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甘肃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2022-03-18陈艳桃邵忠忠
陈艳桃,邵忠忠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关于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后期[1],国内对其研究稍晚于国外,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早期研究均以定性为主,后期均以定量实证为主。国外学者利用案例法、传统计量模型主要研究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助力、经济增长对旅游的拉动、二者互利共赢三个方面[1,2];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主要以灰色系统理论、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且研究多以国家、省级层面为主[1-5]。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基本成熟,但不同区域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故需以不同区域为主体,对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进一步研究。
目前,关于甘肃省旅游产业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6]、旅游产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7]、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8-10]三个方面,缺乏对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同时,甘肃省建制悠久,地形呈狭长状,地貌与气候皆具复杂多样性,由于历史悠久,地貌、气候、形态特殊造就了丰富而奇特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此外,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中枢,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连通(中介)作用,是旅游助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带,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据图1可知从2005—2019年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游客总量为3.7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680亿元,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给旅游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深入探析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为甘肃省旅游业疫后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助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图1 甘肃省2005—2019年旅游收入和GDP的时序变化(1)①数据来源:《甘肃统计年鉴》
1 研究区旅游业发展概况
1.1 旅游资源禀赋良好
甘肃省地形形态特殊,地貌类型齐全,集山地、平川、戈壁、丹霞、雅丹、沙漠、高原等地貌于一体。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干旱、高原山地等多种气候类型。此外,其建制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正因历史悠久,地貌、气候、形态特殊而造就了丰富奇特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截至2020年5月底,甘肃省有天水麦积山、张掖七彩丹霞、平凉崆峒山等5家5A级景区;有酒泉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金昌骊靬古城、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定西渭河源、临夏州万兽谷等99家4A级景区;有庆阳老爷山、甘南州巴寨沟、临夏州龙首山、张掖二坝湖、兰州玉泉山庄等143家3A级景区。由此可见,甘肃省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
1.2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如图2所示,甘肃省2005年旅游人数仅0.124亿人次,2013年突破1亿人次,到2019年达3.74亿人次,从2005-2019年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同时,甘肃省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62.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680亿元,其增长速度较为平稳,总体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图2 甘肃省2005-2019年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变化(2)②数据来源:《甘肃统计年鉴》
1.3 旅游收入和GDP的时序变化
如图1所示,纵观甘肃省2005—2019年旅游收入和GDP的时序变化,可明显看出甘肃省GDP在2009年和2015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此后又迅速回升,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而反观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62.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680亿元,其增速稳定未出现较大波动,总体呈持续稳步增长趋势。此外,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3.2%上升至2019年的30.8%,其增长速度平稳,总体也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2 数据与模型选取
2.1 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源于《甘肃统计年鉴》、甘肃文旅厅和统计信息网等,选取甘肃省2005-2019年近15年的旅游收入和GDP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甘肃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为甘肃省实施“旅游强省”[11]提供一定的依据。
对旅游收入(Tourism Revenue)与经济增长(GDP)两个时间序列构建VAR模型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在构建VAR模型之前,需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即缩小变量的数值变化尺度,对两大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取其对数分别为LnTR和LnGDP,如表1所示。
表1 TR、LnTR、GDP、LnGDP数据表
2.2 模型选取
VAR模型是Christopher A.Sims创立并推广的分析经济变化的方法,此方法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4,5][11-12],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并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以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甘肃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其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如下:
Yt=A1Yt-1+…+AnYt-n+B1Xt-1+…+BnXt-n+εt
数学表达形式中的Yt和Xt分别代表k维内生变量和d维外生变量,而An和Bn皆是待估系数矩阵,εt属于误差向量,t则表示扰动向量。
3 实证分析
3.1 用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平稳性
在建立VAR计量模型前,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需借助Eviews10.0软件,用单位根检验法对甘肃省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两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13],其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表2以ADF test statistic与Test critical values临界值的大小关系来解读,若后者有两个或三个水平的临界值大于前者,则被认为拒绝H0(原假设),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反之则不能拒绝H0,属非平稳序列。据表2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可知,时间序列LnGDP仅在1%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小于ADF test statistic,在其他两大显著水平下临界值均大于ADF test statistic,故可拒绝H0,则LnGDP属于平稳序列。时间序列LnTR的三种显著水平临界值均小于ADF test statistic,故不能拒绝H0,需进一步观察一阶差分序列ΔlnTR。据表可知ΔlnTR的ADF test statistic均小于三种Test critical values临界值,故可拒绝H0,则说明ΔlnTR为平稳序列,属于一阶单整。综上可知lnTR和LnGDP两个时间序列是异阶单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甘肃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非长期均衡关系,因此不能以ECM模型长期协调二者关系,而需构建VAR模型检验两变量短期的动态互动机制[4,14]。
3.2 构建VAR模型
3.2.1 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选取
以ACI、SC、HQ信息准则和对数似然比LR进行综合检验比较来确定构建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表3中带*最多的滞后阶数为最佳,即P=3。
表3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取
建立两个变量的VAR(3)模型:
LnGDP=0.893703LnGDP(-1)-0.615480LnGDP(-2)+0.706919LnGDP(-3)+0.607192LnTR(-1)-0.464149LnTR(-2)-0.198312LnTR(-3)+0.426023
LnTR=0.822222LnGDP(-1)-0.385508LnGDP(-2)-0.371783LnGDP(-3)+0.363877LnTR(-1)+0.426911LnTR(-2)+0.212598LnTR(-3)-0.209325
LnGDP和LnTR的拟合度为R2LnGDP=0.990419、R2LnTR=0.998677,拟合度接近于1,故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4,15]。
3.2.2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构建VAR模型的必要条件是所有Modulus<1,即所有特征指数皆落于单位圆内,据表4可知,当最佳滞后阶数P=3时,VAR模型的所有Modulus<1,故该模型具有稳定性。
表4 VAR satisfies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检验LnTR和LnGDP变量的滞后值对解释彼此的信息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其检验出的因果关系并非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因果关系。
据表5可知,在滞后1阶时,LnTR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可接受原假设,而LnGDP对LnTR存在单向Granger原因。在滞后2-4阶时,甘肃省LnTR和LnGDP之间互相存在Granger原因,说明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因果兼相互促进关系,而导致滞后1阶状况的根源在于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3.4 脉冲响应分析
在建立LnTR和LnGDP两个变量的VAR(3)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两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的冲击类型设为1个标准差,追踪期数设为10期[16],以便于观察长期趋势。
通过Eviews10.0软件操作,得出图3与图4两个脉冲响应结果,其横轴为追踪期数,纵轴为响应强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则是正负2倍标准差偏离带[17,18]。观察图3可知,LnTR对LnGDP一个单位的脉冲响应存在0.5个滞后期,在0.5期后LnGDP从3.5%上升到第3期的max7%,之后存在1期的小幅下降期,在4期下降为4.5%,随后进入一个在5%脉冲强度水平上上下微波动的平稳期。在10期分析过程中,LnTR对LnGDP的脉冲响应呈显著的正效应,但脉冲响应强度的波动较小,在5%的水平上小幅浮动,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这一特征说明甘肃省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促进作用。
图3 LnTR对LnGDP的脉冲响应
据图4可知,LnGDP对LnTR一个单位的脉冲响应仍存在0.5个滞后期,在0.5期后LnTR从0%迅速上升至2%,达到整个分析过程的最大值,随后下降至0.8%,但在第4期之后存在一个微增期,之后LnTR逐渐下降,到第10期下降至0.2%。在10期分析过程中,LnGDP对LnTR的脉冲响应呈正效应,脉冲响应强度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过程,但并未无限下降,而是维持在一个较低增加值的水平上。这一特征说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总体起促进作用,但并未持续促进旅游收入增加,而是在达到2%这一临界值时,经济增长促进旅游收入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二者之间为相互促进关系。
图4 LnGDP对LnTR的脉冲响应
3.5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甘肃省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对彼此的贡献度。通过Eviews10.0软件操作,其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LnGDP和LnTR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
据表6可知,LnTR对LnGDP的贡献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在滞后1阶时,LnTR对LnGDP的贡献度为0%,其LnGDP的变动完全受自身变动的影响;但在滞后2阶时,LnTR对LnGDP的贡献度达到整个过程的最大值6%,随后贡献度基本保持在4%左右。按其方差分解分析结果的描述可知,LnTR对LnGDP的贡献度较小,最大贡献度仅有6%。而LnGDP对LnTR的贡献度在初期阶段就已达50%左右,LnTR的变动受自身变动的影响较大,但在滞后2阶时,其贡献度达到76%,随后贡献度上升速度减缓,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按其方差分解分析结果的描述可知,LnGDP对LnTR的贡献度虽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但LnGDP对LnTR的贡献度远高于LnTR对LnGDP的贡献度。综上所述,甘肃省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远大于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其效果并不明显。
4 结论与发展建议
4.1 结论
基于甘肃省2005-2019年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Eviews10.0软件构建VAR模型,辅以相应的分析方法,探析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表明甘肃省GDP增长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远大于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这与旅游助推社会经济增长相悖。纵览全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采用Eviews10.0软件,用单位根检验法对LnTR和LnGDP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其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时间序列属异阶单整,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4阶检验,表明在滞后1阶时,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具有单项作用,滞后2、3、4阶时,二者之间是因果兼相互促进关系;(3)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对彼此的脉冲响应强度均呈正效应,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保持一个较低的平稳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脉冲响应强度变化明显,初期强度上升速度较快,但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其强度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表明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的强度具有一定的波动性。(4)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远大于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其效果并不明显。
4.2 发展建议
据实证研究结果可知,甘肃省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贡献远大于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针对二者良性互动效应,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第一,甘肃省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使经济增长有力支持和维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新冠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影响巨大[19],特殊时期甘肃经济复苏需要政府全力支持大中小企业复工,确保龙头企业正常运行。同时,各企业也需缜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2)紧抓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依托国家政策,在稳固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产业。(3)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以此缓释劳动力数量的下降[20],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一定基础。(4)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同时加快数字甘肃发展步伐,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此外,甘肃经济稳定增长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力度[21]、鼓励科技研发等。
第二,甘肃省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推动有限,而新冠疫情冲击作为旅游业改革升级的契机,甘肃省应抢抓机遇,优化旅游发展模式、保持地方特色、开发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产品设计、完善旅游支撑体系、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旅游扶贫战略实施和旅游发展,从而使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具体建议如下:(1)优化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旅游+”步伐,使文、农、工、生态、研学、养生等与旅游融合发展,以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问题,如:强化文化建设。甘肃省是历史上农耕与游牧文化、中原与西部文化、华夏与外来文化交汇处,更是多样民族民俗的汇集地,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步伐[22]。(2)保持地方特色,举办特色节事活动,如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临洮花卉节、敦煌浴佛节、庆阳香包节、天水伏羲文化节、秦安桃花节、夏河大法会等,以地方特色节事活动吸引更多游客。(3)开发旅游新业态,如康养、探险、研学、赛事、餐饮、住宿等业态。(4)创新旅游产品设计,以人的“情感需求”为核心,赋以旅游产品情感内涵,并以情感销售方式进行出售。与此同时,考虑开发新业态旅游产品,如养生类产品、各类功能结合型产品等。(5)完善旅游业的吃住行游娱购支撑条件,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6)立足乡村,依托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乡、镇、街、村,融入现代休闲农业元素,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区,如自然风光观赏区、果蔬采摘区、农业知识科普区等,以此实现旅游助推乡村振兴[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