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扶贫的困境及对策

2022-03-17林梓杏李珏萱

林区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学子人才

林梓杏,李珏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财经学院,广州 510665)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可知,人才作为乡村发展的动力,对乡村经济发展和稳定脱贫起着重要作用,但乡村的人才供求却存在一定的缺口。人才的供给量少难以满足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可以为乡村培养相应的技能型人才,为缓解乡村对人才需求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目前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消除贫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又要防止已经脱贫的人群返贫。而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部分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又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现有中青年劳动力和农民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为乡村输送适用性人才,帮助更多人逐渐脱离贫困。

一、职业教育扶贫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效果体现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终生教育,即人人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它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的是实用型技能,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例如:河北省2019年上半年举办了若干场就业技能培训,共有18 369人培训合格转移就业。职业教育不仅帮助大多数贫困家庭子女实现就业,也帮助贫困地区其他人群提升了就业能力。

“雨露计划”的实施增加了接受职业教育人群的数量,它以增强就业能力为目标对贫困地区部分人群提供职业教育帮助,从而扩大该类人群的就业机会并促进该类人群增收。“雨露计划”的实施遍布全国各地。其中,重庆市扶贫办于2016年发布了“雨露计划”实施效果,该市完成贫困家庭成员转移就业人数为71 642人,完成贫困大学生就业人数大约为1 672人,建档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比例为100%,实现了全新的突破。该计划的实施帮助重庆地区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也助力当地其他贫困人群学习到新技能,使得他们拥有就业转移的能力和机会。通过四川省“9+3”中职教育免费计划的实施效果可以发现,自该计划实施以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上升,职业学校比普通高中就读率更高,“9+3”毕业后的学生返乡创业比例高达50%以上[1]。职业教育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了升学选择,促进了贫困家庭子女的稳定就业,同时也提高了返乡创业人群的数量,为乡村地区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增加了当地人群的就业机会。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雨露计划”政策中明确指出,补助的项目有职业学历教育、文秀巾帼励志班、县乡村振兴局主办的短期技能培训、短期技能培训以奖代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接受职业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助,这不仅激发学子和贫困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培养了贫困地区学子和青壮年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就业,为贫困地区人群实现脱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给予式帮扶无法彻底改变贫困局面

给予式帮扶是政府利用财力扶持贫困群众而贫困群众无须付出任何成本的一种帮扶方式。例如:家电下乡使每家每户拥有了家电、自建房会得到政府现金补贴等,但这种给予式的帮扶很容易让帮扶对象产生依赖的心理,并且容易滋生出一批懒惰的人群。他们认为,不用付出劳动,有国家、有政府扶持也能解决生活问题。

若脱离了给予式帮扶,这类人群最终仍会返贫,之前的给予式帮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其效果也显得微乎其微。显而易见,给予式帮扶并不能成为扶贫工作的长久之计,但不可否认的是,给予式帮扶有短期改善生活的作用。给予式帮扶虽然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脱离了贫困状态,但脱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帮扶方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长久帮助到困难群体。正所谓扶贫要扶资扶志两者并行。树立脱贫意识,不仅可以让贫困群众脱离给予式帮扶的依赖,更是脱贫持久战的现实之需。

3.职业教育更有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职业教育扶贫就是要发挥教育作用于生产力的功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来提高生产力[2]。一来,职业教育是学子就学的另一种途径,可以培养其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二来,职业教育可以为留在乡村的贫困家庭成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就学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化素养,为当地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失业人员、农民工、低技能劳动者获得新技能,助推他们重新就业,这不仅可以为区域提供人才支撑以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也可以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通过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贫困地区的人们返贫,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扭转贫困的局面。

二、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扶贫面临的困境

1.家庭教育重普轻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标准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学历越来越成为迈进企业大门的敲门砖,无论是中职层次还是高职层次都体现出学历偏低的问题,这就给大众树立了高学历才能获得好工作的观念。一直以来,选择就读职业院校是大部分初三、高三毕业生无法升入普通院校的无奈之举。人们普遍认为,找到理想工作的基本路径是升入普通高中再考入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作用一直被低估,多数贫困地区家庭会认为就读于中职或者高职作用不大。如果初三毕业生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或者高三毕业生无法升入本科,就会选择出外务工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虽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但务工青年没有专业技能,就会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同时也难以让整个家庭稳定脱贫。而且,贫困地区的工作机会少,如果没有专业技能,返乡就业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就加剧了青壮年人口外流。缺少青壮年劳动力,乡村经济发展自然就失去了活力,脱贫工作会更加艰巨。

2.涉农专业吸引力不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类成为热门专业,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专业就业形势好,薪酬水平高。而人们普遍认为农业工作环境差、薪酬水平低以及社会地位不高,致使大部分学子不会选择就读涉农专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一度陷入招生难的困境。通过对全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分析后得出,农科专业设置占比和报考人数极少,部分院校不得不降低分数或以调剂的形式来增加农科专业学生数量[4]。可知,涉农专业尤其冷门,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的学子大多都对涉农专业兴趣不大。这足以说明轻农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贫困家庭轻农思想更为强烈,因为他们会比其他人更渴望获得城市的工作机会。这必然导致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人才紧缺现象的发生。

3.农民专业化程度低

众所周知,从事农林牧渔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自然灾害是其中风险之一,虽说此类风险发生几率较小,但往往损失最大且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便会中断,同时也损失了下一轮的生产成本,从而难以开展新的生产活动。为了防止此类风险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国家推出了一些比较完善的保险产品来分散此类风险。然而,由于农民自身专业能力较低、农产品难以销售也会造成收入过低等损失,如此微薄的生活来源难以改善农民的贫困生活。同时由于农民的专业化程度低使得其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变弱,即便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下一轮生产的成本,也容易由于自身专业化程度不够而导致新的损失。如何提高农民专业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扶贫的对策

1.强化职业教育观念

2021年10月,两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2025年职业本科规模将不低于高职教育的10%。这说明,国家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将会大幅提高。“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两种教育类型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技能传承、就业创业三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一共有70%的职业教育学生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学子掌握专业技能,使农村学子有足够信心和能力抓住就业机会。再者,职业教育也培养出一部分回乡创业的人才,为乡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促进乡村居民就业。这足以说明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是脱贫攻坚效率较高的方法之一。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个中职学生都有机会通过高职高考升入大专获取专科学历,且就读大专之后可以通过专本套读、升本、成人教育三种方式获取本科学历,在完成本科教育后可以考研,这就形成了中职、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学历衔接,使得拥有职教背景的学子也可以拥有学历的敲门砖。职业教育也应当鼓励学子升学,提升综合能力和学历层次,不会由于学历原因被企业拒之门外,更不会使人们产生职业教育作用不大或比普通教育差的误解。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也会相应提高,即便不选择升学,中职学生接受三年的职业教育也能拥有就业能力。除此之外,职业教育更应优化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与工作岗位相对接。就读职业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同时兼顾升学和就业,为家庭脱贫打下坚固的基础。

2.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

为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国家也采取了就读涉农专业免学费、助学金扶持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贫困学子就读。但想整体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使涉农专业招生具有长期的活跃性,需要改善乡村就业环境以及薪酬待遇,而提高薪酬待遇的关键是当地产业发展兴旺,因为只有企业利润提高职工的薪酬才会提高。根据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思路打造专业集群化,推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以及政府扶持等方式发展新兴产业,以吸引人才往乡村就业[5]。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构筑乡村经济的动力支撑,打造健康的乡村经济环境,乡村工作岗位会日益呈现多元化,薪酬待遇也会逐渐可观,自然就容易吸引人才到乡村就业,涉农专业报读人数也会相应增加。职业教育应根据乡村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例如:随着互联网与产业的关联性越来越密切,涉农专业可以开设与电商专业相关的课程,打造特色专业。要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必须加强村校合作,两者协同育人,除此之外,涉农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区域市场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以服务地方经济[6]。涉农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跟地方人才需求相衔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涉农专业的就业率来提升涉农专业的吸引力,而且得到大量人才的乡村经济也会充满活力。

2021年教育部门指出将要实施中考五五分流政策,这意味着将会有半数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这对于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来讲无疑是个机遇。因而职业学校可以健全涉农专业的培养体系,从多个方面提高涉农专业的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担任乡村人才供给的重任,应培养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从而助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和长效脱贫。

3.完善农民职业培训及拓宽就学渠道

职业教育不仅包括职业学校的教育,同时也包括职业培训。现有留存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商品的整体了解不够透彻,而且还仅限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因此需要打破不同职业教育组织之间的功能阻隔,根据人才的类别、层次等来决定培训主体,以提高乡村现有劳动力的专业能力,同时专家认为,普通职业培训的任务由职业学校来承担更为合适[7]。职业学校拥有较为完备的师资力量,可以开设相应的培训班,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既可以使他们拥有职业技能,提高生产力,也能抓住农村电商的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实现增收。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服务乡村,不仅有利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整体就业水平。

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过为社会人员提供了就学机会,如今更是从2019年扩招人数的100万人提高到了200万,高职院校为此也开设了多个专业,为社会人员的报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部分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计划,人才培养有更强的针对性,便于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衔接。社会人员可以通过扩招考试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获取全日制大学文凭,这也是提升学历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农民可以抓住此次扩招机遇,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实现就业转移,进而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成员接受职业教育,使他们拥有了就业能力,才能使贫困家庭逐渐实现稳定脱贫。再者,职业教育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培养多类技能型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更有质量的劳动力。但并不是使贫困人口获得劳动技能、向乡村输送人才就可以实现乡村的整体振兴,本文只是从乡村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助力的单方面考虑而给出建议。实现乡村振兴,更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位整体出发,打造健康的全面振兴体系,从而达到人口脱贫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学子人才
人才云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杏林组曲·学子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