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调研

2022-03-17王秀梅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调研评价教育

付 雷 殷 茜 王秀梅

(1.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2.山东科苑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2)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不断推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和快速发展。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一系列国际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下,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也掀起了竞争的热潮。但通过知网及万方搜索,关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的文章廖廖无几,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基本上分为基于个体发展水平的评价、基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评价和基于区域经济效应的评价三类。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却少之又少,比如教学活动评价、师资筛选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等[1]。

为更好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课题组选择了国内26所不同区域的高校和海外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匈牙利、英国6个国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调研。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调研,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缺点以及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最新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动向,从过去半个多世纪创新创业教育的跟跑逐步走向领跑;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调研,充分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以及继续完善本课题组前期形成的“双方向、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评价指导[2]。

三、调研形式与方法

调研对象:在校大学生、教师(国内调研);高校教师(海外调研)。

调研形式:采用网络调研加委托调研结合的方式。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研、随机抽样的方法。

四、调研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海外调研内容与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择亚洲、欧洲、美洲等不同区域的8所高校,对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随机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且有效问卷45份。调研对象中,私立大学17人,占比37.8%;教龄大多是低于10年的年轻教师共35人,占比77.8%;专业教师32人,占比71.1%。

2.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与文献的查询,海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评价如下: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海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主要集中为:有些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单独列为一个学科,而是融入日常教学,每一堂课程必须创新,包括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案例、创新的教学方法等。创业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有些地区统一模式,例如欧盟各国的创新创业从小学阶段抓起,课程为单设课程,每天让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3]。所以在高校阶段更多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承,很多高校不再单设,而是和企业深度融合,将企业问题(难题)作为教学研讨案例和作业或者毕业论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围绕企业问题(难题)开展;还有些高校开设的是创新思维,创业是作为选修或者学校基础课程学完后企业实践阶段的课程;还有部分高校,学生经营企业即是学业。

(2)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情况

目前海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还没有系统化,只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评价。例如:考试、企业家评分、论文答辩、具体行为评价等。

(二)国内调研内容与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研选择了国内26所不同区域的高校,分为教师、学生分别进行随机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且有效问卷1001份,其中教师卷88份,学生卷913份。调研的学校大部分为公立高职高专。调研教师的年龄40岁以下占了绝大部分,占比75%,教龄集中在20年以内,岗位绝大多数为专业教师。

2.评价与创新情况

在教师的问卷中大部分回答:无;有回答考核的,也是以路演考核、考试等碎片化的评价为主,除课题组试点院校进行了“双方向、四维度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外,基本没有评价体系。学生问卷中,学生大多数参加课程评价。

五、调研结论与讨论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通过调研与线上资料查询发现,目前海外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表现为完全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是高校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高校或者开设了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创新创业课程是基于实践的教学以及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发展相对较晚,主要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完全分离,甚至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普及或者没有完全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优秀的学校正在尝试专创融合、思创融合。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缺乏

近年来教育扩招迅速,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学校办学物理空间严重不足,因此大多数高校缺乏供学生创新创业动手实习的教育实训基地。

2.认识不足

没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部分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学生与学校的负担,没有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体系。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在就业处、学生处等部门开展,组织的基本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赛事,真正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得相对较少。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创业课程多为选修

当前,高校教师多以教学型为主,本身没有创业经验,纸上谈兵多,实践经验少。部分高校虽然聘请了校外导师,但是校外导师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多为选修课。

(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情况

通过对海外的调研以及知网和万方搜索,关于海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文章少之又少,主要是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评价。例如:考试、企业家评分、论文答辩、具体行为评价等[4]。通过与部分受访者的交流,发现海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少的原因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融入高校日常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没有单独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不好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强,牵扯的内容多,评价复杂;创新创业教育暂时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很难进行评价。

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基本上分为基于个体发展水平的评价、基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评价和基于区域经济效应的评价三类。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却少之又少,比如教学活动评价、师资筛选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等。通过与部分受访者的交流,发现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少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暂时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2014年山东省发布过创业实训标准,但是此标准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致使评价没有依据,所以很少有评价体系;笔者参与的课题组曾经在2018年构建了 “双方向、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但是推广、试点的院校仅在山东部分高职,相对较少[5];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在发展阶段,评价体系相对难以形成。

六、建议与展望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四点建议

1.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解决企业问题为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而这些社会问题往往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或者困难。以问题为导向才能真正培养目前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

2.创新创业教育要完全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是独立的学科,而是深度融合到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中;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模式、方法、过程、教学教具、案例等教学活动的创新,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创业机会的发掘等,还包括学生日常的创新创业学习,使学业即是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即是学业。

3.建设企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导师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高校是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混合授课,而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是高校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往往是从一所高校毕业到另一所高校教学的过程,整个过程缺乏企业经营的环节,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不足;同时,企业导师大多数没有师范院校经历,造成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教学经验的不足。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校企双方师资合而不融。创新创业教育要开展的有效果就必须双方深度融合,互相学习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4.搭建动手实习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较少,大多是为了展示而建设,缺乏有效的运营支撑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应该搭建一个集研究、成果转换、产业孵化、企业加速的综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的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围绕行业难点、卡脖子核心技术等问题进行攻关,把攻关的结果作为成果转化生产,打造一个特色产业聚集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两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标准

结合目前国内唯一的省级标准进行优化,对全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标准进行调研,根据调研形成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标准,让创新创业教育有章可循,从过去的跟跑到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跑。

2.进一步完善推动“双方向、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课题组前期形成了“双方向、四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在山东省内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试点的效果较好,但仍需要对试点的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

综上所述,项目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持续深化下,对国内26所不同区域的高校和海外亚洲、欧洲、美洲等不同区域的8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实践基地缺乏、师资经验缺乏和认识不足等问题;海外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但和国内一样,缺少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调研,项目组提出了针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评价的几点建议,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调研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