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特征分析

2022-03-18李志花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市州甘肃省城镇化

柳 江,李志花

(兰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的质量提升型城镇化,其内涵可以概括为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和高质量的市民化的有机统一(方创琳,2019)[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突出,尤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省份来说,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就甘肃省而言,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甘肃省各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将有助于为更好更快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纵观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历程,很多学者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多丰富的学术成果。杜辉在2002年首先从提升城市化质量的角度提出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之后,王新越等(2014)[3]、张许颖等(2014)[4]、姚士谋(2014)[5]相继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驱动机制、多元化发展模式及其人口、空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多层次、多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发展道路进行了探讨与综合界定。在此基础上,陈晓华等(2017)[6]、吕丹等(2014)[7]、赵晋琳(2018)[8]、辛冲冲等(2017)[9]学者在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的基础上,分别对安徽省、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具体研究了不同地区省级层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刘静(2018)[10]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综合性、科学性和数字化原则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应包括经济健康发展指标、社会健康发展指标、资源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指标等。张荣天等(2016)[11]主要从内涵界定、指标构建、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等方面对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尺度、方法及内容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展开述评,并尝试性构思出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方创琳(2019)[1]总结得出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性规律和渐进式规律,实现新型城镇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一步到位”向“分步到位”、由激进式向渐进式、由诱发“负效应”向释放“正能量”、由被动性向主动型、由“地为本”向“人为本”的战略转型。黄旻露(2019)[12]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显著标志,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另外,李海英(2019)[13]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民族地区之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问题。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对于全国各个地区以及省级的新型城镇化的研究都很多,但单个研究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文献并不多。为此,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结合甘肃省实际构建有关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与之前学者研究的有关结论做对比,找出地市间的发展差距并分析原因,为甘肃省城镇化改革的政策依据提供借鉴。

2 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化质量是指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范建双等,2016)[14]。参考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他学者的研究,依据建立多指标体系所要遵循的具体原则,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构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其中,经济层面主要是通过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等,从经济发展的几个代表性指标着手,通过对甘肃省内各个市州的相关值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综合反映省内各市州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空间层面主要选择从土地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考虑城镇面积的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收入产出水平以及土地的可承载能力等问题,进而对各个市州在考察区间内的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社会和人口层面是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点和关键,其内容将城镇人口比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等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凸显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内涵。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自《甘肃发展年鉴》及甘肃省各市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和甘肃省统计局官网。由于各个指标间各种性质的不同,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保证指标的同度量化。因此需要利用下列公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2 利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根据上述标准化公式对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表1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权重

2.2.3 主成分得分计算方法

2.2.4 主成分的提取和解释

利用SPSS软件首先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4个公因子作为新指标变量来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其累计贡献率为83.879%能反映基础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有较强的代表性,比较理想(表2)。进而运用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表3)。因子载荷反映的是主成分与原指标变量的相关程度,载荷值越大则相关程度越大。

表2 主成分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表3 旋转后的载荷矩阵

3 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结果分析

由公式3、4可计算2017年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以及排名,从表4可知:F总>0,说明其新型城镇化水平在甘肃省整体平均水平之上。相反,F总<0说明该市州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截至目前,甘肃省共计9个市州的综合得分都在0以下,即约有2/3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其中定西市最低为-98.6840,多数市州在F1-F4这4个主成分的得分上都是负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低水平聚集的状态。这些市州往往以农业为主,而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还未形成,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牵引力,导致长期以来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水平较低。如定西市近年来虽然依靠马铃薯特色种植业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其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成正向相关。

表4 甘肃省2017年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值

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得分在0以上的市州主要有兰州、酒泉、嘉峪关、天水、金昌,其中酒泉得分最高为130.1116。分析这些市州的特点可以发现,这些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市州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或政治地位,比如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在资金和技术、开发力度、资源配置、科学研究上都有一定优势,其发展速度和效率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其他几个市州都拥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比如嘉峪关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第二产业比重在80%以上(张超,等,2015)[15];天水、酒泉、金昌的旅游业、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此外,甘肃省内各市州之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市州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例如排名第一的酒泉得分不仅与最低的定西市相差228.792,同时也超出了其他市州得分的1-4倍左右。酒泉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总人口110万人,近年来政府政策也在大力支持城镇化发展,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3.2 甘肃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变化特征

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甘肃省各市州2010-2017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所考察的年份内各地区之间的综合排名情况相对稳定,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嘉峪关、兰州、酒泉和金昌四市一直稳居前四,其中嘉峪关市的综合评价值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由此可以发现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所呈现出的时间上的连续性,这种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和稳定的。其次,从综合评价值的平均值排名中可以看出只有排名前五的地区评价值为正,剩下的9个地区综合评价值的均值为负,这说明甘肃省整体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最后,从表5中还可以发现各个年份的评价值之间的极差较大,说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还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问题,各个地区之间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导向和自身产业基础的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而且差异较大。

表5 2010—2017年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和排名

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的极差距(图1)呈现出上下波动、总体稳定的状态,说明所考察的年份内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较为稳定。2010-2017年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极差分别为342.0833、432.8111、401.1331、209.0694、422.4958、139.8662、399.9097、199.0503,反映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绝对差值总体呈波动下降的演变趋势,表明甘肃省内存在的地区之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缓解的趋势。而综合得分的最低得分依次为-109.3819、-163.4186、-147.818、-63.9976、-165.4602、-42.6397、-132.2411、-80.5624,呈现一定的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甘肃省内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在逐步稳定提高,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图1 极差距变动趋势图

从图2来看,甘肃省各地区之间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增长差异比较大,主要体现为所考察年份内有8个市州的评价值出现了负增长,占地区总数的57.14%,其中包括了嘉峪关和酒泉等一部分得分较高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减幅最大的嘉峪关市,减少了114.2615的得分值,但嘉峪关市的排名一直位于各地区前列,说明由于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短期内的评价值负增长对其综合得分排名并无多大影响。同时从图中也能看出几年内评价值增幅最大的是天水市,增加了90.8972的得分值,其综合水平排名也由第八上升至第五。

图2 2010、2014、2017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增长变化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结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四个层面来构建出新型城镇化二级指标体系,并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甘肃省2017年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2010—2016年的综合得分值也进行了测算,还将不同年份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从2017年甘肃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上来看,共计9个城市的综合得分都在0以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低水平集聚”的状态。得分在0以上的市州主要有兰州、酒泉、嘉峪关、天水、金昌,主要是发展效率较高的省会城市和一些有特色产业的市州。

(2)从各个测评指标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联度来看,体现核心内涵的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而传统的土地城镇化的相关因素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减弱,可以反映出甘肃省省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质量在不断提升。

(3)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即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市州与其他低水平市州相比具有绝对性的优势,造成地区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的特点。

(4)2010—2017年间甘肃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值的增长差异比较大,有57.14%的市州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政策和产业结构等的差异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下列相关启示:

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甘肃省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优化居住环境为引领,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空间协调机制,是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首先,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目前较低,应该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增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同性,推动城镇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其次,考虑到当前甘肃省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加强省内各地市之间的协作,扩大自身空间联系的紧密度,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要素等的自由流动,进一步缩小省内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发展差异。最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处理好质与量、经济与环境、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关系,遵循国家的各项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同时结合甘肃省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此外,甘肃省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该进一步依托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针,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进程。根据当前黄河流域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研究,依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自然、经济和人文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特征。因此在推动甘肃省整体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流域经济所特有的地域分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多样化的城镇化发展措施。其次是流域经济发展中所要遵循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原则,要在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也就是说要求在流域经济大背景下实施更加注重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既要保护好城镇化发展所依赖大的生态基础,又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最后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注重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原则。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项立足长远发展的方针,因此必不可少地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合理分配利用各项能源资源使得新型城镇化发展在高质量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市州甘肃省城镇化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试论市州开放大学与市州电大的联系和区别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