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策略

2022-03-17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李剑梅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笔者语文教学

■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 李剑梅

2019年秋季,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二年级统编教材的使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绿翠小学围绕新课标的内容也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之一是围绕解决小学语文的“读”与“写”的关系,帮助学生与家庭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读写融合”的训练。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学科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笔者以二年级统编教材教学为实践环节,结合课堂教学具体活动,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标准》指出:“阅读与写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和写作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笔者主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小仓鼠广播电台”活动,学生加入广播站既可以锻炼朗读能力,规范普通话,养成严谨的阅读表达习惯,又能通过广播活动的参与,认识更多的人,从而激发了求知欲和表现力。

(二)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素料的资料宝库,源头活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必然途径。《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通过写作,把积累转化为精彩的华章。为了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材料,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每日一诵”活动,让学生每天都要坚持一定时间的诵读,来促进个人的语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阅读为语文奠定基础,写作则是语文知识的运用和提高。但阅读有有效、低效乃至无效的差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唯有有效阅读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带领学生厘清教材内容、写作顺序、语言特色、中心思想,让学生带有明确的目的,高效能地阅读,在琅琅书声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改革传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在课下,更多注重留作业,让学生反复训练,进行大量的知识点记忆,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而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能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阅读期间不断思考文章的深意,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二者有机结合,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每日一诵:结合教材“日积月累”培养学生表达力、鉴赏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学习园地安排了“日积月累”栏目,目的是学生通过不断积累,提升表达能力。为了训练学生善于积累的能力,笔者指导班级学生开展了“每日一诵”活动。开学初师生拟定“每日一诵”的教学计划,由教师提供古诗篇章、诗意讲解、经典译文、品读赏析等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供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阅读。语文知识的扎实与厚重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而坚持朗诵,就是语文能力与水平提高的积累过程。小学二年级语文上下册都安排了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都有日积月累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诵习惯,笔者训练学生每日诵读经典,慢慢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和文学的鉴赏能力。每日一诵不能仅以课文为对象,应结合课文,安排相仿的阅读材料来诵读。如二年级语文中有8 首古诗,比一年级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增加的主要是格律诗。这些诗写景状物、抒发情感,联想丰富细腻、语言生动、浅显易懂、韵律感强,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在诵读这8 首诗的基础上,笔者又选择了若干首在内容、风格上与课内8 首相似的古诗,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活动中进一步讲解古诗的初步知识,使学生产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文仿写:重视读写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笔者采取了让学生仿写课文特别是仿写儿童诗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诗通俗易懂,童趣盎然,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体现诗歌的韵律。和古诗词比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通过对儿童诗的诵读,产生感受和启示,我要求学生用“儿歌”的体裁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写出来,实现读写结合。为了写感受,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仿写内容要求可适当宽松,课堂反思,学习方法,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情感,自己感兴趣的景物,都可以写下来。如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教师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拓展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中写了雷锋叔叔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精神,在这一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后仿写,利用学生“模仿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不同角度进行仿写、续写训练,写前讨论,写后诵读、交流,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教师把学生仿写的习作编成作文集展示,还把优秀习作推荐到作文选或习作比赛之类的刊物或平台上发表。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整体训练:学会观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整体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好阅读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训练需要加大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积累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可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融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如课文《找春天》,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孩子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阅读课文的时候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教学策略。首先,在课文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春光的秀美,情感上受到熏陶。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到公园、操场上找春天的足迹。最后,学生通过对文章阅读的理解找春天,写出了《我和春天做朋友》《小草的悄悄话》《燕子回来了》《写给春姑娘的一封信》等一篇篇赞美大自然的文章,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阅读:从单一阅读到习作训练的培养

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拓展,教师应注意从课文出发,延续教材的风格,有意识地选择内容、主题、风格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材料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读本。这样小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课堂内外拓展阅读,不断积累生字词,开阔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慢慢产生写日记、写观后感的兴趣。

例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的《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为了传承中华美食文化,教师可以进行从单一阅读到习作训练的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预习查阅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识这些美食,从而认识生字,文中借凉拌菠菜、香煎豆腐以及红烧茄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介绍了中国美食中的三种烹调方法:凉拌、煎、红烧。学生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同时,教师精心布置了《寻找当地美食 制作家乡美食》的写作训练。在班级进行西红柿炒鸡蛋的厨艺大比拼。学生从市场购买食材——菜品清洗准备——开火炒菜——摆盘展示。班级学生纷纷上传照片展示自己的小厨艺。

随机教师布置学生进行活动记录。学生在记录中感叹父母每日去菜市场的辛苦,做饭菜的不容易,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家庭的幸福感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有个学生家长也进行了现场点评:这是我第一次吃到孩子的柿子炒鸡蛋的餐桌美味,这种味道,这道菜有着前所未有的新鲜味,温润的甜味,让整盘菜更显出奥妙……过熟柿子自然朴实的甜味,跟笨鸡蛋的味道十分搭配,将红色的西红柿与黄色的鸡蛋色彩搭配更为出色,呈现出完美的餐桌文化。

这样的人间美味,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这些都是对学生从阅读到操作美食的最好赞誉,呈现了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活动特点。

(五)师生共读:确保阅读时间和面对面的习作指导

充分的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无法达到质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在教学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时,引导学生交流:你喜欢哪种动物?它有趣在哪儿?看过哪些和动物相关的图书?引导学生讨论,在阅读与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热情,笔者在课后向学生推荐了《动物世界大百科》,这是一本详细介绍动物的分类、进化、习性、居住地、食物等内容的科普图书,插图丰富精美,文字生动通俗。学生见到后,爱不释手,马上开始阅读。笔者又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阅读,如个人探索、亲子阅读、角色扮演、写作报告等,效果很好,学生的阅读面逐渐扩大,阅读量逐步增加,阅读品位日益提高,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就应进行,阅读能启迪学生的思想,舒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写作在阅读的助力下才能得以提高。通过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话语表达和文字习作打下基础。未来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可以循如下的方式推进。

(一)整本书阅读:从教材经典内容到推荐整本书

1.阅读分享

阅读是丰富的知识资源库。从古到今,人们习惯称知识丰富的人为读书人。知识有多种来源,但突破时空界限的知识来源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一项。只有通过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才会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阅读结下的果实。在这方面,笔者也做了一些探索。为了促进阅读分享活动,在班会上,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班级一名女生非常喜欢阅读,两岁不到父母就为她办了第一张借阅证,几乎每周末都会去家附近的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就是她经常打卡的地方。她还会去新华书店看看最近的畅销书籍,她订阅报纸,了解时事政治,她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并获得过一些奖项。所以笔者就请她做主题发言人。她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早上起来的时候听书;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外出一定携带几本书,在等餐等车排队的时候看;周末整理出一个专门的读书时间;看到美文美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她讲述时语句流畅,用词准确生动,秀气的脸庞上洋溢着知识带给她的快乐和自信。

2.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阅读思维模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次阅读汇报中,班级有一名学生说自己“是一条小书虫”,她的阅读习惯就是克服困难,啃下整本书。她看了整本的《三国史话》,能给同学讲述一个个三国故事。还能把阅读得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次,她发现家里的土豆发芽了,连忙告诉妈妈:“妈妈,您看这个土豆发芽了,我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看到过,发芽的土豆是有毒的,不能吃!”妈妈对她的提醒表示感谢,她在和同学交流阅读体验时自豪地说:“那一刻,我可开心了,看书总算派上用场啦!”

3.制定好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轻率对待,随意安排。要“课外阅读课程化”,像课文一样重视。要制定好阅读计划,选择好阅读材料。如二年级下半年除了必读书目《神笔马良》《一起长大的玩具》《七色花》《愿望的实现》四本书外,笔者还推荐了自选书目《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弗朗兹的故事》《想当虫子的米罗》《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自然科学童话》《我的妈妈会魔法》《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等七本书,让学生选择性阅读。

4.亲子阅读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课程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等栏目,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理念。为了迎接更有挑战性的新学期的到来,在寒假前就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如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有“读读儿童故事”,儿童故事的阅读给儿童以巨大的美的享受,故事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中能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故事里的儿童,有的顽皮、可爱,有的懂事、善良,有的与学生过着相似的生活,有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奇遇……这样的阅读材料,特别适合亲子阅读。所以,笔者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鼓励学生亲子阅读,通过角色扮演、家庭讨论的形式进行阅读与表达的训练。这样,亲子阅读中,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积累阅读量和完善学生的写作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完善阅读与写作的学生作品素材,如阅读读后感、仿写、语文园地、观察日记、创新文章等,教师可以择优编成高质量的班级作品集,这样的作品集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高质量的集体作品集来自学生的个人优秀作品集。

1.从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习惯、形成作品集

学生作品集的意义在于记录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档案。作品集可以让作者回味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之旅,也能告诉他人阅读与写作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养成用心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把阅读得到的领悟与知识转变成自己笔下的生动语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搜集写作素材,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养成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和事,在观察中及时记录,养成及时练笔,经常练笔的好习惯。遇到校园里、班级里、社区和家乡里的一些先进的人或事,可以记录下他们卓越的行为表现。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文字加绘图,形成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册甚至是连环画。培养发现生活的美,形成热爱班级、热爱同学、热爱阅读与写作的精神风貌。如果长期坚持就能形成写作的自觉性,文学的感知性。

2.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创造吸引学生的阅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喜爱读书,向往读书,有读书的动力。可以在班级精设计“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图书,也可以在班级为学生推荐习作指导类的刊物,如《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以及名篇名著等,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一些好书相互交换阅读,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一个有丰富图书可读的硬件环境。

除了营造阅读写作的物质环境外,还应建设良好的读与写的人际环境。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话,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新的学习训练,在上习作课《我的好朋友》的时候,我就用典型事例,抓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口语交际课“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而相识成为好朋友,也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

笔者通过引领,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乐于分享,提高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学生依据教师的引领,把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身边的同桌作为写作对象,感觉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了良好的读写氛围,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自然会在轻松快乐的人际环境中形成。另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家庭是影响一个学生的最重要的场所,良好的父母形象,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孩子的素养提高。同时,社会实践更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店,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眼界和艺术修养。

四、结语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习作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这也是提升学生全面语文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之一,笔者将继续实践和研究。

猜你喜欢

笔者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