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创新

2022-03-17李文畅冯晨静孙继芳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文化

李文畅 冯晨静 孙继芳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红色文化作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凝结着共产党人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相契合,是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天然媒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内容,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与需要。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形态,能够利用多媒体实现传播的双向或多方交互[1]。相较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传播内容更加丰富。随着网络数字技术更新换代,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应用中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发展,强调应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2]。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也应因势而新,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红色文化建设方式,激发红色文化教育活力,让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真正发挥育人实效。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底蕴。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讨论颇多,提出较多的有精神论、革命文化论和先进文化论等等,如沈成飞等(2018)认为红色文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结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红色精神[3]。黄蓉生(2018)提出红色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4]。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先进文化(2021)[5]。

虽然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在对内涵的阐释中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为人民独立、国家富强不畏艰险、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精神气质,体现了红色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传承与超越的高度统一。红色文化流淌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血液中,对引导人民群众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补足青年精神之“钙”

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当前,部分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不良网络文化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导致他们出现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红色文化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他们不畏艰险、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红色文化正是广大青年精神所需之“钙”,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能有效推动广大青年提高思想境界和能力,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加强责任担当,立下现实志向,锤炼个人本领,真正补足青年精神之“钙”。

(二)涵养青年道德品质

青年作为肩负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力量,其德行修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是不容忽视。高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一些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诚信意识淡薄、浪费资源等问题也经常出现。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道德观念,具有强烈的道德示范功能。无论是红色文化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或是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均为青年树立了鲜明的道德标尺,促使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思想,将红色文化中的道德品质内化为个人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对塑造青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构筑青年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正是始于红色文化自信。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国家的大门,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我们的文化自信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书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百年史诗,展现了共产党人重建我国文化自信的过程。红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一,向青年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优越性,是激励广大青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三、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内容吸引力不足

首先,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理论性与政治性较强。红色文化所有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它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导向。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多以党史理论、政策宣讲等内容为主,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与政治性,相对枯燥,难以让学生深刻领悟,产生共鸣。其次,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未系统化。目前高校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较为分散,通常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思路出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没有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红色文化知识教育体系。最后,高校红色文化内容缺乏创新性。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但目前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缺乏新意,一般以重大纪念日开展红歌比赛、红色文艺演出等活动为主,与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脱节,没有突出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方法成效不佳

首先,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方法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亲和力。现阶段,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大多是“说教式”的宣传讲解,如教师讲解、理论宣传、红色基地参观等,这种教育方式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而红色文化的受教育者通常是被动的,在参与过程中难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其次,高校红色教育容易流于表面。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对红色文化的表述通常是一种“高、大、上”“不接地气”的叙事方式,没有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深挖背后的真实故事,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真正的精神与内涵体会较少,让红色教育流于表面,难以实现红色文化育人效果。最后,高校红色教育线下实践开展少。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纪念馆等物质文化是最直观、感染力最强、效果最好的红色教育形式,但目前高校并未充分挖掘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实体活动的次数较少,不够注重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

(三)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不够丰富

首先,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力度不够。从传播载体来看,当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仍然停留在图片、视频、讲座、广播和校园宣传栏等校园主流的传统传播手段,以及使用校园网和微信平台公众号等部分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相关文章来达到传播效果。但这种手段形式单一,且更新速度缓慢,难以让红色文化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占到一席之地,不能对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其次,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未充分运用到新媒体平台。尽管部分高校如今能够利用校园网和微信平台公众号发布红色文化相关信息,但还有许多其他新媒体如抖音、微博、B站等高校学生使用率较高的平台未被充分利用,对红色文化育人的网络阵地没有充分地开发,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足。最后,高校红色文化没有完善的传播体系。建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需要实现线下与线上传播方式结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辅相成,但目前高校红色文化线上传播和新媒体平台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常借助其他官方应用或平台如“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开展学习教育,而单独针对高校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媒体平台很少。另外,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不足,高校不能及时了解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从而也不能针对问题改进和更新。

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创新

(一)整合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内容

促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效,应依托新媒体技术,将完善创新红色文化内容放到首要位置,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第一,高校应深度挖掘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时代,要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就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资源,要有故事、有内容,将红色文化内容充分开发,打造有深度的、形式鲜活的内容,用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感染受众群体。第二,高校应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库。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收集汇总当地各类红色文化资料,包括红色文化的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并依托新媒体技术,设计红色文化资源库平台,将所有相关资料纳入资源库中,并对资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有利于红色文化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第三,高校要重视红色文化活动创新。高校应贴合青年学生需求,创新红色文化活动内容。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发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如在新媒体上用短视频的方式重新演绎史实故事、开发线上红色主题游戏、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等活动,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建设高校红色文化。

(二)发挥红色文化时代价值,转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策略

当前,高校青年对传统陈旧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法接纳度较低。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策略,让红色文化实现有效传播。第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减少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增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新媒体平台对于红色文化传播有天然的优势,能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让双方主体发生互动,甚至是即时互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观点,增加交流。这种互动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减少红色文化的宏大叙事表述,转变为“平民式”表述。影视剧《觉醒年代》的播出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好评,说明主旋律内容并非不得青年青睐,而是没有“高高在上”叙事手法,让受众用平视眼光去感受历史,让历史人物与受众进行对话,使其优秀的革命精神与奋斗品质与受众产生共鸣,“平民式”表述明显更具亲和力,传播效果也更强。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发线上红色实体资源。目前,很多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依托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发了新型体验方式,利用VR、AR手段,配合实时场景,展现当地鲜活的红色文化故事。高校可以与各地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等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单位达成合作,通过线上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三)完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优化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模式

高校应注重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完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第一,加强红色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能力。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增强运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门户网站开展红色文化宣传的本领,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新平台。高校可以围绕红色文化制作、拍摄、撰写网络作品,将红色文化作品介入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多种新媒体平台,通过平台的大数据算法进行用户精准投送,多方位展示,增加红色文化的受众。第二,培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队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UGC模式(用户发布内容)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在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中,高校应掌握红色话语主动权,培养一支专业强、政治素养高,同时懂得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红色文化传播团队。要发掘有潜力的学生骨干人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群体,培训相关专业知识,相互配合,打造优质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平台。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时代下,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就要运用好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挖掘、整合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内容建设,转变教育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语境当中。同时,完善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优化传播模式,从而让红色文化更具凝聚力与感召力,真正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充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