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防贫能力提升策略
2022-03-17陈祎
陈 祎
(北方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在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切实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国家提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于这项工作,宁夏的力度很大、措施也很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四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四查四补”,切实抓好“四个无缝衔接”,制定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对于教育系统而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教育部的提法是“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除了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保障每个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脱贫家庭人力资本培育工作,力争让每位脱贫群众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提高农村脱贫家庭的防贫能力,为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针对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目标群体、社会功能、教育规律以及教育目标的脱嵌困境,亟需提高其“为农性”“乡村性”“服务性”,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提供在地实践案例。
一、职业教育精准防贫的脱嵌困境
为了深入研究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课题选取了2019年退出贫困序列的彭阳县作为样本,该县属于典型的脱贫时间短、防贫任务重地区,本文主要集中研究乡镇一级的非学历型职业教育。H镇位于彭阳县城东南15公里处,辖12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为166.5平方公里,总人口7204户22937人。H镇围绕“五个一批”指导方针,开展了多项职业教育扶贫措施,相继实施驾驶员、致富带头人以及劳务经济人培训,累计人数达300人次,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包括编织刺绣、种养业科技、电商、实用技术等培训班23次,惠及1154人。经过一年的实践和发展,H镇职业教育负责人认为,职业教育的防贫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已脱贫家庭防贫能力依然较为脆弱,一旦遇到较大的天灾人祸,返贫的可能性极大,希望在发展现代乡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上下更大的功夫。
“脱嵌”这一概念在英国卡尔·波兰尼所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将原本属于整体的事物剥离出来,于是各方面便显得格格不入。职业教育在乡镇一级的发展缓慢且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归结为四个“脱嵌”,即目标群体脱嵌、社会脱嵌、教育规律脱嵌、学历型教育的目标脱嵌。
(一)目标群体脱嵌
随着后脱贫时代的到来,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而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也要提上日程。在乡土生活中,非学历型的职业教育对于已脱贫群众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话说得好,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据调查显示,许多针对贫困家庭的劳动技能培训,前来参与的人员并非来自极易返贫的家庭,尤其是中老年人、妇女、身残体弱者等。因此,实现对此类目标群体的精准防贫势在必行,他们往往因为无法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而导致显性能力贫困,而无法拥有可持续性的防贫能力。据调查,H镇65%的目标群体希望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由此获得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一位因病失聪的村民一直表示,他想学一项技术,只不过没法与人沟通成为了他参与镇里职业教育的最大障碍。事实证明,乡镇职业教育目标群体的脱嵌使其防贫缺乏相应的精准性,从而对防贫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社会功能脱嵌
H镇主要与职业学院进行联合办学,对于群众所需的专业知识涉及较少,如所开展的编织刺绣、种养业科技、电商、实用技术等培训班在课程结束后很难在当地寻求一份和培训内容相契合的工作。一位刚结束挖掘机培训的小伙子讲道:“现在镇上的挖掘机培训班真心不错,培训结束后就能学会使用挖掘机工作,但是很多工地不认你的技术,也不认培训合格后获得的证书。最后的结果是接受了职业教育培训依然找不到工作,真心让人很郁闷。”小伙子的情况并非个案,乡镇级职业教育主要以非学历型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结果与当前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嵌,使职业教育受众依然无法通过培训实现家庭的有效防贫。据调查,掌握一项技能的脱贫户认为能够稳定脱贫成果,达到有效防贫的仅有20%,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职业教育培训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育规律脱嵌
H镇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单一,方式重复,缺乏相应的个性化服务,使乡镇一级非学历型职业教育与教育规律存在一定程度的脱嵌。诸如驾驶员、致富带头人以及劳务经济人等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大部分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培训效果。现阶段,乡村社区职业教育培育主要以开设专业型、技能型课程为主,属于大水漫灌型的教育形式,从而导致参与意愿低且参与程度有限。有三成多的农民坚持“培训无用论”,培训时所讲的内容过于专业化且与实际操作无法接轨,以农民现有的知识构架很难理解专业化的语言。“上次村委会组织有关葡萄种植的课程,我们家正好种了十几亩,就想着去认真听一听,结果那个老师讲的(知识)我完全听不懂,只有少数几句话还能知道他讲的是个什么,我真的没办法听下去,就只能放弃了。”49岁白姓村民说道。传统职业教育培训形式、内容很难真正调动起农民的参与热情,创新形式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对于职业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四)教育目标脱嵌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一直以“就业目的论”为办学理念,而忽略了对“人”的培养,若过于强调单一经济价值,则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只是一个“会说话的机器”。现阶段,学历型职业教育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职业教育的价值评估过于强调就业率及月收入等指标,丧失了情感、素养及价值的职业教育很难适应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进而使职业教育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在后脱贫时代,以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为契机,亟待培养出富有情感的乡村能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实现职业教育精准防贫的功能需要体现出“三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应具备三个属性:一是体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性;二是体现终身学习的开放性;三是体现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亟待通过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培训形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防贫功能,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一)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理念的“为农性”
鉴于乡村职业教育是一个集教育行为和职业行为双重功能为一体的复杂过程,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这一双重功能的优势,通过实现乡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乡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共频共生的目标。美国学者菲利普·库姆斯指出,学校中的学术性、城市化和现代化导向的课程不能适应大多数农村青年学习与生活需求。因此,不断增强宁夏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理念。首先,在于精准目标群体,切实调动起普通农村劳动力的参与热情,让其切身感受到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情怀,提高他们的整体防贫能力。其次,构建基于乡村发展的动态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对乡村振兴所涉及的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等诸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价值的统一。再次,努力摒弃城乡二元对立为核心的学历职业教育理念,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要素双向六点和平等交换机制。力足于城乡融合发展,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为乡村振兴培养培训一批批新型产业带头人,为后脱贫时代脱贫乡村的防贫实践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体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乡村性”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有效防贫,亟待通过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培养出一批批“爱农村、懂技术、有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构建起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历型职业教育,核心在于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一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训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配合,让相关“涉农”学科融合到农村发展的场域之中,以农村产业发展为现实基础构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更精准地对接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增强教师群体的乡村体验感。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构架,培养“双师型”教师,脱离乡情民意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增加职业教育教师的“在地”培训,如聘请更多的乡村能人现身说法现场培训等,进一步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针对非学历型职业教育,可更多地发挥具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作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手口相传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三是畅通职业教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链接机制,发挥其对脱贫小农户的带动作用,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创新运用新型农机设备,以此促进职业教育与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性”
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在于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二是防止脱贫群众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再一次返贫,增强其防贫能力。为此,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和技能支撑,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硬投入,保证在行政村一级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场地,实现互联网“离场”教学,如定期开设与村民息息相关的视频课程,让有需要的农民通过视频课解决所遇到的生产生活中的棘手问题,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利。其次,畅通职业院校与村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对接渠道,实现二者的共享服务,使村级培训服务与职业院校的相关专家实现一对一定点帮扶,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咨询到相关专家有关于种植(养殖)疑难问题及技术提升等实际问题。同时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的开发,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产业,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再次,努力实现乡村职业非学历教育与市场的对接,使村级职业培育与市场认可的资格证相挂钩,构建起乡村职业(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定标准,增加用人单位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真正实现从“能使用”到“能致富”的良性转变。
后脱贫时代,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更多的脱贫农户勤劳致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职业教育时赋予其更多的防贫功能,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依托职业教育的独特性,为乡村发展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乡村人力资本质量,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