构改变,并引导穿刺活检。99Tcm-MDP为亲骨性化合物,局部骨骼摄取99Tcm-MDP程度与血流量、骨骼代谢活跃程度和交感神经功能状态有关,但椎体骨质增生、压缩骨折等均可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导致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骨骼病变的特异度较低[7],需结合CT进行鉴别诊断。既往研究[8]发现,99Tcm-MDP SPECT/CT可更早地发现骨骼代谢异常,且通过一次显像即可观察全身受累骨骼分布特点及骨盐代谢状况,但对部分难以鉴别的骨骼炎性病变和骨转移癌需行骨三相显像[9]。

ULU-KILIC等[10-11]发现BS最常累及腰椎,其次是胸椎,而罕见累及颈椎;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相符,可能由于腰椎血供较丰富,布鲁氏菌可随血流侵袭腰椎,且腰椎日常负重较大,导致腰椎椎间盘、软骨及边缘受损较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99Tcm-MDP SPECT及SPECT/CT对BS病变椎体的检出率均高于CT;分析原因,在BS早期,椎体病变多伴炎细胞浸润及渗出等而无明显骨骼结构改变,故CT不易检出;而SPECT可于分子水平进行诊断,椎体BS病变导致轻度骨盐代谢活跃即可表现为放射性浓聚。此外,本研究发现急性期、慢性期BS病灶及未受累椎体最大放射性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急性期BS椎体软骨及软骨下骨密质存在炎症反应,基质中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渗出,故显像剂交换和吸附明显,使放射性计数升高[12];而慢性期BS病灶中的炎性细胞可吞噬细菌,同时机体自我修复使椎体炎性渗出减少而成骨细胞活跃,故其放射性计数高于未受累椎体而低于急性期BCS病灶[13]。

血培养布鲁氏菌阳性为诊断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但较为耗时,且阳性率较低[14]。RBT和SAT是常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学方法。RBT诊断敏感度较高,常用于初筛布鲁氏菌病;SAT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高,已广泛用于临床确诊布鲁氏菌病,且其滴度越高,表示炎性反应越重[15]。CRP为急性、时相性反应蛋白,在健康人血液中含量极少,多于机体感染后迅速合成,并随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故可作为诊断早期及急性期BS的重要指标[16]。ESR为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检测指标,亦可用于评估BS[17]。本组20例BS患者RBT和SAT均为阳性,且急性期BS患者CRP水平及ESR均显著大于慢性期,与KURSUN等[18]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发现急性期BS患者SAT均≥1∶100++,而慢性期患者均≥1∶50++,与急性期患者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渗出、伴成骨细胞增生活跃有关[19]。

本研究的局限型:①样本量小;②SPECT诊断急性期或慢性期BS尚无统一标准,故本研究未对此进行分析;③勾画ROI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99Tcm-MDP SPECT/CT可同时显示BS病灶最大放射性计数及骨组织结构改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BS。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急性期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