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灌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究

2022-03-17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在喜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在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于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推进,仅靠单一的硬性灌输、大水漫灌是行不通的,而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符合个体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滴灌式”教育方式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以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要求,整合优质资源,提供充足养料,通过“管网”建设,注重渗透教育,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深入、更持久,同时也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

1 “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科学含义

进行“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研究时,首先有必要做出科学解释的是“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对“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做一阐释时,则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出发。“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大创新。学界将农业“滴灌”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造性地提出了“‘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滴灌”本是一种现代农林先进灌溉技术,它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技术不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技术能够将水和养分按照作物要求按需供给,做到精准、节约和高效,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可以解决水资源。因此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由于滴灌具有精准、节约和高效的特点,一些学者逐渐将滴灌的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域出发,创造性地给“‘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下定义:“‘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借用语。‘滴灌式’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滴灌’引申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高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优势;‘滴灌’引申为一种教育系统,强调的是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网络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滴灌’引申为一种教育方法,强调的是点对点、面对面的教育引导和沟通协调,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的延伸和切入。”将“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模式来进行解读,并将其延伸为教育理念、教育系统和教育方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大创新。

近年来,“滴灌”一词也多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在谈到宣传思想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了要注重“滴灌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一种区别于“漫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简单硬性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为“漫灌式”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因此效果不佳,而且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益,甚至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克服了“漫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能对症下药,因此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结合滴灌的概念、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笔者认为,“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根据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统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管网”,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地滴灌给不同需求的个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通过以上对“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有机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网”,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精准滴灌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方法——“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此教育方法在原则上秉承了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并且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来精准实施教育的科学规律,由此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2 “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特征

2.1 精准性

这是“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否认,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存在差异,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也存在差异,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环绕的教育环境也有差异,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教育媒介和载体同样也有差异,除此之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的因素,还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性、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介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差异性,所以其方法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对象和群体,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亦是如此。因为教育者的价值观、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媒介之间都存在千差万别的联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万金油”的方法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成不变、屡试不爽的方法,而只能因时而变、因事而变、顺势而为,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以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差异性为原则,“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采取针对不同的教育个体,选择适合教育者的方法,并且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载体,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于教育个体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渗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建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为了教育效果的持续稳定,则需密切关注受教育者思想动态,紧密监测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常抓不懈。强调教育的点滴持久渗透是“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大特征,其主张通过日常教育和管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受教育者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对受教育者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教育目标。

2.3 高效性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只要有教育投入,就要计算教育成本,考察教育效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外乎于此。我们不仅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投入,而且教育效益的实现也不能忽视。既要有耕耘,也要问收获。“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由于有机整合了教育资源,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特点,精准教育,对症下药,因而此方法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呈现出一种高效性,且能够有效解决教育对象思想和价值观问题。

3 “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于大学生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其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应用“滴灌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于青年大学生群体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3.1 了解和明察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不同特征

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性来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其重要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与大学生自身原有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因此,要想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了解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发展状况。唯其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前后,年龄在18-22岁之间。大学生的价值观于其年龄阶段来看,既呈现出其共性特征,又具明显个性差别,究其原因是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个人原因,家庭情况、学校影响及社会处境等。了解这些共性和差异性,明察大学生的价值发展需求,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精准滴灌,提高效益。

3.2 配制供给丰厚的养分养料

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配制供给丰厚的养分养料。养分养料配制得好,供给充足,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效。

例如,对于不同民族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截然不同,在民族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千差万别,因而在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上也需要有区别应用。如果忽视这些民族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一味“大水漫灌”,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收效甚微。所以,在养分养料的配给上,应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精耕细作,才能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认同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如,对于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他们往往需要克服许多其他同学想象不到的困难才能来到大学校园,因此大多数的农村贫困大学生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他们自强、自尊、独立、勤奋、吃苦耐劳,但是或多或少地又有些许自卑、不合群、敏感、偏执等性格特征。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多用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将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国家价值目标相结合,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个人理想。

3.3 多样化渠道传输养分养料

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精准输送养分养料。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大学生价值观特点,针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困惑,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多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应略有不同。如对于音乐艺术类的大学生,可以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作为载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可以用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作为案例,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对于一、二年级大学生,主要用鲜活的事例、经典的案例,激发起他们爱国的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对于三、四年级大学生,基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则可重点于理论层面进行教育,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阐明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使得大学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在价值观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必须实现联动,才能共同发挥作用。家庭对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保持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把工作做细做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例如对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革命老区,可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且发挥二者思想价值同向、精神文化同质的作用,进而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

3.4 大学生个体对养分养料的吸收与转化

再好的养分养料,再丰富和多元化的传输渠道,也需要大学生个体的主动吸收和自觉认同。其一,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之意;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需讲明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学生更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地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愿意主动认知、认同及践行。此外,还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自觉主动自愿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情感认同;更为重要的是,要促使大学生主动将思想转化为行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价值观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