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异质性企业环保投入策略与审计费用
2022-03-18牟佳琪董雅浩
一、引 言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环境规制体系逐步完善,各地环境立法工作也随之活跃起来。2012—2017年间,地方人大环境立法以及地方政府的环境行政规章(以下简称为“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总数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底,现行有效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总数已有796项(见图1)。各地环境立法工作要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实际,适应当地发展需要,因此各地现行有效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存在一定差异,体现了各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程度(见图2)。
重污染行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污染排放问题,是环境规制重点监管的对象,在日益严格的环境规制下正面临着更高的环境违规风险。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会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企业面临的环境违规风险也会影响审计费用。有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增加了辖区内民营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实务中,上市公司因环境规制而被审计师关注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太化股份(600281)、江泉实业(600212)、新安股份(600596)等。审计费用因环境规制而增加,企业该如何应对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类保险”作用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用以减少或避免在发生负面事件时的损失。企业前期环保投入帮助企业提高声誉,促进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即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现有研究虽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但对企业前期环保投入及其异质性投入策略能否缓解此种影响尚缺乏关注。
本文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各地环境法规和规章及上市公司环保投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二者正相关;(2)上市公司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能够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但“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不具备这种调节作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在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审计师任期较短的企业中,环保投入的调节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在于,不同于以往研究只检验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一方面检验了企业前期环保投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将企业环保投入策略划分为“投资预防型”和“费损清偿型”,并检验了异质性企业环保投入策略在缓解环境规制影响中的不同作用。由此,揭示了环境规制影响审计费用以及企业环保投入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机制,对环境规制下审计行为的调整和企业环保行为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抽选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8~69岁,平均年龄(64.3±2.2)岁。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29例。
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腰托前后牢靠固定并避免腰托阻挡术野。再次确认事先标记好的“十”字手术标记。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综述
关于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规制对环境绩效和环境创新的影响,但并未形成统一结论。在地区层面,实证结果支持环境规制对环境绩效的改善作用。张红凤等(2009)通过对山东省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加以分析,发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会自动发生,需要严格而有效的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加以治理。在企业层面,环境规制的加强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环境违规风险。李钢等(2010)实证检验发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特别是开始加大污染物前端治理,既有社会合理性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Murty等(2006)基于印度制糖业的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发现企业为达到环境规制要求,必须减少生产规模或者承担额外的投入成本,影响了企业的业绩。Joshi等(2001)使用55家钢铁厂的数据研究发现强环境规制为受监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合规成本。唐国平等(2013)研究证实了出于合规需求,重污染行业企业比非重污染行业企业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环保资金。此外,环境规制可能通过制度压力,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业绩。景维民和张璐(2014)发现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也有研究认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显著促进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但研发投入的增加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明显促进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日益严格的环境规制在为我国绿色发展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成本不断上升。
为了检验假设1,本文构建模型(1)进行OLS回归估计系数,并预期环境规制(,,)的系数显著为正。
三年来,效益倒逼模式在沈家铺、舍女寺等20 个区块上累计动用地质储量1609 万吨,钻新井109 口,整体建设成本下降了15%以上,新建产能22.5 万吨,累积产油24.8 万吨,实现了油田企业低渗油藏效益动用和油服企业的增产增收。风险合作模式累计动用地质储量1100 万吨,最高日产原油200 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10.5 万吨,油田公司也实现了部分低渗储量的有效动用,实现了合作双赢的目标。
(二)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综述
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采用公司当年审计费用除以总资产衡量,为保证数据可读性,在此基础上乘以10000。解释变量为环境规制,由于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分别主要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省级政府制定实施,本文研究公司注册地所在“省”(含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法规和规章对其审计费用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分别用公司注册地所在“省”现行有效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之和()、地方环境法规数()、地方环境规章数()衡量。
在过程监控与误差补偿研究方面,研究重点在于设备性能表征、加工过程监测、误差补偿以及设备状态维护技术等,如图8所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
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政府作为环境治理体系的主导,积极实行环境规制,重点监管作为环境污染主体的重污染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正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基于合法性理论,企业在追求盈利目标的同时,不能违反法律规章及社会规范,否则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在环境规制高压下,重污染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制约,增加企业满足合法性的制度遵循成本,企业需要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缴纳排污费,甚至不得不采取减产、停工等措施。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环境违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会显著影响审计费用。强环境规制下,在对重污染行业企业进行审计时,由于重污染行业具有较高的环境违规风险,其固有风险较高。同时,环境规制增强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绩效,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检查风险。基于谨慎性原则,审计师在面临这些风险因素时,会提高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企业的审计风险增加,进而调整审计费用。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一:
现有研究对环境规制经济后果以及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环境规制增强对重污染行业企业审计费用影响的问题还鲜少涉及,且现有文献对企业前期环保投入能否在应对环境违规风险中发挥出“类保险”作用尚缺乏关注。本文将针对以上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区分异质性环保投入策略对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审计费用越高。
数学抽象能让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更好地去理解和学习知识内容.养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不但掌握其形式,更要掌握其思想方式,并且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构建起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关联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深化记忆,切实发挥已知条件的作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更容易进行解决.
(二)异质性环保投入策略的调节作用
审计费用因环境规制而增加,企业如何应对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类保险”作用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用以减少或避免在发生负面事件时的损失。企业环保投入作为企业对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当面临的环境规制增强时,环保投入可以发挥这种“类保险”作用,缓解环境规制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环保投入作为对利益相关者环保期许的回应,可以帮助企业塑造绿色环保形象,提高声誉;同时,波特假说认为,环保投入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因此,企业前期环保投入有可能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体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增强时,企业的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虽然相应增加,但如果企业前期环保投入较多,表明企业有较好的历史环境表现和抵抗环境违规风险能力,前期环保投入就可能发挥“类保险”作用而缓解负面影响,缓解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即审计费用虽然增加但相对增加较少。
广义的企业环保投入,应该包括企业为实现环境目标或为管理其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进行的投资和费用支出,及发生的损益。一方面,企业为了预防未来环境污染而进行投资,如开发环保产品和生产工艺、建造污染物处理工程等,这类支出预期能够避免未来环境成本,甚至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可以资本化为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成本补偿,如交纳排污费、环境违规罚款等,这类支出不具备未来环境成本避免能力,更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只能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据此,可以根据环保投入是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划分出“投资预防型”和“费损清偿型”两种环保投入策略。从产生最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企业应该加大环保资本性支出,减少费用性支出。研究也显示,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资本性支出要多于费用性支出。
H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期“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对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能促使企业优化产品和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创新,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违规风险。审计师在审计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较高的企业时,企业积极的环保投资行为表明企业承担了治理环境的责任,迎合了政府治理环境的目标,降低企业的环境违规风险。同时,环保投资为企业塑造绿色环保的积极形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审计师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可能对企业形成积极的认知,降低其审计风险感知水平,从而审计费用的调整幅度较小。但“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只是企业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成本补偿,前期投入再多也不会减少未来环境污染,不会降低未来环境违规风险,因此不具有这种风险管理作用。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二:
H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对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转发“锦鲤”求好运、心态平和活得“佛系”,多对他人“skr”点赞,少做“杠精”;既然“确认过眼神”,就要大方“官宣”,“土味情话”更要“皮一下”;时刻“燃烧我的卡路里”,准备“C位”出道!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处理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一方面,由于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据的可获得性限制,目前仅可查阅2013—2018年公告的《中国环境年鉴》(对应2012—2017年的情况),本文以2012年为研究的起始年份;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3年起实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新环保税法将“排污费”改革为“环保税”,并在征收标准、征管力度、会计处理等方面均有变化,为尽可能地减少制度变迁对数据口径、连续性的影响,本文以2017年为研究的结束年份。参考环境保护部2010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本文选定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污染行业。对样本及数据进行了以下筛选和处理:(1)删除在样本年度区间更换为非重污染行业的样本;(2)删除被ST、*ST等特别处理的样本;(3)删除其他数据有缺失的样本。最终本文得到5314个公司-年度样本。
本文所需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据来自《中国环境年鉴》;环保投入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通过手工整理公司年报报表附注中与环保有关的项目得到;其他财务数据亦来自CSMAR据库。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Excel 2016和Stata 15.0。
(二)变量定义
审计费用一般由审计产品成本、风险溢价和审计事务所的正常利润三部分构成。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和公司治理是审计成本的重要决定因素,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审计费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风险溢价。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路径分为两种:其一是审计师通过增加审计投入来控制风险;其二是审计师通过收取风险溢价的方式弥补未来可能的损失。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会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李嘉明和杨帆(2016)发现存在对外担保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对外担保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存在高风险担保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较高。翟胜宝等(2017)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了审计师面临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师增加审计投入、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林晚发和敖小波(2018)基于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企业信用评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信用评级向下调整的负向信号,会导致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大,从而要求较高的审计收费。米莉等(2019)聚焦交易所质询这种资本市场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发现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这种风险敏感事件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
1.内生性问题处理。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第一,按照审计费用的25%分位数,将样本分为低审计费用组和高审计费用组。若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由于审计费用较高的公司本身存在较高的环境违规风险,则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应该仅存在于审计费用较高的样本中,而在低审计费用组中不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审计费用组中,环境规制也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生性问题。第二,采用滞后一期的环境规制作为解释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
为检验“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_)与“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的调节作用,本文以它们为调节变量。根据环保投入是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以公司“在建工程”附注中与环保有关项目的本期增加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_);“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则以公司“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附注中与环保有关项目的金额之和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类保险”作用理论,企业前期环保投入有可能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侧重于检验企业前期环保投入的调节作用,所以采用前一年环保投入数据进行检验,同时也换用前两年平均、前三年平均以及当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不仅读、写,还要去讲(表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听(听别人的想法)。因为数学不仅是模式的科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一种语言。它是自然语言的补充。例如:有许多个答案的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条件不断变化而结论始终不变的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圆满解决,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力量。这样的实践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和合作意义,同时,也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很多规律恰恰蕴藏于其中,可以说同学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意识到,在强调竞争的社会中,其实还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合作型”人才。
,=+,(,,,)+,+,
(1)
为了检验假设2a、2b,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引入“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_)、“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构建模型(2),并关注交互项的系数的符号及显著性。
,=+,(,,,)+,(,,,)×_,-1(,-1)+_,-1(,-1)+,+,
(2)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去规模的审计费用均值为3.0360,最大值为13.8639,表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平均占公司总资产的0.30360‰,最高占比达1.38639‰,审计费用平均值为81万元,最大值为1150万元。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总数存在较大差异,数量最少的地区仅有3项,而最多的地区有105项。企业环保投入也存在明显差异,50%以上的企业没有进行环保投入,在进行环保投入的企业中,“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最高为10.1952亿元,“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最高仅为0.6414亿元。
表3中根据三种度量方式下的环境规制是否高于中位数,将样本分为两组并进行差异性检验。审计费用的均值和中位数差异性检验均显示,相对于在环境规制较弱地区,在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更高,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表明,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企业的环境违规风险增加,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初步验证了假设1。
(二)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回归结果
表4报告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三个解释变量的单变量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加入控制变量后,分别在1%或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结果表明,地方环境规制越强,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违规风险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越高,审计师会感知到这些风险因素,企业的审计费用也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
(三)异质性环保投入策略调节作用回归结果
表5报告了模型(2)的回归结果。在加入“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作为调节变量时,与三个解释变量交互项的系数分别在1%或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当调节变量为“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时,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企业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而“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并不具有这种调节作用,假设2a、2b得到验证。
(四)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2)限于篇幅,相关检验结果略,作者备索。
1.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情况均属于计量资料,经±s表示;两组不良反应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X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稳健性检验。(1)更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公司当年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审计费用。(2)更换解释变量。换用各地当年受理环境污染处罚案件数的自然对数、公司当年受到国家重点监控的类别数来替代衡量环境规制,这两种替代衡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各地环境规制执法力度和企业级的环境规制强度。(3)更换调节变量。换用前一年公司“在建工程”附注中有无与环保有关项目、与环保有关项目数来衡量“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4)更换数据期间。鉴于“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未必一年内就能建成并见效,且资本性支出通常可以使企业在多个生产经营周期受益,换用前两年平均、前三年平均数据来衡量。考虑到审计师可能更关注企业当年的环保投入,亦采用当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5)消除规模影响。采用经期末总资产平减后的滞后一期环保投入作为调节变量。上述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
六、进一步分析
本文进一步从企业产权性质、信息透明度和审计师任期三方面分析检验“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以下简称“环保投入”)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因为这三者分别从公司、信息环境和审计师的角度影响到审计师对企业环境违规风险的评估,从而有可能影响环保投入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
Guo课题组以罗丹明和萘酰亚胺为荧光团,根据FRET机理设计合成了一种比率型汞离子荧光探针(见图1)。探针分子在400 nm光的激发下,在540 nm处可检测到发射峰,当加入一定浓度的汞离子后,由于硫的亲汞性,使氨基硫脲形成噁二唑酮类化合物而使罗丹明内酰胺结构开环,发生FRET过程。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在540 nm处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位于585 nm处产生的发射峰强度不断增加。在甲醇∶水=2∶1的溶液中,其检测限可达30 nmol/L。从干扰项测试中可以看出,银离子略有干扰,但强度不大,说明探针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一)企业产权性质
表6报告了将全样本分为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分组回归结果。环保投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只在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而在央企样本中不显著。结果表明,相较于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环保投入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影响的作用更强。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央企历来重视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受新增环境规制,尤其是地方环境规制影响较小,环境违规风险较小,对审计费用影响并不显著;且企业性质、体量和绩效等决定了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并不依赖环保投入发挥作用。
(二)信息透明度
审计首要是针对财务信息的审核及监督,因此,探究环保投入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有必要立足于财务信息质量,探究环保投入在不同信息透明度下的作用发挥。本文以操控性应计来度量信息透明度,若操控性应计绝对值小于中位数,则定义为信息透明度高;若操控性应计绝对值大于等于中位数,则定义为信息透明度低,据此将样本分为两组回归。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环保投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只在信息透明度低组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而在信息透明度高组不显著。结果表明,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审计风险本身较高,此时环保投入作为一种实质性环保行为,更能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三)审计师任期
较短的审计师任期导致审计师对客户的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而较长的审计师任期会降低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师任期会影响审计标准和审计质量。因此,有必要探究环保投入在不同审计师任期下的作用发挥。我国施行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审计师为同一被审计客户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5年。据此,当审计师任期超过3年时,认为审计师任期长,反之则否,从而将样本分为两组回归。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环保投入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只在审计师任期短组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而在审计师任期长组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审计师任期较短的企业中,审计师更依赖环保投入判断企业抵抗环境违规风险的能力,环保投入更能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通过对“三只松鼠”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虽然创业营销战略可分为机会导向、超前行动、创新性、风险承担、关注顾客、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7个部分,但在企业应用中并非全部采用,而是根据环境有针对性地采用,并且创业营销战略的实施会通过二元创新这一媒介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七、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各地环境法规和规章及上市公司环保投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数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二者正相关;(2)上市公司前期“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能够缓解环境规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但“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不具备这种调节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在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审计师任期较短的企业中,环保投入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地方政府应全面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的执行力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携手企业打好治污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进行环保投入,并优化环保投入策略,增加预防未来环境污染的“投资预防型”环保投入,而减少事后补偿性、费用化的“费损清偿型”环保投入。第三,审计师应充分关注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风险因素,也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异质性环保投入策略在应对风险时的不同作用,从而做出恰当、有效的审计行为调整。本文检验了各地环境立法差异对当地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但未详尽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类保险”作用理论,本文检验了企业前期环保投入对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但未继续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后续环保投入的影响,相关话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