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中小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2022-03-17魏国琴李昌达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

●魏国琴,李昌达

家国情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国情怀教育一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道德情操,尤其要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中小学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重温红色经典、继承革命传统、培育家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对家国情怀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力度不大,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不佳。鉴于此,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家国情怀教育路径,让中小学生形成爱国顾家、德行高尚的良好品格。

一、中小学阶段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家国情怀教育已成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家国情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陆游的家国情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岳飞的家国情怀。又如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是朱自清的家国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家国情怀;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地追梦是袁隆平的家国情怀等。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家国情怀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尤其要教育学生以家国天下为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爱国意识。纵观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这是家国情怀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动力。“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是霍去病的豪迈气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在疫情中坚守初心,在防控中担当使命”,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防控一线所有人的家国情怀。可见,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目前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效果较差

虽然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若干年,但中小学界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指挥棒”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评价中小学办学水平依然以升学为主,学校也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教学水平,使得老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课堂教学也以提高分数为主,导致学校教育在功能上产生了德智失衡现象,家国情怀教育效果普遍较差。另外,当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乏力,不少教师德育素养偏低,缺乏家国情怀教育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滞后

首先,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家国情怀知识。学生历史知识匮乏,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不多,如甲午战争、卢沟桥事变、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潮给中小学生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不少中小学生热衷于阅读一些网络小说,热衷于过西方的一些“洋节”,而对《上下五千年》等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作品、中国传统节日缺乏兴趣。学生家国情怀知识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其次,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普遍较为陈旧,缺乏时代感。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有的与学生年龄不符、与学生生活年代久远,学生理解有难度;有的“高大上”,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有的缺乏时代特征,空洞乏味,无法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的初衷。

最后,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存在局限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过多关注爱国主义教育,而忽视信念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致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理解不全面,导致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家国情怀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缺乏理性思考,未能全面考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是简单采取说教或强制灌输的方式,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产生较强的对抗心理。形式化、教条化的教育方式,易使中小学生产生疲倦感和逆反心理,无法使家国情怀教育深入人心,中小学教师亟待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三、拓宽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首先,中小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家国情怀教育能否有效开展,效果是否明显,教师起着很大的作用。家国情怀教育要落到实处、扎根心灵,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家国情怀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家国情怀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其次,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升。只有找准新时期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动力,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一是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尊敬师长、感恩父母,增强家庭认同感、归属感。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科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三是提升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各学科教学要加强培育学生对家国情怀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二)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首先,编写校本教材。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知识匮乏的现状,中小学要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组织编写家国情怀教育校本教材。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典型案例编写较为系统的校本教材,内容上可分为爱国篇、爱家篇、爱己篇;形式上可以有诗歌欣赏、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经典戏剧片段等。按学段内容由易到难,适合各年龄段学生阅读,使家国情怀深入每个学生心灵。

其次,内容要有时代感。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不明显,关键在于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家国情怀因素,善于结合当下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案例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家国情怀内涵,并与案例产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最后,拓展教育内容。中小学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拓展教育内容。如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中,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些都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要不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容,使中小学生能全面理解家国情怀,从而更好地培养家国情怀。

(三)拓宽家国情怀教育渠道

营造环境氛围,弘扬家国情怀。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式。中小学应积极营造家国情怀培育的正能量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培养氛围。可通过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可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播放红色歌曲,讲述爱国故事;可通过开展家国情怀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做爱国、爱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聚焦课堂教学,厚植家国情怀。课堂是学校育人主阵地。中小学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将家国情怀内容巧妙融入学科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家国情怀教育。如在语文教学中讲述爱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在经典故事熏陶中成长,在优秀文化浸润中培育家国情怀。在数学教学中讲述圆周率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让学生从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养料。在历史教学中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灌输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思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将家国情怀教育有机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家国情怀。中小学教师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新颖灵活、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家国情怀。如清明节期间,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感受前辈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激发爱国热情。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走进端午节”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整理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了解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既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又提升其家国情怀。

把握时政热点,丰厚家国情怀。中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政热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目前全球范围都暴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防疫抗疫一线,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教师可以播放防疫视频,或播放根据防控一线实情拍摄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疫情期间的平民英雄和最美逆行者,学习他们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

总之,培养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任重而道远。中小学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桎梏,积极探索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家国情怀教育带着温度落地,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