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的英语学习类App情况调查
——以太原学院为例

2022-03-17旭,郝

林区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用户大学生英语

闫 旭,郝 强

(太原学院,太原 030000)

引言

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年春季大报告》及《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黑马”盘点报告》数据显示,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1.64亿,在2021年一季度,周复合增长率TOP 1000的App行业分布上,教育、游戏、生活服务行业占据了同时期内增长最突出的应用App前三,合计数量超过50%,其中教育学习行业App下载量全网占比已达到27.7%,位居第一。由此可见,我国教育学习类App发展态势良好,用户数量较多,优势显著。

如何搭乘互联网快车,将传统教学与新型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当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时代,学生是否获得了良好的在线学习体验?线上部分的学习是否起到了带动学习者整个学习状态的引擎作用?在探索实体课堂如何配合线上学习内容的研究中,“用户体验”“学习体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现有学习体验设计的研究尚处于理论阶段,比如Bimal Aklesh Kumar等(2019)[1]更新了移动学习应用程序的121个可用性指南。然而,对于一些实际操作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数字化产品支持下的人机交互体验,其关注的重心仍然是产品的学习内容而非学习者本身,且缺少在高校外语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果课程评价体系和各类教育资源、产品等不从体验者的角度出发,那么制作用户体验良好的产品就有可能只是一句空口号(刘萍、朱艳宁、刘秋成2021)[2]。在新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方面,姜丛雯,傅树京(2020)[3]在整理分析了30篇有关智慧课堂的期刊论文后也发现了一些仍然存在的缺陷。如新兴信息技术的使用仅停留在教学手段上,个人移动设备替代了过去的投影机设备,而未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各高校仍沿用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新兴技术手段也并不能突显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这一概念最早由Donald Norman提出[4],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Norman同时提出了日用品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可视性、可理解性、易实用性、匹配及反馈等原则。“用户体验”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来其概念、用户体验模型及评价方法等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架构之父” Peter Morville在2004年就在用户体验方面提出了包含有用性、合意性、可用性、可靠性、可寻性、可及性和价值性的“用户体验蜂巢模型”(User Experience Honeycomb),极大地帮助了产品设计师明确用户需求[5]。Jordan以功能性、可用性和愉悦性描绘了用户体验维度的金字塔模型[6]。荷兰Avans大学研究人员Floor在2007年创建的学习资源网站中,认为“学习体验”是创造体验的科学和艺术,要通过以用户为中心和目标导向的方法,帮助学习者实现预期学习成果。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随着该领域的逐步发展,Parrish等也提出了用户体验经典模型及学习体验设计的层次框架[7]。我国学者对用户体验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例如,韩宏亮和李月琳(2021)就两款单词类App从易用性、界面质量、信息质量、有效性、满意度、感知情感体验及总体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了对比[8]。本调查虽也提到了“用户体验”,但由于其涵盖范围的差异,界定也有所不同。此次调查中的“用户体验”只涉及当前在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类App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良好用户感受、不当感受及产品期待三方面,旨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探究提高此类App用户体验的可行性操作,为探索符合数字化时代的高校外语教学提供路径。

一、研究设计

课题组通过问卷星软件平台进行编制和发放《关于大学生使用学习类App(软件)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太原学院一、二、三和四年级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212份。由于问卷调查能够高效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便于得到精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本问卷除了选择题外,还设有开放性题目(简答题)。这样,在不受备选答案干扰的情况下,调查对象能如实描述内心的真实想法,方便数据采集者获得更全面广泛的信息。为了能够更加精准、高效且合理地获得信息,课题组精心设计并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测试评估项目进行了测试与调整,以确保较高的问卷信度和效度,最终问卷题目数量为20题。问卷对大学生使用的英语类App的相关情况、使用感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数据收集。调查对象涉及多样化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农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37个专业。为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每个专业及年级按人数比例进行随机发放。

二、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类App情况分析

1.常用软件及学生使用情况

随着2020年线上教育的大力发展,在线学习需求越来越多,从Quest Mobile 2021年3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各类单词类App已成为学生人群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

此次收集的数据也证实了相同的趋势。调查发现,大学生常使用的单词类App包括不背单词、墨墨背单词、百词斩、拓词、扇贝单词、知米背单词、单词神灯等。在工具类App中,词典类App占最大比重的是网易有道词典和金山词霸。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App:听力和口语类App,如每日英语听力、扇贝听力、VOA、CNN英语、英语流利说、趣说英语、英语趣配音、口语100、小爱英语;阅读类App,如扇贝阅读;综合类在线教育平台,如网易云课堂、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新东方掌上学习、潘多拉英语、沪江网校、开言英语、多领国;应试类App,如星火英语、粉笔四六级、考虫、作业帮等;教材辅助类的App,如外研随身学等。

从使用频率较高的登录方式来看,99.75%的大学生喜欢直接使用手机登录使用学习类App。可见,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高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成为主要方式。在进行碎片化的语言学习时,手机的便利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目前多数大学生首选的学习方式。

从大学生使用的学习类App数量方面的统计发现,93.06%的学生拥有至少3个以上的学习类App,还有6.93%的学生下载并使用着8个以上的App。可见,当代大学生对App学习的使用需求多样化,同时也说明单个App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体现出了将拥有相近功能App进行资源整合或增强App使用功能的趋势。为了深度满足学习者需求,定制款App或微信小程序的研发势在必行。

在软件获知渠道方面,64.85%大学生通过教师推荐,也有70.96%的学生通过朋友、同学推荐,47.52%的大学生通过其他网站推荐。也有44.31%的大学生直接浏览应用市场挑选适合自己的App。可见,大学生已不在停留于教师推荐应用程序的阶段,他们能够自己通过其他渠道主动寻找学习资源,这也说明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与日俱增。

从大学生每天使用App学习的时长来看,日均学习时长为10—30分钟的大学生占47.85%,30—60分钟的占22.03%,10分钟内的学生占18.23%。仅有11.89%的大学生使用App时长超过1小时。可见,为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线上学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为宜。

从大学生下载学习App的数量来看,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根据Gardner和Lambert在1959年提出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种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我们认为本科生的学习动机既包括融入型动机也有部分工具型动机,这很好地解释了本科生学习动机高的原因。

在自主学习方面,大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基本能按期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占69.64%,完全能够按目标完成学习的学生有10.15%,没有按目标进行的占20.21%。数据说明,大学生基本能够自主进行线上学习并完成学习目标,如果对于不能按目标进行学习的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这20.21%的学生也有机会增加任务的完成率。可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2.良好的用户体验

数据显示,77.48%的大学生对现在经常使用的学习App比较满意。分析大学生能够持续使用英语学习类App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课程有收获,有成就感占55.28%,位居第一;内容合理,逻辑清晰占50.08%,可见学习内容是大学生利用App进行自主学习时比较重视的主要环节;专业考试资讯占44.97%,说明以应试为主还是学生使用App学习的主要动机;在学习过程的辅助方面,学习后的测试和训练占27.56%、时间提醒占20.96%、有笔记本功能占14.52%;认为娱乐性强,学习不枯燥的学生占30.86%。在情感用户体验方面:经验分享及社交依赖占16.25%。在感观体验方面:满足于其美观舒适的界面设计的大学生占17.16%。

3.不当感受

随着2020年经济数字化的全面发展和在线学习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内卷严重、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互动不足、使用群体的针对性不强以及缺少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等。

大学生对学习类App也随之产生了一些不当感受,问卷对大学生放弃使用部分App的原因进行了收集。数据显示,25.50%的大学生认为在学习内容方面,有些软件不能补充课堂学习,或认为学习内容和课堂学习没有关系;23.93% 的大学生认为过多的软件占用了太多空余时间;30.69%的大学生担心存在泄露隐私、病毒、广告等安全隐患;24.67% 的大学生认为不良的用户体验还包括浏览、运行时常有卡机、黑屏、闪退等情况;28.8%的大学生提到了软件时常需要更新和下载,耗流量,占内存;21.12%的学生发现软件内容不够严谨和专业,学习方法的设计不够合理;26.9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过程无聊、乏味;34.16%的大学生对广告多产生了厌烦情绪;14.36%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测试未能给与详细讲解;19.55%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效率低;在互动方面,7.1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社群内大多都是不认识的人,不方便交流分享。可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习内容、隐私安全,同时期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高效率的学习体验。

4.产品期待

在收集大学生希望英语学习App添加哪些功能时,数据显示:希望添加本班或本校教师的指导以及给与及时反馈的学生有24.83%;希望添加校内社交的占16.25%,他们希望社交群体是本校同学,更方便交流分享;在学习内容方面,53.96%的大学生希望学习内容和上课内容相关联,作为课前或课后拓展学习;还有4.95%的大学生希望合并多个功能,以减少手机内存,避免多个App进行切换。这些产品期待为将来学习类App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明晰了道路。

三、对当代高校教学的启示

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教学与新型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高效利用英语App辅助英语传统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个性化教学

以“用户”为导向,搭建合理课程体系,进行一贯式教学,充分做到线上和线下内容的衔接。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这也体现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接受者转变为以个人为中心、进行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个性化、模块化教学能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太原学院以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为办学定位, 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个性化教学不仅需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进行设定,同时还需要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从而制定出真正适合学校转型发展的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材、拓展课程等。也就是说,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目标及不同水平进行自主分级、分班,进而开展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适用性的相关教材等。

2.合作开发

教师课程团队与软件企业合作,深度挖掘“用户”需求,跨界发展,整合资源,实现对用户诉求的深度满足。合作开发可以尽量保证设计的客观性,而不只是依靠软件企业个体或教师个体的主观判断。具体来说,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软件企业的技术支持,针对本校学生学情,打造“本土化”App或微信小程序。通过共同探讨与实践,准确识别并且深度理解用户需求,以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网络资源参差不齐的现状,解决用户群体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落实线上线下一贯式教学,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提升用户的使用黏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线上、线下的衔接及提升学习效率。

3.创建指导团队

教师指导团队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App的功能及使用策略,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具体包括:帮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帮助学生进行同类App的优选与推荐,同时给予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拟定个人“学习方案规划”;教授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总结并借鉴有效学习策略以改进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高效学习;团队教师进行疑难解答,及时指导反馈,适时组织讨论;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或配合他人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对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的过程记录,以起到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及发挥正面激励的作用。

结束语

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要解决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人的问题,更要解决教育方式如何去激发学习者深层的学习欲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未来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深挖实体课堂的人学价值,从知识灌输为主转变为从根本上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用户大学生英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读英语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酷酷英语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