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2-03-17房广顺
房广顺,张 宇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始的。20 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开始了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正确道路的伟大斗争。面对多种思想文化的选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创造的逻辑起点。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改初心使命,在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达到新的境界的思想基础。
一、理想信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之钙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求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转化为指导本国实践的科学理论,进而指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走上正确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指导革命和建设,在伟大的理论创造中,形成了坚持科学真理、适应中国实际、反映中国特点、指导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的理论创造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成功,具有多方面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5
共产党人是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革命者。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是有理想和信念的,这是人类从动物界摆脱出来,并不断从较低发展阶段向较高发展阶段进步的根本动力。理想是什么?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它是一种人生的寄托,是人们的价值追求”[2]。理想具有超越性,它直观上是对美好未来的勾勒和描绘,实质上是对现实生活缺陷和不完满状态的控诉与超越。信念是什么?所谓信念,“是对理想所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为理想而奋斗的热情、意志和决心”[3]。信念不仅是一种深信不疑的态度,更可以转化为执着追求的行动;不仅是认识世界的精神力量,更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为风险所惧,压力面前不屈服,困难面前不低头,保持永不言弃的昂扬斗志,直至实现伟大的理想追求。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为着人类的解放这一崇高目标而奋斗的。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4]413。与以往各种社会力量相比,“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取得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逻辑起点和坚实基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创立科学理论的思想起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武装了全世界千百万劳动群众,指导各国工人阶级在争取人类解放斗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理论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创造,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从头脑中产生的,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个实践的起点是他们很早就确定了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早在中学的时候,马克思就立志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工作。这一理想的最初确立,影响了马克思的一生。马克思在读完了中学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所选择的第一个职业就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同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进行斗争。1842—1843 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不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进行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进行了关于“摩塞尔记者”的辩护,同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地主和资本家进行斗争。斗争的实践使马克思深刻感受到,现存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保护地主和资本家的,必须对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作出科学的批判。这使马克思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1844—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是从思想理论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开始的。20 世纪初,为了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和改革方案。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革命实践的科学真理,是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行动指南,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义无反顾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用于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大钊、陈独秀大声疾呼并身体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欢呼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从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开始的。1917 年夏天,毛泽东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把对世界和中国的改造作为宗旨。随后,在研究讨论成立革命政党的过程中,毛泽东更加坚定了信仰马克思主义、谋求“人类全体的幸福”的理想和信念。他指出:同那些“谋一部分一国家的私利,而忘却人类全体的幸福的事”[5]2的人不同,共产党人应该坚持“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5]3。他们一旦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干扰他们的意志。20 世纪初,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思想理论战线发生了“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争。在这场涉及中国前途命运的争论中,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并在这一坚定信念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
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总是到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中去寻找答案。1936 年7 月,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泽东。在谈到个人信仰的时候,毛泽东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6]39毛泽东此处所说的《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从中获得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并坚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信念,奠定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想信念基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百年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越来越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念。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毕竟还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毕竟还会遇到许多需要破解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坚定理想信念,是克服一切困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阶段的精神之钙。正如习近平所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7]
二、理想信念是在艰难困苦中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制和复写,而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理论创造。这一过程需要经历三个基本环节。一是通过学习和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领会科学理论的真谛。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对中国基本国情有深刻而准确的把握,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状、中国的未来,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民的诉求和渴望。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转化成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三是掌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和路径,形成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革命家、理论家、实践家。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极其艰辛的探索过程,是在发展与挫折的相互变化中不断地从一般认识上升到科学掌握和正确运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是在历经艰难困苦的实践探索中进行的,从一次次挫折中走向胜利的曙光,并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探索的艰辛历程,之所以能不断前进,之所以能不断取得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的支撑。
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共产党人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指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工人和农民中开设讲习所,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动员、武装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首要任务,推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促成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以及在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形成的国民革命运动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反动行径没有磨灭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而是激励共产党人以彻底的革命精神开辟新的革命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起义部队避开敌人势力强大的城市,奔赴广大的农村,创建了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力量,开展了农村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引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中国共产党人找到并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初期党内出现的议论,实质上反映了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动摇。按照经典作家的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路径是夺取以大工业为中心的城市,进而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可是,中国共产党却把革命的立足点放到相对落后的农村,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吗?这样的革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吗?毛泽东在种种怀疑和批评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规划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发展方向。1925—1927 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重点是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阶级关系,把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原理运用到中国实际,提出了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农民进行农民革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进而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1928 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完整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回应了党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没有坚定的理论定力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没有对革命斗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个认识和判断是作不出来的。基于这个分析,毛泽东以博大的革命胸怀,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97的预测和判断。毛泽东坚定地指出:“现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因为反革命力量也是相对地弱的,所以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8]99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良好开端的时候,毛泽东的主张一度遭遇来自党内个别同志的阻挠,在党内受到排挤。1930 年,李立三、王明等一些党内同志坚持“城市中心”论,对毛泽东重视游击战争和“农村割据”思想进行了愈来愈严厉的批判,毛泽东本人也被从军队领导中排挤出去。越是这种情况,越考验人的意志品质。逆境中的毛泽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走进中国的农村,引导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8]116的号召,更加坚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信心,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8]115的主张。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经受了斗争实践的检验。1935 年1月,经历了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长征北上之后,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坚持的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张,逐步成为全党的认同和共识。
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也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己的很大的不足,“是党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9]220,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所以,首要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和亟须解决的问题。”[10]534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论断得到了党内普遍认同,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识。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创造,在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作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1945 年,党的七大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作了系统总结,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归根到底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并“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11]688。
三、理想信念筑起在改革开放中推动理论创新的坚定意志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折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全党和全社会日益巩固。但是,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世纪难题面前,也曾经出现过失误和曲折,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在中国,是否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否还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否还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归结起来就是,要不要、能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针对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内国内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声音。一种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僵化的思想认识固守不变,有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主张,“左”的思想倾向在党内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另一种是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共产党的领导不行了,社会主义道路走不下去了,提出了蛊惑人心的“全盘西化”口号。面对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的思想浪潮,面对让中国社会主义改旗易帜的种种议论和企图,中国共产党以理论的清醒和政治的定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把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在经历了前进与挫折、胜利与彷徨之后,还要不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1945 年党的七大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概括,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的历史决定,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全国人民在共同思想指导下的团结一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正视前进中的问题和失误,也坚持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采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怎么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1978 年12 月13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指出:“最近国际国内都很关心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12]149怎么评价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坚定不移地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正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12]39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还深情地说:“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12]149所以,“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12]347。怎么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毛泽东的关系?邓小平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2]300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如果没有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得出如此坚定不移的认识和结论。
关于对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问题,核心是能否坚定不移地坚信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能否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突破经典作家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论述的局限,而是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战略高度,从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烈向往出发,领导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有人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搞早了、搞糟了、搞错了,应该退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邓小平以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指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伟大选择。1979 年3 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12]166有人割裂新中国的历史,或者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或者否定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对此,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指出:“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3]31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论清醒和政治定力,坚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和中国人民意愿的正确选择。这种坚定的信仰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继续推向前进。
关于对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把当前的伟大事业同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是否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就能够在现实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满怀信心地向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前进。一旦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心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持。由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旦遭遇挫折就可能产生疑惑和迷茫。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断出现“共产主义渺茫论”,严重动摇党和人民的信心。但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没有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问题上有丝毫的犹疑。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1989 年中国发生了政治动乱,企图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联手向党和人民发起攻势。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为什么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对此做了多方面的分析。第一,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复辟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规律现象。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改弦易辙是没有必要的。他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甚至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14]382-383。第二,经历挫折只能使坚定的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针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上出现的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邓小平坚定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14]382“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4]382第三,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历经艰难而不倒,共产主义信念所以遭遇挫折而愈坚,归根到底在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论断,“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4]328。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不是某个天才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对历史事实的准确把握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理论创新成果,其思想认识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和坚守。正如习近平论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贡献时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习近平指出:“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所以,“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15]3。
四、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中国走上经济全球化的前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分析、准确判断时代发展和世界格局演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面。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世界形势的变化制定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理论和政策,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战后世界两个阵营的新情况及其向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转变的新问题,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理论、和平发展是世界主题理论等,为营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进入新世纪,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围绕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争夺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就能够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占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代任务的宏伟艰巨前所未有,能够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要求,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实践。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勇立潮头的气魄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在思想理论上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但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获得理论阐释和理论指导的新问题。面对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没有科学理论的引领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当前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完整准确全面阐述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理论上讲清楚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新阶段关于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地阐述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求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创新发展理论越处于关键时期,越需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保证理论创新的进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犹疑,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发共产党人的探索精神、斗争意志和拼搏勇气,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陋习,“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6]74。2015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铁一般信仰信念的要求。他指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17]这是对全党各级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宣传理论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第一,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18]110。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前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求新,但创新的前提是固本。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18]110只有坚守住这份信仰信念,才能确保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筑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而增强认识复杂形势、辨析复杂矛盾、破解各种难题的能力和水平。理论研究工作尤其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不断增强系统思维的能力。“坚持系统思维,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19]187增强系统思维的能力,要求理论创新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
第三,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概,同各种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必然伴随各种思想意识的较量。国内外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总是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干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发展,争夺我国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者在重大理论原则问题上必须是非分明。对于近年来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及儒化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等,要认清它们反马克思主义、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从理论上说清楚它们的实质和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第四,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理论创新,形成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