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培养及文化教学研究

2022-03-17马生仓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马生仓

(宁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自1862年京师大学堂把英语作为外语课程以来,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中外文化理解教育,强调语言与文化并重。[1]只是在不同时期,强调的程度不同,内容有些差异。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这种状况从解放前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1978年的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以语言知识为目标,兼顾语言技能,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英语教学的重心。

1988年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了英语学习习惯,强调要善于记忆,要花苦功学习,强调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并重。语言技能的地位提高了,但那时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

1993年的教学大纲提出语言教学的综合素质,即能够知道在不同的情景下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需要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同时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外国知识,还要爱国。大纲明确地把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2003年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学生世界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方面的意义。这是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2017年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上升为文化品格。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使其成为有文化修养和爱国情怀的人。

因此,英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教育。英语教育作为文化教育对我国学生来说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促使学生形成开放合理的跨文化心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核心素养目标,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国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连接顶层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其中的“文化意识”包涵文化知识、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其实质是学生通过接受系统教育,将中外文化的精髓经过比较、消化、融合,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7年的《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2]。“文化意识”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与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密切相关,学习过程中,理解语言就是理解文化信息,要求学生要有积极主动理解文化知识的意识,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辨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全球化背景下”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其对优秀本土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的认同,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为引领,引导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认同祖国优秀文化,欣赏和鉴别西方优秀文化部分。

文化意识不仅体现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将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融合在一起,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提升中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的途径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培养一批对英语文化有切身体验、具有人文素养和批判精神的专业教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职前教育存在缺陷。由于缺乏评价标准和方法,有些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对文化课程不够重视,课时少,内容不全面、不系统。有些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状况和教材不熟悉,对课程标准不了解,文化内容的呈现缺乏针对性、全面性、衔接性。有些高校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足,自身文化知识储备不够,学校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教师随心所欲讲解。有些高校教师在处理文化内容时,不能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生实际进行文化分析对比,帮助他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导致部分师范生在走上讲台前,就没有很好地形成文化意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些人自认为是该领域的权威,按照老传统、老办法从事教学工作,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2.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不高。有些教师对文化学习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教学实践中力不从心。他们自身不能认识和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文化现象,不会挖掘和分析教材中隐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价值。有些教师只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不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介绍中容易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些教师的自身素质跟不上课改的要求,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缺少测评知识,缺乏测评技能。

3.功利思想影响文化教学的实施。很多教师围绕高考实施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兼顾高考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确实不易。高考占分比例低,教师不希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课时少,教师不能充分拓展文化教学内容。

(二)解决的办法

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改变这种情况:

1.相关师范院校和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科学设置课程类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做到语言文化并重,避免重语言轻文化。加强对我国最新教育政策的学习和解读,要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一味教“书”。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教师队伍,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未来的青年教师体验不同的文化,感悟不同的文化价值,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2.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施文化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要认识到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要认识到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作用,要认识到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

二是政策理论的学习是实施文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理念、新目标和新要求,不断改进教学和测评方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要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方法。

三是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实施文化教学的保障。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要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双语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文化知识,深入研究、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现象。

四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文化意识是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作为“文化人”的教师不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理解并尊重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改变教学考核和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切实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

三、中学英语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策略

2017高中英语课标强调在整合式学习中开展文化意识教育,指出文化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感知中外知识文化(即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即赏析与汲取)、形成文化理解(即认知与内化)、具备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文化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特别是教师的潜移默化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认知与传播中外文化的动机;帮助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比较中外文化;指导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外优秀文化。

(一)实施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实施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下列原则[3]。

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取和收集课本以外的文化信息和知识,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扩大知识视野。

2.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合理分配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课时比例,突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3.利用多渠道、多层次进行文化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活动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实地参观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方法,传授不同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从具体直观熟悉的生活领域到间接抽象的意识形态领域。将说教式和体验式教学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5.把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作为文化教学的重点,把探索文化学习的方法作为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化包罗万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接触理解那么多的文化知识。

6.将学习过程和内容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文化教学强调将学习过程和内容与学生个人体验和发展需要相结合,强调情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异国文化,在刺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要不断反思本民族文化。教授外国文化时,要不断反思本国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对比。在对比中了解外国文化,进一步认识本国文化,通过对比,才能找出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8.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和家庭背景,处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体验可能不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风格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差异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根据学生需要,筛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4]

(二)实施文化教学的常用方法

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教无定法。但文化教学与传统的语言教学不同,我们认为张红玲总结的几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文化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授文化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跨文化交际失误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多媒体辅助。借助多媒体呈现不同文化,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模拟游戏。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获取经验和认识。

5.文化渗透。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把文化知识穿插进去。

教学、呈现和体验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文化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态度等层面加强历练和修养。

在知识层面上,要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要了解目的语文化、本民族文化及相互之间的异同;要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解不同文化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意义;要了解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和语用规则。

在能力层面上,能用目的语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进行恰当有效的交际;能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能将学生的文化体验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能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将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在态度层面上,要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反思本族文化并进行对比; 要尊重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始终保持宽容、理解和移情的态度。

总之,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教师有不同的角色:“在文化信息方面,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源提供者、判断者和启发者;在文化实践方面,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在文化观念方面,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在文化自知方面,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