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刍议

2022-03-17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美英语专业文学

陈 梅

(汉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高等院校要开展课程思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全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21年11月24日,教育部专门组织了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报告中要求高校再落实,全面推进工作见功见效,将课程思政推向高质量。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以下简称《国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两大纲领性文件在专业培养规格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做出了一样的规定:“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2]。可以看出,二者均强化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要求。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为地方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更是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外国文学在发挥“课程思政”功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3]激活经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性。[4]本文基于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探究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什么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南》将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描述为:“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行业、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5]。各高校英语专业参照《国标》《指南》,根据办学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师范院校培养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笔者所在学校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较高的人文素养,熟悉中学教育基本规律,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吃苦耐劳,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罗良功[6]指出,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对国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甄别。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肩负着未来教书育人的重任,有着特别的使命担当。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很多选自英美文学或与之有关,课外阅读材料中很多来自英美文学。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英美文学素养和良好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力,具备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英美文学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国标》和《指南》在外语类专业的育人标准中强化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要求。更重要的是,师范专业学生将来会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给学生上好“第一课”的使命,需要指导学生“系好第一颗钮扣”,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英语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倾心指导。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自信,使得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培育学生德育美育素养、正确的文化意识和对西方文化批判学习能力。蒋洪新[7]指出,文学教学是激发想象力的重要源泉,文学还有教化作用。为此,在英美文学课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德育美育的需要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标准要求的能力和素质,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奠定良好基础。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应秉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领域,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英语专业教学就要在培养学生“育人”和“德育”上多下功夫。聂珍钊[8]认为,文学的教诲作用是文学的基本功能。英美文学课程应充分挖掘文学中的道德、伦理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9)中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求各高校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美育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9]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挖掘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发挥英美文学课程美育优势和美育功能,从作者高尚的人格精神美、作品的深挚情感美和作品的形象意境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美育人。

(二)培育学生正确文化意识的需要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要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要了解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并设法掌握有效贯彻课标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在文化意识二级标准中学生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五级标准中描述为:“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10]。由此可见,培养文化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生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以便胜任将来的教学。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英语国家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课程时浸润在西方文化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意识,容易全盘接受,造成不好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教学内容讲授中加以正确引导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比较中外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批判学习能力的需要

英美文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基础知识,提高理解、欣赏和评价英语作品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能够理解英美文学的基本要素,熟悉英美文学传统,通过文学作品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社会、文化及其历史传承,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杨金才[11]认为,“就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而言,我们面对的是国外的意识形态和西方的主流话语,其文化价值观渗透在语言的背后”。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判断力,批判学习能力不够强,在面对西方思想和文化时容易受到诱导,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甄别,必须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如何依靠国情知识、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甄别和价值判断,注重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批判学习能力,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中国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融合。

三、英美文学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

《纲要》在“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部分对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文学类专业课程“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英美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关键在教师。2021年4月19日在考察清华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徐锦芬[12]认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挖掘英语学科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格。英美文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教学顶层设计,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精心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开展中外文学对比,充分发挥好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做好课程思政教学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顶层设计具体是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设计好课程思政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程考核和课程学习资源等。在课程目标中专门设立“育人目标”,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通过赏析和感知文学作品,提高人文修养,塑造和完善人格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批判性思维与辩证的历史观。在中英美文学文化比较视野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中国自信。在教学内容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进行具体展现。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中明确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评价中介绍教师在评价中实现知识传授与育人的融合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大纲指引下,教师就能够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案是每次课教学的顶层设计。在教学目标中列出育人目标的具体内容,在设计理念中列出课程思政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出根据本次课的哪一个内容实现知识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提前准备好相关内容,力争取得“立德树人”实效。在教学反思时,思考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情况,寻找提升的空间。精心准备的教案有效保证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1]。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落实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要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尤其是提升政治辨别力和敏锐性。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端正师德师风,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其次掌握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将课程思政理念体现在课程顶层设计之中,即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课程目标的确定和每一次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之时,明确育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内容和方式、精神气质和情感态度都会影响着学生。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对作家的看法、作品的理解和人物命运的分析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最后是要加强交流和学习。与本专业其他教师交流课程思政教学心得,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在教学中如何提升思政内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辅导员和学工干部互动合作,贴近学生关切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亮点,完善教学效果。参加各级各类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的研讨会和讲座,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如今年11月24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其中四川大学石坚教授的讲座专门指导了外语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三)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同时添加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视频,文学作品、名著改编电影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影响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塑造他们的思想。教学素材是教师实现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教师要探索教学素材中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丰富和完善教学的思想性。英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和生活,但东西方文明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交集,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价值的内容,教师加以合理引导,发挥其育人功能。

英美文学课程中通过研读和讨论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家的生活和创作历程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奋斗。例如弥尔顿鞠躬尽瘁,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创作出名篇,激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再接再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人生启发学生孜孜不倦,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成长。在文学作品赏析中,人物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人物的成功或是失败的命运给学生提供借鉴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傲慢与偏见》中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爱》中的简和《觉醒》中的埃德娜在父权制下争取女性的独立,她们的抗争为现代女性留下经验和教训。《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硬汉形象”鼓励学生不向命运低头。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许多感人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教师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开展中英美文学对比,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将中外文学思想、中外作家作品进行对比,在对比和鉴别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更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将最早时期的英国文学置于同时期中国文学,相形之下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先进。在学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时,比较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异同,显示出我国戏剧的特点和影响力。在讲授美国文学意象派时,强调中国古典诗词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影响,能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促使他们重视传统文化。学习《汤姆叔叔的小屋》时,历时性地分析奴隶制情况,列举当代多起非裔美国人受到白人迫害致死的典型案件,反映出美国种族歧视的黑暗和美国人权的虚假。在中国,党和国家采取大力举措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局面。通过中美民族情况的对比,增强了学生的中国自信。

(五)传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分数,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思维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1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英语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品格。因此,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如何在英语课堂开展人文道德教育,而英美文学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几个典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设计道德教育元素,传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够使他们未来的学生可以对各种语篇中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并接受正向价值观。例如,在学习诗歌《红色的手推车》时,通过读诗—说诗—悟诗,逐步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或物在我们生活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如通过让学生发现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描述抗击新冠病毒战役中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敬业和奉献精神;通过描述全球抗击新冠病毒战役中中国对世界各国的援助所体现的大国形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课程思政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实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意义。教师要做好课程顶层设计,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挖掘教学素材中思政元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融入理想信念的培养。通过开展中英美文学对比,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技能,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英美英语专业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