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共构:探索集团化办学的精神内涵

2022-03-17罗晓航刘家明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校办学学校

■罗晓航,刘家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同样,打造一所优质学校,其关键在于文化的优质。集团化办学需要体察文化,找寻文化的温度与厚度:从宏观视角找寻文化的厚度,通过探察学校文化与历史、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使文化建设巩固于日积月累的积淀;从微观视角找寻文化的温度,发现每个群体在文化创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使文化建设发展于携手共进的创新,以期在集团各校的协同努力下打造集团办学的自我样貌。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以下简称“盐小”)教育集团运用集团办学的机制,承担起均衡优质教育的责任和立德树人的使命,让各成员校在文化温度与厚度的共构中,凭借百余年间积淀的办学文化,共享价值观,带领师生群体践行“适融、善创”的理念,切实提升集团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源”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学校在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学校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一)凝练盐小文化特质

在精神文化的探寻中,盐小集团通过“内化结合”的方式,找到了集团办学的文化精髓。第一,自内而外:通过老教师座谈会、查阅学校档案等途径对办校历史展开梳理,从学校理念角度罗列出有形的、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科学办学理念。第二,由外到内:考察学校在课程建设、教研工作、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办学实践,从学校行为角度凝练出学校的文化精髓。无论是进行教师专业学术素养的培训,还是学校课程结构的更迭与尝试,盐道街小学从中找到了“在思考和创造中融入时代”的行为共通性。在两条路径的思考成果下,盐小将“适融善创”定为集团核心办学理念。

基于此,盐小集团建立起具有层次性的文化体系:以“厚德如盐,适融入道”为精神引领,树立“适融善创”的办学追求,形成“与时俱进、敢破敢立”的教师观,“培养适应未来、学会生存的有用之才;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有智之才”的学生观,“科研兴校”的课程改革观与“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观。

(二)播撒盐小文化的种子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应对教育公平问题、促进教育发展创新和资源重组的一种突破性尝试。

目前,盐小集团由盐道街小学、盐小得胜分校、盐小锦馨分校、盐小卓锦分校、盐小东湖分校,以及盐小528 校区和盐小通桂校区组成;涵盖了新建学校、近郊学校、社区学校;建立起以城中心为本部,城郊分校为一体的优质教育集团。围绕“适融善创”的理念,各校在集团核心文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办学追求和办学特色。

(三)凝聚集团学校均衡发展的动力

根据学校文化三层次理论,简要地讲,学校文化为集团化办学提供以下动力源。

1.凝聚向心力

“人心齐,泰山移”,文化就像一个导向标,引领集团成员齐心协力,携手并进,让全体师生获得一种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适”字本意为适合、切合;“融”字体现开放包容,“适融入道”引导师生寻味盐道,力争成为盐道一分子。

2.增强引领力

集团的管理离不开好的约束规范。文化建设中的行为规范会加强集团管理的条理性,规范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使集团成员的行为逐渐靠拢集团发展目标,增强目标引领力。

“适融”理念即强调了共享集团资源,在规范的制度中协同合作,在发展的制度中不断创生,实现各校共同进步的目标。

3.深化影响力

一个悠久动人的校园故事,一座引人注目的校园建筑,一条发人深思的校园标语,都会成为学校的好口碑,推动教育集团品牌发展,塑造教育集团品牌形象。

经过实践探索,盐小成员校传承名校“适融善创”的文化精髓,建立起集团内一校三区、锦江区内五所分校,成都市域定点帮扶,四川省内多点辐射的发展格局。例如,对凉山州帮扶学校实行课程资源共享,改变了凉山州教师培训模式、教师解读教材的理解方式、教师上课的方式以及学生的评价方式。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盐小集团肩负着一所名校应有的担当,践行着大爱无疆的善创文化。

二、深耕:以文化为纽带种好集团化办学的“责任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文化根植于自身发展的历史土壤,从学校历史中寻找发展轨迹,挖掘自身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经营的基本规律。

(一)横向共构:构建文化三层次

根据组织文化三层次理论,学校文化包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中层次的制度文化和浅层面的物质文化。

1.精神文化为引领

精神文化孕育着集团文化的灵魂,包括教育集团的信念、发展观、教育观、教育目标和理想等。

盐小教育集团将立基之词凝练为“适融善创”,表达着适应规律、适应儿童发展的根本办学之路,发挥着激发师生创造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品质提升的作用。

2.制度文化作保障

制度文化指的是教育集团成员间遵守的、集团用来规范内部组织行为的规章制度。

在适融的探索精神指导下,盐小集团通过分析各校的办校历史、师资队伍、学生学情、管理机制,讨论制定了《源于盐味,链出精彩——盐道街小学教育集团管理章程》。

3.物质文化求统一

物质文化通常指的是校名、校徽、校旗、校训、校服、校园用语、校园建筑设计等标识。

除此之外,盐小集团善于结合校园环境、学生实践活动全方位地展现师生面貌与学校特质。例如,在集团举办机器人比赛期间,各校围绕竞赛主题,通过校园标语布置、海报宣传、比赛开展、成品展览等活动极大地优化了校园环境。

(二)纵向共构:走实文化建设三阶段

学校文化引领集团化办学普遍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文化认同阶段

学校文化认同是指学校全体人员对学校文化在认知上的理解、情感上的支持及行为上的践行。

(1)精神文化逐渐渗透

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的统一。

盐小教育集团通过重构学校文化,实现龙头学校传统文化与成员学校文化的有机统一。其一是在日常学习中感知。通过本部与分校教师的交流学习、师徒结队等互动途径传递学校文化。其二是在专门活动中深化。每期举行四场“品盐悟道”师培讲座,邀请盐小的老校长或老教师分享自己在盐小成长的故事,以帮助老师们寻盐道根、铸盐道魂。

(2)制度文化逐步整合

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的人性化、鼓励教师协同发展的制度使教师产生文化认同感。

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基于盐小总章程创建了协同管理机制: 将集团各校的信息整合成信息网,建立“教师流动”“教师培训”“教师轮岗”等形式的《盐小教育集团教师整合制度》;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专业引领”“团队打磨”“网络支持”为路径的《盐小教育集团三度教研制度》;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起“自主申请”“集体会商”“持续改进”等策略的《盐小教育集团督导制度》。

(3)物质文化逐步趋同

通过整合各校文化标识、升级校园设施、优化教学资源等形式,为各校提供最大限度帮助,逐步提高学校文化认同感。

包含厚德之品性与适融之灵性的“盐”字在各校的校园内随处可见,力求在潜移默化下使全校师生浸润在优秀品质中。

2.文化创新阶段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文化创新阶段,集团各校遵循一定的生成规律和机制,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文化。

(1)传承中创新的精神文化:集团各校特色初显

为帮助成员校探寻自身发展亮点,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盐小教育集团不断循证实践:依据成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社会环境特点、常住人口特点,引领成员校找准自身发展、办学特色的定位。

盐小得胜分校加入盐小教育集团后快速成长,2012年,在五年教学成长阶段汇报活动中展示了“寻根、铸魂、立本”的教育观,学校体育特色逐渐彰显,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优秀学校。2013年,盐小教育集团深入开展以“课程建设e 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信息技术这一传统优势在盐小东区演化为新亮点。卓锦分校在继承盐小近百年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引进了新加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发展为精品社区学校。528 校区发扬盐小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为全省优质学校校区。通桂校区通过凸显国际教育理念、优化学校课程,也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校区。

(2)沿革中建构的制度文化:集团各项规章内化于行

主要表现在集团师培制度逐渐形成。其一是在师培总体结构上,帮助教师融入集团。通过定期组织集团培训、精细打造优质教师、精心推送名师骨干等形式,培训新进教师、锻炼青年教师、提升骨干教师。其二是在内部组织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盐小本部谢丹老师的英语名师工作室里同样有成员校的老师,谢老师定期到成员校参与英语组教研活动,同时邀请成员校老师到盐道校区观课议课。

(3)继承中优化特色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一校一品

成员校根据自身发展与办学特色,在校园环境中不断加入新元素。

盐小得胜分校立足足球体育特色课程,在校园各个角落加入足球元素。东区的信息技术和艺术特色逐渐呈现在校园中。锦馨分校的心理健康室、卓锦分校的国际化校园等无一不体现出各自特点。

3.文化共生阶段

文化共生指集团内不同成员校文化之间的彼此尊重、多元发展、协同联动,建设共生的文化样态。

(1)精神文化交相辉映

各学校办学理念与集团办学理念交相辉映。盐小集团化办学倡导打造集团文化场域,一方面注重培植集团的整体文化氛围,构建具有共性的学校文化因子;另一方面尊重并大力推进各成员校的特色文化发展。

盐道街小学将这一文化精髓传递到集团内各校,使其在办学理念的适融中共享品牌资源,在办学追求的善创中鼓励各校发散盐道文化精神的外延。最终集团内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办学追求:盐小东区创生“和谐校园、快乐人生”的理念;得胜分校确立“勤新教育”四字核心;卓锦分校探寻“卓著品行,锦绣人生”;锦馨分校聚焦“繁花似锦,馨香四逸”;东湖分校凸显“养正立天地,强能行四方”。同时,528 校区和通桂校区两个新校区的办学理念与盐小本部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

(2)制度文化协同制定

协同制定集团发展纲要,共塑集团发展愿景,共同形成一系列集团现代化管理制度,主要表现为评价制度的完善。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集团在制度协同中认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在尊重各校独特性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考量学校的纵深发展。其一,从横向评价看,盐小集团强调基础评价与集团评价。基础评价以锦江区对各个学校的 《基础目标考核指标》为标准,意在通过横向比较,增强各校自我定位意识;集团评价以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对名校集团考核为基础,按照《名校集团考核评价办法》评价盐小集团的发展,意在通过集团总体发展,增强集团集体归宿感。其二,从纵向评价看,强调发展评价。

发展评价通过“自主定标、集团论证”的方式,对获奖加分、公众评价、新闻宣传、集团贡献各部分制定评价细则,意在催生集团成员校间的良性竞争。

(3)物质文化共同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不仅限于集团龙头校单向提供,还需要成员校共同构建;不仅需要学校协同、教师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实践与创造。

2017年,盐小集团利用本部承办的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锦江实验区“STEAM”专题研讨活动之机,调动集团内各校学生全程参与:盐小本部“我衣我秀”、卓锦分校“创意的帽子”、锦馨分校“特别的气球”、得胜分校“美妙的四季”等STEAM 活动成果在展示活动中大放异彩。

三、展望:以文化升级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未来范式”

集团文化是集团各校发展的核心与灵魂。从发展历程来讲,当前的集团文化建设在办学过程中收获了丰硕成果,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仍需要在已有的文化建设基础上继续创新,追寻名校集团的高品质发展之道。

(一)凝练实践成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盐小坚持不懈地进行“纵向深入”“横向丰富”的实践,逐渐确立起自身独有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在集团内部的文化共构探索和尝试中,盐小集团承接“适融善创”的办学理念,在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中,教师通过行为规范为自身制定工作标准,通过发展评价认识自身工作的不足,通过互动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由此学校培养了一支具有思辨精神和革新实力的教师队伍;在完整全面的教师培养机制和盐小科研兴校的传统下,集团各校立足学生及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框架,通过课题合作、学术交流等途径不断推动学校的课程创新,使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三大特色课程更为出彩;在物质文化的逐步丰富中,学校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发挥信息适融赋能集团管理创新的作用,使得校园建设紧跟时代步伐。

(二)开创未来发展

文化始于研究探索,丰于积淀,守于实践创新。集团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需要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更需要在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集团办学的文化意蕴。其一,在集团文化共构经历认同、创新、共生后,目前盐小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文化延续的阶段。在已有的系统而全面的制度基础上,我们通过深挖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源,明确人与文化的关系,初步聚焦“通过形成文化自信来保障文化继续发展的动力”这一文化发展路径,并尝试通过加强“集团成员长期互动和深度参与”“多元文化体验与比较”等形式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办学机制的延续性。其二,文化精神建设、制度建设、物质建设仅仅是文化建设的第一层面,在前期发展中盐小集团的文化建设辐射到了学校的课程实施这一更为具体的层面。未来,我们将继续延续“适融善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集团办学特征的特色课程群,通过进一步的课程顶层再设计、课程发展规划引领以及更灵活的学生选课等举措,依据校区文化、教师资源、学生学情等因素,合理调整,生成具有校区烙印的新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为各校区师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服务。其三,“适融善创”的核心办学理念,要求我们注重集团文化的未来性与前瞻性。为此,我们将更为深入地思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学校当前的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实践为基础,关注基于学生问题与合作能力的学习模式,利用已有的教师交流平台、学校独特的章程以及集团对外合作的丰富资源,为学校教育模式创新在扶持机制层面提供保障,打造具有盐小特色的未来学校。

盐道街小学集团文化已经在与时代的适融中播种发芽,更在善创中稳固根基,同时这也是集团未来的文化建设的新起点。“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盐小集团将在办学中继续关注各校合力,坚持发挥群体共商共践的智慧,始终铭记优化教育资源的集团办学使命,指向优质均衡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归宿,在“适融善创”的精神引领下更坚定地寻求突破,做学校高品质文化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分校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省实验分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