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主持技巧及风格

2022-03-17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类节目主持人受众

刘 坤

(长治广播电视台,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目前,电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工具,它的功能就是为受众提供信息。生活服务类节目是指电视台从日常生活中着眼,针对人们生活中在很多方面需要指导、帮助的问题所制作的以向人们提供便利及服务的电视节目,其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它的服务性和亲民性。[1]电视不像报纸,它转瞬即逝,不会将画面和声音永远地定格在那里,主持人是信息与受众间的桥梁纽带,通过他们的表述,一方面向受众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也同观众互动交流,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主持人利用有声和无声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兴起与发展

(一)开创期

1979 年8 月12 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了《为您服务》,这普遍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档正式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它是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开端,此后生活服务类节目正式走上荧屏,纳入了观众朋友们的眼帘。《为您服务》的首任主持人是沈力,她朴素端庄,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她把这种人格魅力也带到了她所主持的节目中,开播以来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扬。据统计,1983 年1 月到5 月,节目组共收到来信1.3 万封,实现了和观众平等、及时的互动交流。

(二)发展期

20 世纪90 年代初,《为您服务》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国内的各大电视台瞄准了这一方向,纷纷效仿央视《为您服务》开始制作“电视服务”类型的节目,在这之前主持人都是在室内演播室录制节目,之后他们走上街头有了新颖的外景主持形式。就这一阶段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而言,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内容和实质大体相同,换汤不换药,整体的节目水平停滞不前,致使受众产生了视觉疲劳感,生活服务类节目进入一个发展的低潮期。1993 年《为您服务》节目停办。1996 年7 月1 日,中央电视台全新编排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生活》,[2]它与《为您服务》大不相同,引入了很多新鲜元素,并采用主持人串场的方式,以轻松预约的主持形式,将栏目的多个小版块进行了结合,各个版块之间既是节目的组成部分,又分别是独立的内容,这种编排方法有效拓展了节目的内容,开辟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视野。国内的各大电视台也纷纷开始参照《生活》重新整合自己的节目内容,生活服务类节目由此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

(三)繁盛期

进入21 世纪,生活服务类节目到达了繁盛时期。电视台不仅增加了节目数量,以满足不同接受群体的收视需要,在内容上也越来越多样,形式上越来越新颖。不再拘泥于室内演播厅里主持人和受众互动的简单形式,还兴起了“竞技比拼”“真人秀”“明星真人秀”等诸多节目样式,主持人也成为节目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多方参与性,让更多的人不再成为被动的“第三者”,而是主动参与到节目中来,享受整个过程。这类节目都充分地展现了与时代接轨的生活理念,将传统的服务思想与现代生活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符合受众精神上的追求。

二、主持人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关系

(一)主持人是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主持人的出现把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传播模式还原了出来,在电视与观众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虚拟的互动关系。主持人出现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为电视带来了“人格化”和“个性化”色彩。主持人在节目中能够串联衔接一档完整的节目,使各类信息有序地排列组合,便于受众接收,同时主持人可以就某一观点展开述评分析,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便于观众理解把握,拓展受众的维度和视野。

(二)主持人是传播内容和受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在传播过程中,主持人首先获取信息,其次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阅历组织串联节目,再依次传递给受众,完成关键一环——桥梁纽带的作用。主持人与观众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带动现场气氛,使大家融入到整个节目中来,推动节目顺利进行。就受众而言,他们看电视娱乐休闲,或多或少地增加信息,有时还观察评价着整档节目的主持人。可见,主持人表现状态极佳会为节目增光添彩,引来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受众,倘若主持人状态不积极,则会影响观众收看节目的欲望。正如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主持人戈海涛在《亲切·亲近·真诚——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中提到,“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这一点已经得到电视界的普遍认同。”

(三)主持人赋予电视节目新的蓬勃的生命力

主持人应跟随时代不断发展、充实自我。他们在持续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会根据节目的发展需要转变着自己的主持风格、节目内容和形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赋予电视节目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实质是关注百姓生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题材都可以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同时主持人的自我定位和主持风格与节目的类型格调往往是一致的,特别是富有本土特色的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观众心理情感的承载和寄托。譬如在介绍某一处旅游景点时,主持人不但可以称赞这里的风光,还可以适当增加对当地的民风民俗的介绍,包括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旅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这样便可无形中把有益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引起共鸣,增加节目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三、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过程的技巧呈现

(一)了解节目定位,明确服务对象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面对的是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生活服务类节目具有亲民性,决定了它所面对的受众群体相当广泛,想要赢得受众的喜爱,就要根据节目的性质和定位确定服务对象的类型,然后对这一部分特定观众群体的接受心理、欣赏习惯、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节目中与受众交流互动更加默契、更全面地完成节目的意图。例如,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电视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要时刻体现出关怀,把他们设想成自己的亲人,语气要舒缓平和,选词用句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传统、保守和朴实的现实心理和接受欣赏习惯,切忌过多使用流行词汇或时髦用语,如此方能做到主持方式与节目受众群体的吻合。[3]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还要仔细观察生活中人们的特点和状态,了解受众的需求,在镜头前展示自己“普通人”的一面。

(二)主持过程中的语言技巧

1.提问要由“表”及“里”

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经常要作为信息和知识的探索者去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节目内容,最大程度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这就讲究简明扼要、抽丝剥茧的提问方式,在问题的选择上应该是由“表”及“里”。例如,主持人向观众介绍某一旅游景点,“表”是通过电视画面使观众看到这一景点的第一直观感受,山是怎样的山,水是怎样的水,而景点的历史背景及与之相关联的风土人情、文化故事等,则放在后面解释。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先要激起观众对景点的兴趣与向往,随后带领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探索这处景点,即所谓“里”。此外还要注意,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逻辑,避免荒谬滑稽。[4]

2.主持用语生活化,通俗易懂

主持用语生活化是电视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用语的另一特点。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服务类节目的节目氛围比新闻类节目更加轻松,比社教类节目更加通俗易懂,比综艺娱乐类节目节奏更加舒缓。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线索多以生活中的事件为题材,受众群体就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百姓,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要符合受众,主持用语生活化,切忌矫揉造作。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受众最为广泛,在主持这类节目时要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不要使用过于专业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甚至在有的节目中可能会听到主持人时不时的操着方言作介绍,这不仅会让节目内容更加风趣,也有效地拉近了观众与节目间的距离。

(1)主持过程力求故事性。在传统的服务类节目中,主持人只顾及传递信息而忽略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如果主持人改变之前看稿播报的主持方式而是采用即兴口语主持,在节目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便可增强主持的故事性,也使主持人传达信息更容易被观众所熟记。

(2)主持过程注重体验性。生活服务类节目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节目内容的新颖、主持形式的更新变换也让主持人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面对电视镜头时,主持人应该把体验到的多种感受,如触觉、嗅觉、味觉等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主持的是一档美食节目,完全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副语言将吃到美食的感受表达出来,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会让观众觉得像是跟着一个朋友正在了解美食文化,有效减少受众与电视之间的距离感。

3.轻松自然,突出个性

个性化是对节目主持人这一群体的普遍要求。他们的主持语言越突出鲜明,就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自我的关键手段。除了节目内容上要吸引观众,主持人的鲜明主持特点和风格也成了提高这类节目质量的关键。当然,这里强调主持人的个性要突出,并不是让主持人随心所欲、毫无忌讳地乱说一气,而是镜头前要做到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个性优点,把与众不同之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自己专属的“专利”和“代名词”。

(三)善于发现细节,把握亮点

所谓观察现场的细节,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处的拍摄周围的环境,采访对象等都需要观察细致。生活服务类节目特别注重服务性,通过节目受众能从中获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能极大地便利生活,就是节目成功的真实意义所在。主持人要善于发现细节,发掘受众的兴趣点,时时刻刻关注现场观众的反应,适当调整自己的主持内容和形式,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把一些生活小窍门带到节目中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提升节目的参与性和感染力。

四、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塑造

主持人风格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摸索。它既包括内在因素,如主持人的文化知识构成、性格修养,同时还受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受众底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前提

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通常带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说教性,因此这类节目的主持人首先必须储备大量的知识。这是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内多年来形成的共识。尽管主持人不必样样精通,但定须略知一二,避免在主持节目时冷场。生活服务类节目种类繁多,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主持人也要熟悉这生活的一切,如汽车保修保养、家居陈设、饮食文化、服装搭配等等都要有所涉及,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节目中从容应对各类信息需求。[5]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量,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懂的多了,才能把节目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原理想清楚,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给受众。

(二)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是关键

生活服务类节目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人们的情感需求。主持人节目主持的成功也是其主持风格的顺利体现。主持人在灵活掌控节目的基础上,可以将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到节目主持中,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与节目有机结合,与观众真诚地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中主持人流露出的人格魅力,不仅可以成为节目的专属代名词,为节目增光添彩,更能使受众爱屋及乌,因欣赏这位主持人而喜爱他所主持的节目。[6]

(三)彰显人文关怀

主持人在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之后,尤其是常年从事同样类型节目的主持工作,往往会成为“专家型”主持人,在这个领域当中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地位。此时,主持人的服务意识在这一阶段体现得颇为重要。

首先,端正自身位置。主持人与受众是平等的,自己是知识的分享者,不是观众的教授者,没必要高高在上摆出一副“专家”的架子。拿购买商品为例,假使把节目当中的信息看成商品,主持人就是售货员,售货员从头到尾都要具有服务意识,主持人如果长期自身定位不准确,那么他在节目中的语调逐渐会变得“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甚至遭到大家的厌恶。必须认识到节目本身和主持人是否被接受的最终决定权永远在受众的手中。

其次,节目制作和主持的准绳和依据是满足受众的需要。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不应该成为在对待事物思维方式上的专家。这是由于,所谓“专家”就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具备广泛而且深刻的掌握,但是在生活中,普通受众所需要的只是这一知识体系中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最表层的部分。主持人不能站在专家的角度高谈阔论,选择过于深奥的话题,这容易导致受众缺乏观看节目的兴趣,而受众最想了解的话题却被主持人忽略了。一个主持人无论他的语言多风趣幽默,多有个性魅力,都不能脱离现实、喧宾夺主,而应始终服务于节目本身。这也是主持人组织节目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暖声化主持打造独特风格

所谓暖声化主持,简单来说可以用“笑”字表示。保持微笑,发出的才是暖声、能够给嘉宾和受众以温暖之感,让人感觉到亲切可人。暖声表达,是主持人态度和风格的最好体现,是与传播对象进行更好沟通的不二法门,是更好体现节目服务性必经之路。主持人“笑”的越是自然、真诚、富有亲和力,受众越能感受到的一种舒心的感觉,令人心情愉悦。当然,节目主持人与观众沟通交流不仅仅可以使用有声语言,还可以通过电视画面,与节目内容产生相关联的副语言如肢体动作、面部神情等等,这些都能帮助主持人与受众建立起交流的平台。

主持人自己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时间极其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这个过程需要主持人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和完善自我。

一个能够与受众真诚交流、面向社会且具有独特魅力的主持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独特的风格既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自身特征,同时也是此类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主持人在节目中巧妙地运用主持技巧,把握节目的节奏,展现独特的风格魅力,才能取得他人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包括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技巧和功底,也包括主持的独特风格、情感感悟及知识阅历的积淀。

猜你喜欢

类节目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