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以《乡土中国》为例
2022-03-17刘宝莲
刘宝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的18个学习任务群将“整本书阅读”置于首位,要求教学者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生综合阅读素养。《乡土中国》是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语言简洁,浅显易懂;内容涉及颇广,如传统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等。由于这本书学术性较强,读起来需要花费一番心思,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消除学生阅读心理障碍,激发学生阅读自信心,追求卓越,知难而上,体悟人生,可谓一举多得。对《乡土中国》展开研究,有助于高中生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形成以及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高中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真正落地生根。
一、消除陌生感:阅读相关介绍评论
学生学习动机强弱与对所学内容兴趣程度高低呈正比例关系,阅读也是如此。当学生阅读兴趣较高时,才甘愿与文本产生心灵上的碰撞,赏析文字魅力,感悟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一件轻松愉悦之事,自主探索与感悟文字背后隐藏的社会背景与深刻意义。
首先,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因《乡土中国》学术性较强,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畏惧感、陌生感,语文教师应通过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对症下药。如在正式阅读《乡土中国》前可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个人生平经历以及出版的其他相关作品等。基于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才会对接下来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可针对学生熟悉的名家评论进行补充说明,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亲近感。《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参与讨论“中国设计走向何方”问题的成果,语文教师可认真梳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胡适、陈独秀、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各种讨论,消除陌生感,辅助学生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所补充信息会为学生与《乡土中国》搭建一座沟通桥梁,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真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二、减轻无力感:根据思维导图梳解逻辑
经研究发现,令学生产生阅读无力感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难以把握文章内在逻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加大力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个性化体验与感受。《乡土中国》中的每篇文章均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由于论证存在多样性特征,涉及到的其他概念与事实例证偏多。加之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并非直接指出,高中生仅看一遍文字难以理清头绪,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立足《乡土中国》文学特性,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疏解其中概念分支。《乡土中国》整本书思维导图可从本书论题“村落”出发,生发空间关系、社会秩序、权力结构、文化事实四个分支,并让学生将各个分支补充完整,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整本书。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段落可引导学生绘制更加详细的思维导图,以乡土社会中人与人间的关系为例,四个章节(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层次并不在同一层面,导致学生难以对此部分有深切的理解。如“家族”指的是从村落团体组织分析人与人间的关系,而“男女有别”则是对这一团体特征做出的分析,上下章节稍嫌不够协调。但从整体角度分析,四个章节内在逻辑实则是由外而内,层层深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绘制详细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无论读哪一章节皆可自然圆通,消除阅读无力感。
三、缩小距离感:结合自身体验解析价值
《乡土中国》除内在逻辑难以梳理之外,还存在着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价值认识不足。为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兴趣,将书本中理论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阅读体验,缩小学生与书本内容的距离感,让学生真正感知学术专著的独特魅力。
语文教师可从《乡土中国》学术性问题着手,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展开个性化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中心主旨。如引领到学生换位思考其中的理论观点,在谈到“从欲望到需要”这一观点时,书中讲述了生活在农村的人可以按照自身欲望行事,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却相反,无法按照自身欲望行事。此观点让学生疑惑,法治社会背景下为何农村人与城市人却有如此之大的差别,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举例。以“学生想提升考试成绩”这一需求出发,单一的欲望会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而过多的欲望如想提升学习成绩之外还想追星、追剧等,欲望处于变化之中就有了不能自由行事。
通过将书本中学生难以了解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熟悉的事,让学生真正了解欲望与需要间的关系,体味文字背后的价值。总之,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盲从全书观点,批判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素养。
四、化解乏味感:品味文风提升理趣
《乡土中国》中一些专业概念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实际上费孝通先生文风与传统学术理论书籍有一定差别,甚至有些叙述通俗诙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品味揣摩其文风来化解阅读中的乏味感,提升理趣。对于《乡土中国》中抽象的专业术语,语文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展开指导。一是引导学生运用批注阅读法将一些专业术语按照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批注,并试着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二是将学生科学分组,为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自主探讨相关专业术语,或对文中比喻、对比论证优缺点进行赏析,各抒己见,促使学生展开真正的阅读。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析某章节中引用文字与所阐述观点间的关系,并设计读书卡片进行记录与分享,让大家在易懂引文文字基础上理解专业概念叙述,如文中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筷子夹豆腐”“穿了高跟鞋跳舞不践别人的脚”来解释乡土社会理论问题,这样庄谐并重、雅俗共赏的文学风格令人回味无穷。在指导学生评析《乡土中国》语言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引领者、辅助者工作职责,从多角度、多方位赏析文本语言艺术特色,这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新时代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乡土中国》作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单元指定的文学作品,因其自身蕴藏丰富阅读价值,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展开阅读指导时,应以其文本学术特点为依据,从多角度引领学生深度剖析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及本色,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所在社会的特殊性,又学会鉴赏独有文学风格,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与提升有重要意义。一线语文教学者应在日后教学中积极研究与反思整本书教学方法,并巧妙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爱上阅读,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