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思政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2022-03-18郝宗娣饶品华张文启胡婷莛
郝宗娣,饶品华,张文启,胡婷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 2016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之一,并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部署中的重要部分写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角度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为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和基础,二者联系紧密、共同发展。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重要使命,应以培养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创新实践能力和对社会怀有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人才为要,因此,环境类专业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独特优势。建设并深化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把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人文素养培育对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文化自信的树立,乃至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同时吸收中外文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观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为环境类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指明了明确方向和切实可行的切入点。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不但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地位,还起着价值引领、专业认同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课程育人目标,系统总结了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点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以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切入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对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1 课程育人目标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内容是污染治理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开设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技术及原理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产生、危害、污染控制和处理处置的全过程,掌握城市垃圾、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原理、工艺和相关设备,并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在该课程教学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如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发展现状、相关技术在我国古代科技文献中的记载、古典文艺作品中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等,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生产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以上思政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全局意识、朴素的生活态度和环境保护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自信。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 完善教学大纲
作为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起着指导教学的作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秉承本校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化学化工学院的平台优势形成了化工环保的专业特色方向,先后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结合以上背景,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一方面,明确了以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补充完善了以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法律修养和文化自信为主的德育目标。教学大纲的完善有助于做好顶层设计,使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
2.2 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本课程教学改革和以人文素养培育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思政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具体到每个章节。本课程根据教材[3]内容梳理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包含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典籍、古代科技著作、相关文物和古典文艺作品等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而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表1)。
2.3 多媒体教学课件改进
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也走进了课堂,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更为生动的方式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围绕教学案例设计,对授课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全面改善,加入更为直观的动图或视频等元素作为教学辅助,使理论知识更为直白和深入浅出。同时设计了趣味课堂教学语言,避免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语言刻板、理论知识冗长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图1展示了本课程部分多媒体课件页面。
图1 部分多媒体课件页面
3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3.1 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教学不仅限于在线课堂,还可以通过网站建设、线上教学资料整理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网站与群组发布课外阅读资料,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学习相关课外内容,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具有更为丰富、系统的世界观和全局意识,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从而践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青年一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翁意识。
3.2 时事热点讨论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不仅表现在相关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上,还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修正和国家政策的推进[4]。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体现了党“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也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其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生态发展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向学生传达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现状、政策和管理要求,把握我国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强调其发展意义,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和投身环保事业的决心。
4 结语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专业知识既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关联,又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等思想有着深刻渊源,这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素材。本文基于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切入点的课程思政思路,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改革进行了构思,并对其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语言设计等手段,改善了教学方法,实现了该课程从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专业知识讲授模式向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全课堂参与模式的转化。本次教学改革及其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环境类专业其他专业主干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