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3-17刘天媛

林区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立德思政

刘天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引言

“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他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2]。这就要求思政课要将“四史”知识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常态化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四史”知识。

一、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四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日渐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四史”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四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思政课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谓立德树人,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四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于历史的学习。“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共同提高,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认清使命责任,自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高校应将“四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丰厚的历史知识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广大学生在学史明史的过程中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能量[4]。

2.“四史”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强大武器

学习党史,可以使大学生明确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了解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学习新中国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深切感受当今中国社会繁荣稳定局面的来之不易;学习改革开放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正确看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而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四史”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历史观即人们对历史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是正确看待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明确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提供思想指南。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历史知识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成果,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3.“四史”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由之路

“四个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培育大学生坚定的“四个自信”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内在契合性,都是为了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四史”学习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做到知史明史,学习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四史”是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坚定“四个自信”并不是虚无的幻想,而是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学习“四史”,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性,并在其中了解党百年奋斗中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因此,只有积极开展“四史”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而学习教育则是联结历史与现实的中间环节[5]。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以史为鉴,不断提高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实践,做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二、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困境

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推进“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随着“四史”教育的常态化,“四史”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但是总体来看,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形式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依托思政课堂和线下讲座等形式。思政课和讲座是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立足于课本内容和“四史”知识本身,将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起到了集中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一形式主体多为教师,课堂上学生学习互动较少,积极性不高,导致效果并不理想。此外,一定程度上,思政课与讲座多为单一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性环节,只能使学生从文字上进行学习,无法真正获得实际感受。而且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整体视角,时常在学习和接受“四史”知识时将历史进行片段分割,无法形成整体性认识,影响了“四史”教育的效果。

2.网络信息混杂,影响正确历史观的形成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消磨时间的主要场所。网络媒体固然为传播“四史”知识提供了有力工具,但是由于缺乏网络监管,有些人利用网络,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歪曲、抹黑中国历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其思想塑造形成了冲击,影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树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还较弱,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这也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要积极开展“四史”教育,通过学习“四史”,使大学生认清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融合程度低,削弱了学习效果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在开展“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一定困境。目前,思政课与“四史”知识的融合程度较低,虽然二者具有内在契合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不断融合的趋向,但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合并不十分明显,许多高校目前尚未开设专门的“四史”教育课程,仍然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教材进行“四史”知识的片段性教学。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的“四史”知识较为零散,无法获得系统性学习,从而较难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形成综合性认知。此外,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四史”的讲解较为浅显,表述也不够准确,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无法实现思政课与“四史”知识的有效融合,削弱了“四史”教育的效果。

三、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路径

“四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十分重要。开展“四史”教育可以使新时代大学生知史明史、爱党爱国,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中坚定“四个自信”,以史为鉴、不断前行。因此,要继续推进高校“四史”教育的常态化,深入发掘“四史”教育路径。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6]:

1.利用传统学习模式使“四史”知识入脑入心

传统学习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文件、书籍、各类实践活动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活动的方式。传统学习模式在开展“四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主要实践方式为党团活动,应充分依托这一形式进行“四史”宣传教育。

高校在充分利用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开展“四史”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以及学院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四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相较于思政课是以思政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育形式,党团活动的主体则是学生,在党团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更强。因此,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积极利用党团活动的形式,通过开展“四史”集体研读活动、学习研讨会,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四史”知识;通过党日、团日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党员、团员加入学习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各党支部、团支部在开展“四史”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发挥活动主体的作用,通过号召党员、团员讲“四史”的形式,将“四史”教育融入党团活动中,拉进学生间的距离,推进“四史”学习进班级、进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还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活动,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如知识竞赛、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使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转变角色,成为“四史”知识的宣传者,在学习和宣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2.融合新媒体开展“四史”教育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凸显,新媒体在文化发展与传播中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这就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新媒体共享资源、形式多样、即时传送的主要特征,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开展“四史”教育。以“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为例,“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中有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可以要求学生下载App,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四史”知识。通过长期的碎片化学习,使“四史”知识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及时传播的特点,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学习”四史“营造了良好氛围。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构建“四史”知识宣传学习平台,通过官微、官网等形式,发布”四史“知识相关学习信息,设置互动板块,使大学生在平台上以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进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四史”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吸引大学生的兴趣,积极创新“四史”学习形式,使大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提高。高校在创新新媒体学习形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四史”教育内容,做到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此外,高校在运用新媒体时要重视对网络空间的监管,随时关注学生的网络言行,对其错误与不当言论及时予以制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运用“四史”知识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策划“四史”教育学习活动,融合新媒体使“四史”教育在新形势下高效开展。通过网上团课、新媒体短视频、线上党课、网上慕课、微课等方式,全面开展“四史”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对“四史”知识的学习。要持续更新“青年大学习”内容,以网上团课的形式让高校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学习“四史”知识。在高校基层党支部中,党员、团员要以带头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讨论“四史”知识。在各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团会,在班级中形成学习“四史”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氛围。高校图书馆也要整合资源,引入红色资源数据库并设置“四史”学习专项资源,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以图书馆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推进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四史”知识。

3.以高校思政课为依托充分学习“四史”知识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发“四史”教育课程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对学习“四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四史”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知史明史的过程中,感受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与使命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高校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史”知识。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把“四史”教育融入其中,将“四史”知识的学习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四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知史明史,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下开展“四史”教育的现实困境,高校要积极探索实践路径,立足思政课堂,融合新媒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有效开展“四史教育”。通过“四史”教育,让“四史”知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大学生心里,真正做到“四史”知识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四史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