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质量的实践逻辑探究
2022-03-17闫震普
闫震普
(太原学院 教育系,太原 030012)
生涯教育作为一种影响个体生命发展历程与质量的教育实践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线以来已通过其对个体人生发展的建设性影响而越来越在整个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之相应,支撑整个生涯教育质量背后的实践逻辑日益成为生涯教育理论界以及生涯教育实践领域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实践全程考量,生涯教育质量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理念——生涯教育质量在生涯教育实践对个体生命主体性的高度关注中生成
生涯教育实践对个体生命主体性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质量的生涯教育注重激发个体对自身生涯实践价值意义的积极关注
生涯意识是一切形式与内容的生涯行为的观念基础,是生涯行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心理动力。积极的生涯意识来自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是个体对自我生涯价值与意义的自觉关注。个体对生涯价值与意义的自我觉知不会在头脑中自动生成,需要其对生涯教育积极、主动、创造性参与,通过生涯教育者引导下的自我主体性感受与体验,达到对自我生涯发展意义与价值的主体性认知。这既是生涯教育实践的切入点,也是生涯教育实践要达成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评判生涯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维度。为此,在生涯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以生涯发展主体为中心,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涯知识传授,专业而又个性化的生涯咨询与辅导,创设有效的、为生涯主体所认可与接受的生涯实践情境,实现个体在不断的参与、体验、感受与反思中对自我生涯发展价值与意义的主体性觉知,进而逐步在头脑中形成支撑自身生涯行动的生涯主体意识。
(二)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强调培育个体对自身生涯实践主客观条件的强烈好奇
个体生涯发展意义与价值的实现以一定的生涯发展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个体对生涯发展内外部条件的认识与把握程度事关自身生涯实践的方向性与合理性,这种认识与把握既是个体主体性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在整个生涯实践历程中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果与新的出发点。个体对自身生涯实践内外部条件的认识与把握必须以高度的主体能动性为前提,这一高度的主体能动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我是谁?”或“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一种强烈“好奇”或认识与了解欲望,这是生涯主体自我探索的一种积极自觉的态度。由于作为主体的个人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对外部事物的追求与偏好,对周围人、事的态度与行为,对自身发展各个维度与层次的需求,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法及其效率都处于不断生成与变化过程中,这种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必须随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同步存在,体现高度的持续性。其二是个体对自身生涯实践外在客观环境的强烈好奇,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处于生涯发展的什么阶段?”“我目前面临的生涯发展任务主要是什么?”“要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任务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客观条件?”“外部实践场所与条件的变化对我提出了什么新的发展要求?”……对以上问题的准确把握与科学应答需要个体基于自我发展责任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意识。由于个体生涯实践所面对的环境与条件是变动不居的,与自我认识一样,这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伴随个体生涯发展终身的主体性认识需要。在生涯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不断关注、持续引导、科学强化生涯实践主体的自我探索、环境探索需要,为在此基础上个体生涯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切实尊重个体在生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一是以生涯实践主体为中心的学校生涯教学。学校生涯教学聚焦于个体对生涯发展理论知识的掌握,其主要载体是设置专门化的生涯教育课程以及体现与渗透生涯发展理念的学科课程。围绕个体生涯适应能力形成的内容要求,无论是生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进行,都必须充分考虑个体身心发展特点与要求,做到有针对性与可接受性的有机统一。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通过生涯理论教学唤醒个体生涯发展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涯探索思路与技能,树立科学的生涯实践与发展理念,提升其关于未来生涯发展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其二是以生涯实践主体为中心的生涯辅导咨询。在生涯辅导咨询的具体实践中,生涯实践主体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是自身生涯问题的决策者。无论是对个体特质的深入把握、生涯发展环境的系统探索,还是对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发展路径的规划又或是求职能力的不断完善、生涯角色的协调平衡,亦或是生涯发展非理性信念的改变、生涯情绪障碍的有效克服,以上种种生涯发展问题其解决主体都必须是来询者或被辅导者本身。咨询师必须以贯彻充分发挥来询者自身主观能动性、尊重来询者主体地位的理念,唯如此,才能实现促进个体生涯适应力发展,实现创造高质量生涯教育的目标。其三是以生涯实践主体为中心的生涯情境体验。生涯情境体验聚焦于个体在科学生涯发展理论与知识指导下的真实情境化的生涯动态感受与体验,在持续系统行动与不断矫正调整中生成应对未来复杂生涯实践的生涯适应力。在此过程中,个体对自身与环境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生涯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对适应未来生涯发展积极人格特质的进一步完善,对未来生涯发展规划与设想的进一步修正与调整都需要以自身对真实生涯情境的主动、积极、创造性体验为基础。这就要求生涯教育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生涯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调动生涯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生成高质量的生涯教育效果。
二、实践范式——生涯教育质量在生涯教育实践对个体生命完整性的充分尊重中生成
生涯教育面对的是个体立体化、多层次的生涯实践需要,必须从整体上关注个体生涯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从生涯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生涯角色的承担需要出发,致力于个体生涯适应力的提升,以此来体现生涯教育对个体生命完整性的尊重,推动个体完整生涯理想与生命价值的实现。
(一)生涯教育实践时空的整体性
生涯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演进历程,涵盖人生各阶段,体现的是生命整体的展开与自我实现过程。科学的生涯教育实践应着眼于个体生命线的整个长度,从生涯发展的幼儿期起,包括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一直到老年期,生涯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个体生涯发展的阶段性主题与任务,通过多种有针对性、适合个体身心发展特征的手段与形式,引导其在认知生命发展意义、生涯发展价值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升生涯关注水平;在认知生涯发展与生涯价值实现所需条件的基础上提升生涯好奇程度;在认知个体自身生涯发展主体地位、通过主动积极投入生涯实践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生涯控制能力;在认知自我生命特质、充分了解与把握自身所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升生涯自信程度。另一方面,还要从生涯发展各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出发,强调个体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引导生涯发展主体形成一种未来取向的人格特质。通过持续的生涯发展阶段性任务的完成与问题的解决,引导个体逐步提升对整个生涯发展的自信水平,在不断结合生涯发展阶段性条件对生涯发展规划与路径进行动态调整与修正中逐步增强对整个生涯发展的控制能力。
(二)生涯教育实践内容的综合性
生涯教育关注个体生涯的整体性发展,在教育内容设置上应当体现对个体生涯发展需要的全方位回应,通过全域性的教育内容彰显生涯教育对个体生涯适应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特征。高质量生涯教育实践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生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生涯教育的历史起点。生涯教育实践中的生存教育围绕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聚焦于职业生涯发展各个时期面临的发展矛盾与任务,引导个体关注职业生涯,开展自我探索与职业环境探索,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制定科学的职业行动方案,同时充分考虑职业发展各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整体性,关注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努力提高个体生涯的成熟度。其二是生命教育。广义的生涯涵盖了个体生命实践从生到死的全部历程,生涯教育实践直面的是鲜活的生命实践个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充分展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满而充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质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持续改善,等等,这些生命课题既是生涯教育中需要引导个体逐步完成的认知任务,也是需要引导个体通过持续的努力逐步完成的实践任务。其三是生活教育。除了职业角色以外,完整意义上的个体生涯实践还包括与个体职业活动相关的其他生活角色,如父母、子女、学生、配偶、休闲者等等,这些体现个体自我概念的角色实践状态影响个体职业生涯实践的成败,攸关个体生命与生活的幸福程度,这与生涯教育的终极归旨高度一致。因此,完整意义上的生涯教育应当也必须关注个体对自身生活角色的意义认识、角色理解、责任承担、角色协调、角色实现,从而引导个体提升生活适应力,学会生活。
(三)生涯教育实践手段的多样性
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个体的生涯适应力,从生涯教育目标的达成视角考量,其教育手段必然要求具有多样性与综合性。首先,从生涯教育的实践形式来看,既可以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进行,也可以通过非正规的校外生活教育的渠道开展;既可以通过专门的以生涯教育为主题的实践形式进行,也可以将生涯教育主题融入各种学习、生活、工作实践进行;既可以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教育者引导下的受教育者独立的感受、体验、反思、调整的方式进行;既可以结合对真实的生涯实践案例剖析以认识与体验生涯发展理路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系统全面的信息搜索与梳理以达到对自身与环境的客观把握的方式进行。其次,从个体生涯适应力所包含的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主、生涯自信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特质来讲,高质量的生涯教育还应当充分兼顾与利用好以下教育途径与手段:一方面是生涯理论教学,这是学校生涯教育的主体形式。通过开发与设置专门化的生涯教育课程或者通过学科课程渗透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生涯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形成初步的生涯探索技能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理念,设立初步的生涯发展目标与方向,养成个体对自身生涯发展良好的自信心与责任态度。另一方面是生涯辅导与咨询。生涯辅导与咨询具有灵活多样、问题针对性强、影响范围广的优点,能面对处于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个体在生涯认知、生涯决策、生涯角色调适与平衡、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有效引导与干预,提升个体生涯成熟度,促进其生涯实践的顺利发展。再一方面是生涯情境体验。个体对自身特质与生涯发展环境条件的深度感受,职业生涯发展关键核心特质的完善与提升,生涯实践的自信心与自主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生涯情境体验。第三,由于个体生涯的时空延展性,生涯教育质量的达成还应当充分依靠个体生涯实践整个场域存在的“社会教育力”作用的发挥。社会教育力包括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作用力和学校教育系统以外的包括整个社会各个系统、部门、组织、单位以及个体所形成的教育影响力。[1]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应当致力于有效聚合由教育作用力与教育影响力所组成的整个社会教育力,以实现时时、事事、处处提升个体生涯适应力的目标。[1]
总之,综合的生涯教育手段有助于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全方位提升,良好的生涯教育质量应当体现出其实践手段的高度综合性。
三、实践效果——生涯教育质量在生涯教育实践对个体生涯适应力的有效提升中生成
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任务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2]生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涯适应力。对生涯教育质量的评价既要重视生涯教育的过程,更要强调生涯教育的结果,聚焦于生涯教育目标即个体生涯适应力的提高程度。结合生涯适应力的结构维度,从实践效果的视角考量,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应关注生涯实践主体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
(一)生涯关注
生涯关注是指生涯实践主体通过综合生涯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种未来取向的人格特征。它体现了个体对自身生涯发展未来的重视与关心,有助于推动个体着眼未来,为达成或实现即将面临的生涯发展目标做好准备。生涯关注是一种重要的事关个体生涯发展的认知性人格特质,其发展程度是个体生涯适应力发展的基础,是个体生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缺失生涯关注,个体的生涯实践就会陷入迷茫,对自己面临的生涯发展任务就缺失敏感性,表现为漫不经心、责任感低下,得过且过、目光短浅,缺少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思,疏于对生涯未来的展望,对现状的满足使其难以对未来投入必要的精力,很少能形成围绕生涯未来发展需要的行动目标与计划,而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其面对生涯发展任务与问题的风险。这种对生涯未来意识的缺失使个体无法从容面对未来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生涯发展任务,是生涯适应力低下的显著体现。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应当发展个体生涯实践的未来意识,通过适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个体投入对自己生涯发展、人生路向的未来思考。这种思考既要成为一种意识,又应成为一种习惯,还要通过生涯定向训练达成个体对自身生涯发展的一种觉知或觉察。这种个体对自身生涯发展的觉知表现在生涯行动上就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充分投入的具有高度计划特征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使个体有可能面对未来的生涯角色与发展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生涯适应力发展良好的重要标志。
(二)生涯好奇
生涯好奇是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又一重要特质,具体表现为生涯发展主体在强烈的生涯责任意识的推动下对动态变化的自我特质以及与未来生涯实践相联系的生涯发展条件与环境进行积极探索形成认识的持续性行动,是个体直面自身生涯发展的当下与未来自觉、主动、积极获取生涯发展与实践动态信息的行为模式。生涯好奇所聚焦的核心问题是“未来我打算做什么?”“未来我能够做什么?”致力于在生涯教育者的引导下,个体通过系统的信息获得,有方向性与针对性的反复尝试,充满责任心的冒险,全方位多渠道的询问来克服关于自身生涯发展的一切主观臆断与不切实际的幻想,实现由盲目乐观主义向客观现实主义的过渡,从而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为正确做出关于自身生涯发展的理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生涯好奇作为个体生涯适应力的重要特质,其形成主要借助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借助于系统性、计划性的生涯理论教学。生涯理论教学通过精心设置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所处生涯发展阶段特征、所面临生涯发展主题任务的生涯教育课程或借助于学科课程的渗透,结合受教育者生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对生涯探索意义与重要性的认知,针对自我认知、生涯环境认知主题任务,通过系统的学习与生涯探索练习,力求在理论层面使个体收获生涯探索所需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形成关于生涯探索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借助于生涯辅导与咨询。生涯辅导与咨询在形成与提升个体生涯适应力方面具有形式灵活、问题针对性强、影响人群广泛的特点,在生涯理论教学的同时,借助于专业化咨询人员的引导,生涯辅导与咨询可专门针对个体或群体所存在的造成生涯决策困难的生涯不确定问题开展具体实践探索,通过探索,既能解决生涯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亦能相应锻炼与提升个体的生涯探索能力。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借助生涯情境体验。生涯情境体验聚焦于引导个体真实参与所要面对的与未来生涯发展环境类似或一致的生涯场景,让个体通过对生涯情境的真实体验、感受与反思,从中认知自我特质、把握生涯发展环境特点,在形成生涯探索能力、掌握生涯发展信息的基础上为自我生涯发展决策与定向提供前提。
(三)生涯自主
生涯自主是个体生涯适应力所包含的另一特质,是评价生涯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维度。生涯自主在生涯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个体面对自身生涯发展角色与任务时的一种高度自律与自觉努力,体现为个体在生涯实践过程中围绕生涯发展主题与任务对自我或周围环境的一种锲而不舍的持久性塑造,由此彰显出个体关于自身生涯发展的高度自我负责态度。生涯是生涯发展主体生命的一种逐步展开与自我实现过程,高度体现个体主观能动性特质的生涯自主影响着个体生命的价值生成与自我实现程度。生涯自主性的高低一方面与个体对自我生涯发展的认知有关:“谁拥有我的未来?”“我的未来取决于谁,谁说了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回答事关个体生涯发展自我责任感的提升,关涉着个体生涯实践的努力与付出程度。另一方面,个体在自我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自律与努力程度,对自我生涯发展过程中的生涯定向、生涯探索、生涯规划、生涯调适的掌控力与自主程度还需借助于各种途径与手段的生涯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实践与练习。由于个体生涯发展的过程是由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决策组成的,生涯自主性的形成也应主要结合生涯决策的训练与实践来进行。在生涯教育实践中,围绕个体科学生涯决策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生涯理论教学,还是生涯咨询辅导,再或是生涯情境体验,都应当从以识别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积极沟通,考虑生涯实践各种可能性的透彻分析,到形成生涯发展核心选项的全面综合,再到确定生涯发展核心选项排列次序的充分评估,最后到采取行动解决生涯发展问题的有效的方案执行以及根据方案执行效果对行动的评估与重新调整等诸多环节入手,从知识技能到过程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方位提升个体在各个环节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个体形成高度的生涯自主奠定基础。
(四)生涯自信
生涯自信是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又一重要特质,是生涯实践主体面对自身生涯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抱负和在不断的生涯认知、生涯规划与调适的基础上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的决心与信心。高度的生涯自信能激励生涯发展主体充分关注与思考自身的生涯发展,有力推动个体积极行动,自主而有创新地投入自我探索与生涯发展环境条件的探索;能高度强化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感,形成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自律行为,塑造个体在自身生涯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品格,推动个体努力追求生涯发展目标与人生理想的实现。生涯自信作为个体生涯适应力拼图中的核心动力机制,通过个体在生涯实践过程中富有主观能动性的行为表征出来。对生涯发展未来的积极投入与准备,执着而坚定的生涯尝试,富有目的性与方向性的生涯体验,日复一日聚焦于自我生涯发展目标与愿景的勤奋与坚持……,都是个体富有生涯自信与生涯适应力发展的高度体现。从生涯自信的形成与发展看,其需要经历一个在系统而持续性的生涯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强化与提升的过程。具体来讲,首先要依靠生涯教育过程中的生涯教学与生涯辅导咨询,从理论与认知的视角建立起关于生涯、关于生涯发展目标与愿景、关于生涯发展角色与任务等方面的科学理解与正确认知。“面对富有挑战性的生涯发展目标与任务我如何才能完成与实现,我能完成与实现吗,我的坚持、努力与勤奋有助于推动这些发展目标与任务的完成与实现吗?”这一系列问题与思考的背后实质上挑战与叩问的是生涯发展主体关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尊崇与认可程度。这种对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尊崇与认可一方面需要生涯教育者从认知与思想层面对个体加以科学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系统而富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持续性生涯体验不断加以确认与强化。在具体的生涯情境体验过程中,面对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借助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在反复而有创造性的生涯问题与困难解决过程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感受、体验、反思与总结,个体关于自我主体性力量、自我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与把握越来越客观与清晰,自我尊崇与认可就会日益转化为一种关于自身生涯发展的高度自信,推动个体去从容应对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的任何风险与挑战,不断走向生涯发展的理想彼岸。
生涯教育质量的生成有其固有的实践逻辑,这种实践逻辑表现为生涯教育对个体生命主体性的高度关注、生命完整性的充分尊重以及对个体生涯适应力的有效提升。以上三个方面从实践理念到实践范式再到实践效果全方位展现了生涯教育质量得以生成的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