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中国原创生态、建构写作产业话语体系
——近十年中国的创意写作产业研究述评

2022-03-17刘庄婉婷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产业链文学

刘庄婉婷

(上海大学 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上海 200072)

创意写作学是“以创意思维养成为目标,以写作为呈现手段,面向创意产业,培养创意产业原创从业人才及创意事业服务人才的学科”[1],是“人类以写作为活动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一种创造性活动”[2],创意写作产业研究是其重要论域。创意写作产业以文学阅读消费及创意写作下游对原创文本的需求市场为导向,以欣赏性文本(文学作品)、生产性文本(创意产业链上游创意文本)的创作为产品形态和服务形式,以“创意”的生产、物化、流通及知识产权化增值为核心,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内部最重要的分支和环节。21 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文学的长足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取代了纸面文学成为创意写作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创意写作产业在旅游、广告、游戏、影视等行业也有交叉融合,成为这些行业的上游部分或者是融合部分。在中国,学界对创意写作产业的界定和研究才刚刚起步,近十年来,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创意写作产业链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主体研究、创意写作产业平台研究,其中研究数量以创意写作产业链研究最为庞大,以网络文学为课题的研究数量最多。

一、创意写作产业理论及产业链研究

以文学产业为核心初步建立了产业导向的“创意写作研究”,这方面,范钦林教授是开拓者。范钦林教授以产业视角对文学的功能进行了界定与重新认识,将文学分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意识形态文学、商业意识形态文学,明确了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文学范畴,并创造出“第三现实”文学这一名词[3]。贺予飞通过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探寻商业生态系统与网络文学产业的关联,由外到内对网络文学进行深度剖析[4]。潘海颖、张莉莉通过构建创意旅游图谱探讨创意旅游的概念、内涵、根基来源、要素特征以及价值指向[5]。尽管有上述这些研究,但是,由于中国学界承认文化可以产业化发展,创设“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也才10 来年。又文学界长期将文学视作精英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之物,承认其“商业”属性,“市场化发展”的可能及现实,还仅仅是近年才有的事儿,学界对创意写作产业的理论认识和研究还十分缺乏。学者对创意写作产业的概念、内涵与边界界定的关注度不足,甚至连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创意写作产业的研究都十分缺乏。创意写作产业理论研究的缺乏与学者意识中缺乏创意写作产业概念不无关系,也与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强应用性有很大关系。

创意写作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游培训、创作,中游出版,下游读者阅读消费,随着创意写作产业发展,其产业链也在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创意写作获得了独立产业形态的同时,其产业链也获得了丰富和健全,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发展了起来。总的来说,产业链研究方面,上游的创意写作培训研究、中游的产业化创作研究,成果很少,这可能跟成人作家培训行业刚刚开始起步,体量非常小、尚未规模化等有关。中游除了出版这方面,网络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研究,成果斐然。同时,学界还把研究拓展到影视、动漫、游戏等跨媒介改编领域,文学可以与影视相结合[6],进行影视化改编,也可以转化为动漫资本[7]。赵丽华、卢荟羽以有声读物为主体分析其跨媒介改编状况以及内在逻辑[8]。段云婷以跨媒介改编为视角研究漫改网络剧的叙事改编策略,认为国内漫改领域仍不成熟,存在“二次元”与“三次元”场域失衡等问题,并提出改善方向[9]。尽管这些研究主要还是从文学性角度出发的,产业分析的成分还不够,但是这些研究已经具有产业链分析的思路导向,可以看做是创意写作产业链研究的成果。它们以网络文学为母本,研究漫改对文学二度创意后的三度创意,角度新颖,具有独特性,补全了创意写作产业链的一角。三度创意仍属于创意写作产业链中的一环,对三度创意的研究是后续需要深入的研究话题。

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中网络文学产业链的研究最为全面。可以说,网络文学产业研究是中国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肇始领域。宫丽颖、纪红艳分析阅文、掌阅、中文在线三家网络文学巨头的运营模式,发现他们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通过网络文学IP 打通泛娱乐产业生态链,拓展海外市场,以此推断原创文学内容平台仍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10]。贺子岳从网络文学作者、原创文学网站与阅读客户端、用户、网络文学改编四个角度解释分析网络文学产业链,提出其存在盲目炒热的现状并从开发商与网站方面提出建议[11]。欧阳友权分析了网络文学产业链的竞合要素,认为作品质量是产业链竞合的价值前提,并首次提出要建立中介服务体系[12],补足了现有产业链的不足。IP热是产业链形成的一个强力助推器,IP 开发是指文学跨媒介改编成影视、动漫等形式,大IP还会拓展到周边产品、明星代言等领域。闫伟华从注意力经济视角分析网络文学IP热原因,IP过热有过度商业化、社会效益进一步被挤压的危险[13],研究首次提到网络文学“免费阅读”换“注意力”的现象。汤俏从IP概念开始分析IP开发的现状与成因,认为IP的实质是文化资本属性、跨界、改编,IP热潮加重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等问题[14]。陈维超从情感消费视角分析了网络文学IP热的成因,指出IP热本质是一种粉丝经济,认为其存在版权价格虚高、内容粗浅、传统文化内核缺失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15]。多名学者发现网络文学产业链形成的本质是粉丝经济。但关注到近几年付费文学又出现免费趋势这一现象的学者并不多。因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大多不是行业内部人士,也少有学者进行过田野调查,他们所使用的多是公司财报、新闻这类二手资料,因此无法把握到行业变化的细微征兆。

创意写作产业融合研究方面,尽管少有专项论文,但是周边的研究论文不少。荆艳峰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沿着‘共生阶段→融合阶段→集成阶段’发展的路径不断演化”[16]。“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能够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17]”。其中文化创意旅游就是创意与旅游的典型结合,正因为创意产业的渗透性,创意写作产业链的版图比想象中大。文化创意具有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作用[18]。这些研究尽管没有直接针对创意写作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但是为创意写作产业融合研究提供了视角和案例。

学界对创意写作产业的反思研究主要是结合网络文学的发展问题来进行的,学界对创意写作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盗版侵权等问题一直都有重点关注。刘新少认为网络文学产业驱动的结果是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发展的内在动因是技术变革,产业兴盛与产业链形成的外部张力是市场推力,在此基础上认为网络文学的产业驱动与艺术审美特质出现了背离[19]。杨有楠认为在网络文学产业链的背景下存在写手被商业化、故事被改写胡乱改编、评价被“量化”的问题[20]。杭敏以经济学视角分析盗窃、侵权、盗版对实体/虚拟内容产品的经济损失是如何产生的[21]。程新晓对网络盗版侵权的主要方式、行为成因进行了论述,提出保护三方利益的平衡原则[22]。

总体而言,创意写作产业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与周边业态融合发展。原创文本作为母本被改编成各种形式,创意作为产业流动要素渗透到周边创意产业链条中,其研究呈现出多维度视角、多学科交叉的态势。但由于理论总结和概括提升不足,理论体系没有形成,相关研究主要以网络文学、传统文学、文化旅游等局部业态为研究对象,缺少以创意写作产业整体业态研究,缺乏创意写作整体视野的产业分析。

写作产业研究需要文艺学、写作学、产业经济学多学科交叉背景,既需要理论视野,又需要实践意识。学界现有的研究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创意写作学和经济学结合。未来这一方向上的研究,应该结合创意写作理论,再结合经济学田野实证的成功案例,确立自己的论域、建立自己的方法,独立地科学地解释产业链背后的经济现象,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二、创意写作产业从业者与消费者研究

创意写作产业从业者与消费者合称为创意写作产业中的主体,包括创作者、消费者、编辑、出品者等。人是一切产业的核心要素,尤其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意写作产业,主体研究尤为重要。对主体进行研究,了解创意写作产业发展的“主体”方面的现状,对创作者人才状况、出品者产业运营能力、消费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界深度了解创意写作产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创作者是创意写作产业活动的核心要素。张铮、吴福仲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平台通过产量竞赛、创意规训和权责置换的方式,分别达成对创作者创作观念和契约执行控制;网文写手通过为爱发电、公平感知和欲望治理等策略对生产过程中的高压管控和职业风险进行认同;与此同时,网文写手也通过个体抗争和社群联结的方式建立起劳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实现自我保护和权益争取[23]。两位学者的研究通过劳动过程理论巧妙地解析了网络文学平台与写手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写手的弱势地位,利用理论进行研究却不生搬硬套,多样的研究方法值得学习,是未来创意写作研究一个优秀的范本。

也有多位学者研究发现网文创作者生存状况并不乐观,王志刚发现网络文学作家的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财产权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网络文学作家被疯狂侵权并且维权困难[24]。创意写作产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完善脱不了关系,对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研究是日后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者(读者)是创意写作产业中欣赏性文本产品的最终接收者,对消费者(读者)的研究也是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一大热点。周斌认为现在的文化产业应该由以读者为消费中心升级为以读者为关照中心[25]。蒋述卓、林俊敏总结了读者在文学产业中打赏、催更、盗猎三种消费行为[26]。宁传林、夏德元在场域理论视角下分析了网络文学作者、编辑、读者的角色认知,认为作者从“情感导向”走向“市场驱动”、编辑从“把关人”走向“经纪人”、读者从“被动接受”走向“以我为主”[27],通过三者在创意写作产业中的地位变化解释创意写作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开创了研究创意写作产业中主体间关系变化的研究。欧阳有权、江晓军认为新青年(主要消费群体)对文化产业生产、消费与传播具有良性引导作用[28],充分肯定了消费者的主动性与主导性。

创意写作产业主体,除了创作者和消费者,还有编辑、出品者等。庄庸认为应该重视网络文学中的编辑作用,落实编辑责任制,重塑网络文学编辑的自觉与自信[29]。吴兰对多模态话语理论下的新媒体编辑的研究范畴进行了界定,对理论研究框架进行了构建[30]。曹建认为出版者应该主动适应大众阅读的专业化、数字化、渠道创新、产品形式新需求[31]。郝明英分析了网络文学出版者权的概念、法律困境与保护建议,指出了国内相关法律的不足与缺陷[32],从法学角度出发对出版者与出版者权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补足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中被学者忽略的部分,对创意写作产业及版权法关系研究起到奠基作用;创意写作产业以创作者的“版权”交易为核心,这一方向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创意写作产业中存在创作者、消费者、编辑等多种主体。除了少数成名的创作者,大多数创作者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被文学企业压迫的现象。而读者虽然在产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但各大文学企业对读者的一味迎合,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读者提高自己审美趣味的途径。优秀的编辑能够提升作品的质量,对创作者进行引导,而优秀的出版者能够挖掘出优秀的作品,但这些主体在产业中的作用研究不多,这是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一大缺失。

创意写作产业主体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泛而广的现象,精和深不够,主体研究存在相似度高、现象描述多、挖掘现象背后本质的少,个案研究多而系统的研究少的问题。创作者与消费者的研究多,编辑、出版者主体研究以及多主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够;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本本到本本的研究多,缺乏定量分析;这些都是相关研究亟待改善的方面。

三、创意写作产业企业、平台研究

企业的概念比较清晰,平台的概念相对模糊。产业平台概念,有时候跟“企业”一致,有时候又大于或者小于企业。有时候也有一个平台对应多家企业,平台呈现为聚合平台的特性,平台是超越企业的。有时候一家企业对应多个平台,例如“中国北方版权交易中心”。它是由相关企业创办、维护和运营,但是它实际是为全国创意写作工作者和企业服务的版权确权、交易平台,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提供版权服务。在创意写作产业内部,头部企业可能控制多家平台,例如,腾讯并购了十余家中小型网络文学网站、平台包括红袖添香等,实际控制了多个网文平台。文学企业、平台的决策尤其是垄断平台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创意写作产业的走向。对于平台的关注也是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包括文学网站、出版社,也包括产业链融合平台如,旅游景点等。

文学网站是网络文学发表与阅读的平台,是创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是文学作品生产、出版和阅读消费的纵向聚合平台,又是大量作者聚合的平台,读者聚合的平台,有时候还是大大小小不同创作、出版和阅读消费分发商的聚合平台。近年学界对网文平台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对网文平台的头部垄断现象研究。李明霞、段嘉乐从平台经济学出发,发现文学网站从中立的中介平台异化成作者选拔平台和分销垄断平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都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而平台异化与资本入驻以及作者保护制度缺失有关[33]。平台与作者的关系也是创意写作产业研究考察的重点。郝婷、杨蕾磊对37家网络文学平台的作家成长制度进行调研,认为现有制度存在促进注水、同质化等现象的不良作用[34]。胡慧认为平台资本通过“众包”生产体制组织大众进行知识劳动的生产,借此顺利而隐蔽地将网络作家转变为知识劳工,通过制造梦想的机会,写作者的主体性被激发出来,写作者积极参与到平台资本的生产过程中[35]。

出版社也是创意写作产业重要的组成平台,在文学产业化时代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周百义、胡娟认为传统出版企业的介入可以改善网络文学的不足与缺陷,出版集团开展网络文学出版应该提供优质阅读内容、抓住内容源头(作者)、把握阅读需求、重视版权建设、深度结合各类出版营销资源[36]。杨荣、杜艳平、唐贾军通过对15 家图书出版集团媒介融合运营情况进行梳理研究,提出“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运营模式[37]。刘耀辉、刘倩以青岛出版集团为例分析出版社投资有声出版平台,运作经营未出版网络文学作品有声出版的可能性,以作品《九皇叔》为例详细陈述未出版网络文学作品的有声运营的变现流程[38]。

创意写作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促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景点因为融入创意元素而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创意写作产业融合平台。张建永、林铁分析了张家界《魅力湘西》这一山水旅游转变为山水-文化旅游的成功案例[39]。王克岭、李婷、张灿分析了高原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路径[40]。王卫涛、杨滢重点探索了如何用文化创意装点陕西旅游食品增加其文化内涵[41]。上述研究从产业融合出发,论述了景点平台对创意写作产业的影响和意义,虽然多为案例研究,但对创意写作跨业态统合平台的研究方向具有奠基意义。

创意写作产业平台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聚合创意写作产业要素,执行国家政策、发展创意写作产业的载体,它们在创意写作产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未来,创意写作产业平台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比如前文提到的“北方版权交易中心”这样的全国性、行业性、综合性服务平台的研究;再例如,创意写作产业与广告业等其他创意产业共同搭建交叉产业创新平台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很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另外,平台与作者的关系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重视,而平台与消费者的关系研究、平台与平台横向关系研究、平台运营的模式创新及绩效分析研究等等,都是未来需要重视的方向。

四、结语

以创意为内容,以文本为媒介,以市场为导向,创意写作产业在中国,从无到有,由零星企业到产业链构建,由单一发展到融合发展,目前在中国已经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分支、支柱分支。目前,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在产业链、主体、平台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视角多样,关注热点,聚焦实践,为创意写作产业出谋划策,又能以独立学术立场对产业资本进行批判的特性。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常常以个案研究为主,多为描述性、解释性研究,缺乏深入的产业田野调查,观点缺乏量化数据支撑,批判性有余而建设性不足。未来,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应该以创意写作学为本位,结合文化学、经济学,以交叉学科态势形成独特的创意写作学和创意经济学融合的方法论,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创意写作产业研究也可以借鉴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以此来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创意写作产业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意写作产业研究应该在深入实践、走向一线上下功夫,应该在国家政策研究、国际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优秀和平台企业案例研究、优秀作家和IP的深度个案分析、产业发展创新研究、产业作家培养研究、创意文本的营销研究等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体系性成果,为创意写作产业制度建设、创意写作产业融合、创意写作产业“走出去”等创新发展、快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创意写作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软实力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创意写作产业作为创意写作学科重要的实践领域,一直是创意写作研究的关注重点。通过对创意写作产业研究进行述评,有助于学术界整体了解创意写作产业及研究现状,亦希望借此述评为学术界同仁提供创意写作产业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产业链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