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培养之路径选择

2022-03-17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应用型劳动

池 浩 明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劳动教育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培养是类型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类型特点,探索劳动教育路径,分析培养学生干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履职劳动、学习劳动、承担劳动教育等形式,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干部,形成以劳动培养学生干部的文化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一)劳动教育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关系之思考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重要队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重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劳动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有效路径。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发布,引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高校劳动教育间关系的更多思考,以劳动教育为路径培养学生干部,拥有了政策支持与保障。

(二)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及特色发展的步伐日渐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2]。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重要尝试。《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类型定位,以及其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使命,也提出要创新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3]。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也提出要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5]。

(三)聚焦以劳动教育为路径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培养

“何为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如何办”,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思考。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总结了应用型本科的四个特点:一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二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三是应用型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四是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6]。潘教授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分析与定位的四个特点,现在依然符合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7]。

依照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的院校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方向,符合人才市场的结构需求,也符合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政策导向,据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是本科教育的多数。研究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劳动教育:内涵分析及其发展的时代性

(一)劳动及劳动教育的内涵分析

劳动是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8],世界历史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9]。马克思指出,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所有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必由之路[10]。恩格斯阐释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决定性作用,论证了劳动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力量[11]。“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12]591,“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12]595,“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12]668。“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13],“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5]。习近平强调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16],“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18],“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16],“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19],“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18],“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20]。

综上,理解劳动的内涵需要把握几个要点:其一劳动是人类的实践方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其二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人通过劳动认识自然,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实现自然界和人类和谐共生;其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通过劳动实现了自我进化,通过劳动达到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更是通过劳动不断创造人自身实现自由、和谐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四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足够丰富,劳动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劳动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1]。劳动教育要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21]。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2]。劳动教育一方面是以劳动为对象的教育,人是劳动的主体,人自身与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使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淬炼劳动品格;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途径的教育,劳动本身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

(二)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学界一般依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将劳动教育的发展脉络梳理为几个时期。有研究将百年劳动教育分为概念初创时期、曲折探索时期、辩证审视时期、丰富拓展时期、特色发展时期五个历史阶段[23],总结了1919年以来百余年中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性特征。也有研究从萌芽起步、曲折徘徊、规整改革等阶段,对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高校劳动教育的探索历程进行了概括总结[24]。“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呐喊[23]。革命战争年代,劳动教育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主要就是生产战时物资,支援前线,对于作战官兵而言主要就是战场作战、战后练兵及根据地的生产劳动。在人工劳动是重要谋生手段的时代,劳动技能教育受到重视。在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时代,劳动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总是与不同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及人自身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连续发布文件,强调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5]劳动教育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具有内在的逻辑依据:其一,劳动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劳动教育伴随人的生活实践内容与方式而与时俱进,呼唤劳动教育的适应与引领;其二,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历史演进,必然会给劳动教育打上时代烙印;其三,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进步反映的是动态前进的过程与结果,劳动的发展性决定劳动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三、劳动教育:学生干部培养路径选择之依据

学生干部工作是一种劳动形式,也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

(一)目标契合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的整体目标,提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21]。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离不开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实务培训,但更多的还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开展。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同样应聚焦干部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树立科学而富有战略性的理念,管理文化建设与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感悟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培养勤勉敬业、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

(二)主体契合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主体和高校劳动教育的主体都应该是高校学生干部。这种主体契合有其应然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应然性取决于大学生成年人的社会角色,岗前教育的职业角色及大学生群体的骨干角色。必要性表现为大学生有必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承担劳动教育职责,树立劳动价值观,提升干部的履职能力。高校学生干部是自我培养的主体,主要在学生干部所承担的管理工作实践中进行,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干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更多是自我培养,需要其具有自我培养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自觉。劳动教育之于高校,其主体应该是大学生自己,学生干部是关键的组织者,因此也就成为关键主体。高校学生干部承担大学生劳动教育职责的可行性表现为大学生具备自我劳动教育的能力,包括学生干部的劳动教育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与执行能力。

(三)方式契合

学生干部履行对广大同学教育、服务及管理职能的工作是高校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干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及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多是在履职实践中进行“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认知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内化精神品质。劳动教育虽然需要相关理论学习,但还是应以劳动锻炼为主。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都需要“做中学”,劳动知识的掌握与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实践。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任务更多的应该交给学生干部完成,从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做中学”的方式上是契合的。

四、劳动教育: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培养路径的运行

以劳动为路径的学生干部培养,在实际运行中具体分为履职劳动、学习劳动、承担劳动教育等形式,同时应该注重以劳动培养干部的文化培育与传承。

(一)明确运行主体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无论是在学生事务管理劳动中运行,还是在其他劳动教育中运行,主体都是学生干部自身。

其一,学生干部要有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成长的主体意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干部为主,学生干部要自觉处理好与同学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尽职尽责,担当奉献,团结协助,敢于面对挑战,善于解决问题。自觉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其二,学生干部要有组织学生自主承担劳动任务的主体意识。学生干部组织同学自主学习劳动课程,从身边的劳动任务做起,制定系统的劳动教育方案,完成自我服务劳动,学习专业劳动技能,深入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干部在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中着力培养服务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干部的劳动价值观

履职劳动是学生干部培养的首要方式。在学生干部履职中培养其政治觉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岗位意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尤其要注意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身为学生干部应该对“干部工作的本质、意义、标准、方法”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与理解,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干部责任。

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在履职劳动中培养学生干部,应该强化其对应用型人才类型特征的认识,对应用型人才在国家人才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感知,对干部工作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的领悟。以潘懋元先生的研究为参考,应用型本科与拔尖创新学术型人才相比较而释义,与面向全国相比更多面向地方服务为主。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应该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自觉肩负起自身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与指导,一是强化培训,通过专业化培训使学生干部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人才需求及在人才结构中的地位有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二是加强指导,学校遴选能力强、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任教师与辅导员担任学生干部成长导师,在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及工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三是提高要求,学生干部应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岗位责任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他们,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水平成长。

(三)培养学生干部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

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突出体现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学生干部要在劳动实践中去体验和追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技术教育和工程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典型任务。专业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劳动形式,学生干部要做好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也要成为努力学习的典范。一方面学生干部要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将社会需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作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是应用型本科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学生干部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专业实践劳动机会,在专业实践劳动中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光荣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发展自我的自豪感、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及在劳动中增长才干的幸福感。特别是在专业实践劳动中要培养自身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干部要自觉带动其他同学,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扎实认真的作风、刻苦勤奋的品格、尽职负责的态度及高标准做事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干部开拓创新、善于工作的能力

在学业实践劳动之外,学生干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方面进行劳动实践。应用型本科学生干部要从类型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利用特色优势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一是学生干部要勇于承担这项工作。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做好份内的事、身边的事和服务社会的事,如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志愿服务等,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应该有自信心,更应有责任意识。二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劳动方面的相关情况,做出充分的学情分析。通过研究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认识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与特色。三是做好系统设计。将在校期间的劳动教育分阶段、抓重点、明难点,进行一体化设计,制定系统的教育方案,广泛征求同学意见并进行充分研讨,研讨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也是教育过程。三是干部团队的任务分工与整合。学生干部工作是团队工作,劳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从宿舍长、小组长到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各司其职,团结协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干部进行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四是注重发挥广大同学的主体作用。干部组织带动同学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要努力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是对干部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干部成长的动力。重要的是要始终把广大同学放到主体的位置上,明确了工作目标,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传承以劳动培养学生干部的教育文化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培育以劳动培养学生干部的文化是可行的。应用型本科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技术技能、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重视挖掘与梳理劳动教育要素,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将学生干部的履职及专业实践纳入学生干部培养范畴,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由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组成劳动教育团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将培养学生干部的经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届届相传,逐步形成以劳动培养学生干部的教育文化,这是学生干部培养的创新,也是劳动教育的创新。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应用型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热爱劳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