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化异化视角下小说《带灯》中俗语的翻译评析

2022-03-17田亚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原文中源语俗语

田亚亚

(商洛学院 a.人文学院;b.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长篇小说《带灯》沿袭了贾平凹一贯的写作风格,描写了樱镇综治办主任带灯在繁复纷杂的基层维稳工作中辛苦奔波,欲以微弱之光驱走黑暗、照亮世界,但却总是事与愿违的感人故事。小说思想深刻、引人思索,语言优美流畅、地域特色鲜明,人物刻画细致入微、鲜活生动。2017年《带灯》英译本(The Lantern Bearer)问世,其译者为美国翻译家、汉学家罗鹏(Rojas Carlos)。除翻译了贾平凹作品《带灯》外,罗鹏还翻译了余华、阎连科、黄锦树等当代作家的作品,其译作广受国外读者好评。[1]

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结构相对固定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包括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2]2俗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充分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现实、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人文心理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3]52,其语言短小精炼、形象生动、表意准确、比喻恰当、节奏明快、说理深刻。[4]1俗语贯穿于小说《带灯》的始末,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强了小说的语言特色与感染力。俗语的恰当翻译不仅可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而且能够使译文读者了解俗语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该研究将从归化和异化视角评析罗鹏翻译《带灯》中俗语时采用的方法以及译文的表达效果,分析译文中的误译现象、误译的危害以及误译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俗语的英译提供思路与方法,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一、归化、异化理论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译者在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时常用的两种翻译策略。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指出:归化法将原文作者带入到译入语文化,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异化法则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让读者了解并接受源语和译入语语言和文化差异。归化让作者向读者靠近;而异化让读者向作者靠近。[5]

归化策略是在源语的基础上增加本土化的语言特点,它以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与审美倾向作为翻译的主要原则,译者采用译入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传达源语信息,译文地道、通顺、流畅。归化策略最大化降低了译入语读者对源语的陌生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异化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取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形式及内容。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与源语表达方式相近的语言来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6]异化策略能够使译文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包容,减少文化误解。归化与异化策略各有优势,翻译实践中,这两种策略往往相辅相成。[7]过度的归化不利于文化间的传播、交流与互鉴;过度的异化将导致译文艰涩难懂,进而挫伤读者阅读兴趣。

二、《带灯》中俗语英译方法评析

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发现,罗鹏在翻译《带灯》中的俗语时根据俗语的特点与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当译入语读者能够通过俗语的字面意义而理解其引申意义时,罗鹏采取异化策略,直译源语俗语,原汁原味地传递原文中俗语的语言与文化特色;当译入语读者无法读懂俗语字面意义下隐藏的深层含义时,罗鹏采取归化策略,采用套译或意译的方法,以译文读者能够接受的文化意象与表达方式传达原文中俗语的深层意义。

(一)直译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保留原文意思的同时更多注重保留原文的形式,包括句子的原有结构和修辞方法等。[8]直译易于保留原作的异国情调和风格,是异化翻译策略下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罗鹏翻译《带灯》中的俗语时首选了直译方法,译文保留了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征,凸显了小说的乡土特色和人物性格特征,达到了与原文基本等同的语用效果。

译例1

他们却也乐意带灯能训斥,被训斥了还替带灯遗憾:你咋还在镇政府干呢?带灯说:我为啥就不在镇政府干?他们说:一枝花插在牛粪堆了![9]16

But they simply smiled and accepted her critiques. As they were being reprimanded,the men even expressed pity for Daideng,saying,“Why is it that you’re still working for the town government?”Daideng replied,“Why shouldn’t I be working for the town government?”They explained,“It’s like sticking a beautiful flower into a pile of cow manure.”[10]20

译例2

他们说: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么![9]218

They said,“But this is as obvious as the lice on a bald man’s head!”[10]319

“一枝花插在牛粪堆了”为俗语“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变体,比喻贤德俊美的女子嫁给品貌低劣的男子。[2]1983在原文中,樱镇部分群众将带灯比作鲜花,将樱镇政府比作牛粪,借此来赞美带灯的清新美丽、超凡脱俗,嘲讽樱镇政府干部的丑陋与污浊,表达他们对于带灯在樱镇政府工作的惋惜与遗憾。歇后语“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指事物一目了然或道理明明白白。[2]1715在以前,农村卫生条件较差,村民没有条件经常洗澡、洗头,因此身上或头上会经常滋生虱子,虱子成了农村人们最为熟悉的害虫之一。罗鹏采用了异化策略,保留了原文中俗语所使用的修辞格以及“花”“牛粪”“虱子”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意象,译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说理透彻。译入语读者通过译文字面意思可以体会到其隐含的意义,感受到樱镇群众嘲讽的态度。译文与原文具有相同的感情色彩、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译例3

带灯说:工作就像嫁郎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9]80

Daideng said,“Work is like marriage,in that if you marry a chicken you should follow the chicken,and if you marry a dog you should follow the dog.”[10]11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描写的是封建礼教下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忠心陪伴的婚姻观。该俗语体现了带灯热爱本职工作,不畏工作艰辛与繁杂,踏实工作、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与精神。罗鹏直译了该条俗语,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思想内涵,而且将中国女性传统的婚姻观念介绍给译入语读者,丰富了读者对中国婚姻观念与文化的认知。另外,罗鹏根据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特点,将汉语中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两个并列句分别翻译为两个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加主句的英语复合句,译文逻辑关系清晰,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总体而言,该条俗语的译文实现了文化层面的异化与语言结构层面的归化,译文既保留了原文文化异质性特点,又易于被译入语读者理解。

译例4

……打了他是让他长个记性,知道天外还有天,人外还有人![9]326

译文:Labu beat Yuan Laosan so that Yuan Laosan would remember that there is a heaven beyond heaven,and that there are people beyond the people!”[10]479

译例5

白仁宝说:带灯主任,明日就给你报!还笑了说:记着拿一包纸烟呀!带灯却说:我只报三百元!拾起身回综治办去了。侯干事说:白主任热脸撞了个冷屁股。[9]143

Bai Renbao said,“Director Daideng,I’ll reimburse you tomorrow!”Then he smiled and said,“Remember to bring a pack of cigarettes!”Daideng,however,said,“But I’m just asking for three hundred yuan!”She then got up and returned to the office of social management. Officer Hou said,“Director Bai’s hot face just collided with a cold ass.”[10]205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意思为天外还有更高的天,能人之上还有更有能力的人,常用于告诫人不可骄傲自满。[2]1673小说中换布将自己与兄弟拉布比作“天外天”“人外人”,刻画了其飞扬跋扈、目无法纪、嚣张妄为的丑恶嘴脸。“热脸撞了个冷屁股”比喻极力巴结、与人套近乎,却受了冷遇;也比喻满腔热情遭到了冷遇。[2]1261小说中侯干事借该条俗语嘲讽白仁宝。“热脸”体现了白仁宝讨好带灯之意;“冷屁股”体现了带灯做事有原则,不爱占便宜的性格特点。罗鹏直译了这两条俗语,译文保留了原文中“天”“热脸”“冷屁股”等比喻形象。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译文读者不仅能够理解这些俗语的深层含义,而且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套译

套译指借用译入语中现成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源语的意思。[7]18套译是最便捷、最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的翻译方法。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如果一些汉语俗语无法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但却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即英语中有与汉语俗语内涵意义相同的习惯用语,罗鹏采取归化策略,直接借用英语中相应的习惯用语传达原文中俗语的意思。

译例6

带灯说:一到关键时刻,你就掉链子![9]33

译文:Daideng said,“How is it you always drop the ball at the crucial moment?”[10]45

“掉链子”本指自行车的一种常见故障。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链条从传动的链轮上脱落,从而失去了传动能力。“关键时刻掉链子”比喻人在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或重要环节失去应有的状态,造成失败或窘迫的结果。[2]460“drop the ball”为英语俚语,其字面意思是“掉了球”。在篮球或棒球比赛时,球员失手掉了手上的球是一种严重的失误,会导致本队比分的扣减。所以英语中“drop the ball”表示某人因为努力不够或粗心而在关键时候犯错误。由于汉英语言的巨大差异,直译“掉链子”无法传达其引申意义。因此,罗鹏舍弃了原文中“掉链子”这一形象,用译入语读者熟悉的俚语“drop the ball”传达原文中俗语的比喻意义,译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与原文中的汉语俗语具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译例7

……回想也正是因处分之后带灯才出现了这些病情,那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将樱镇如何发生斗殴事件,带灯和她如何经历现场,最后又如何形成处分,一五一十全写了。[9]351

...Zhuzi therefore decided that she might as well go all in and record everything--including Cherry Town’s bloody riot,her and Daideng’s experiences,and their eventual punishment.[10]512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要么不做,要是干开了就索性干到底,用来形容当事人的坚定决心,[2]1974文中体现了竹子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以及决定向上级上诉的坚毅态度。该俗语结构对仗、工整,数词“一”和“二”相对照,动词“做”和“休”对照。该俗语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相差甚远,无法直译。罗鹏采取了归化策略,舍弃了其语言形式,套用英语读者熟悉的俚语“go all in(孤注一掷、全力以赴、竭尽全力)”传达该俗语的深层意义。

(三)意译

意译指只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11]意译有利于消除文化与语言差异,译文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接受。意译是归化翻译策略下最常用、最主要的翻译方法。当直译无法传达原文中俗语的深层意义,并且英语中没有与原文俗语对应的表达方式时,罗鹏舍弃了原文的语言形式与文化意象,意译出汉语俗语的深层含义。

译例8

侯干事说:县上说风就是雨,把咱累死算了![9]35

Officer Hou said,“Whenever the county issues an order,it must immediately be acted on. They are truly wearing us out.”[10]49

“说风就是雨”比喻一说到什么,就急于马上要做[4]95。该俗语形象生动,中国读者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其寓意,但由于汉英语言的巨大差异,此处该俗语无法被直译。机械直译不仅无法传达该俗语的深层意思,甚至会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因此,罗鹏舍弃了原文中“风”和“雨”两个比喻形象,意译出该俗语的引申意义,虽然译文不如原文生动,但清晰地传达了原文中俗语的内涵意义。

译例9

带灯偏要哪壶不开揭哪壶,戳马连翘的心窝子。[9]98

Daideng always wants to poke at the sore spot--and here she’s poking at Ma Lianqiao’s sore heart.[10]139

“哪壶不开揭哪壶”出自于典故,原指“哪一壶开水没有沸腾就用哪一壶开水来泡茶给客人”,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喻专门说别人不愿听或忌讳的话或事情。[2]1046该俗语的字面意思与引申意思相差较远,英语读者很难读懂字面意思后隐含的深意。在上下文语境中,如果将该俗语直译为“uncover the tea pot in which the water is not boiling”,译文无法传达原文的比喻意义。因此罗鹏舍弃了原文的语言形式,用“poke at the sore spot(戳痛点)”传达出原俗语的深层涵义,译文短小精炼,语义清晰,简洁易懂。

译例10

我不晓得啥是网,我儿子知道,他说一上网,樱镇政府就臭了,有人会丢乌纱帽呀![9]117

I myself don’t know what the internet is,but my son does. He says that as soon as he post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the Cherry Town government will be ruined and some people will lose their positions![10]167

“乌纱帽”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帽,用黑色麻布或棉布制成,借指官位、官职,[2]297“丢乌纱帽”的意思为丢了官职。乌纱帽为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即便中国读者,如果缺乏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未必能理解该词语的指代意义,对于外国一般读者而言,他们很难理解该词语隐含的意义。如果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将该俗语译为“... lose their wusha hat--a kind of black linen or cotton hat worn by officials in ancient times”,译文不仅可能会误导读者——读者误以为樱镇政府干部平日会带乌纱帽,而且译文冗长,有悖于俗语简短精炼的语言特点。鉴于文化空缺,罗鹏采用了归化的策略,舍弃了该汉语俗语包含的文化意象,直接意译出其比喻意义,从而减轻了译入语读者的阅读负担。

三、《带灯》中俗语的误译

误译古来有之,翻译界认为误译是翻译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与翻译是共生关系。[12]误译指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文对原文意义的偏离和歪曲,从而导致译文读者无法获得和原文读者相近交际效果的翻译活动或翻译文本。[13]通过文本细读比对发现,《带灯》英译本中存在个别俗语误译的现象。误译给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了障碍,导致小说的可读性降低。

译例11

带灯就骂:“你这嘴里啥时能长象牙呀?”[9]74

Daideng cursed,“When will your mouth grow some teeth?”[10]103

俗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的嘴里说不出好话。[4]40显然罗鹏误解了原文中俗语的意思,将其错误地翻译为“什么时候你的嘴里能长出一些牙齿”。原俗语的意思丧失殆尽,译文上下句意思不通,译文读者读来一头雾水,译文严重偏离了原文的意思。由于狗在汉语中一般含有贬义色彩,而在英语中具有褒义色彩,[7]55因此建议译者采用归化策略,舍弃原文中“狗”“象”两种文化意象,将该俗语意译为when will your filthy mouth utter something nice(什么时候你污秽的嘴巴里才能说出好听的话语)。

译例12

带灯说:关系确定了?竹子说:八字还没一撇的,真要确定了能不给姐说?[9]136

...Zhuzi replied,“It is still missing the final stroke.How could I finalize it without telling you?”[10]194

俗语“八字还没一撇”指“八”字连一撇都没写出来。比喻虽然打算做某事,但还没有眉目;也比喻事情虽然开了头,但是离成功还很远。[2]19小说中竹子用该俗语表明“她和段老师已经开始试着交往,但他们关系远远未发展到男女朋友关系”。罗鹏将该俗语译为“It is still missing the final stroke”,其汉语意思为“她(竹子)和段老师的男女朋友关系还差最后一个笔画”,其深层含义为“竹子和段老师已经快要确定情侣关系”。通过分析原文意思和译文意思,不难看出罗鹏误译了该俗语。该俗语包含汉字“八”和笔画“撇”,由于绝大多数英语读者并不了解中国汉字和笔画,因此直译尚且难以译出该俗语的字面意义,更不用说其寓意。建议译者套用英语俚语“It is still up in the air(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来传达该俗语的深层意义。

误译是翻译活动的“孪生兄弟”,难以避免,但是过多的误译将严重影响译文的准确性、逻辑性与通顺性,造成译入语读者对原作的误读。《带灯》中俗语的误译主要归因于译者曲解了原文中俗语的涵义。译者翻译态度不严谨、缺乏与作者的沟通、汉语修养不足、妄自理解原文等因素都会引起误译的产生。为了尽量减少误译的发生率,译者应树立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翻译态度。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如若遇到不能完全理解的语句,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通过与原文作者沟通、咨询相关专家、查阅文献等方式准确理解源语俗语含义,然后在尽可能兼顾源语俗语文化特色与语言风格的同时,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习惯确定最佳的译法与译文,以保障译文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罗鹏在翻译《带灯》中的大多数俗语时既关照了汉语俗语的文化与语言特色,又顺应了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述方式和接受能力,根据每条俗语的特点灵活使用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当异化策略能够传达原文的文化异质性与语言特色,同时译文又能被译入语读者理解、接受时,他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当异化策略无法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或译文无法或难以被译入语读者理解、接受时,他舍弃了原文中俗语的文化意象与语言形式,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仅译出源语俗语在上下文中所传达的深层意义,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但同时,即使罗鹏为美籍资深翻译家、汉学家,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但由于粗心大意、缺乏严谨的翻译态等原因,他误译了《带灯》中的个别俗语,误译造成了读者的理解障碍或对原文的误读。

有鉴于此,在翻译俗语、方言等具有深厚文化烙印的词句时,译者应首先应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切勿望文生义,曲解原文意思。在准确、深刻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译者应首选异化策略和直译的方法,尽力保留源语俗语的文化与语言特色,推动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努力让译入语读者能够共享源语中的语言精粹。同时译者不能忽视译入语读者对源语俗语所包含的文化与蕴含的深层意义的实际接受能力,当直译无法传达源语俗语的文化特征或深层意义时,译者应该采用归化策略,用译入语读者熟悉的文化意象和语言形式传达源语俗语的深层意义。

猜你喜欢

原文中源语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