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2022-03-17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思政

刘 伟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高校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等层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又要保持职业院校所特有的个性,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路径上具有高职特色。

一、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德技并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显性的育人方式。隐性的德育浸润也十分重要,校园文化中就隐含着许多德育资源,可以通过校风、教风、学风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风貌和品性修养。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向,通过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发挥和谐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起,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养成,实现德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以满足国家对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2.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起点低,经验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将力量集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往往照搬普通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亟待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3]。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这一总体要求,要实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打造具有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契合性

作为大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建设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精神,培养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行为文化建设需要发扬勤奋向上、求实创新、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精神;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原则、民主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精神文化建设则需要开拓进取精神、工匠精神、企业精神等,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这些要求正是思政教育所倡导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而这也正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是高度契合的。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在育人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具体来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育人,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也是育人,通过文化的滋养、浸润,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思政教育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对象都是人,都是通过对人的思想的改造,来促进人的发展和进步[2]。两者的主张和要求都能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目标上来,只不过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显性的[3],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是隐性的,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来发挥正面的影响,二者在育人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在教育发展上具有互助性

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园景观建设,如对校史馆、文化广场、主题雕塑等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学校的历史底蕴、办学理念、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建设则通过制度、规则的制定,培养学生公正意识、规则意识、奖惩意识,使学生将遵纪守法自觉作为行动的准则。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也得到提升。特别是依托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都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能保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优化校园文化品质。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是建设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体现高校内在的价值导向、办学理念,体现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质。思政教育可以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方向,并提供思想上的支撑、价值观上的引导,保证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上前进,从而提升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品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在发展上的互助性奠定了二者融合的基础。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思政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教育的内容涵盖广泛。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有一般共性,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又要有其独有的教育内容,体现职业精神、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等内容。因此,在实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上,就要提炼并突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使之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打造既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体现职业教育独特性的校园文化。

1.将行业文化与高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职教育主要面向特定行业岗位和岗位群,目标是培养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方面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能适应行业文化,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就不仅仅是实现课堂与车间、工作台的无缝对接,还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所在行业的文化有所接触,能够熟知并认同行业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让其中的道德规范、行业准则、历史传统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隐性地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习惯,为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基础。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及时引入行业文化,特别是实现其与高职校园环境文化的融合,形成高职校园独有的文化氛围,助力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养成。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中,通过山、水、园、林、路等的整体布局,融入行业文化的历史、行业文化的理念,打造一个既节能环保、绿化美化又充满职业气息的整体环境。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要融入行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结合学校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的目标,集中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例如在墙报、橱窗、文化长廊等具有展示和宣传作用的场所,宣传行业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理念,张贴具有职业特色的标语、宣传画;建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雕塑、碑铭等,使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

2.将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相融合

学生、教师、管理者是高职院校重要主体。学生是高职院校的最大群体,学生的行为活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整体面貌。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不能偏离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本质,必须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为指导,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其包含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正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指导学生行为活动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训,还是学生参加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工匠精神的融入都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形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法制教育等思想素质教育类相关活动外,高职院校还有针对提高学生技能训练和实操能力的专业技能素质类训练活动,如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尤其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活动,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校的行为文化,提升整个校园文化的操守和品位[4]。在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实现与工匠精神的融合,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并指导学生的各类行为活动,打造高品质的高职校园行为文化。

3.将劳模精神与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学校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情感、思维模式和集体舆论等”[5]。在当前文化多元的形势下,高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职业价值导向,对接与专业相关的优秀精神文化,培育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岗位对接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岗位迁移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而劳模精神中蕴含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正是各行各业优秀精神文化的代表,是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实现劳模精神与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融合,在校园中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精神文化氛围,能有力地抵御文化多元背景下,各种不良思想文化对校园精神文化的侵扰,更能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价值观、荣誉观,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劳模精神。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邀请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进入校园,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接受劳模精神的熏陶,在学生心里播下尊崇劳模的种子;更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宣传栏、墙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定期设置专门的板块用来宣传劳模精神,让学生在校园的各处都能感受到劳模精神;最后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学院公众号或各专业群中推送劳模精神的内容,或设置讨论平台,引导学生的认知和讨论,扩大劳模精神的影响范围。总之,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实现与劳模精神的融合,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亮点所在。

4.将以人为本与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融合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5],“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而提出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也主要指学校的各种制度,如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实习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还有各种管理规章与纪律以及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群体行为规范、习俗等方面所构建的激励环境与氛围”[5]。与思政教育的对象相对应,这里论及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的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制度文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其与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融合,则是使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始终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发展。具体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要以高职学生为本,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合理需求,使管理制度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到他律和自律的最佳结合点。例如考试制度是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制度的制定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规则和成绩结构构成,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避免单一终结性考试的弊端。总之,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始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坚持以高职学生的实际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各项制度的制定都能符合学生的实情况,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育人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提炼和突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使之有机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既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实际效果,又使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具有与其教育类型相匹配的突出特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