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野外实践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宁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2022-03-17沙金燕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

沙金燕

(宁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正式颁布,教育部高度关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组织研究各学科、各学段培养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终身发展、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该文件的颁布使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地理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课程新目标和核心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教育强国和人才兴国的理念下,随之拉开了地理课程深化改革的序幕,进行相关问题研究,大部分研究单位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多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然而要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具备了怎样程度的学科素养,才能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核心素养。因此,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大学育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的野外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剖析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探讨研究学生地理野外实践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实践方式,改变目前实践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不全面的现象,以期为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借鉴,并对本校地理专业野外实践课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地理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命题,一方面,需清楚地认识到对地理课程深化改革带来新机遇,能实现地理教育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需进一步理清地理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和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新的突破[1]。

大自然是我们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最鲜活的教材。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说过:“地理学是一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学科,即要我们‘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多进行野外实践、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从吴老的话语中,可知地理野外实践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野外实践来完成。因此,同学们对地理环境的丰富认知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一)顺应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与发展

我国教育改革从素质教育发展到核心素养培育的新阶段,它伴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与时代发展的需求,顺应着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潮流与发展。由于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日渐凸显,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来应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度分析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沿与发展态势,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明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根本需求,确定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推动地理学科的快速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必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现代社会需求接轨,顺应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潮流与发展,体现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特性。对学生而言,地理核心素养是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重要素养,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的地理品格。

(二)落实了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2018年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课程新理念、新目标,制定了地理课程新体系,标志着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旨在提高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源头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对教师队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提升公民素养的关键,它将引领地理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地理课程的野外地理实践的内容和题材十分广泛,为提升学生地理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地理视角学会梳理和分析地理事物,运用地理原理学会探究地理规律、过程及成因。因此,通过地理野外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地理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可靠的直接经验及感性认知,加深个体对自然界的理性理解、对人地协调观的认同、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最终有效落实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三)指出了教师地理教学的方向与重点

作为高校教师,应做到了解和掌握地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内涵、新标准,从自身做起转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化地理教育改革及核心素养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通过野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开拓视野,将理论知识真正融入社会实践生活中、 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日常学习和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提升了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生活实践,它的培育、养成是学生学习实践与生活实践发生链接、内化走向外显的复杂动态过程,遵循一般素养养成的原则与路径。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应以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为依托,以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为追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学生认知领域的丰富、认知水平的提高,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行为倾向,表现出一定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后能不断延伸、拓展、成长的开放体系,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个体发展需求的增加,能在已有素养的基础上获得自我丰富和完善。

地理实践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丰富多样的地理野外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最终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丰富了情感、发展了能力、完善了人格。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迫切需要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地理环境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野外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扎实的实践能力是每个学生应当必备的。在各类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能通过野外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地理景观,加深对地理现象的正确理解,提高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明确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否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意识等品质素养?

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环境的认知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能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是否能完全胜任,整体表现如何?我们有必要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从而达到今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目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我们以宁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师及221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通过线下实际访谈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的现状,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更好的提出可行性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12份问卷,回收21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9.25%。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探究学生野外实践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问卷共19道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实施现状、案例分析、学生方面分析和教师方面分析。

三、学生地理野外实践对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了野外实践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更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纵观历届学生的表现,不难发现学生野外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教学实践的实施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尤显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在地理野外实践中对环境认知较片面

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在野外实践中,调查发现有76.7%的学生认为:从实践内容来看,“区域环境认知”就是野外观察书本中所讲的地质、地貌、天气、水文、植被等自然现象,对地理环境认知很浅显、很片面,而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不去深度思考和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涵“窄化”

如学生将“人地协调观”认为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或“人地和谐发展”,不能对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内涵和关系进行微观的描述和解释,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2.观念培养“泛化”和“虚化”

如学生将“人”和“地”的割裂化、不能从宏观视角上对人地协调观素养进行系统的、整体综合的感悟、分析、理解。地理野外环境认知能与学生具体教学内容对接,能有效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课程目标。

地理环境认知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在人类作用下一切环境的变化过程、规律及原因,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例如学生对宏观层面的地貌识别,应回归到“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关系”,从宏观层面上对人地协调观素养内涵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解;微观层面的地貌识别,可以关注地貌变化的生态问题,及美的观感带来的是愉悦的体验,进而催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关注生活环境,理解、感悟生活环境。因此不能忽略微观尺度上对地貌的识别和描述、微观要素的分析和综合、个体对美的体验和感受等。加强地理环境认知的培育,促进学生各素养的协调、全面发展乃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对地理环境认知野外实践的教学设计重视不够

地理野外实践的教学设计是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决定了野外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理论的完成度。但在野外实践课程与教学设计中,调查发现有62.3%的教师对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不够重视,不能将野外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地位。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均需精心准备、科学规划,才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对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设计不够重视

当前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设计不够重视。主要以指导教师现场讲授为主,仍然采用的是“教师讲解、演示、测量,学生围观、旁听、记录”的方式,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相当于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搬到了野外大课堂[2]。

2.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不足

目前实习内容主要是对地理课堂所学知识的验证,对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训练不足。这种重接受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形式轻能力的实践教学方式,有碍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区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地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将野外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必须重视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设计。

(三)地理环境覆盖范围和类型的限制

地理专业野外实践包括自然地理野外实践、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和区域地理综合实践三部分,都涉及到了地理环境认知,但在对教师和学生问卷以及实地考察中发现,有80.4%的教师和学生认为野外实践的地理环境、地理景观以及地理对象数量是有限的,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类型都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环境认知学习的需求。

在对野外实践地的选取中,地理环境的覆盖范围和类型有很大的限制性,其主要原因是:

1.地理野外实习经费有限

近些年来交通、门票、食宿等费用大幅度增加,因受实习经费的限制,野外实习往往会选择高校所在的周边区域或附近城市,进而又压缩了野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致使实习区域的特性、典型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使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全面地认识到自然地带性景观的差异性和规律性,难以发现人文地理事象演变与自然地理环境变迁的关系;难以满足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影响了实习效果,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受地域性特征的制约

由于受地域性特征的限制,在选择所在的城市及周边区域时,使我院学生的野外实践内容偏重于自然地理,以宁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为例,大一侧重于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的自然地理基础实习;大二侧重于从中卫沙坡头到银川贺兰山苏峪口的区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只看了几个典型自然景观区;大三侧重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以及人文、 经济地理实习;大四毕业前有长途野外实习, 但因疫情和时间的制约而无法进行。为提高学生地理环境认知的技能学习与训练、实践与创新水平,我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选择利于学生各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是野外教学实践课程的一大难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地理环境认知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足

我校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也有不少成果,但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远未取得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仍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调查发现有71.2%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我院地理环境认知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足,对学生学习评价也极少考查实践技能的水平,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自然轻人文,实践教学问题突出。

目前,地理教学现状表现为专注于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缺乏对学生生活实际、地理野外实践的考察和调查,系统的地理环境认知是地理野外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分析其原因:

1.野外实践教学的教材很缺乏

既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实践课程,也没有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课程,实习指导书和实验教材也很少见[3]。

2.考试制度的影响

试题设计对野外考察和调查反映不够,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不强,教与学均缺少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意识淡漠,自身对野外考察和调查的必要性认识模糊、缺乏探索。

3.野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不足

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评价多注重单向的教师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且评价标准表现为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因此,完善的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教师野外教学工作的评价。

4.缺乏建立各层次、各类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野外实地考察因涉及到安全责任、距离、经费、学时安排、必要器材等现实问题,如经费严重不足导致野外实践地偏少、距离近,加之野外教学时间过少,很难建立各层次、各类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随着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学生野外实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

四、 学生地理野外实践对环境认知教学实践的培养策略

地理环境、地理景观和地理对象的实况,以真实形象的实践体验,用观察和感受的方式,感悟地理环境的分布特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大大拓宽了学生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地理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此外,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基于本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 将知识融入到熟知生活情境,联系生活环境讲地理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因时、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现实的生活环境,将知识融入到熟知生活情境中,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育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和现象、独立观察并思考问题,从地理视角理解和感悟生活,联系生活环境讲地理,完成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只有教生活化的地理,学生才能深有体会,才能真正将地理核心素养落地。教师要力争创设地理野外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环境讲地理。例如,丹霞地貌在我国的风景地貌和山水景观中,独具一格,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迄今发现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西吉火石寨》,对于我们丹霞地貌景观野外教学实践专题,主要的认知思路是由点到面的延伸、由要素到综合的归纳。先从大家眼前熟知的西吉火石寨的丹霞地貌及景观特点入手,再延伸到全国及全世界的丹霞地貌景观,全面总结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丹霞地貌景观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差异性,让学生可以认知到自然环境是各地区各具特色的地貌景观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影响并反映这一地区的环境,进而让学生思考西吉火石寨这样的自然地貌景观有何价值?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又有何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进入课题学习和研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入手,强调以问题为切人点,根据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互动交流、探究合作,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地理知识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熟知的生活情境、概念框架情境中,避免知识的干涸化,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阶段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二)利用开放遥感数据进行地理野外环境认知

地理事物表现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综合反映地理对象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地理环境。认知地理环境是学习地理的起点和关键,对学生学好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地理环境认知的实践教学中,寻找一种方法让学生便捷、动态、全方位地认识地理环境,探究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21世纪地理课程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地理实践教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必备的地理信息的科学素养,也成为地理核心素养追求的科学素养。结合丰富的遥感影像资源,进行野外地理环境认知学习与实践训练,是当前地理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一个重要追求。

在地理环境认知的野外实践教学中,引入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的开放遥感数据,运用多时段、多尺度、多视角的方法,去认知地理环境、地理对象在空间上的集聚,界定地理事物的各种时空关系,确定地理对象的相对与绝对位置、发展变化情况。地理环境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多时段的地理环境认知,可使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现象[4];多尺度的地理环境认知,可使学生用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规律看待地理现象;多视角的地理环境认知,可使学生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地理现象,发现地理环境内部隐藏的信息;构建新型的遥感数据地理环境认知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扩大学生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遥感影像的地理环境、地理景观、地理对象的认知技能,提高地理环境认知野外实践教学水平。

(三)重视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专业教学的根基,是地理课程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与拓展,是学生提高野外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掌握地理野外科学考察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僵化,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指导教师实习点讲解、演示,学生围观、旁听、记录,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必须改变重接受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形式轻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5]。

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变单一的实习报告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多途径、重过程、重探究的综合评定方法,重视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地理野外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用地理视角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 教师设计有层次、凸显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野外实践教学方案

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加强自身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和研究,还应坚持践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综合分析整理、深度挖掘内容,整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认知兴趣的现实素材,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有层次、凸显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1.丰富野外实践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主要有三种教学方式:问题式、主题式、项目式,它们强调以现实问题为切人点,以鲜明主题为出发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地理知识放在具体的、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层层递进将知识有机串联,深度挖掘内隐地理信息,避免知识干涸化,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阶段和水平的教学设计。

这三种教学方式遵循的流程都是:创设主题、引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领悟运用,在引导学生野外学习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并促进了能力发展和素养培育。

2.改变传统的认知型和验证型教学方法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理性思考与分析,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3.积极组织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每组学生要分工明确,团结互助,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备课、白天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寻求答案,晚上及时回顾总结,记下白天实习中的闪光点、困惑点并出题考核,这样下来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野外实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这一学习态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地理野外实习质量和效果事半功倍[6]。

4.成立“成绩综合评定小组”进行集体评定

成绩评定是检验野外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科学测评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认知水平、价值判断水平等是野外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因此,成立了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成绩综合评定小组”进行集体评定。

总之,做好野外实践的教学设计,这对地理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认知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当前追溯到过去,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结合地理学发展的新形势,认真设计野外实习计划

当前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程度日益加强,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其愈来愈聚焦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如自然地理学中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土地承载力、全球气候变化等的研究,无不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领域有关;人文地理学中对产业布局、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的研究成为目前学科发展的重点。针对这种学科发展新形势,野外实习计划应改变重自然地理轻人文地理的现象,向人文地理方向倾斜。 大一侧重于自然地理各要素基础知识的实习, 穿插一些人文思想及素养;大二侧重于人文地理的调查研究实习,经济地理短途的观摩、访问实习研究,掌握实习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流程;大三侧重于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实习,让学生进入气象局、土地局、规划院等相关单位,直接参与气象工作、乡土调研、设计规划方案、 撰写调研报告等具体的实践工作, 使其深入了解地理学在区域社会经济领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7],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为今后继续读研深造学习埋下伏笔。

五、结语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地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要求,地理野外教学实践平台的建立与完善,野外实践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更好的构建和完善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调整与优化教学实践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构建野外实践评价体系,野外开展地理环境认知,丰富学生对环境认知新需求,探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仍是未来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