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18刘泽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应用策略

刘泽莲

摘 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家庭作业的布置同样是不可以缺少的一个环节。家庭作业不但可以培养独自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作业是教师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为基础的一项自学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针对学生开展课后作业布置,将更加有效地安排课后作业,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在课堂上吸收所学知识,以此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18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for Higher Grades in Primary Schools

LIU  Zelian(Yucai School in 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rangement of homework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link. Homework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hink alone, but also make students more profound about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Homework is a self-study activity that teachers take knowledge as the core and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achievements as the basis. It can not only consolidat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 knowledge memory and achiev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s. Teachers will arrange homework for students more effectively, make students more motivated to learn, absorb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tudents' own ability level.

【Keywords】Senior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Job design; Application strategy

語文作为学生的主要课程,承担学习、思维发育的重大任务,因此语文教育不应只将重点放在课堂上,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课后作业布置的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也需要加强对其重视的程度,但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更多的教师加强了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整体的作业设计、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1.语文课后作业优化的必要性

优化课后作业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必然会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丰富,但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应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在一种健康快乐的环境下实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全面进步。当下阶段,语文课后作业在设置过程中存在数量过多且烦琐的问题,学生在放学后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完成课后作业。而学生的课余时间不仅包括家庭作业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这是因为学生在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后会出现一种疲劳现象,此时他们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娱乐,这样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和负担,及时调整个人学习状态,为新的学习工作做好充足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课后作业布置的数量过多必然导致学生的课后休息娱乐时间被压缩,会影响学生基本学习状态的调整。

2.当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量大,简单重复的抄写多

在当前的语文日常教学中,小学各年级段的语文作业,通常都以抄写生字词语或句子为主,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练习写字、熟能生巧。在作业适量的情况下,或许能起到一些效果。作为母亲,在陪孩子完成作业时,时常一坐一两个小时,以致大人小孩均心情烦躁,孩子开始字迹潦草,胡乱涂鸦,作业质量低下。作为教师办公桌上经常堆积着如山的各种作业本,坐下一改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越改越生气,因为许多学生的作业书写潦草、或者没有完成,可见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问题很多。

(2)作业中知识巩固题较多,应用实践题少

许多教师留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果学生被要求复制大量的内容,并在课后一直练习。学生甚至被要求购买大量的作业,然后还要去完成。然而,很少有学生被要求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导致学生不能多方面发展。

(3)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缺乏创新性和拓展性,没有吸引力

因为巩固知识的需要及批改作业的简易性要求,导致语文课后作业布置比较简单,教师大多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作业布置也是围绕课本知识,以抄写背诵为主,更甚者教師会把所学内容全部布置成书写作业,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有个体差异性和学习的层次性,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优生觉得作业没难度,单调乏味,学困生觉得作业难,完成慢,形成自卑心理,久而久之,课后作业的功能仅仅成了一种学习形式。 学生花费大量时间重复抄写已经掌握的知识、字词,对提高语文知识并无太大的效果,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圈定了思维,而且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学心理。

(4)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

教师在留作业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没有一个引导学生的思路,而仅仅是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生字生词,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不涉及这些方面,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基础,最浅显的一部分。目的不明确,就会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不能掌握重点,只能浅显地理解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同时只是简单地掌握语文知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做一件事而去做,留作业也是这样的道理,不能仅是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

3.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建议与策略

(1)提高作业趣味性,丰富作业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掌握适量的原则。如果作业量太大,学生就会把它当作负担,会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如果布置的作业太少,学生会在几分钟内赶完它,这样就不能体现作业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保证量合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另外,在作业的设计中,还应把握愉快的原则。如果家庭作业过于呆板,属于传统的作业,学生就很难自行完成,家庭作业就成为学生的一些包袱,使学生感到不快乐。要让学生感到快乐,对学生来说,如果想让学生热爱家庭作业,教师必须让它变得有乐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好的作业。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本身是一个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科目,内容十分丰富,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高。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实现良好的积累,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德育方面因素的养成,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能力不是一下子养成的,而是要重视平时的累积。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每天自发地记录一些好词好句,作为未来写作文的材料。课后作业的内容应涵盖各个方面,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分配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尽可能多的有关秋天的古诗,如《枫桥夜泊》《秋语》《月夜思兄》等,让学生举行朗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好。同时,可以要求学生“配对诗”,分为两组,一组说第一句,另一组说第二句。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喜欢竞争,这种竞争形式使他们更加投入。

(2)完善基础性作业,强化知识记忆

课后作业是语文课程中最基本和最典型的作业类型,主要包括对书本文章的抄写,阅读和朗诵,作业的具体内容和数量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设计。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在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记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基本的家庭作业实现课程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合理布置作业,可以阅读和翻译古代诗歌。对学习能力更好的学生,要求学生在这种家庭作业模式下充分进行有效互动并书写古诗内容,并对作者的生活有所了解,在这种作业模式下,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针对其学习技能量身定制的作业。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同时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地阅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总结关键思想,并做功课以记忆新词语。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被要求独立总结中心思想及模仿文字,其目的是让学生以这种方式掌握文本的情感表达,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文章的识别和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技能。

(3)合理安排语文作业,变换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不仅是课本的补充,更应当作拓展学生能力的途径,对学生而言,作业并不是负担,而是让自己远离严肃课堂,能轻松愉悦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准确抓住课文重点,围绕重点从难易程度、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有创新、有层次、分批地进行布置,摒弃一把抓跟课文有关内容的布置现状,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做到精细,使学生学有所思,做有所想。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作业繁多,形式单一,一味地抄写也是徒劳,反而加深厌恶。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当下,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知能力极其重要,由此变换作业的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分批次进行不同的布置。例如:让爱玩好动的学生抄写作业,会感到枯燥,在布置作业时抓住这一特性,利用玩游戏的方式看谁做得好。兴趣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有兴趣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布置较轻松就能完成的巩固作业,让学生逐步积累信心,爱上语文,慢慢跟上同学的节奏。

(4)在作业布置上讲究主次,要少而精

学生就像海绵,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而不是像水瓶一样强制性地接收知识,水多则溢,作业量大,只会让学生以应付了事,没有思考过程也没有乐趣产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布置作业时教师更应该抓住课堂重点,要少而精,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主动完成。在作业布置时也应讲究主次之分,根据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段目标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在课堂上教师讲过很多遍并让学生做过笔记的,在作业布置上仍会以抄写形式让学生再来记一遍,虽然还是有一点重复性,但基础知识还是应该掌握的。因此可以改为仿照课文或者段落写一段话或作文,突出重点,这样学生不仅不用重复抄写,增加疲惫感和厌恶感,还能在思考中对原来文章进行详细的解读。

(5)作业设计布置要体现创新,带动学生的乐趣

传统的灌输教学使学生处于高压状态。学生上课时沮丧,下课后想放松。此外,嬉戏本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下课后有太多刻板的作业,那就等于“使事情变得更糟”。许多学生抵制作业,听到作业会头晕,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做作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教育和教学观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具创新性,在作业布置上要打破常规的书写类作业,开展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有参与感、体会感,以学生喜欢的方式突破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培训的缺点,让学生喜欢作业,并乐于完成作业,安排多种形式的作业,不要只局限于写作和阅读,跳舞、绘画、音乐等都可以成为家庭作业的形式。例如:在教授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后,通常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让学生背诵课文,这样死记硬背会使记忆困难的学生更记不住,也会产生厌恶感,反之,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把背诵变换成做一做,用看图连线等方式去完成,在课堂上抽取部分学生现场连线,也正应了文中一段“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作为爱表现的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他们多想想,多思考,多讲解,既加强了文本的记忆,也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习兴趣。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笔画出小兴安岭的美景,最好能找到合适的背景音乐来搭配画作。这样的家庭作业,可使学生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思想,体会到完成家庭作业的快乐。这种方式,便能最终达到增强和加强特定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

(6)开展探究性作业,提升知识理解能力

探究式作业是指在课堂结束后,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时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从而增强知识理解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发展学习技能并实现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注意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练习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将学生带入作业中对知识进行全面的自主探究。探究作业的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够发展和完善探究作业,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从自身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探究式作业,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节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搜索书籍,课堂结束后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并通过独立探索了解司马光的性格和生平。鼓励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提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在课程完成后引导学生学习延伸了更有意思的背景,实现了生活和价值观念的教育。

(7)控制作业的量和质,实现减负增效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学习成绩早已不再是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以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为依据,作业内容要“精”,作用要“实”,把控好作业的量和实质效果,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减量不是减质,不能因为作业留得少,内容就少。教师要对作业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将作业留在可控范围内。例如,通过对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如果只是留一些写、读、背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压力会越来越大,并且与其预期学习效果差得很远。而实践证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时,就改变了以往单调的作业形式,而是在课后让学生画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学生不再机械般地完成作业,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作业设计好完成,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愉快的心情。这就是减负增效的良好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学生因为繁重的作业失去了个人发展时间,同时丢弃了爱好。人是全面发展的,联系实际多布置一些新颖有创意的作业,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成绩也会随之有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兴趣还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将健康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

(8)推动实践性作业,优化知识应用能力

实践性质下的课程作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知识应用技能,并能全面激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行为水平设计针对性的实际作业,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当教师基于活动方面的写作时,考虑到作业的形式,可以在业余时间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全班参与的游戏活动。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积累写作材料,并为顺利完成作文打下基础。同理,在学习《蜜蜂》后,学生将被分配实用的家庭作业,以便可以展示其实际的口语和表达能力。给学生的任务是告知父母所学习的文章内容,并加深学生在口语过程中的理解。此外,记忆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热情,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针对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将“汉字游戏设计”作业分配给学生。在实际作业中,学生应根据对汉字的理解,独立设计一些“字母拼图”和其他汉字游戏,并将这些游戏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和体验,以便可以通过游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通过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经验并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这对学习文字和提升语文阅读技能将有很大的帮助。

(9)设计信息搜集型作业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未储备大量的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并且无法与作者产生互动。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课前收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并借助这些信息初步构建对课文内容的认知,为课堂阅读做准备。所以,在多元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笔者会立足教学需要,设计信息搜集作业,驱动在课前自主学习。例如,以《开国大典》为例,这篇文章通过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举行的开国大典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盛大而隆重的场景,凸显了人民群众欢欣激动的心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无法感知到当时人民群众的心情,难以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为了解决此问题,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布置了搜集信息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利用多样渠道,搜集这一历史时期的信息资料。在信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锻炼信息搜集能力。

(10)注重课后作业的激励性评价

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采用符号激励、言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一样的评价方式,若评价都一样,那么起到激励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教师还可组织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后作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带到鞭策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画一个勾就结束,对学生也是一种敷衍,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闪光点勾画出来,注释写上对学生的肯定。在同学相互评价时,让学生间找到对方的闪光处,并加以展示,只有教师注重了评价学生才会注重,因此必要的、完整的教学评价不可或缺。

4.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后作业是检测学生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重要提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上应当做到充分重视,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课后作业产生正面作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汉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4(04).

[2]余幼丽.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J].读写算(教研版),2014(06).

3413501186586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应用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