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义至上”到“个体价值”
——国产动画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变化
2022-03-17王立超
王立超
(武夷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大闹天宫》的傲人成绩,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1941年的《铁扇公主》到1961年的《大闹天宫》,再到2015年的《大圣归来》,这位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孙悟空形象,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和时代语境的变化,经历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完美英雄式人物到不完美普通人形象的转变。
一、从扁平到立体:国产动画人物形象的演变
从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起至今,曾被称为“美术片”的国产动画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历程,并逐渐建立起了一座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王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动画的形象经历了从纸上到荧幕、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越来越多可爱可亲的动画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回顾20世纪20~50年代的国产动画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由简单线条进行勾勒,加上大面积平铺的色彩,角色动作不够流畅,表情也不够自然。国产动画人物形象发生改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1956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奖项后,因制作技术借鉴于苏联,竟被当作是苏联动画。这让国内的动画制作者们开始反思,他们认为只有创作出有中国风格的动画,才能让国产动画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此后,国产动画走上了将动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制作道路,出现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具有中国风格的国产动画,塑造了一批带有中国元素且比例、形态更加和谐的动画形象,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广泛关注,可谓是国产动画向外输出的巅峰时期。
这一热潮持续到了文革前期,文革时期国产动画进入低谷期,未出现令人惊喜的作品。直到文革结束,国产动画才在20世纪70年代末迎来了短暂的高潮,制作了《哪吒闹海》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动画,在国际范围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动画人物的形象仍是扁平的,但其形态和动作更加流畅,人物的表情也变得生动自然。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外动画的强势侵入和广泛传播,国产动画因创作人员缺失和题材趋向“低幼化”等问题再次进入发展的低谷期。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国人逐渐树立起文化自信,许多年轻的制作者面对缓慢发展的国产动画,开始探索“振兴国产动画”的途径。他们意识到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的新科技,讲述一些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中国故事,才有可能让国产动画走上复兴之路。年轻的新生代动画制作者们开始了他们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动画IP,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获得了国内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国产动画电影,更是以科技为助力塑造了一批立体、写实的动画人物形象,让国人看到国产动画崛起的希望,让全世界的人们再次看到中国动画的无限可能。
二、从“大义至上”到“个体价值”:孙悟空动画形象再造
1941年,万氏兄弟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中设计了首位孙悟空的动画形象。1961年,《大闹天宫》让身形容貌似猴也似人、身着黄色上衣、腰围豹纹短裙、下穿红色裤子的“英雄式”孙悟空形象成为国产动画的经典和代表。2015年,《大圣归来》中既威风勇敢又会失意落魄的孙悟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具“人性”、更贴近普通人的大圣形象。
(一)国内开花国外香:《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创作概述
1961年至1964年,由万籁明、唐澄联合指导,严定宪、张光宇等美术大师共同设计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全本制作完成公映。《大闹天宫》取材于《西游记》的前7回,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取走东海龙宫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后被龙王告到天庭,天庭三番两次以做官之名、行软禁之实欺瞒孙悟空,引起孙悟空的强烈不满而大闹天宫的故事。《大闹天宫》诞生于中国动画最繁荣辉煌的时期,不仅塑造了中国动画史上最经典的猴王孙悟空形象,用富有民族性的中国动画讲述中国故事,还带领中国动画走出国门,让猴王形象和《西游记》的故事走向世界,在国际范围内收获了广泛好评。外媒曾评价《大闹天宫》是“最活泼、优美生动的,叙述方法简洁、流畅的,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虽然能从中看出“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但其造型艺术“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是迪士尼式动画做不到的。[1]一部《大闹天宫》让全世界人民对孙悟空产生了更具象的认识,甚至对日本等国的动漫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闹天宫》获得的广泛关注和史无前例的成功,让中国动画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巅峰。然而,之后国内以西游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却再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令人惊艳的成绩。抛却国际影响力不谈,许多动画作品甚至在国内都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直到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才为一直萎靡不振的国产动画带来了一线希望。《大圣归来》的故事承接《大闹天宫》,是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发生的故事。与原著唐僧受观音点化去五行山救孙悟空不同,《大闹天宫》以江流儿(实为唐僧前世)无意间揭开孙悟空封印为切入点,讲述了落魄的大圣在江流儿冒险救人之举的感化下,逐渐找回自我、打败恶人、拯救世间的成长故事。据统计,《大圣归来》第一天上映时只有不到10%的上座率,之后因其传达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让无数网络上的“自来水军”为其宣传,最终在一众流量电影中达到了20%的上座率,收获了近10亿票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大圣归来》的海外成绩同样令人惊喜,其海外预售票房达到400万美元,打破了3D国产动画的海外销售记录,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成为近年来国产动画中少见的现象级作品,让国产动画再次进入世界舞台。
(二)从“猴”到“人”:孙悟空形象的变化
随着时代和创作语境的变化,孙悟空这一典型形象,经历了《大闹天宫》中威武勇敢的神猴,到《大圣归来》中失意落魄甚至有些胆怯的普通人形象。从“猴”到“人”,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设定、反抗精神的变化,都让孙悟空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逐渐成为具有现代感和“人性”特征的人。
1.从平面单调到立体生动:孙悟空外形特征的变化受不同时期绘画手段和技术的影响,《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外形呈现出从平面单调到立体生动的变化。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面部容貌的变化上。《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参考了中国戏曲和庙宇神像,用装饰性的简单线条加上平铺的白、红、黄、绿四种主色,勒出了一个红色桃心脸、绿色眉毛、白色皮肤的脸谱化容貌。孙悟空身为猴的外貌特征因技术限制而被模糊,但这并不妨碍孙悟空成为国产动画史上最深入人心的孙悟空形象之一。而《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则更加立体化,在经典孙悟空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具象的改进和创新。孙悟空的代表性红色桃心脸变成了长着杂毛的长形脸,身形比例更趋向于人体比例,五官也被还原成真实猴子的样貌。人与猴的特征被放大,也更加写实,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其次,孙悟空的造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5套造型均包含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如最为国人熟知的一套头戴黄色软罗帽、身着黄色衣衫、腰束豹纹短裙、下着红色裤子、足蹬黑色短靴的常服造型,还有降世时脖围蓝色领巾、腰束紫色短裙的猿猴造型,以及一套头戴雉鸡翎冠、身着黄色衣袍的“齐天大圣”造型和两套天宫官服造型。这几套造型均是参考中国戏曲中较常见且具有特色的服饰进行设计的,“视觉形态趋向于传统装饰元素,身形瘦小敏捷,形象轻盈流畅,线条简化有力”[2],体现出一种简约但不简单的造型特点。而《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造型则用新技术和手段让角色形态更加细致、真实、生动。观众可以在开头看到穿着黄金铠甲、身披红色战袍、头戴金羽翎冠的形象。鲜亮的黄色、红色等色彩的对比,衣物上精致的纹饰,让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变得更加威武。片中出现最多的还是孙悟空解除封印后的落魄形象,鹅黄色的破旧上衣和蓝色的裤子,赤脚且身上没有多余的装饰,这种简单却更真实的装束展现出一个失意落寞的大圣形象。较之《大闹天宫》中平面且更具中国风格的孙悟空形象,《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加强了视觉形象的刺激力和视觉度,体块感、空间感、动感、质感十足,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口味”[2]。
2.从“猴性”到“人性”:孙悟空性格设定的变化作为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经典角色,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包含了“猴性”“神性”和“人性”这三个特征,“猴性”指孙悟空身上猴子性格的展现,“神性”指孙悟空天生为神所具有的特征,而“人性”是指孙悟空拥有的一些人类才具有的性格特征。关于孙悟空的性格设定不外乎这三点,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让动画创作者们对表现孙悟空性格中的哪一点为重点进行了符合时代的设定。
在《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中,关于孙悟空“猴性”和“神性”特征的体现并无二致。两部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都没有脱离猴的特征,而他们的性格中也具有猴活泼、灵动、急躁的特点。比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第一次去天宫就好奇地到处看,还调戏凌霄殿严肃的官员;《大圣归来》中大圣为了摆脱唠叨的江流儿也做出了一系列调皮的行径。“神性”的特征就更为显著,孙悟空72变、火眼金睛等等能力,具有神的不凡气度和毫不畏惧的特征。无论是哪一时期的西游题材动画,对于孙悟空“猴性”和“神性”特征的展现总是一致的,而“人性”特征的展现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发展变化。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人性”特征是弱于《大圣归来》的。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人性”特征更偏向于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英雄人物的性格。他勇敢自信、敢于斗争,不畏强权,不屑于在天庭做官,也不惧怕天庭施加于自己的任何威胁,性格富有英雄主义情节,“这让孙悟空的形象与观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3]。这种英雄性格的凸显,与当时动画制作者们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的人物,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一定的教化意义、准确传达当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有关。而《大圣归来》将视角聚焦于大圣的个人心理变化和成长,除了展现孙悟空作为神猴的英勇神武,还关注到他作为人的不完美。《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认为,目前正处于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大圣作为中国英雄的符号必须要予以传承和发扬。但与前期国产动画着重强调英雄主义的创作基调不同,如今的动画创作除了要唤醒人们对于中国英雄的时代记忆,还要在以“人道主义为主流思潮趋势”的当下,做出更能体现“人性”的动画形象来。[4]因此,在《大圣归来》中,观众不止可以看到大圣的英勇神武,还能看到他因神力被束缚无法使用,而无法救江流儿和小女孩时的懊恼和无奈。大圣变得脆弱了,他更像一个普通人了。大圣在与江流儿同行途中,逐渐从以回花果山为目的到保护孩子为目的,他在心性在与恶势力的战斗中不断被磨砺,最终冲破束缚,打败了混沌,再次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大圣。从蔑视人类社会、自私独行,到亲身经历人的苦难,到“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为了对方做出积极努力,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而很明显,这样一个主题与‘人性’的关系更加密切”。[4]
3.从全力抗争到自我成长:孙悟空斗争精神的变化《大闹天宫》诞生于“以英雄式事迹鼓舞人民、振奋人心”的创作时期[5],孙悟空完全是一个不惧权势、敢于抗争的完美英雄形象。孙悟空是天生的神,他受天地精华滋养,诞生于女娲补天遗留下的仙石。他拥有72般变化和神通广大的本领,但他并不是专制自私的个人主义者。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这种天性造就了孙悟空无所畏惧的精神。面对玉帝三番两次的轻视,孙悟空直接毁掉御马监和王母的瑶池会,还说要与玉帝较量;面对托塔天王说自己“犯下十恶不赦大罪”的指责,孙悟空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出“不错不错,是俺老孙所做,你敢把我怎样”;面对太上老君背后伤人的行为,孙悟空指责他们“算不得什么好汉”;被刀砍斧劈,孙悟空也毫不惧怕。《大闹天宫》通过揭示玉帝等封建统治者表面庄严慈善、实则虚伪狠毒的丑恶嘴脸,在对比中赞扬了孙悟空积极抗争、不惧压迫、敢与天斗且“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斗争精神。
而与《大闹天宫》肯定孙悟空敢于与强权作斗争的反抗精神不同,《大圣归来》在将孙悟空与强权的斗争变为与自我的斗争。这里的孙悟空不再是那个无所畏惧、敢于抗争的大圣,他会因自己的落魄处境而感到懊恼,会因自己无可奈何的妥协而感到难过,会因自己无力拯救身边人而感到失落。从《大闹天宫》中战无不胜的孙悟空,到《大圣归来》中面对失败和挫折也会放弃的大圣,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成为了一个能让观众对其现状感同身受的人。手腕上的封印是他将内心封锁的象征,邪恶的混沌成为他内心无力、压抑的外化。在与江流儿的相处过程中,大圣逐渐意识到,曾经战无不胜的自己必须打败现在这个失意落魄的内心,才能冲破束缚回归自我。《大圣归来》通过展现孙悟空与自我的抗争,揭示了“更为普世的人性主题,将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透过孙悟空符号化的意义传达出来”[6]。
三、孙悟空动画形象演变启示
《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收获许多赞誉并产生广泛关注,与动画创作者们坚持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优秀成分,依托当下时代最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将国产动画推向世界舞台,同时秉持做出高品质国产动画的工匠精神不断研究和探索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当代动画创作者们来说,《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在国产动画文化输出上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国产动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重拾传统文化,让国产动画为本土文化代言
当前国产动画市场仍面临着国外动画侵入的危机,如何能够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的优秀国产动画,让国产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是当今所有动画制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回顾《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的成功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危机中不断坚持追求中国自己的动画风格,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之中,让动画充满中国文化元素,让国产动画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才是使国产动画复兴的有效手段。随着老一辈动画创作者退出创作一线,新生代还没能在时代变化中把握好国产动画的创作优势,没能解决当前动画“低幼化”和传统文化缺失等问题。新生代应该扎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7],把握动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势,再次探索新的“中国风格”动画,才能塑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再次向国人也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
(二)依托先进技术,推动国产动画走向世界舞台
从国产动画诞生至今,动画制作者们一直在借助先进的技术解决动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动画制作技术上进行自我研发,以制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国产动画来。万籁鸣认为,中国动画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动画制作技术问题。老一辈动画制作者们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我探索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的实践对今后的国产动画发展走向产生了决定性作用”[8]。随着3D技术、动画特效等在动画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动漫人物形象也从平面走向了立体。技术的进步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更加逼真、立体的动画形象,“也大大提升了观众观看时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及创作效率,使传统美学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9]。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国产动画一直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在守住国产动画灵魂的同时,借助先进制作技术让世界看到国产动画的潜力。先进技术是推动国产动画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助力,借助先进技术“提高电影的制作技艺,做强民族品牌,吸引世界观众看国产动画电影,从而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稳步向前发展”[9]。
(三)秉承工匠精神
做出高品质的国产动画为了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西游故事,《大闹天宫》的制作组从前期调研到后期制作,历经了十分艰难的过程。万籁鸣为了设计更具中国风格的孙悟空形象,走遍了北京的各个庙宇,细细观察了庙宇中的数尊神像,孙悟空形象的手稿更是几经修改才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大闹天宫》的制作组汇聚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美术大师,他们为了一分钟的动态镜头常常要绘制数千张手稿。《大闹天宫》全本的制作经历长达四年的时间,他们曾面临技术、政策等的限制,直到1978年完整版本的《大闹天宫》才得以上映。而《大圣归来》从制作到上映,也经历了八年长跑。主创团队也像片中寻找自我和信仰的大圣一样,经历了资金紧张、缺少绘画人员等困难,最终为自己为观众也为中国动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优秀的动画制作者们总是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工匠精神,制作出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出的“中国学派”动画。因此,当代国产动画创作者们应当明白,要制作出国产动画精品必须静下心来慢慢研究,这是动画行业的默认规律,也是前辈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为后辈探索出的有效途径。只有“戒骄戒躁,秉承工匠精神,精心打磨创作”,才能“不断提高动画电影作品创作的质量和艺术水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