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古村落文化的翻译策略与国际推广

2022-03-17陈婵英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秋色例文古村落

陈婵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画卷中,乡村文化振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发展之基[1]”。广袤的乡村中不乏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保存了较多的古民居文物,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加强古村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实现古村落文化的对外推广,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创道路,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发展。然而,古村落文化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特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形成了古村落文化翻译的突出难点。本文从文化的异质性角度出发,根据文本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灵活采用各种策略,协调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冲突,实现源语文化最大限度地传递。

一、佛山古村落文化传承与活化现状

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保存至今,沉淀着浓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作为岭南地区一个分支,佛山拥有众多重要的古村落,在岭南传统村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水长岐、南海松塘、顺德逢简、高明阮埇等村落均是岭南村落中的闪耀明珠,三水大旗头村更被称为岭南第一村[2]。佛山古村落全市逾两百余个,这些古村落历经千年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22 个村落被纳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单中,其中,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和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等三个古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古老村落记录着佛山人民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一方水土的人文精神,是佛山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4 年起,佛山政府响应党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特色古村的活化升级改造。目前佛山政府已分四批保护活化了50个古村落,第五批共30个村落正在活化升级中。与此同时,佛山政府积极开展古村落人文普查工作,在全市3366个自然村落中选取180 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普查,这些村落的建村历史均超过一百年,村内现存的古建规模较大,具有较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古村落普查工作完成后,共有142个古村入选《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名录》,这些古村将会被精心挑选,分批进行活化。

佛山古村落文化的活化升级工作,深入挖掘了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虽然佛山拥有较好的对外交流传播的文化平台,但对古村落文化的对外宣力度却显不足,在古村落的活化进程中鲜少涉及对其进行对外传播介绍,如此,佛山悠长的历史渊源和精深的本土文化就得不到向全世界展示的机会。因此,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通过译介手段将佛山的古村落文化推出国门,可以让国际社会更了解佛山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佛山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推广的翻译策略

佛山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佛山文化“走出去”,早在2013 年的政府报告中就提出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佛山文化。而要实现佛山古村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翻译是最根本的途径。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3]。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本是不同质的两种文化,为原文作者所熟悉的源语文化对于译语读者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甚至为译语读者的认知世界所排斥的。因此,要使译语的风格既有原汁原味的源语味道,又能让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这就需要译者兼顾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语言风格进行相互融合与统一。

佛山古村落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包含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对于译语读者而言或多或少会感到陌生。因此,从文化的异质性角度出发,以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为标尺,可将佛山古村落文化文本分成三类:文化反差大的文本、文化差异缓和的文本、文化相似度高的文本,再灵活采用基础策略、辅助策略、增强策略、借代策略等手段进行翻译。

(一)基础策略:音译和直译

古村落文化文本的翻译多可采用音译法、直译法或者二者交互使用。当古村落文化的文本含有过多文化专有项的词汇时,即该文本包含过多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的词汇时,则可直接采用音译法,音译法的拟音移植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古村落文化文本的源语读音[4];而对于文化相似度高的古村落文化文本,则可直接采取直译的方法。

例文1:1940 年11 月27 日,李小龙出生在旧金山(三藩市),他的父亲给他取名李振藩,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名震旧金山。李小龙从小身体瘦弱,为了使其体魄强壮,7岁他开始学习太极拳。13岁那年,李小龙跟随老师叶问开始学习咏春拳。他不断练习洪拳,白鹤拳,潭腿,少林拳等拳种戳脚,为其创建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译文:On November 27,1940,Bruce Lee was born in San Francisco. His father named him as Li Zhenfan hoping that he would be able to create a sensation in San Francisco one day. Bruce Lee was thin and weak in his childhood. In order to be stronger,Bruce Lee began to practice tai chi at the age of seven. When he was 13 years old,Bruce Lee began to learn Wing Chun from Teacher Yip Man. He has been practicing Hong boxing,white crane boxing,Tan legs,Shaolin boxing,and so on,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future creation of Jeet Kune Do.

在众多的佛山古村落历史名人里,最出名以至于享誉全球的莫过于顺德区均安镇上村的李小龙了。他是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被称为“功夫之王”,在西方世界被当作中国功夫的代名词。在李小龙的简介中,翻译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各种拳种和中国武术的拳法套式,比如咏春拳、洪拳、白鹤拳、潭腿、少林拳等。

在维基百科中,有专门介绍中国功夫的词条[6],对中国的各种拳种大多以拼音的音译方式进行翻译,比如Nanquan(南拳)、Hongquan(洪拳)、Shaolinquan(少林拳)、tai chi(太极)、Yongchunquan(咏春拳)、Cailifoquan(蔡李佛拳),或者是采用粤语发音的音译方式,如Wing Chun(咏春)、Hung Kuen(洪拳)、Hung Ga Kuen(洪家拳)等。单从拼音或粤语的读音上,译语读者是很难理解这些拳种的意思,不过维基百科在各拳种后面都做了详细的词条解释,比如洪拳——“Hung Kuen,or Hung Ga Kuen is a southern Chinese martial art belonging to the southern Shaolin styles”。有了词条里详细的释义,译文读者就能很容易理解这些拳种的含义。然而例文中的拳种出现在李小龙的简介中的,呈现方式是连续多种拳种并列出现——“他不断练习洪拳,白鹤拳,潭腿,少林拳等”,如果每种拳种都带上长长的释义,势必影响读者对整体句子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可以通过拼音+直译和字面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分别翻译成Hong boxing、white crane boxing、Tan legs 和Shaolin boxing,这样就能既简洁又清晰地传递这些拳种的信息。而像咏春拳、太极等拳种已经为西方读者所熟悉,直接音译成Wing Chun和taichi就可以了。

(二)辅助策略:补益和简化

当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去较远时,古村落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无法通过简单的音译或直译来进行传递,就需要借助补益和简化等辅助策略来传达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根据源语与目的语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性,可在译文中适度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或补上适当的句子成分来完善语句的上下承接,也可以对译文进行合理的删除简化,去掉文化冗余的部分,避免给目的语读者造成不必要的理解负担。

例文2: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传闻他云游天下,先后在西樵山、罗浮山隐居,后云游至仙岗,见浓荫之下得一佳泉(今仙岗村流水井),其水清冽,可以炼丹。其后登至丹灶金峰岗顶,觉此岗巍然高耸,遥望东南,则平畴如镜,其岗峦起伏,宛若游龙;西北则群岗重叠,万木阴森。……“金峰岗”随之为炼丹圣地。[7]

译文:Ge Hong,courtesy name Zhichuan,self-styled Bao puzi,was born in Jurong (now Jurong,Jiangsu province),Danyang county,Jin Dynasty.

Legend has it that he traveled all over the world,shortly living in seclusion in Xiqiao Mountain and Luofu Mountain successively. Later,he traveled to Xiangang,where he found a beautiful spring under the shade of trees(now is the Running Water Well in Xiangang village). Its water was clear and cool,which was apt for alchemy.Thereafter he climbed to the top of Golden Peak Hillock in Danzao,amazed at the towering height of the hillocks; he looked into the distance at the southeast,finding the even field was like a mirror,while the hillocks was undulating like a dragon; and the Northwest witnessed a group of overlapping hillock,with thousands of gloomy trees....The Golden Peak Hillock then became an alchemy holy land.

南海丹灶的葛洪炼丹传说作为唯一一个民间传说被列入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在这则民间传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四字成语,接连排列,中间没有过渡词,也没有逻辑联结词,带有明显的汉语重意合轻形式的特点,比如“觉此岗巍然高耸,遥望东南,则平畴如镜,其岗峦起伏,宛若游龙;西北则群岗重叠,万木阴森”。汉语作为一种以意合(parataxis)结构为主的语言,存在大量并列结构,但这些结构虽在表面上并列,在逻辑上却不一定并列,应注意理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8]。英语是一门讲究逻辑外显的语言,注重用严谨的逻辑结构来传递语言信息,因此在翻译这些典型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汉语句子时,应该注意将其中暗含的逻辑关系通过必要的连接词和引导词展示出来,故可将“觉此岗巍然高耸,遥望东南,则平畴如镜,其岗峦起伏,宛若游龙;西北则群岗重叠,万木阴森”一句译成:He was amazed at the towering height of the hillocks; he looked into the distance at the southeast,finding the even field was like a mirror,while the hillocks was undulating like a dragon; and the Northwest witnessed a group of overlapping hillock,with thousands of gloomy trees。通过主语的添加、while 和and等连词的使用、witness等动词的补充和介词with表伴随功能的辅助,整句译文将源语文本的逻辑结构清晰地揭示了出来,使目的语读者更易理解。

例文3:清脆悦耳的锣鼓声,悠扬的唢呐声,大红的罗伞,五色的彩旗,延绵数百米的游乐队伍,伴着争先恐后的欢呼声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水乡的锣鼓柜巡游开始了。[9]168

译文:Inviting sound of gongs and drums,remote sound of suona horns,scarlet umbrellas,and colorful banners constitute a several hundred-meter-long parade team,accompanied by overwhelming hurrahs and falling-andring firecrackers. The gong-and-drum wardrobe parade now begins.

例文3中提及的锣鼓柜其实是一个装有各种吹拉弹奏乐器的木柜,装饰华丽,引人注目。木柜上下雕刻着各种图案人物,颜色绚丽;木柜前后装有木杠,供人抬起,使木柜可以自由移动;柜中装有铜锣、铜鼓、小鼓、木鱼等乐器,一个锣鼓柜就能组成一个演奏班底。锣鼓柜在佛山盛行三百余年,尤以顺德杏坛与均安两地的锣鼓柜最负盛名。本例文中的原文语句“清脆悦耳的锣鼓声,悠扬的唢呐声,大红的罗伞,五色的彩旗,延绵数百米的游乐队伍”,纯粹是修饰词+中心词的结构接连排列,这在英语中是属于句子成分缺失的,故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添加必要的成分,如“Inviting sound of gongs and drums,remote sound of suona horns,scarlet umbrellas,and colorful banners constitute a several hundred-meter-long parade team”,当补上了一个谓语动词constitute后,整个句子就完整无误了。

例文4:巡游队伍沿着村与村之间的长街窄巷,田畴河畔,途经各村的祠堂,虔诚的村民早早在门口等候“迎驾”,家家户户的门口、阳台站满了观看的人,人们不停向锣鼓柜行礼,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10]170

译文:The parade team will exhaust every street,alley,field-path and riverbank of every village and visit all ancestral temples.Pious villagers wait outside their houses for a long time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the parade team with great respect. Porches and verandas are filled with audience. People keep saluting to the wardrobes to wish for good luck and family propitiousness.

例文4 描述的是锣鼓柜巡游的盛大场景,一般举行于农历的正月和九月,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这是比过年还要高兴的节日。在例文中用到了“迎驾”一词,意思是迎接天子车驾,显示出村民们对迎接锣鼓柜的高度重视和无比虔诚的态度。“迎驾”一词含有浓厚的帝皇色彩,是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下的特有词汇,目的语读者并不熟悉,且该词与例文中描述锣鼓柜巡游的内涵并没有紧密的关系,若将“迎驾”的特有文化内涵译出,反而会平白增加目的语读者解读信息的压力,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进行简化,将里面迎接天子的含义去掉,简单地译成“welcome with great respect”。笔者曾面向十位外国友人提供了两个翻译版本,一个是“Pious villagers wait outside their houses for a long time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the parade team with great respect”,另一个是“Pious villagers wait outside their houses for a long time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the parade team as to welcome an emperor”,结果显示前者被更多外国读者接受,他们表示前一个翻译版本更容易理解。因此,在处理古村落文化文本翻译时,如果某些文化元素与文本传递的信息关系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删减。

(三)增强策略:类比和释义

文化差异缓和的古村落文化文本可采用类比等形式,将目的语文化中与源语文化相似或相近的文化元素添加进译文中进行类比,帮助目的语读者通过自己熟悉的文化元素来理解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差异较大的古村落文化文本,由于包含的文化内涵不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就有必要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释义,对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例文5:鹊桥是每台七夕供案的必需品。这鹊桥是通向天上的路,是人仙相会之桥,是织女与牛郎爱的伸延。[10]

译文:The necessity of each altar table in celebration of Qixi Festival is the magpie bridg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eaven and acts as the extension of love between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Maid in Chinese fairy tale. It is also the meeting place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Maid for mortal and immortal.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相传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银河,这天晚上,妇女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称乞巧节,佛山石湾人称作“七姐诞”。乞巧节中涉及大量该节日特有的词汇概念,如“七姐”“七娘盘”“七姐衣”“鹊桥”等,这些词汇在译入语中没有词语与之对应,如果纯音译的话,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只有通过注释,才能使乞巧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意义表达出来。比如在描述乞巧节的时候对“乞巧”做个注释:“Qiqiao”means praying for being skillful and getting a happy marriage,这样目的语读者就会对“乞巧”有一个较明确的概念了。再如例文中的“鹊桥”,“……magpie bridge,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eaven and acts as the extension of love between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Maid in Chinese fairy tale”,有了句子后半部分的释义,译文读者就会明白鹊桥的含义。

例文6: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秋色工艺品和秋色表演艺术两大类。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分为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景色七色;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秋色又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十大类。[11]

译文1:Foshan Autumn Scenery is a cultural entertaining folk art for celebrating the harvest in autumn,also called "Qiuse contests". The Qiu Se is strict in form and content and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 — artefacts and performanc-es.In terms of expressveg forms,the art of the Qius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forms,the lantern,the parade,the horse,the flutter,the ground,the water and the scenery.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efacts and the forms of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the Qiu S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en categories,tying,piling,sewing,framing,sculpting,music,dances,drama,acrobatics and dress-up performances.

译文2:Qiuse arts refer to the parade held in celebration of the autumn harvest,also called "Qiuse contests".Qiuse activities are strict in form and content and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artefacts and performances. In terms of expressing forms,the art of the Qiuse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forms,the lantern show,the parade show,the horse show,the flutter show,the ground show,the water show and the scenery show.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efacts and the forms of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the Qius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en categories,tying,piling,sewing,framing,sculpting,music,dances,drama,acrobatics and dress-up performances.

佛山秋色是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佛山1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是当地民众举行的大型游行活动,用来庆祝秋季的丰收。关于“佛山秋色”的翻译有多个版本,有的以拼音直接音译为“Qie Se”,有的采取字面上字字对译的直译方式,将“佛山秋色”译成“Autumn colour in Foshan”或“Foshan Autumn Scenery”,虽然每个字的英文都对应上了,可组合起来却在目的语文化中没有任何意义,目的语读者将完全看不懂;也有将“佛山秋色”译成“Qiuse arts”“Qiuse parade”等多个版本,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这些版本都采用了音译+意译的方式,虽然意译的部分点出了秋色的部分内涵,但依然没能充分传达“佛山秋色”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好的理解秋色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在西方国家也时兴在节假日举行盛大的彩车游行(Parade Floats),也有美轮美奂的主题花车和再现百老汇戏剧场景等的表演,因此可以采用类比和释义的方法,将秋色译成:Qiuse parade,like Parade Floats in the West,is a public folk parade concurring in autumns,which commemorate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autumn harvest by Foshan people,这样佛山秋色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可充分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

按表现形式划分,秋色可分为七种类型: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和景色。译文1将七色分别译成“the lantern,the parade,the horse,the flutter,the ground,the water and the scenery”,这样的译法只是将各色的主题译出,却没有点明“色”,往往会使译语读者困惑,不能理解七色的含义。在这里,所谓的“色”,其原意是“饰”,指精心巧妙的装饰,灯色主要展示精心制作的秋色特艺灯,如彩扎的走马灯、鱼灯、宫灯等;车色则在花车彩架中展示历史故事人物;马色则是表演者男扮女装,以纸制的骏马代步,扮演故事人物;飘色以“飘”为工具让表演者登上高空,在挑起的色梗上扮演故事角色人物;地色则是扮演民间传说人物,步行巡游;水色主要指以水为意境编创出的各种舞蹈,如采莲船等;景色则是展示各种惟妙惟肖的像生工艺品,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动物等物品的仿真艺术品。由此可见,七色是分主题的巡游展示,因此译文2 在“the lantern,the parade,the horse,the flutter,the ground,the water and the scenery”之后都补上了show 一词,就能将七色的含义阐述得更清楚。

(四)借代策略:归化和替换

文化反差大的古村落文化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译文读者完全陌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就可以采取归化,甚至是替换的方式,使用译文读者所习惯、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这些文本的内容,使译文更接近目的语。

例文7:乡村私伙局

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据闻几年前中国曲协的专家来顺德考评“中国曲艺之乡”时,更引用了“万家灯火万家弦”来形容顺德的私伙局之盛况。[9]164

译文:Village Opera Society

Folk Chinese opera societies in Shunde(generally called "Sihuo Bureau")are very famous,among which societies in Jun'an,Ronggui,Daliang are especially prosperous. It is said that a few years ago when experts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Operas came to Shunde to evaluate the hometownship of Chinese operas,they employed a poem "Thousands of homes ablaze with lights abound with chords" to describe the pomp of these folk opera societies.

私伙局是岭南地区曲艺的特殊形式,由粤曲业余爱好者自行组织,自备乐器,欢聚一起演唱粤剧剧本曲目,表演过程中大部分不穿戏装,只需乐器伴奏演唱,讲究自娱自乐。私伙局是广府地区特有的民间曲艺自发组织,在目的语文化中是个全新的概念,如果只单纯翻译成“Sihuo Bureau”,会让目的语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可以把它归化翻译成“Village Opera Society”,读者就会明白私伙局就是一种乡间曲艺社。在本例文中,出现了诗句的引用——“万家灯火万家弦”。诗词本身的平仄韵律所传递的文学性要在译文中百分百的还原是非常困难的,像这句诗中所体现的“万家”的回环往复在英文中就很难再现,但可以另辟蹊径,通过采用英语语言中常见的押韵修辞手法来一定程度上再现源语文本的诗学效果,将其译成:“Thousands of homes ablaze with lights abound with chords”,通过ablaze和abound两个词的头韵,营造出原文相似的韵律交叠的效果。

三、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翻译是架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然而加强佛山古村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仅靠翻译还不够,翻译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让古村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成为可能,要将古村落文化真正推出国门,走向世界,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编制规范化古村落文化外宣文本

推动古村落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需要重视古村落文化外宣文本的形成。古村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呈现活态性,多数古村落文化是通过行动和口头语言来展开、传播和实现传承的,大多没有留下明确清晰的书面材料,这就为翻译造成了困难。源语文本的匮乏和缺失是传统古村落文化翻译的首要障碍。

佛山部分古村落已经对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遗,编纂有清晰完整的文本资料,而更多古村落的现实情况则是对自身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书面的文本资料介绍。只有对古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文本化,将原生态的古村落文化从民间迁移到案头,这样才能为后续的翻译实践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

对于古村落文化的文本化需注意从外宣的角度出发,确定好源语文本。出于外宣目的的古村落文化文本不仅承载着对外宣传的内容与信息,也承载着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使命,因此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慎重的取舍。鉴于古村落文化文本旨在宣传文化,故在文本的编撰上既要避免文化缺省,又要避开文化冗余;精心挑选重要的、精华的古村落文化,但不要遗漏本土共识性的文化,以解除国外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减少外国读者的阅读困难;同时注意避免文化冗余,文化冗余容易造成信息过载,从而使外国读者在阅读时缺少价值感,进而失去兴致,导致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规范适宜外宣文本能有效传递核心信息,更高效、更精准地服务于古村落文化对外传播交流。

(二)搭建古村落文化双语网络共享平台

当下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在互联网上呈爆炸式地传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完善的网络共享平台,建立古村落文化的英文网站或双语网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佛山古村落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展示在网络上,并为各古村落精准画像,提高广大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识,同时,通过诸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强网络共享平台的虚拟互动展示,推动古村落文化“活起来”。

如今,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很多新媒体可被充分利用起来宣传和推广古村落文化。开通基于古村落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账号,注册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等国际社交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为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进行多平台宣传,入住TikTok等短视频App、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在平台中开发宣传网页与链接,打造精品IP,形成多元化的媒体宣传矩阵,相互呼应、交叉传播,有效提升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质量。

(三)重视古村落文化译文的受众反馈,建立古村落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

在推广古村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在关注古村落文本的翻译质量时,往往忽略了目的语受众对译文的反馈信息。对译文质量的评判不应只局限于译者、专家和国内读者的意见,目的语读者才是译文的真正受众,他们的反馈意见意义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收集目的语读者的反馈信息,对反馈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敲定目的语读者最能接受的译文版本。这些目的语读者接受度高的译文经过收集、整理、归类、清洗,可以成为高质量的古村落文化双语语料,以这些语料为基础,可以建设一个实用性强、语料丰富、检索便捷的古村落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

建立古村落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以全面整理古村落文化的源语与译语素材,形成系统化的语料集合地。译者通过检索语料库,可快捷地获得相应译文,同时语料库中的翻译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大大降低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翻译实践上,语料库能规范古村落文化的翻译,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理论研究上,通过对语料库中的语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研究者可以对古村落文化翻译中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进行描述和归纳。因此,古村落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可以为译者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快捷实用的双语检索平台,成为推动古村落文化国际传播的得力助推器。

总之,提升佛山古村落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需要重视古村落文化外宣文本的形成,搭建古村落文化双语网络共享平台,加强古村落文化翻译策略的研究,建立古村落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以英汉双语文字记录的方式传播推广古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创道路,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秋色例文古村落
山里秋色美
呈坎秋色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秋色平平空寂寥
缤纷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