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研究
2022-03-18秦银燕王领飞
一、问题提出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指在独特自然资源和历史传承的基础上,经过区域政府、龙头企业、农合社或农业协会等主体的强力运营与管理而形成的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它代表着一个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建设重点。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整合区域农业品牌资源,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现实路径
。目前我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多数都存在基础薄弱、价值低、统筹规划不够、经营主体能力差、公地悲剧突出等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如何创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
目前,已有文献充分肯定并探讨了政府
和龙头企业
的关键作用及影响效应。例如,程杰贤和郑少锋(2018)突出了政府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公用的投入和改善在规范农户生产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灿和罗必良(2011)强调了龙头企业在企业与农户这一特殊供应链关系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但现有文献缺乏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品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属性理论出发,探讨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区域品牌建设绩效的驱动机理及影响效应。现有文献虽然明确了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并对龙头企业的能力建设及其与农户关系的治理机制有所关注
。但已有文献主要侧重于操作层面的政府“强引擎”构建策略探讨,忽视了政府“强引擎”的顶层组织架构设计以及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耦合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从实践探索上看,已经有一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经验尚缺乏理论提炼和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理论和操作框架。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初步建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遴选10个较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质性分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与市场(龙头企业)的角色、管理策略及其对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影响效应,重点回答“强什么”“如何强”“效果怎样”等问题,旨在总结案例品牌在政府与市场作用发挥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典型做法,达到既建构理论,又为其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二、概念界定与框架建构
(一)概念界定
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凯恩斯《通论》发表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学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为这一关系提供了最佳答案。具体而言,其一,通过“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优势
。例如,孙丽辉(2009)认为在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中,政府部门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变量,政府“构建性”作用明显大于市场“生成性”作用,政府偏好和政策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品牌的创建方向、速度及持续发展水平
。政府规制、政策工具刺激和政策补贴均能显著促进农户农资投入行为和新技术采用行为
。其二,通过“强市场”充分激发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积极性
。例如,王庆五和吕永刚(2018)指出企业应通过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及市场有监测等方式
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承担产品安全质量主体责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其三,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实现了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层面的高效决策,又从微观层面释放了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
。例如,田云章(2013)认为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相互补充有利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立、推广和维护
。同时,两者的协同还能促进农户/农民、科研机构、农合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江苏省率先提出打造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构筑江苏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新动力、新优势。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本质就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中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重要体制机制安排
。其中,“政府强”是指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要强,包括强规划引领、强政府服务、强市场监管等
;政府在规划环节要敢于争先,敢于自主规划创造,从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在市场监管和治理上,政府要反思市场领域为何会出现竞争乱象、监管漏洞,应该如何避免、优化等,从而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不断提升
。“市场强”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上要强;企业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人格化主体,因此“市场强”的直接体现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家队伍,集聚一批有梦想、有情怀、有抱负的本土企业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打造更多行业领军企业,让龙头企业起到主导、示范、带动作用
。可见,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概念的提出,高度契合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理论,为创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长期制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主体缺位、支持错位、治理缺位、监管缺位以及能力缺乏等瓶颈问题提供了启发。
(二)理论框架的建构
采取以下编码方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1)大写字母表示案例品牌代码,其中A-西湖龙井,B-烟台苹果,C-涪陵榨菜,D-六安茶谷,E-庆元香菇,F-奉节脐橙,G-蒲江雀舌,H-长白山人参,I-吐鲁番葡萄,J-洞庭山碧螺春。(2)字母后的第一位数字表示四个层面,其中1代表政府强引擎资料,2代表市场强引擎资料,3代表双强引擎的协同机制和调控机制类资料,4代表区域品牌建设绩效类资料。(3)小写字母表示四个研究层面下的维度。①政府强引擎类资料:a代表组织领导类条目,b代表统筹规划类条目,c代表政策支持类条目,d代表精准扶持类条目,e代表品牌传播类条目,f代表监督维护类条目。其中,a、b、c属于政府治理体系,d、e、f属于政府治理能力。②市场强引擎类资料:a代表远见抱负类条目,b代表使命担当类条目,c代表个人能力类条目,d代表技术创新类条目,e代表品牌塑造类条目,f代表渠道建设类条目。其中,a、b、c属于龙头企业负责人特征,d、e、f属于龙头企业特征。③双强引擎的协同机制和调控机制类资料:a代表双强引擎协同机制类条目,b代表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类条目。④区域品牌建设绩效类资料:a代表农产品的溢价水平类条目,b代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类条目,c代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类条目,d代表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类条目。
此外,从品牌生态和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品牌生态系统
,包括品牌及其载体构成的内部生态系统、品牌与其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伙伴构成的外部生态系统、品牌及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构成的外部宏观生态系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影响着众多利益相关者,如改善区域农产品产业链的关系,有效平衡政府、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等。根据合法性、影响力和紧迫性,可以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如市县级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及其负责人)、主要利益相关者(如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基层政府等)和支持利益相关者(如质检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咨询培训机构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构建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本质就是强调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及其负责人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核心角色及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突出“双强引擎”对组织和激励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参与效能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进而实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全面协同。尤其在区域品牌发展的初期和不成熟阶段,政府、龙头企业和其他参与主体的合力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关键
。因此,构建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也是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与属性所决定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实践问题为依托,纵深探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管理策略及其对其他主体行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影响,重点回答“强什么”“如何强”“效果怎样”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在初期研究中更适合采用质性方法进行探索。与需要较大样本的定量研究相比,质性方法仅需较少的样本就可获得更大的解释力
。扎根理论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式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把资料分解、概念化,然后再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概念重新组合,借此从现实资料中抽象出理论的操作规程
。因此,本文拟选取多个较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案例的编码分析和理论建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建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理论研究框架(见图1)。围绕这一理论框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着力回答:政府“强引擎”应该强什么,如何强,驱动效应怎样;市场“强引擎”应该强什么,如何强,驱动效应怎样;政府和市场在“双强引擎”中各自扮演了何种角色,如何协同;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如何调控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对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作用或影响效果如何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黄丝郁金挥发油成分复杂,选择恒定的温度无法使各成分很好的分离,而采用程序升温可以使样品各成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分离。为了尽可能的使所有色谱峰都能分离以及准确的反映各色谱峰对应的成分信息,实验中先后考察了不同色谱柱(DB-WAX、DB-5MS、HP-5)、不同温度程序、不同溶剂(甲醇、正己烷、醋酸乙酯)等条件,最后确定了“2.1”项色谱条件,获得了分离度较好的升温程序。
(二)案例选择
政府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体制机制、法律规章、制度细则等。从编码资料来看,政府“强引擎”中的政府治理体系主要表现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表现在:(1)组织领导。由于区域农户个体分散、经营能力薄弱等因素,无法独立承担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需要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将其聚集,统筹管理,而组织保障的完善正好能解决目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主体缺位、责任模糊等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初期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公用品牌经营管理,落实政府各项政策、规划和责任,代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实施品牌经营管理,引导其他参与主体行为的实体部门,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做好管理方面的基础准备
。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I1-a-1“新疆吐鲁番地区为推动葡萄协会的组织建设,成立由农业、林业、畜牧、质监、工商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地区行署副专员亲任组长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等。(2)统筹规划。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初期和不成熟阶段,往往存在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个体农户对农业经济发展认知有限等因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产业发展方向不定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对当地特色农业、市场环境变化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需要站在宏观角度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引领
。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B1-b-1“烟台农业部门于2015年出台《烟台苹果品牌统筹规划》”等。(3)政策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农户的品牌意识薄弱,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搭便车、品牌保护不力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为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等提供行动方案、指导意见、支持政策和标准体系等
,需要政府利用政策和标准,加以严格规范。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F1-c-1“奉节县政府先后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奉节脐橙》《无公害产品奉节脐橙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等。
“长江之病”是湖北省当前河湖健康状态的一个缩影。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立了河湖长制,在贯彻落实“两山论”的命题实践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实践证明,河湖长制实施一年多来,湖北省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根治“长江之病”“河湖之痛”仍任重道远,特别是对“病”“痛”的前期调查和研究亟需加强。
(三)资料搜集
案例品牌的一、二手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或公司等发布的各种有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资料和数据;(2)政府官方网站上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官方发布的相关报告、文件和标准等;(3)各大新闻网站上有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案例的产品或活动报道等;(4)知网、百度学术等数据库中有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案例的调查分析与学术研究论文等;(5)国家三部委(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农业农村部、质检总局)有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地理标志数据、品牌价值评估以及其他商业或行业资料;(6)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或公司的年度报告、利润报表、管理层会议公告等;(7)对部分区域公用品牌的实地调查,并对其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支持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组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
(四)资料处理
作为公权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由于权力边界模糊,在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存在搭便车、企业不诚信等问题
,在不发达阶段,市场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难以形成
。这就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市场)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政府主导”和“企业主营”两个轮子相互协力、共同驱动
。具体而言,就是发挥政府在公正、信用、组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机制
;同时,扶持和培养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没有政府主导,产业像一盘散沙;没有企业主营,政府主导落不到实处
。因此,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理论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上述编码方案,得到10个案例的原始资料编码条目2344条。由于多数研究问题之间存在联系(包含或并列),因此对资料条目不能简单地独立提炼。通过对编码条目进行分析,发现有些条目可以同时提炼出两个或三个概念,由此,本文共提炼出概念2529个。其中,西湖龙井的资料条目178条,提炼概念200个(代码A);烟台苹果的资料条目191条,提炼概念208个(代码B);涪陵榨菜的资料条目194条,提炼概念212个(代码C);六安茶谷的资料条目232条,提炼概念248个(代码D);庆元香菇的资料条目372条,提炼概念395个(代码E);奉节脐橙的资料条目279条,提炼概念298个(代码F);蒲江雀舌的资料条目204条,提炼概念223个(代码G);长白山人参的资料条目236条,提炼概念253个(代码H);吐鲁番葡萄的资料条目229条,提炼概念245个(代码I);洞庭山碧螺春的资料条目229条,提炼概念247个(代码J)。
四、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一)开放译码分析
(一)用趣味性的材料激发学生思考。例3: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播放相声演员苗阜的作品《学富五车》,让学生捧腹不已,笔者借机引导:“这相声的段子里包含哪些灿烂的中华文明?”学生在欢快的情绪中积极思考,他们的回答就是对信息的解读。
(二)主轴译码分析
为了建立不同范畴之间的关联,并发展主范畴,本阶段借助主轴译码分析方法,对22个范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归纳出7个主范畴,分别是政府治理体系(AA1)、政府治理能力(AA2)、龙头企业家能力(AA3)、龙头企业建设能力(AA4)、双强引擎协同机制(AA5)、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AA6)以及公用品牌建设绩效(AA7)。其中,主范畴“政府治理体系”由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等三个范畴构成;主范畴“政府治理能力”由精准扶持、品牌传播、监督维护等三个范畴构成;主范畴“龙头企业家能力”由远见抱负、使命担当、个人能力等三个范畴构成;主范畴“龙头企业建设能力”由技术创新、品牌塑造、渠道建设等三个范畴构成;主范畴“双强引擎协同机制”由扶持龙头企业、落实规划/政策等两个范畴构成;主范畴“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由农民/农户、科研机构、农合组织、行业协会等四个范畴构成;主范畴“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由农产品溢价、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等四个范畴构成。主范畴与范畴之间关系的内涵见表1所示。
(三)选择译码分析
根据前述理论研究框架,对范畴与主范畴的关系内涵进行考察,可以将7个主范畴归纳为4个核心范畴,分别是政府强引擎、市场强引擎、双强引擎的协同机制和调控机制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见表1)。其中,政府强引擎由政府治理体系(AA1)和政府治理能力(AA2)两个主范畴构成;市场强引擎由龙头企业家能力(AA3)和龙头企业建设能力(AA4)两个主范畴构成;双强引擎的协同机制和调控机制由双强引擎协同机制(AA5)和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AA6)两个主范畴构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来自主范畴“公用品牌建设绩效(AA7)”。
具体的联结关系如下:其一,政府“强引擎”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战略规划、产业管理、品质监管、品牌创建、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二,市场“强引擎”就是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力要“强”。企业是品牌建设的直接主体,也是品牌建设的实际操作者。企业需要依靠自身具备的领导能力管理企业,还需要发挥自身能动性推动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技术创新、品牌传播和渠道建设等基本活动。其三,政府“强引擎”和市场“强引擎”的协同机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强引擎”对市场“强引擎”的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政府需要高度重视优秀农业企业家的培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家队伍,提高龙头企业的创新与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市场“强引擎”还可反向辅助政府“强引擎”。一方面,企业遵循市场规则,落实政府规划/政策,使自身发展壮大,与政府共同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能够通过龙头企业更好地组织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建设以及品牌营销。其四,“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是指相互协同的“双强引擎”能影响其他参与主体(包括中小企业、农户、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的投入/支持意愿、质量和品牌意识等。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两者良好的协同关系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搭框架、打基石,进而能组织、吸引和激励其他主体更积极、更高效地参与品牌建设,与政府和市场多方合力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据此形成以政府和市场为主,其他参与主体为辅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全面协同机制。其五,全面发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最终影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包括农产品溢价水平、区域公用品牌形象、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等。可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关键路径与效应关系。根据范畴、主范畴和核心范畴的联结关系,可以建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驱动机理模型(见图2)。
2.龙头企业的能力维度及表现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运用另外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这些记录所能发掘的概念完全可以由现有的22个范畴和7个主范畴所涵盖,没有发现新的范畴或关系。这表明,模型中的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发展得较为完善,本文遵循“双强引擎→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效应关系所建构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驱动机理模型具有理论上的饱和度。
五、模型阐释
(一)政府“强引擎”的构建与分析
1.政府治理体系建设及其构成要素
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案例品牌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存在品牌价值递增过程,以保证研究对象的领先性和代表性;二是案例品牌塑造过程的素材能够在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搜集到,能保证研究资料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三是案例品牌塑造过程的相关材料较丰富,以确保研究分析的系统性。根据上述标准,遴选了13个国内发展较好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取西湖龙井、奉节脐橙、蒲江雀舌、烟台苹果、庆元香菇、涪陵榨菜、长白山人参、六安茶谷、吐鲁番葡萄和洞庭碧螺春等10个区域公用品牌进行编码分析和模型建构,将五常大米、寿光蔬菜、阳澄湖大闸蟹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用作理论饱和度检验。
2.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及其构成要素
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政府“强引擎”的治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精准扶持、品牌传播和监督维护等方面。表现在:(1)精准扶持。由于区域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共建意识淡薄、经济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组织、信息和公共资源优势对农产品区域产业发展、区域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进行引导和支持,如财政支持、标志注册等
,需要政府对其加以引导和扶持。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A1-d-1“杭州市政府从2011年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诚信经营、做大做强作用发挥好、品牌意识强、生产基地管理规范的西湖龙井茶加工企业”等。(2)品牌传播。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有利于农产品品牌发展的节庆活动、商品交易会等,提升品牌形象。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E1-e-1“为了充分宣传和展示菇乡文化,庆元县政府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等。(3)监督维护。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非正当竞争等问题,需要政府用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用标准审定规范地理标志使用、用技术手段保证农产品质量等措施,规范市场竞争,维护区域品牌形象
。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B1-f-1“烟台政府对烟台苹果进行全程追踪检测,以此建立和完善苹果电子档案、苹果数据库和苹果质量科学认证制度”等。
(二)市场“强引擎”的构建与分析
1.龙头企业家的能力维度及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财务会计的存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时代的要求。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企业设置管理会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具备财务会计最基本的会计技能,方便处理财务数据;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另外管理型会计的存在还能够对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能够避免投资风险,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1]。
龙头企业家能力是指龙头企业负责人依靠自身具备的领导能力管理企业,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长。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市场“强引擎”的龙头企业家或企业负责人的能力维度主要体现在远见抱负、使命担当、个人能力三个方面。表现在:(1)远见抱负。主要是指龙头企业领导者拥有善于把握时机,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卓越远见、格局和战略思维。在政府主导作用下,需要有抱负的企业家适时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J2-a-2“柳荣伟当机立断,承包了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吴县茶厂,承包了碧螺春原产地茶园基地,买断了碧螺春的商标使用权,注册了‘碧螺牌’碧螺春,让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供品御茶’重放异彩”等。(2)使命担当。主要是指龙头企业家对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
。具体表现在:一是响应政府政策号召、落实发展规划的自觉性;二是重塑品牌形象的责任感;三是组织、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奉献精神。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F2-b-1“彭阳回国创业一段时间后,看到家乡人种脐橙辛劳但产出不稳、销售不佳的现状,她立志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乡人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等。(3)个人能力。主要是指龙头企业家所具备的创新、组织、战略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导向作用的某种稳定心理特征
。尤其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初期,需要企业家发挥个人能力,落实政府各项政策、规划和措施,把握发展方向,实施品牌经营管理,组织激励其他主体共同参与、共谋发展。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C2-c-1“周斌全自2000年担任涪陵榨菜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来,积极团结班子成员,带领职工艰苦奋斗,坚持走品牌之路,不断做大做强,为带动和振兴一方经济,提升重庆榨菜业整体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等。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路面竣工后空隙率、稳定度和流值均满足规范要求,面层结构为灌入式半柔性面层,且与基层结合很好。说明该半柔性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证路面施工质量要求。
龙头企业能力是指龙头企业在政府政策和规划引导下,发挥自身能动性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各种基本活动的能力。表现在:(1)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加工工艺改进和创新,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与使用,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集成使用和转化等。持久的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有效供给,而且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C2-d-5“涪陵榨菜集团公司与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推出‘永安小叶’‘洁杂一号’‘涪杂二号’等高产榨菜种子,以免费或低价方式向种植户提供,并聘请专家对菜农进行种植培训,以提高产量”等。(2)品牌塑造。主要是指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区域优势和特色农业资源及其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晓度和美誉度的宣传推广能力。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C2-e-6“涪陵榨菜集团公司注重弘扬和创新传统文化,聘请著名策划机构进行品牌规划和策划,率先提出‘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百年榨菜传承精华,突出涪陵榨菜鲜香嫩脆的特色”等。(3)渠道建设。主要是指龙头企业拥有贸易中心、超市、专卖店、电商平台等为区域农产品提供销售场地、运输服务、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支持。由于区域生产经营主体销售网络基本局限在区域内,而区域公用品牌的塑造必然伴随销售渠道的形成,虽有政府在区域经营主体和经销商之间牵线搭桥,但区域农产品销售网络(如销售商、电商、企业自建渠道等平台)最终必然依靠龙头企业带头才能建立
。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B2-f-1“烟台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到海外创办经销公司、设立批发中心、建立办事处,进一步拓展了烟台苹果在东南亚、欧洲、中东、俄罗斯以及北美洲市场的销售空间”等。
(三)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协同及调控机制分析
1.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协同机制
为了确保从概念到范畴的提炼科学贴切,本阶段遵循开放译码分析方法,根据概念类属,从10个案例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2529个概念中,发掘出22个范畴(A1-A22),分别是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精准扶持、品牌传播、监督维护、远见抱负、使命担当、个人能力、技术创新、品牌塑造、渠道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落实规划/政策、农民/农户、科研机构、农合组织、行业协会、农产品溢价、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
政府强引擎是“双强引擎”的实施前提,市场强引擎是“双强引擎”的落实和推进,通过“双强引擎”的耦合与协同,合力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从10个案例的政府“强引擎”和市场“强引擎”条目内容来看,两大引擎的条目存在部分交叉,这说明政府“强引擎”和市场“强引擎”并非完全独立,两者存在相互协同,共同作用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表现在:(1)扶持龙头企业。主要指政府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B3-a-2“烟台市政府积极鼓励果品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创办经销公司、设立批发中心、建立办事处、拓展销售空间,使得烟台苹果不仅畅销东南亚,而且成功打入欧洲、中东、俄罗斯和北美洲市场”等。(2)落实规划/政策。企业遵循市场规则,落实政府规划/政策,使自身发展壮大,促进区域品牌发展。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C3-d-13“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涪陵区工商分局的帮助下,将乌江、乌江+图案商标分别向韩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等。
2.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调控机制
源岩中生成的油气进入透镜体内,驱动砂体孔隙水排出,水的排出过程是沿岩石孔喉壁进行的,流动阻力的大小与孔喉半径呈负相关关系,即孔喉半径越小,阻力越大。在埋藏压实过程中,砂泥岩孔喉半径降低,则流体阻力是逐渐增大的(图6(d))。
其他参与主体包括受政府组织、协调的金融机构、质检机构、科研咨询培训机构等主体,以及受龙头企业组织、管理和合作的中小企业、农民、农合社、行业协会等主体。限于篇幅,下面仅对四类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表现在:(1)农民/农户。由于受自身视野、意识、规模、资源和条件等多方面的局限,分散的农民或农户必须在政府和企业的扶持带动下,参与协作生产,才能发展得更好。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G3-b-5“通过建立企业、专合组织和茶农利益的联结机制,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统一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提高了组织化生产程度”等。(2)科研机构。为实现产品品种、品质、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高度依赖科技创新。除成立内部科研机构外,还需要与外部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A3-c-5“科研院所对西湖龙井茶进行了质量监察,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一茶叶》的标准来判定,确保给出公正公平的检验结果,每次检验结束后将检验的数据汇总,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等。(3)农合组织。它是一种为共同发展生产,将市场与农业专业化生产、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民小生产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力与市场竞争力,而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
。这在10个案例中均得到了验证,如J3-h-1“东山茶厂牵头当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发起成立了东山茶厂碧螺农业产业化企业联合体;通过技术输出,柳荣伟将科学的种植方法、先进的管理模式分享给附近茶农”等。(4)行业协会。它是有效地组织广大分散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及时有效地保护参与协会会员的利益,及时与政府沟通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开展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的一种自组织治理机构,是联系农户、市场、政府的桥梁和纽带,起到服务、咨询、沟通、监督的作用。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A3-c-23“为了规范西湖龙井茶在上海的市场,杭州市政府与上海市茶叶协会合作,及时发布西湖龙井茶的产销信息”等。
2015年,经由银隆首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中信证券方面介绍,魏银仓结识了卢春泉。当时的魏银仓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两年多之后,他就将银隆董事长一职让位于卢春泉。
(四)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影响
由10个案例的条目分布可知,全面发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溢价水平和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而且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户脱贫,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不仅明确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而且回答了“双强引擎”的影响效应问题。表现在:(1)农产品的溢价水平,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提高农产品价格方面的效果。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B4-a-1“地理标志的成功申请使得每公斤烟台苹果的价格比普通苹果高1~2元,多收益0.5~1元”等。(2)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指区域公用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功能认知、愉悦消费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品牌信任、品牌依恋和品牌忠诚。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D4-b-1“2015年,经国家质量检测总局和质量认证中心认定,六安茶谷的品牌价值达到219亿元”等。(3)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所能给区域农业、农村、农民在规模、发展、收入等方面带来的价值。产业兴旺是农民稳定增收的关键,而产业兴旺需要通过品牌培育来实现。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检验,如D4-c-6“六安茶谷不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脱贫”等。(4)一二三产业融合效能,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联动、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区域加工、贸易、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兴起,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等。这在10个案例品牌中均得到了验证,如D4-d-1“六安茶谷让本土企业‘农字号’金台酒受益,还带动周边沿线三产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J4-d-1“洞庭山现已打造了一条碧螺春茶产业链,实现了种茶采茶、品茶卖茶、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等。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强有力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是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关键,本研究较好地验证和回答了前述研究问题。结论如下:(1)政府“强引擎”主要体现在完善的治理体系和较强的治理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精准扶持、品牌传播和监督维护等方面。(2)市场“强引擎”主要体现在龙头企业家和龙头企业的能力要强。其中,龙头企业家需要具备远见抱负、使命担当和较强的个人能力;龙头企业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渠道建设能力。(3)政府“强引擎”属于顶层设计和规制建设范畴,极大地影响着市场“强引擎”的实现和发展水平,市场“强引擎”属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基层支撑范畴,两者共同影响其他主体(包括农民/农户、科研机构、农合组织、行业协会等)的参与积极性、投入意愿、质量和品牌意识等。(4)通过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水平。
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驱动机理及其研究问题,厘清了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构建的体制机制及其影响效应。同时,通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分析,揭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的溢价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效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本文为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启发。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工作者受外部的环境,以及个人能力、精力等影响产生疲惫不堪的状态。美国精神病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概念,吸引了各个行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此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并制定了职业倦怠量表,这标志着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专业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动机控制单元也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做出对点火提前角的调整,以控制发动机保持在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比如,当出现发动机输出功率、扭矩超出发动机的功率、扭矩需求时,控制单元除了对燃油喷射量进行调整外,还会推迟点火时刻来降低扭矩的输出。有时候,这种调整是为了发动机的扭矩输出更加平滑,如踩下离合器踏板时,为了离合器结合时动力输出的平顺性,控制单元往往要做出减少喷油量、推迟点火时刻的控制。但这种调整有时候受制于发动机电脑的控制逻辑,有时候不一定非常的合理。
(二)局限性及展望
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探索:一是在利益相关者属性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企业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产业组织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边界、协同机制和基本原理,厘清政府引擎对市场引擎的作用关系、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对其他参与主体行为及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作用机制等。二是通过实证研究、仿真建模等方法,多角度探讨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包括政府强引擎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市场强引擎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以及构建多主体协同机制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等。三是从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的视角,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具体案例品牌的诊断和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1] 唐珂. 品牌强农与乡村振兴[N]. 农民日报, 2018-05-10(002).
[2] 孙丽辉. 区域品牌形成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基于温州鞋业集群品牌的个案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1): 44-49.
[3] 陈灿, 罗必良, 黄灿. 差序格局、地域拓展与治理行为: 东进农牧公司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4): 44-53+96.
[4] 陈灿, 罗必良. 农业龙头企业对合作农户的关系治理[J].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6): 46-57, 95.
[5] 程杰贤, 郑少锋.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研究: 集体行动困境与自组织治理[J]. 农村经济, 2018, (2): 78-85.
[6] 罗高峰. 农产品品牌整合中的政府角色研究——以浙江省景宁惠明茶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4): 75-79, 112.
[7] 蒋文龙. 品牌赋能——“丽水山耕”营造法式[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8] 郑宝华, 晏铃. 以农业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J]. 云南社会科学, 2017, (3): 80-86.
[9] 陈磊, 姜海, 孙佳新, 等. 农业品牌化的建设路径与政策选择——基于黑林镇特色水果产业品牌实证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2): 203-210.
[10] 李启平, 赵溯, 晏小敏. 地理标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4, 31(3): 26-30.
[11] 薛彩霞, 姚顺波. 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分析: 来自黄果柑种植农户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7): 23-35.
[12] 刘伟, 童洪志, 丁卡尼. BOP战略背景下影响农机扩散的政府补贴因素分析——基于多Agent建模的仿真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 29(7): 200-212.
[13] 邹洋, 王庆斌, 季荣妹. 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收入效应和资产效应——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 2021, (11): 13-24.
[14] 王庆五, 吕永刚. 打造政府与市场的“双强引擎”[N]. 新华日报, 2018-05-22(13).
[15] 田云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综述[J]. 农机化研究, 2013, 35(8): 232-235, 252.
[16] 潘福能. 全力打造政府与市场“双强引擎”[N]. 苏州日报, 2018-05-27 (A02).
[17] 李太平, 祝文峰.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研究——以蔬菜农药残留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 (2): 84-91.
[18] 王军, 李鑫. 区域特有农产品品牌整合的政府行为研究——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5): 21-26.
[19] 裴四海. 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17, (5): 121-123.
[20] 黄俐晔.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J]. 贵州社会科学, 2008, (4): 97-101.
[21] 娄向鹏. 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9.
[22] 王兴元. 名牌生态系统分析理论及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探索[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3] 张燚, 张锐, 刘进平. 品牌生态理论与管理方法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4] Tsoukas H. The Validity of Idiographic Research Explan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51-561.
[25] 罗伯特·K·殷. 案例研究: 设计与方法(第五版)[M]. 周海涛, 史少杰,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26] 沈鹏熠.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及其运行机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32(5): 588-591.
[27] 郑端. 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7): 186-191.
[28] 邵宜添, 陈刚, 杨建辉. 农村地区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及其监管均衡[J]. 财经论丛, 2020, (9): 104-112.
[29] 邓向荣. 中国企业家的时代担当[J]. 人民论坛, 2019, (3): 68-70.
[30] 明辉, 漆雁斌, 邓鑫. 农业技术支持、生产行为规范性与农产品质量提升[J]. 财经论丛, 2019, (8): 11-19.
[31] 杨旭, 李竣. 县级政府、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上行关系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 81-89, 156.
[32] 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 2009, (3): 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