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2-03-18贾娟
贾娟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为8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40例,按照常规方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心理护理,即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在对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可以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1
在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病症中,心房颤动属于最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类型,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该症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有较大的治疗难度,患者恢复较为缓慢。结合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多存在有一定的负面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恢复[1-2]。为使得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负性情绪可以得到改善,我院就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该部分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为8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40例,按照常规方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心理护理,即观察组。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62—79岁间,均值为(68.34±1.38)。而观察组中存在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61—78岁间,均值为(69.91±1.57)。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应的护理干预操作均遵照常规形式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各方面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及时分析是否存在有异常情况等。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耐心为患者讲解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指导患者科学进行用药等。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需要讲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状态评估。该部分老年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于对自身康复情况的担忧难免会存在有一定的負面心理,表现为焦虑、紧张等,同时患者可能会担忧自身会成为家庭的负担等,会导致其负面心理进一步加重。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则需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逐步的引导患者将内心压力进行倾诉,促使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了解。(2)心理疏导。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患者讲解当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等,促使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同时,对于患者所存在的各方面疑问,护理人员同样需要耐心为其进行解答,并引导患者家属等多给与患者沟通,对于增加患者的自信心等同样存在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3)注意力转移。在日常恢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对自身注意力进行转移,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阅读、听音乐等,达到放松的目的。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及时展开有效的运动,对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同样存在有作用。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其中心理状态需借助SDS、SAS量表进行评估[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和两组有关的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按照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对应的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SDS评分上,观察组在干预前为(39.56±1.38),对照组则为(38.94±1.73),对比无差异,t=1.928,P=0.881。在干预后,观察组为(30.53±1.62),对照组则为(33.05±1.77),对比,t=13.828,P=0.001<0.05。在SAS评分上,观察组在干预前为(39.15±1.52),对照组则为(38.76±1.82),对比无差异,t=1.728,P=0.788。在干预后,观察组为(30.66±1.89),对照组则为(34.25±1.54),对比,t=12.052,P=0.001<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0%(39/40),对照组则为82.50%(33/40),对比X2=9.883,P=0.001<0.05。
3讨论
心房颤动属于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病症,对其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较大,患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长期用药进行治疗。且在恢复的过程中,该部分患者出于对自身康复情况的担忧,且受到病症长时间的影响难免会存在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表现为紧张、焦虑等,过于严重的负面心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4-5]。因此,在治疗期间更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心理护理干预为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护理模式,注重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得患者能够以较为稳定的心理面对病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此达到促进恢复的作用。结合观察可见,在心理护理干预的帮助下确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均可以保持较为乐观的心理,效果较为理想。
总之,在对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参考文献:
[1]尹佳, 褚振宇, 张学婷, 等.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20, 007(005):174.
[2]任冬梅, 张新, 李则彤,等. 心理护理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67(14):1.
[3]严玉英, 李可迪. 探讨心理护理对心房颤动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20):1.
[4]吴彩玲. 个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20, 027(004):65-67.
[5]李飞.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9):2.
134150118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