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动漫艺术的发展差距及其追赶策略
——日本动画动漫艺术“学习中国”的启示
2022-03-17刘丽莎
严 峰,刘丽莎
(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北 荆门 448000;2.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
动画动漫艺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创意艺术”方式和“审美文化”蕴涵在艺术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具有广泛的艺术感染力、长久的道德形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影响力,通过独特的文化趣味熏陶、文化知识普及、文化观念提升、文化形象引导等人文化成方式发挥作用,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体现,[1]其中二十世纪百年来中日动画动漫艺术的历史映现了一定时期动画动漫兴衰此消彼长的事实,映射的艺术与技术不同步,折射的艺术与政治不适应,反映的艺术与资本不平衡,映现的艺术与受众不互动,对动画动漫的合艺术规律性发展、合艺术目的性发展与合艺术境界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中日动画动漫艺术发展历程中,探析两国动漫“先中后”与“后中先”现象,总结先进经验,反思深刻教训,对新时代中国动画动漫艺术“后中新”的创意格局形成谈谈浅见。
一、“后中先”的日本动漫艺术学习与超越之路
现今日本是典型的动画动漫强国,其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创新性,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动画动漫艺术的“日本学派”,凭借剧情的创意性和趣味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动画动漫文化的领军者。日本动画动漫与中国动画动漫相同,起初都被当时的主流社会视为浅薄读物,仅供儿童娱乐。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日本誉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参与制作的《铁臂阿童木》在日本电视上热播,许多家庭的大人与孩子一起观看,因为故事足够精彩,使得动漫逐渐得到社会认可。[2]其中《火鸟》至今仍代表漫画这一媒介所能达到的巅峰,而日本这位漫画大师的启蒙老师,却在中国。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前以及八十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思想性和创意艺术性都远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动画电影界获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中国学派”动画电影题材大多取材于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古典小说等。艺术形式主要源于传统艺术: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等。“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电影界屡获殊荣,载誉数不胜数。从这一时期来,看中国动漫的内容和艺术性发展是先于日本的,例如,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民间的皮影戏、窗花、剪纸艺术中得到灵感,创作出让世界惊叹的剪纸片种动画片。荣获英国国际电影节杰出电影奖的《大闹天宫》、荣获法国布尔波拉斯青年童话电影奖的《哪吃闹海》,人物动作依据于国粹京剧,造型博采众长,从古代的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从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以及印度绘画中汲取灵感,使得作品极具中国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创造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形式;荣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帆奖等5个奖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突破了传统动画惯用的“单线平涂”的技法,借鉴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用浓淡相宜的水墨和层层需染的技法作为造型的表现手段将中国水墨文化淋漓尽致地在动画电影中做了一次深情演绎,让世人震惊不已。水墨动画《牧笛》的场景设计:竹林鸣泉、竹阀鱼鹰、山川飞瀑、千陌纵横等等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副美妙的水墨山水画,充满诗情画意。与美日动画追求的再现角色活动的典型环境逗然异趣的是,“中国学派”更着意背景设计的装饰风和写意化。中国早期的动漫制作基本是冲着国际电影节拿奖创作的,由国家拨款、下达生产指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后由国营电影公司收购,既不必直接面对市场,也不必担心盈亏,创作者只管尝试、打磨,全不用考虑市场,最理想的创作环境莫过于此。1954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迎来第一个高潮,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1958年,万古蟾带着胡进庆(后来的葫芦娃之父)制作出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获得诸多赞誉。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听了汇报后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惜血本,找来国画名师李可染、程十发参与艺术指导。三个月后,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被日本动画界称之为奇迹,迪士尼也将中国动画视为来自东方的劲旅,《白雪公主》被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认为华而不实,但他却被中国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水准所震惊。在此时期,中国动漫领先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且独具中国特色并且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60年代初,日本也精心学习中国动漫的艺术技法和审美创意,这是日本动漫学习中国,“中国先日本后”的时期。这就是日本动漫的“两次学习中国”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和自身创造,日本动画动漫逐渐开启“后中先”的创意发展之路。总体上,日本动画动漫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史诗的品格”“现代生活反映与反省”“狂欢精神”“动漫的叙事”等方面。[4]这是其学习中国经验的必然结果。
从日本动画动漫“后中先”历程中可见:一是日本动画动漫专注学习与超越梦想的持续,具有源源不竭的艺术动力和艺术接力,学习领先的中国动漫使其眼界开阔,持之以恒的“学中作”与“作中学”。二是艺术进展与技术进步的同步推进,时刻保持艺术灵敏新鲜度,处处坚持技术敏感新锐度,使动画动漫技术与艺术的配合良好。三是专业主导与大众参与的互通呼应,专业内行占据话语权,充分吸收受众趣味和欣赏心理,不仅深度吸引儿童这个特定群体,也广度吸引成人等社会大众,形成全民化受众。四是市场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共振调节,经营理念新颖,寓教于乐,较好实现了市场经营与文化艺术的相互协调。
二、“先中后”的中国动画动漫艺术的曲折发展与坚守之路
从世纪动画动漫二十世纪历史看,中国动画动漫“先中后”与日本动画动漫“后中先”的转折,是在中国“文革”时期,随着动乱导致的文化破坏,不可避免影响中国动漫事业生存与发展,同期日本抓住了东亚经济腾飞时机,动漫等文化事业也开始后来居上,而中国动画动漫发展却陷入了停滞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短暂兴旺,迎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动漫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期间曾有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学中之旅”,可谓中国动漫的腾飞之机。然而,对新技术应用的不重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其它艺术门类如电视剧的抢夺观众,部分观众艺术观念的陈旧,动漫创作者的因循守旧等,使得本可开启“后中新”的中国动画动漫发展逐步陷入被动。从“文革”中一些现象可见一斑。当时《大闹天宫》中的玉帝有颗痣,而当时的国家领袖也有,所以便有人发问:“孙悟空到底在反谁?”为此片子遭禁,万籁鸣也被隔离审查,十年间动画动漫人才尽毁,动画动漫的发展缺失了整整一代人。[5]“文革”过后,《大闹天宫》解禁,万籁鸣也复职了,但这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旧维持精雕细琢的生产模式,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播放档期,《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两部动画长片都是这时期的作品,《哪吒闹海》中哪吒因无法违背自己的精神,却又局限于忠孝的价值体系束缚,最终只能保留精神将肉身归还父母,拔剑自刎,如此爆裂决绝的举动在整个动画史上实属罕见。此时,中国动画多是长片或独立短片,没有系列动画作品,而到了1984年,电视市场渐趋成型,观众已经能从一般电视上看到动画,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是按照影院级别制作动画,以《黑猫警长》做出了系列剧的尝试,刚刚推出两集,便被权威专家批评“缺乏民族特色”,不得不紧急停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体制仍停留在过去,可新的变革却如潮涌来。1984年,拍完《风之谷》后,公司奖励宫崎骏、高畑勋到中国游玩观光,并得到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流的机会。宫崎骏把这当成了朝圣之旅,特意准备了《风之谷》的胶片作为礼物,并提出了在中国取景,中日合拍一部动画的建议,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心思全在“改制”上,对他的建议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向他询问动画怎么实现“计件”工资。因为手冢治虫在日本开了低成本动画先例,导致制作经费一直上不来,动画制作者苦不堪言,而宫崎骏最恨的便是在创作上省钱,因此对手冢治虫一辈子埋怨。不曾想他漂洋过海想同中国学习,中国的同行反倒在向他学习省钱之道,为此“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回国后,宫崎骏对中国之旅只字不提,决定有生之年不会来第二次。对宫崎骏来说,是谈理想的遇见谈钱的,一腔热血泼上冰山,可是对于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来说,变革来袭,正是存亡之际。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终于意识到了观众对动画片的需求已经从影院逐步转向电视屏幕,当务之急便是是赶制“系列美术片”,为此停拍已久的《黑猫警长》重新启动,拍摄出了三到五集;葫芦娃系列也在此时问世,胡进庆导演改编了《十兄弟》的故事,考量每个动作,没有不浪费一幅画面,最终用每帧3至6元的成本制作出《葫芦兄弟》。成本虽低,但动画深入人心,无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转型为时已晚,葫芦娃与黑猫警长都没能力挽狂澜。在1988 年最后一部水墨动画《山水情》完成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批动画人才便跳槽去了中外合资的动画代工厂,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力,酬金计件,手快的人月收入能有几千块,而同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固定月薪却只有几百元。厂里的年轻人称这场跳槽为“胜利大逃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却因此遭到重创。这种严峻的局面,曾被人揶揄为“大逃亡”“大翻船”。人才与资金双双短缺,导致《黑猫警长》系列再难以提上日程,第五集动画结束,黑猫警长举起手枪,随着四声枪响,屏幕上跳出四个大字:“请看下集。”然而几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没能等来下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才流失加上国外动画挤压市场,国产动画陷入低谷,但是凭借出色的编剧,国产动画依然保有尊严,《邋遢大王奇遇记》《魔方大厦》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1993年,郑渊洁编剧的《魔方大厦》公映,阴森诡异的色调让人不寒而栗,但这部动画的内容却很硬核,短短几个镜头便将制度下人性的美好与妥协表现得淋漓尽致,审美高度提升颇高,虽然小孩子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创作这样内容的人,至少没把儿童当傻瓜。而郑渊洁骨子里是个不羁的人,凡是丑恶的绝对要挨个讽刺一遍,他编剧的动画只是套了个童话壳子,内容依旧成人,他认为“儿童与成人,在人权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可家长们却不这么认为的,举报郑渊洁创作的内容少儿不宜,国产动画的问题开始浮现,没有分级制度,也缺乏内容判断的标准,片子是否少儿不宜全看播出之后引发的争论。这场内容之争中郑渊洁落败,原定二十六集的《魔方大厦》只播放了十集。更糟的是,电视台与创作者失去了对作品的话语权,只要有观众举报,片子就会遭到禁播,影像作品靠的应该是故事的内容与其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低成本毁不了精神内核,但是举报可以毁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当时制片厂为了规避家长审查,同时平衡制作成本与播出收益,有动画公司想出了一条妙计——每集动画科普一个知识,围着知识点编点剧情,一集就成了。《海尔兄弟》《蓝猫淘气三千问》《千千问》系列都是如此。蓝猫动画公司每天能制作30分钟的成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数倍,可代价就是影像与剧情粗制滥造。除去科普,幼稚化也可以规避风险,喜羊羊就是一例。“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导演曾评价过《喜羊羊》和《蓝猫淘气三千问》两部动画,说:“能赚些钱,但艺术生命力不会太长。”此后蓝猫的导演王宏重新创作了武侠题材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动画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堪比成人世界的金庸,在这部动画之中文学顾问是大家所熟知的著名现代作家余华,文学内涵可见一斑。可是在2007年,某位刘姓自媒体撰稿人发文称《虹猫蓝兔七侠传》血腥暴力,于是电视台紧急停播,引起一番争战,虹猫蓝兔究竟是黑是红,孩子们在网络上说自己只看到了伙伴与梦想,并没有什么血腥暴力的地方。最终中央电视台给予了定论这是部优秀的国产动画,才让其得以复播,这也是唯一一部引发争论却保全下来的动画作品,可惜后来导演王宏离开,《虹猫蓝兔七侠传》没能再续辉煌,公司也被收购。而在这之后,喜羊羊“一统江湖”。虽有些幼稚,但依旧对社会现状有所讽刺,凭借其相对较好的编排和可爱的画风一举拿下了收视冠军,不曾想到一场诬告官司“烤羊事件”却让喜羊羊形象受损,从此一蹶不振。在此之后,《熊出没》成功登顶动画之王的宝座,在这部动画片里,两只熊随便闯进光头强家,烧它屋子毁它车,连偷东西带打人,而光头强的受辱却是这部动画的唯一“笑点”,不得不让人感到动画有反智嫌疑。在2013年10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中称“个别国产动画片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现象,《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熊出没》被要求进行内容整改,只是整改可以删掉内容,但却增加不了新鲜内涵,改变不了中国动画内容刻板化、受众低龄化和制作平面化的现状。纵观中国从二十世纪初到改革开放前后动漫的曲折历程,建国前主要面临艺术生存与资本剥削的黑暗时期,但是重压之下仍有一定的发展,迎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动画动漫的“第一次学习中国”。建国后到文革前迎来动漫艺术初步红火的黄金时期,迎来六十年代日本同行的“第二次学习中国”。“文革”是动画动漫艺术全面衰落的时期,中国动画动漫陷入被动,开始落后同期日本。改革初期则是昂扬奋起的起飞时期,迎来日本动画动漫的“第三次学习中国”。日本动画动漫的“三次学习中国”反映的是“中国先”。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工厂化制作”与“流水线作业”的“动漫加工与代工”,使中国动画动漫逐渐失去艺术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甚至陷入一定程度的被动境地。中国动漫“先中后”的艺术命运反映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历史文化变迁,也折射了新中国艺术命运的悲欢离合。反思之下,政治运动的干扰,动画艺术对从舞台化到电影化电视化的载体转变不适应,吸收借鉴其它艺术表现方式不够主动,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不多,等等,都是引起中国动画动漫“先中后”的原因。期间中日动画动漫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动画动漫艺术创作的创新不够,技术敏感性不强,对受众的全民性接受与欣赏关注不够,社会效应评估不足。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些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总体上,中国动画动漫艺术的两次低潮,一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的极左政治影响,动画动漫艺术全面衰落,折射"艺术与政治的不适应",教训极其深刻;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初期,商品经济大潮冲击造成动画动漫艺术无所适从,反映"艺术与资本的不平衡".其中值得总结的有三点:一是动画动漫艺术必须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必须实现艺术审美功能与社会教化功能的统一,内容上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接受上兼顾大众性与小众性统一,效益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二是动画动漫艺术必须与艺术群落共生共长,必须尊重艺术发展一般规律与运用自身特殊规律,技法上努力旁通性与专精性统一,艺法上层次性与绝妙性统一,格局上尽力兼容性与独特性统一。三是动画动漫艺术必须与时代共担命运,具有历史转折关头大局意识,勇立时代潮流顺势作为,必须坚守立场定力与创意张力统一,面对曲折坚定艺术操守与艺术追求统一,应对变局坚持艺术实践与人民满意统一,应对低谷坚决艺术韧性与艺术奉献统一。如此做,才有“日本师中国”的动漫领先;不如此做,才有“中国学日本”的动漫落后。
三、“后中先”的中国动画动漫艺术发展路径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动画动漫经历了由先进到落后再努力追赶的过程,而日本动画动漫则由落后到先进并不断发展。中国动画动漫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受到一些曲折,动画动漫人才大量流失、其它艺术形式冲击、难以很快适应新技术应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资本介入等都导致中国动画动漫发展艰难。而在我们发展停滞之时,日本动画动漫产业却已经在进行广泛交流借鉴,发展也有波折但并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最终创造出男女老少皆宜的动画动漫,得到社会甚至全球的认可。而与此同时,中国仍停留在“动漫是小孩子才看的东西。”这样的传统观念里,让同时期的许多优秀动画动漫以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理由遭到了封禁。其中“文革”时期,中国动漫界遭受最直接的冲击,很多艺术家遭到迫害,导致艺术没有传承,造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动漫的直接断层,之后的动画动漫创作也主要以模仿日本动画动漫为主。当下中国动画动漫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不断的前进,也拥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但是在动画动漫制作之上却仍然远落后于世界。为此,发展中国动画动漫产业需要积极同先进国进行交流借鉴,认识到自己在动漫创作之中的不足之处,虚心求教,不断精进艺术造诣。在科技方面不断提升动漫制作技术,为制作更加精美优美的动漫作品奠基。
中国动画动漫由领先走向落后,而日本动画动漫却由落后走向领先,两者对比之下启发一个道理:发展动画动漫一定要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要尊重受众欣赏接受的规律,各国之间各门艺术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才能促进动漫事业更好的发展。其中,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采取合适的创作方式和采用适宜的接受方式尤为重要。二十世纪某些时期中国动画动漫创作由盛转衰的背后存在诸多原因,需要认真反思,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既要在创造导向上做文章,也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创作路径和接受方略。具体而言,当下中国动画动漫急起直追总的策略应该是坚持“守净创意”方向,采取“新发创意”方式,运用“接受创意”方略。所谓“守净创意”方向,是就方向而言,就是正确处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动漫艺术诗化教化作用。正如科学上守正创新之科学化,道德上守贞创价之伦理化,动漫等艺术上守净创意之诗意化,一起构成精神文化之人化方式,科学创新的真化,道德创价的善化,艺术创意的美化,真善美统一的人化才是精神文化的境界化,动漫艺术就要在美化人生、净化人心中发挥应有的诗化作用。通过“境界创意”和“教化创意”的引领,寓教于乐,传知于趣,寄情于化。“守净创意”即“守美创意”。所谓“新发创意”,是就方式而言,就是要辩证处理艺术先发与后发的关系、艺术学习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先进不骄傲,落后不气馁,在后起直追中形成新的优势,成为新的标杆,这就是学习性创新与综合性创意的方式。通过“故事创意”和“手法创意”的有机结合,新蕴涵与新技法相得益彰,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新发创意”即“创新创意”。所谓“接受创意”,是就受众参与而言,就是要处理好创作与接受的关系、作品与欣赏的关系,按照接受美学方略,坚持塑造符合接受心理的创作导向和欣赏导向,将创意感受引入受众的美感培养和审美接受之中,使之参与创作,领悟动画动漫艺术之美和技术之巧,通过“参与创意”与“鉴赏创意”的良性互动,形成动画动漫创作与欣赏的互鉴互赏,同舟共进,共创辉煌。“接受创意”即“欣赏创意”。具体来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发展中国动漫需要“三个面向”的方针引领。一是面向高端创意,提升技法艺法,恢复升华动漫“中国学派气质”。二是面向开放学习,瞄准先进标杆,如学习日本、欧美的动漫艺术技法与创意手法。三是面向多元受众群体,高扬社会主义文艺旗帜,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发展中国动漫需要“三个注重”的创作导向。一是注重思想的容量与审美的含量,人文关怀与美学情怀的并行不悖。二是注重创意的品味与接受的趣味,创作水准与欣赏水平的相得益彰。三是注重欣赏的通感与认知的通观,审美功能与知识功能的互动融洽。
第三,发展中国动漫需要“三个引进来”的艺术手段。一是将其他艺术门类引进来,如电影、绘画、戏剧等,增强艺术张力。二是将高新技术引进来,如数字技术科技等,提升艺术技术含量。三是将观众引进创作艺术过程中来,营造接受氛围,切合个性品味,形成“互动创作”与“互动接受”。
第四,发展中国动漫需要“三个结合”的繁荣策略。一是将举国体制优势与他国先进经验结合,打造强大的动漫艺术创作队伍。二是将动漫本门艺术与其他艺术结合,形成兼容并包的动漫艺术格局。三是将全体受众与重点受众结合,使动漫的广泛娱乐功能与生动教化功能相得益彰,在市场与资本的巨流中如鱼得水。
“诗与远方,唯创可达。”中国动画动漫发展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只有积极应对,不断探索突破,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动漫艺术与政治的高度适应,达到动漫艺术与资本的动态平衡,体现动漫艺术与受众的深度互赏,才能开创出动画动漫新路,这就是“后中新”的艺术创意之路。学习与超越统一,仿制与创制统一,创作与欣赏统一,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动画动漫艺术作为“想象的艺术”与“创意的审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科学化、伦理化、审美化意义重大,真理的道德的审美的内容与诗意的创意的惬意的形式统一才是创意的天地,才是“文化中国”的有效方式。只要面向生活就会有源头活水,只要面向人民就会有发展天地,经历学习、创造与超越的中国动画动漫艺术,通过“守净创意”“新发创意”“接受创意”的合力释放,在新时代的艺术征程上一定会迎来创意的春天,收获审美的累累硕果,以“后中新”的艺术成就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