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活动研究方向的确立和发展
——活动管理视角的创意写作研究述评(2015-2021)
2022-03-17赵天琥
赵天琥
(上海大学 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上海 200072)
2009年,上海大学成立国内首个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开始招收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创意写作”正式以学科身份进入了中国大陆。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等多个方向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随着高校创意写作系统的完善,创意写作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延伸到了中小学教育以及社会化、产业化的层面。
创意写作学科过去曾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弊病,长期以来,创意写作活动的组织者只能凭经验摸索如何展开相关活动,缺乏对创意写作活动从活动管理角度的有效反思。活动管理视角强调运用活动管理知识体系,从活动前的调研、规划、策划、筹备,活动中的过程管理以及活动后的回顾评估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出发,高效管理各类活动[1]。将活动管理视角引入创意写作活动研究,有助于更高效、更科学地开展创意写作活动。本文试图从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三个层面回顾中国本土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在活动管理的视角下反思创意写作实践活动的有待提升之处。
一、高等教育系统——创意写作理论实践前沿阵地
创意写作起源于高校,高等院校创意写作专业是创意写作的先驱者,为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提供了标准化的创意写作活动方法。美国高校创意写作的主要教学形式为工坊创作活动和阅读研讨会,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基本方法则是创意写作工作坊方法、过程写作/教学法及产学研一体化[2]13。工坊教学法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的基本形式,相关研究从早期的经验总结逐渐发展为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范式。例如根据不同创意写作工坊的教学重点并结合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的区分范式[3],以及依据不同工坊教学目的的区分范式[4]。
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已在工坊教学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葛红兵、许道军主编的《创意写作教程》一书是中国首个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指南,该书给出了大学课程中的创意写作教学工坊活动的基本方法与基础训练,为中国高校创意写作教师开展创意写作工坊活动提供了明晰的指导[2]28。许道军与冯现冬还原了涵盖六种文体的十五堂课程,用“讲座体+工坊复盘”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创意写作一线教学活动[5]。许道军探讨了工坊教学法的内容要素、运行机制,指出了工坊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呼吁学界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6]。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坊”课程制定了一套评价创意写作能力的指标,多维度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7]。随着高等院校工坊教学活动研究的逐渐深入,学界进一步从潜能激发活动、创意阅读活动、类型写作活动、产业实践活动等细分角度展开了创意写作活动研究。
(一)潜能激发活动研究
潜能激发活动是创意写作工坊活动的起点,目的在于让创作者深入自我、发现自我。雷勇在心理学、佛学等跨学科的视野下,探究了创意写作实践活动中潜能激发的规律和方法[8]。冯汝常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结合多种视听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写作思维[9]。许峰细致地展现了童年故乡题材的潜能激发活动中组织者引导学生、把控节奏的过程[10]。佘飞和查雨竹参照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创意”的形成条件和运作原理,为创意写作一线教师提供了课程设计的创意激发理论模型[11],进一步推动了创意写作教学法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未来的潜能激发活动应当结合相关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对不同阶段的写作者分层开展潜能激发活动,推动潜能激发活动的系统化。例如,面向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写作者的潜能激发活动,应以潜能唤醒、激活为主;面向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写作者的潜能激发活动,则以潜能提高、训练为主。
(二)创意阅读活动研究
创意阅读活动作为创意写作活动的上游、输入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创意写作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像作家一样读书”的理念最早由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中提出[12],葛红兵和许道军则指出“从作家角度阅读”的目的在于“产生新的文本”,讨论了创意阅读的特点和六种创意阅读的方法[2]80。许道军进一步沿着“文学批评—新批评—细读法”路径梳理了创意阅读的演变过程,指出创意阅读范围应以文学为主,涵盖跨媒介、跨文体、跨类型等更广泛的领域[13]。葛红兵和李枭银将文学理论中的“文本细读”引入创意阅读法,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构建了“创意型细读”的基本方法和实施路径[14]。余蔷薇记录了武汉大学的一次创意阅读工坊活动,活动从多个角度评析了校园文学作品《人群中的那只猫》[15]。目前创意阅读活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已经被确立,教育工作者应当依据创意阅读活动理论与方法开展实践教学,研究者应当将创意阅读活动作为单独的创意活动进行研究,完善中国创意写作教学体系。
(三)类型写作活动研究
对特定文学类型展开的创意写作工坊活动内容包括学习某一特定文体的成规,利用跨类、兼类、反类的规律完成创作实践。班易文以美剧《绝命毒师》创作团队为例,探讨了创意写作剧本工坊教学的实践路径[16]。赵思运等人记录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的一次诗歌工坊活动[17];冯现冬展示了以小说人物塑造为主题的专项写作工坊的活动过程[18]。作为高级创意写作工坊,类型写作活动要求组织者具有相关类型文体的写作能力、熟知文体成规,参与者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对文体有一定了解。目前来看,尽管中国已有成熟的类型文学、文体成规的理论研究,但理想的类型写作活动组织者在中国本土少之又少,较高的活动组织门槛造成了相关活动及活动研究稀少的现状。
(四)产业实践活动研究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方法,创意写作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创意作品的产业实践。因此,创意写作活动的最后环节一般是产业实践活动,目前学界对产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学者大多将其视作创意写作课程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研究中一带而过。中山大学、西北大学、重庆移通学院的创意写作专业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实践活动,包括跨国出版文集[19]、与游戏公司立项合作[20]、举办文学大奖赛[21]等。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作品经过“个人别集—工坊作品选—精选优秀作品—公开出版文集”的多层筛选后公开出版[2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则与开心麻花合作成立“喜剧剧本工作室”,让学生通过工作室与业界人士接触,接轨市场需求[23]。
尽管中国创意写作一线教师分享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逐年上升,但中国创意写作活动研究依然存在系统化、科学化不足的弊端。首先是工坊活动的策划筹备阶段缺乏合理的分层机制。不同写作能力的写作者需要不同层次的创意写作活动,工坊活动的分层机制或准入机制有助于参与者参加适合自身能力的课程。构建适用于中文写作的创意写作能力量化评估体系,并应用到创意写作活动的筹备阶段是一条可行之路。其次是工坊的活动收尾阶段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高校创意写作活动大多以课程形式存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评分是一大教学难题。面对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甚至是跨媒介的创意作品,创意写作教学活动需要一套多维度的创意评价指标,以便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排名和打分。将创意评价指标引入创意写作活动的收尾阶段,可以解决创意写作课程的评分问题。再次是工坊活动的回顾阶段缺乏科学的反馈机制。当前教师的创意写作活动“复盘”大多从工坊组织者的角度出发,缺少参与者视角下的活动感想。将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科学方法引入创意写作活动研究中,有利于评估创意写作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足之处,科学地改进创意写作活动的组织方式,高效地提升创意写作教学工坊的活动效果。
二、基础教育系统——创意写作思维人才培养地基
基础教育阶段包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中小学写作教育的培养目的与高校不同,因此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教学法进入了中小学写作教育。将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基础教育阶段,既可以延伸创意写作学科在教育系统中的涵盖范围,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为高校阶段的创意人才培养打下基础。葛红兵主张将创意写作观念引入义务教育阶段,把作文教学的写话、习作、写作三阶段改为描述、表述、创作,利用工坊教学法开展创意写作活动[24]。
(一)小学阶段创意写作活动研究
张祖庆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分年级建构了小学创意写作阶梯课程,及各阶段初步的实施方法[25]。小学中低年级的创意阅读和写作活动常常同时展开。低年级以绘本创意读写活动为主,关注绘本图画,从阅读到仿写、再到自主写作[26],但绘本方法在实践中出现了主题单一、脱离实际等问题[27]。中年级的创意写作活动则以整本书创意读写活动为主,文本和图片结合,展开书评、续写等活动[28]。陈贝贝和周琳探讨了创意写作的过程写作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9],梁智涵提出在小学阶段以创意写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工坊活动,融入数字游戏、音乐等跨学科、跨媒介知识,拓展学生创意思维[30]。郭学萍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针对小学阶段创意写作的多元动态评价体系[31]。许多创意写作学者、教师为小学阶段的创意写作活动编写了教材,郭学萍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出版的《小学创意写作》系列教材[32]、葛红兵主编的教材《小鲁卡的奥文创意写作课》为小学阶段的创意写作提供了教学范本[33]。小学阶段的创意写作活动应当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调整活动形式。例如,教学时结合视频、图画、音乐等跨媒介手段,全感官、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中学阶段创意写作活动研究
叶炜和张海涛提出将创意写作教学引入乡村中学写作教育,结合过程写作/教学法和乡村中学写作教学实践的学讲模式,构建了一套乡村中学创意写作教学结构模型以及配套的创意写作课程体系、评价体系[34]。田右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创意写作视角[35],高小娟则将创意写作的工坊活动和创意训练运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36]。李韧介绍了北大附中创意写作工坊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过程,提出了区分“大作品”和“小习作”的课堂评价体系[37]。吴霜研究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创意写作课程个案,指出目前中学阶段推进创意写作课程的难点:教师缺乏创意写作能力、课堂师生关系难以转变、课程缺乏延续性[38]。
创意写作概念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后得到了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但一线教师在引入创意写作概念时出现了“各自为战”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方法应对中小学创意写作活动单次活动时间短、整体活动周期长、课外活动空间少、参与者基础差等特点。为了更科学地将创意写作理念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相融合,研究者首先应当从活动的策划筹备阶段入手,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一线教师提供全面的、普适的实践活动组织方法。在小学开展创意写作活动,课程设计者需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调整创意写作活动的组织形式,运用跨媒介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学阶段的创意写作活动应当根据活动时长和频次的特点,合理运用工坊教学法,设计课程时尽量保证学习的延续性、完整性。其次,研究者应当为活动的回顾阶段提供一套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特点的反馈机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常常需要负责同一批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意写作活动需要一套适用于固定成员工坊的长周期反馈机制,以学期或学年为一个周期,帮助教师循环提升基础创意写作活动的长期效果。
三、社会系统——创意写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随着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研究的进展和完善,创意写作活动逐渐走进了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建立在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创意写作的理念推向了全年龄、全职业的社会人群。
(一)创意写作成人教育活动研究
葛红兵和许道军分析了美国最大的成人写作教育学校哥谭作家工作坊,指出创意写作成人教育的门槛更低、课程设置更偏向产业实践[2]23。叶晓月、张子夷等学者回顾了作协组织和鲁迅文学院组织的写作活动[39];梁玲玲梳理了传统高校作家班的活动模式,考察了高校作家班吸收创意写作理念后的制度变革[40]。董迎春和覃才探讨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诗群”从作家班转向创意写作班的实践转型,为中国传统文学培养的创意写作化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41]。随着“创意写作”概念的走红,互联网上涌现出了两类创意写作课程:一类是高校教师上传的非营利性公开课程,例如上海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优酷等网站的创意写作公开课;另一类是社会机构开办的在线写作训练营,针对某种特定文体或写作技巧开展短期收费线上培训,例如豆瓣网站主办的“写作成长营”。作协组织开展的成人写作教育属于“精英写作”,以纯文学写作为主,面向成熟作家;社会机构开展的成人写作培训则以产业化作品为主,面向零基础大众,但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能力没有可信保证,亟须科学性强、认可度高的创意写作教师能力评估体系作支撑。
(二)创意写作大赛活动研究
黄致中考察了台湾文学奖的活动组织方式,指出了其“以公式扼杀创意”的弊端,认为建设创意写作课程基础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文学环境[39]。明笑光以新概念、北大培文杯和90后创意小说三个大奖赛为研究个案,探究了中国青少年文学大赛的组织方式和活动过程以及创意写作转型实践[39]。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主办的“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奥文创意写作征文大赛”实行分级、分时段赛制,并为非参赛的原创作者提供了发表优秀作品的平台。ONE 一个、最小说等商业平台举办的征文写作大赛意图筛选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以及有商业潜力的写作者,以期培养出能为平台带来经济收益的作家。现有的创意写作大赛对创意重视程度不足,对创意写作“过程”的关注较少,依然处于传统写作的重视写作成果、轻视写作过程的阶段。
(三)创意写作社区活动研究
刘卫东梳理了英语国家创意写作从作家工坊到创意社区、再到文学之都和创意国家的实践路径,尤其是创意写作活动进入社区的实践方式[42]。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广西写作培训基地每月定期在社区开展创意写作家长工坊课,培养家长的创意写作意识,营造家庭中的创意写作氛围;浙江三门县有为图书馆与中学合作,组织口述史工作坊、冬夏令营等创意写作进社区活动;网易人间非虚构工作室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包括女性、打工者、创业者等群体,为普通人的非虚构作品提供了公开发表的平台。
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创意写作需要走出高校、走进社会,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学界对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家班等长期存在的成人作家培训活动方面,对新兴的创意写作社会培训机构、创意写作大赛活动以及社区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足。在研究路径上,研究者应当考察创意写作社会培训机构的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意写作教师能力评估体系,促进创意写作成人教育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对创意写作大赛活动的组织流程进行全面的考察,进一步推动写作大赛活动的创意化转型。在实践路径上,目前高校创意写作学科和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结合不够紧密,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应当加强学生的社区实践环节,鼓励创意写作毕业生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未来的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应当以高校创意写作活动作为范本,结合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探究传统文学写作活动的创意写作转型路径。
四、结语
创意写作活动管理研究是推动创意写作活动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领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作为创意写作活动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参与了创意写作活动从理论研究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教育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是创意写作学科的内部组成部分,从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推动了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社会系统中的创意写作活动则是创意写作学科的外部组成部分,从创意写作的产业实践角度促进了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系统方面,现有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以教师角度的课堂实践记录和复盘为主,缺乏整体的视角,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剖析工坊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方式。未来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重视创意阅读、类型写作、产业实践等细分类型的工坊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引入测评量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科学方法,改进完善工坊的分层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机制,提升创意写作活动效果,推进创意写作活动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在基础教育系统方面,现有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与实践未能全面结合中小学创意写作活动的特点。未来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将工坊教学法和跨媒介手段相结合,提供适用性强的实践活动组织方法,并设计适用于固定成员工坊的长周期反馈机制,保证基础教育阶段创意写作学习的延续性、完整性,加快中小学作文教育的创意写作化进程。
在社会系统方面,现有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对新兴创意写作活动的重视不足。未来的创意写作活动研究应当在活动管理的视野下分析创意写作社会培训机构的组织方式、创意写作大赛活动的组织流程,通过构建创意写作能力评估体系,支撑创意写作成人教育机构的规范化,促进写作大赛活动的创意化转型。在实践方面,高校应当依托中国本土丰富的写作活动资源,将创意写作理念与中国写作活动实践相结合,发展创意写作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进创意写作的本土化与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