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能力建构路径

2022-03-17徐安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例文本目标

徐安辉

(宁夏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宁夏 固原 756099)

教师职业专门化随着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而产生,作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专业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专业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理论依据,但作为培养“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的高等师范院校,其承担的核心职责是教师教育,核心任务是完成专业学科、教育科学和教育实习等职前教育与训练,把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门外汉”塑造成为成熟的教育教学“行家里手”和专门人才。

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的培养,前提是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技能,教学技能的生成又依赖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实践”[1],对于实践性教师教育课程来说,创新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理论实践互为观照,消弭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之间的鸿沟,学习、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建构基于理解和融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发展教师专业化关键能力,是高质量专业化教师培养的高效有效策略。

一、研读教学文本,奠定“好课”基础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业务能力,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有深入的教学文本研读。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的关键是回归语文本质,立足课文语言文字,运用语文的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语文味”。“没有优秀的、精致的、深刻的课文研读,一定难以产生优质的课。”[2]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对教学文本深入细致的阅读理解。

(一)自我研读,个性理解

文本解读说到底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理解并非任意解读,而是切合文本有理有据的分析。自我研读就是通过裸读、参读和研读的方式,能结合文本对“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与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与交流,自由徜徉于文本提供的思想与艺术空间,实现对教学文本深层结构内涵的理解,成竹在胸并转化为切合文本价值的自我教学材料,这样才能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主问题设计子问题,巧妙设计教学切入,把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并细化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在语言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文学解读不同于课堂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适用于语文教学,“超文本”的任意解读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教学的混乱。教师所要做的是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回归文本产生的时代,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想方设法接近作者本意中的“哈姆雷特”,使“能指”与“所指”达到高度契合。“课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课标”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的体现形式,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及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每一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功能和任务。学习是个体融入一个实践社群的文化,小组合作就是结合“课标”要求,对照单元(或任务群)目标,分享自我研读成果,以理据支持自己看法并向组员解释,对个体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与文本、作者和同组成员的思想碰撞中,经历头脑风暴依靠集体智慧,达成对“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的共识,明确立足课文特点和内容,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如何设置切实可行、侧重点不同的“三维目标”,抓什么重点破哪些难点,在教学中怎样与课程目标关联,具体和“课标”中的哪一条关联,对应单元(任务群)哪些目标要求,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为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积累合理充分材料。

(三)成果汇报,达成共识

教师教育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师范性,更要发挥示范性作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对教学文本的解读,采取自主、合作和探究方式,在信息分享、梳理探究、切磋交流活动中,既可以提高个体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备课水平,达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认知,也培养了学生职后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备课习惯,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团队力量,创新教学并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法子拿到手。”[4]自我研读和小组的合作探究,各学习小组汇报探究的主要问题及得出的结论,教师汇总小组合作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指导全班开展“解码——编码——再解码”研读活动,既是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探究文本深刻内涵和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阅读者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教学文本理解深入透彻了,才能解决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并据此设计“怎么教”的策略和具体学习活动,保证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高效有效实现。

二、名师课例评析,获取教学“真经”

实践性强的教师教育课程,如果只讲理论,无疑是“纸上谈兵”,反之,又会导致“盲人摸象”。搭建理论与实践互为观照平台,在感性实践及感性思维中学习运用理论,才能建构理解和融通的学科教学理论,真正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提高基于理性论证做出教育教学决策能力水平。

(一)遴选名师教学示范课例

遴选名师示范课例就是在研读教学文本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搜集教学名师同课题教学课例,在综合分析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推荐示范课例,然后组织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学习小组的讨论,先由小组成员对典型课例分别进行“述”“评”,再进行小组评议,在评议中揣摩教学思路,发现教学智慧,感知教学技能,在与好课共鸣中获得启示、吸取教学“真经”,提高基于体验的自我教学实践能力。各学习小组在畅所欲言的充分讨论中,筛选出具有典型示范性的教学课例,并形成小组有理有据的推荐理由,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并展开进一步讨论,由教师根据讨论最后确定示范课例,布置进一步研读教学文本任务,为课例分析做基础材料准备。

(二)实施名师教学课例评析

师范生教师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多实践少,学生死记理论不能活学活用,备课上课中的云山雾水,茫茫然不知所从,其根本原因是实践能力欠缺。语文教学名师的优秀教学课例,教学理念科学先进,教学目标确定恰当,教法学法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教路学路清晰明确具体,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有创新,教学立足文本鉴赏品味,渗透人文情怀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施名师课例评析就是以案例为“凭借”渗透理论学习,使学生以学徒者身份观察和模仿,在与师傅(教学名师)的对话中,通过联想和迁移,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实践操作方法,形成语文教学的态度和信念,在学习借鉴基础上获得创新教学的启迪,建构更加专业化的优秀教师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之后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5]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并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名师经典课例的具体分析(如钱桂梅《雷雨》教案),让学生弄明白什么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该案例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又是通过哪种方式统一起来。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文特质,设计了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怎样体现课程目标的三重维度。在教学内容呈现过程中,围绕目标设计了怎样的学习活动,是否体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落实,提高了学生哪些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有没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结合教学课例的分析说明,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理解也能正确合理应用,内化为融会贯通的自我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环节设计、内容确定、过程安排、方法和媒体选用及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如何设计一篇课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理解“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用名师教学课例(如前文提到的钱桂梅教学《雷雨》的课例)作为“例子”和“凭借”,通过引导学生从立足文本内容、结合单元目标、突出文本特质、总览模块要求、对接课程目标、针对具体学情等方面具体分析,为什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通过哪些学习任务和活动落实目标?教师采用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什么?采用哪种方式和手段检测目标是否实现?如此分析说明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更理解了“三维目标”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教学内容呈现、学习活动开展、拓展延伸组织中,如何充分体现并有效落实。

三、问题案例评析,实践内化理论

他人之事,我事之师。如果说通过语文教学名师教学课例的评析,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习得真实有用的专业化知识,在经历和体验中积累职业经验,内化于心并指导自我教学实践,而把典型“问题教学案例”作为评析对象,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教育、学习、传播及系统理论,对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内容处理、教学环节安排、教法学法选择等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分析判断,提出科学合理化修改意见或建议并阐释理据,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知的实验性实践”中把理论内化为问题解决程序和策略的“行”。

(一)选择典型问题课例

并非所有的问题课例都可以拿来作为学生分析评价的材料,用于教学的问题课例首先要具有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一致性,是教学设计或者实施中经常出现的普遍问题,也是学习者学习运用的重点难点问题。其次要具有说明性,即问题的出现关乎一定的理论、原理和原则,可分析、解释和说明。还要具有示范性,也就是能通过该问题的分析、解决,掌握教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规范和要求,奠定优秀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所以,实施问题课例评析的前提是从“三性”要求出发,通过具体教学课例的分析比较,确定可供学生知识、技能和经验连接,理论与实践相互关涉的真实教学课例。

(二)学生分析课例问题

发现问题是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素养,一个成熟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深刻的教学反思和评价能力。当然,无论是反思还是评价,都要有理有据而不是信口开河,所以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问题课例评析,就是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激发兴趣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专业实践问题,把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具体可通过以下环节实施:

首先,教师提供典型问题课例,明确评价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教学重难点确定、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导入方法及作用、教学问题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组织、教学结束,引导学生复习相关技能评价标准。

其次,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课例。先细读随评再梳理,能陈述存在主要问题,并有效做出有理有据具体的分析。

再次,学习小组合作交流。针对评价内容、依据评价标准对课例中的问题逐一讨论,达成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为什么修改、修改的理据的共识,发挥集体智慧完成问题课例的修改完善。

(三)教师点评升华

教师评阅学习小组提交的修改完善后的教学课例文本,在全班展示各学习小组分析评价和修改完善成果,通过问题课例与修改课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问题课例到底有哪些问题?导致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怎样修正才科学合理?修改完善的依据是什么?搭建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桥梁,学以致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和发展,建构专家型教师素质能力。

四、创新教学设计,建构专业化教师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高素质、专业化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突出的分析教学材料、整合教学问题、优化教法学法,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学生语文素养,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能力。如果说名师课例评析和问题课例评析,重在通过课例学习运用理论完善知识结构,那么教学设计就是重要的角色扮演实践环节,要把“纸上谈兵”变为具体的“实战”,发挥教学智慧预设“实战方案”。

(一)明确教学设计基本内容

规范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三大系统: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课前系统主要包括教学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时间等。课堂系统由教学导入、教学活动开展、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及板书设计构成。课后系统即为教学实施后的反思和评价,明确改进策略措施。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预设方案并规范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实施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建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的高效学习型课堂。

(二)实施教学分析

要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教学文本,具体活动包括研读课文,明确教学文本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明教路解决“教什么”问题。还要分析教学文本在单元或模块中的地位及承载的功能和任务,借助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材编者选文意图,依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教学文本特质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开发教学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老师有效指导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语言实践中落实教学“三维目标”。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及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开发可操作检测评价方式方法,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做出准确评判,为教学改进提供教与学两方面的事实根据。

(三)确定教学设计重点

语文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有语文味,就是要立足语言文字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6]。所以,语文教学设计的重点要在明确教学“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开发教学策略,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无定法并非无法而贵在得法,老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老师怎么教要突出教学资源开发者、教学内容选择者、教学活动组织者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为学而教,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这样教要达到什么目标?”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型语文课堂,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由学习任务指导具体学习活动开展,而每一项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学习内容开展哪些语文学习活动?老师怎样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活动实施的步骤有哪些?借助哪些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学习的效果?要把“用什么方法”“在怎样的活动和过程中”“达成什么目标”作为设计学习活动的主线,突出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品味语言、鉴赏审美表达、读写思结合,以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

(四)开展教学设计方案评价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说:“追求创意新颖实用,角度独特精美,思路清晰简明;追求充分利用课文,优化教材处理,深入课文文本;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能力训练为先。”[7]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学切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能寻同求异整合、提炼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问题,辐射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社会生活,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乐于交流、主动实践,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从而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落实课程学习既定目标。

开展教学设计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活动和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小组互评、推荐优秀案例交流、全班讨论和老师点评的方式,经历“分析优劣——修改完善——打磨优化”多轮反复的行动研究过程,建立自我解决教学问题策略,创新教学设计服务高质量教学实施。小组评议重在互相评阅,运用相关理论查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问题根源并提出修改意见,设计者再行修改完善,经过反复评议和修改完善,推荐学习小组优秀设计案例在全班交流。各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设计方案的全班交流学习活动,由设计者汇报并阐述设计理念和依据,说明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及目的,通过全班讨论评议,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并分析根源,然后由学习小组发挥集体智慧进行修改,完善后的教学方案组织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案例作为示范,教师根据设计内容逐项分析点评,使学生明确认知“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示范案例评选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学习理论,发现教学实践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习教学知识掌握教学技能,知行统一相互促进,塑造知法理、懂教学、能研究、会决策的高质量专业化优秀师资。

猜你喜欢

课例文本目标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课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