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百年伟业的生成逻辑及经验启示
——基于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整体性解读
2022-03-17尹文华马俊峰
尹文华,马俊峰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望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到新时代的党的百年奋斗史,总结了党在百年历程中所创造的重大辉煌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在系统梳理《决议》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决议》进行整体性解读,从中提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百年伟业的生成逻辑,反思经验启示,对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力实现既定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百年伟业的精神旗帜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思想。”[1]20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精神旗帜。换言之,正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我们党才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正如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31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3]1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其具有复杂性。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是其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是其形成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因为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不仅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而且始终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因为它始终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有关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学说,最重要的是一种有关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是因为它的基本立场始终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是因为它在不同的时代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各国特色的新的理论成果。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等特征,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综上可以看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形成背景和鲜明特征两个方面体现出先进性和博大精深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且以此而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极高的思想觉悟和执政智慧。
党成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为其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百年历史伟业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实际,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大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的。除此之外,毛泽东指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精神,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等思想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4]21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鲜明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8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不仅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百年伟业的实践基础
《决议》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1]20中国近代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这一本质精神,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理论遵循,而且特别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为我们党创造百年伟业提供了动力、注入了活力。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首先,十月革命对中国五四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5]390陈独秀也说:“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6]由此可见,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受十月革命的重要影响。
其次,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先河。在布尔什维克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五四运动爆发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逐步传播”[7]100,建立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迫在眉睫。
最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观察国家命运,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首的一大批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由此可知,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成为其创造百年历史伟业的现实依据和动力来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争取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也成为中国人的主要任务。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系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活动和方案都失败后,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民族独立不懈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一化三改”实践进程,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依靠力量等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篇布局、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且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并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8]69-70更进一步讲,新时代只有持之以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我国才能继续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百年伟业的基本价值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决议》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19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鲜明品格,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积极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力量创造了百年历史伟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力和我国政党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斗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服务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伟大社会变革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鲜明特征,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最终探索出一条目标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富了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使中华民族强了起来。正如《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1]14这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不朽民族伟业。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换言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唯物史观时代阐释力。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取得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面貌,实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了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群众路线”确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充分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力量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0]3最终,党依靠人民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进军。
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生成逻辑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1]7从这一重要论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为我们坚信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提供了理论依据。换言之,基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理论、实践、价值三重生成逻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全面揆量。
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等鲜明特征的理论,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理论的显著标志。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作为指导思想,进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创百年历史伟业。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实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智慧、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与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指导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而且为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向导。值得一提的是,《决议》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21由此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是贯穿于党百年奋斗历史之中的一条主线。换言之,正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推动党和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一以贯之传承理论创新精神,继续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唯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之树才能常青。
其次,始终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3亿万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变革中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毛泽东特别重视党的领导,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12]1480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正如他指出的:“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13]30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正如他所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14]170另外,他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论述。江泽民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其中“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核心内容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总纲,充分彰显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并对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核心的我国各项制度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特别是《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主要内容,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1]22,更加彰显了坚持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历史进程中,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行,才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因此,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迈进。
第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5]5从这一重要论断中可以看得出,人民群众始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始终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换言之,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才创造出不朽的彰显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阐释力的丰功伟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制定了彰显“人民性”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与信赖,最终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反映了人民的利益需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6]373从这一重要论断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是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要素,而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为此,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就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中“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主要依靠力量。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代表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成就,不仅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全面暴发后,面对国内复杂的防控任务和经济复苏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并统筹指导全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最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我国经济也逐渐复苏,充分彰显了“全民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7]9《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22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质言之,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无往而不胜。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12]1467因此,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始终从人民立场出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唯有这样,才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好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
最后,始终要把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相结合,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走过百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批像李大钊、汪寿华、萧楚女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有一群像杨靖宇、左权等民族英雄和人民群众倒在了抗日最前线,有很多像李文亮、黄文秀等有为青年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伟大创造、伟大梦想、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体系,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又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作为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强化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有土地革命时期开启党的自我革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八七会议”和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遵义会议,有抗日战争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自我革命的延安整风运动,有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有新时代党中央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可以看出,党的自我革命出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和最大优势。相应地,党的每一次自我革命实践进程都是一次实现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这将必然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提供动力、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8]61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决议》强调:“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1]22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把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相结合,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唯有这样,党才能克服各种风险考验,才能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动力和勇气领导人民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五、结语
只有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创造百年伟业的生成逻辑和经验启示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探究,才能科学准确地回答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这一历史问题,才能汲取和提炼党在百年历程中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宝贵经验。这三重生成逻辑和四个经验启示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于深谙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时代价值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对于培养全民爱党、爱国情怀,增强全民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