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方法研究
——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17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导向

田 瀚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中,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1]。“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是指立足于高校全体教职工的本职岗位,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管理者进行管理与教育,后勤人员进行服务与教育。“全过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针对社会形势的变化,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及成长规律提供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工作。“全方位育人”是指结合课内外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校园指导等教学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其中,通过系统的设计实现全方位育人教育[2]。

一、以行业特色为基石,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作为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理想信念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核心,是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的关键,围绕“综合素养、技术技能、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目标,通过“三维链接”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助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以“十大育人”工程为基础,实施“四位一体”三全育人推进计划,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将学校建设成为引领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3]。

(一)构建“多方联动”育人格局

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营造全员参与、多方联动的育人氛围。重点抓好校内教师、管理、服务、学生干部等队伍建设,引入社会力量,用好校友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目标。持续实施“人生导师制”,从“价值引领”“就业引导”“心理疏导”“民族团结”“扶贫助困”五个方面全面覆盖特殊学生群体开展育人工作,就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岗位而言,可以同时兼顾统一教育管理与个性化教学教育,从而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营造“明德尚行”育人环境

秉承“明德尚行”校训,丰富育人载体,营造全方位渗透的育人环境。从硬环境方面建设“公寓德育综合体”“大国工匠文化长廊”,进行教学场所行业文化渲染,打造“海棠园”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追求真理、静心学习、汲取知识与智慧[4]。从软环境方面,创建名班主任工作室、人生导师工作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基地、职业素养实践基地等各类活动阵地,提升养成教育效果。加强信息化条件建设与应用,帮助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宿管员、学生有效互动。搭建各类测评、评比、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实践活动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养进取精神,彰显全方位育人成效。

(三)优化“全程渗透”综合素质课程体系

以“六个杰出楷模精神”为育人铸魂底色,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育人内核,抓好教学主阵地。优化3门思政课程+5门特色素养提升课程(劳动、美育、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N门活动课程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通过立足淮安地方文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一院一品”美育品牌活动、中华传统文化进体育、“劳模工匠”专题示范课等丰富各门课程内涵,“五育并举”赋能,培训时代新人。将贯穿全程的主题教育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持续开展“大国工匠雏鹰千日成长之星”评选、“五个一”劳动实践等主题活动,重点打造“海棠文化艺术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百团”建设计划,彰显学生忠诚、实干、勤奋、创新、精益求精的良好精神风貌。结合全面覆盖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全过程育人效果[5]。

二、应对生源差异挑战,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

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新路径中,学校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爱国奉献为前提,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开展了“五导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倾情打造“精细化、人本化、科学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品牌工作,努力为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创造条件,探索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路径。

“五导向”工程是以“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结果导向”为纲,构建五位一体的“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诉求多样化和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等现象凸显,给学校育人工作带来全新挑战。学校坚持以“三全育人”育“全人”理念为出发点,以人生导师工作制度为基础,贯彻班主任、辅导员的统一教育管理,并结合“五导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私人订制化教育,相继出台了《“五导向”工程实施方案》《学生教育管理精品项目实施方案》《“千日成长之星”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从全局视角进行统筹规划,长期实践形成了“信息化+五导向工程”的质效双促工作平台。五导向工程以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个人素质养成为主线,让人生导师、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成为个性化育人的重要力量,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零遗漏的育人循环闭合模式,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的学生教育工作[6]。

一是目标导向为学生发展把好脉、定好位。紧紧抓住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这一素质养成教育最佳导入期,以爱国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目标导向,从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技能实践等入手。另外,结合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最优的发展方案与计划。

二是需求导向为学生发展量好身、定规划。依托智慧校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控制系统提供的数据,整合汇总分析,班主任、辅导员仔细阅读每位学生的《学生素质提升手册》,探讨并剖析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求,科学设计学习方案,进行个性化定制学生的成长计划,更有效地做好学生人生规划,有针对性地搭建多样化的成长平台,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帮助和服务。

三是问题导向为学生发展补好课、解难题。为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充分利用爱国主义、心理育人、资助育人、职业发展、民族团结教育平台来了解学生困难,同时利用智慧化校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数据分析和跟踪管理,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积极应对压力与困难。特别是对学生重点关注信息平台中由于经济困难和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学校以“扶心、扶智、扶能”式资助育人模式,依托“奖、助、贷、勤、补、免、保、偿”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帮助学生度过成长中的难关,通过育心教育全员性覆盖、全域性把控、途径全方位创新的心理育人工作方式,帮助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让不敢想的学生敢想,让想做事的学生轻松做,给学生信心,帮学生排忧解难。

四是实践导向为学生发展选好路、搭好台。根据学生期望和需求,形成育人精品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有序推进,精准推送,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学好思想课、做强技能课,以实际行动来检验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综合素质。每个学期的期末可以按照学生的成长目标,开展“国防之星”“公益之星”“体育之星”“进取之星”“专业之星”“社团之星”等“千日成长”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利用各类典型引领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五是结果导向为学生发展定好位、筑好梦。在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辅导员要组织学生“回头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获得成功的喜悦、信心和幸福感。同时,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系统数据分析反馈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明确自身人生目标。对于没有达到学期目标的学生,老师将与他们一起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探求破题之道。

三、践行“三全育人”,形成育人工作新范式

“五导向”工程的推行实施,开辟了“三全育人”工作的新途径,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固化为可供借鉴、便于操作的范式。

一是“五导向”工程落实育人工作全员性。“全员”体现在育人工作在时空维度上的耦合性。学校会同党委宣传部、团委、后勤管理处、教务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教育、资助、服务、实践、文化的育人氛围。明确班主任、辅导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厘清班主任、辅导员和人生导师、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互为补充、相互协同,通过智慧校园学生信息和综合测评系统共享学生信息,全程关注学生成长。充分发挥人生导师和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针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专业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同时明确相关职能处室的协同作用,充分做好信息互通、平台衔接、数据共享,为育人工作搭桥铺路,形成耦合力。

二是“五导向”工程实现育人工作全程性。“全程”体现了我校教育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首先是教育工作包含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针对学生在校3年不同阶段发展需要,高效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形成全时段零遗漏的全程育人循环闭合模式。二是对学生的成长轨迹进行系统的描绘,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让学生有仰望星空的可能,在学生知、情、意、信、行形成的全过程的时间序列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校内现实生活与毕业后未来生活相衔接的教育模式,进而实现从短期教育到长期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五导向”工程体现育人工作全方位性。“全方位”彰显了我校教育活动在空间上的延展性。首先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育人目标,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与能力训练等6个方面设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均衡发展。二是育人方式全方位协同,各二级学院进行育人管理服务积极创新,形成了“多维互动,培养有礼有信有恩有爱的现代商贸服务类人才”“党旗引领,五帆并举助远航”“重德蓄养润匠心”“立德为先,善能为要,培养电子银领人才”“重德育、强素质、训技能——强化三项建设,培育德才兼备ICT人才”“‘以爱播爱’育爱心永具的制造业服务业职场精英”“双引擎驱动,打造汽车服务业的大师傅”等7个校级教育工作的品牌建设,将课内外活动、线上线下教育等与文化教育、显性与隐性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育人工作立体化多维化。

教育部要求:“要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行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征来提

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职业道德培养和个人素质养成为主线,积极探索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导向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偏向”不是好导向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