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道而行,殊途同归
——以《观潮》为例谈“想象画面”的指导

2022-03-17姜丽霞

语文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观潮大潮语段

姜丽霞

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是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体现。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只是局限在将文字的意思重复性地转换一种说法,毫无自己的理解,更无自身的融入,将想象异化成为了理解语言大意。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该何去何从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单元中《观潮》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基于表达,明确画面想象的核心维度

真正的阅读,既要知其大意,更要洞察其写作方法,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双重意蕴层面展开。很多教师一直都存有一种误解,即想象完全是从文本内容层面出发的。只要真正读懂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大意,就筑牢了学生想象画面的内容,就以为学生的想象能够顺其自然地进行了。事实上,仅仅理解了文本内容,只蓄积了画面想象的源头活水,教师必须从文本形式和表达策略上入手,才能给停驻在水面上的小舟装上划动的双桨,推动学生想象思维高效运行。

四年级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阅读《观潮》第四自然段,能够从整体上感知这一段主要描写大潮变化的过程。如果基于这一层面进行画面想象,很多学生就会重蹈覆辙,只能在语言文字中做机械纠缠,所想象的画面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翻版呈现,缺乏真正的价值。为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维度出发,探寻作者是怎样将大潮变化写出来的。

从理解内容到洞察写法,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就有了全新的收获:其一,整个语段的表达有着较强的顺序性。从“一条白线”,到“一面水墙”,随着“浪潮越来越近”,潮水的变化也显得非常鲜明。既有“浪头”的变化,比如“逐渐拉长”“变粗”,继而前后的厚度也明显加宽;也有“浪势”的变化,比如一开始只是“出现了一条白线”,然后是“横贯江面”,直到最后“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基于语段整体,前后联系起来阅读,这种变化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的画面。其二,整个语段有着鲜明的表达维度。即从所见的“形态”和所听的“声音”两个维度展开,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大潮才形成时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随着不断接近之后,则是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两项融合,才能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形成表达的体系化资源,将大潮奔涌的画面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这就为学生画面的想象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脉络,设置画面想象的基本路径

从文本理解到写法探寻,其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获取写作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设定了画面想象的支点,并明确了每个支点想象的方向。 从第四自然段中所描写的内容来看,教师就可以将作者所构思的大潮变化作为支点。

支点一:“拉长变粗”时“横贯江面”的画面。从原本的白线,想象浪潮一点点拉长和变粗时动态的转化过程,最后将着力点聚焦在“横贯江面上”。如果教师直接搬运工具书中对“横贯”的解释,学生的感知必然是机械化、标签化的,只有在画面想象的指导过程中,才能真正洞察其中的认知意趣,形成丰富的想象:这大潮就象是一座链接江两岸的移动大桥,连接起了整条钱塘江;这滚滚大潮仿佛就是从天而降,向着我们滚滚而来……

支点二:“再近些”时“两丈多高的水墙”。如果说“拉长”和“变粗”,分别是从长度、宽度来展现大潮的变化,那这里“两丈多高的水墙”则是从厚度来凸显变化。由此学生所关注的视角就可以与“支点一”区别开来,比如有的学生想象:这滚滚而来的大潮水势逐渐加强,好像有源源不断的神奇力量,在后面推动着,高高耸立的水墙,就好像骑着一匹在水中奔驰的骏马,气势非凡;还有的学生从“白浪翻滚”中想象出浪潮移动的速度,觉得这水墙更是一把“水扫帚”,从钱塘江的江面上快速划过,清扫着江面上的一切……

支点三:“浪潮越来越近”时“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一支点的语句已经不再是单纯从某一个维度展开描写,而是从整个浪潮的气势入手,我们可以结合影视作品中展现万马奔腾的画面,想象大潮“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场景:水墙和江面形成的四起的水花,就好像马匹生风的四蹄,快速地摆动着;那一匹匹骏马,你追着我,我追着你,争先恐后地恣意驰骋……

纵观这一板块中,教师引导学生画面想象时所设置的三个支点,虽然都源自于课文的语言,但学生在想象中所生成的动态资源,绝不是仅仅局限在文本语言之中。既有自己对作者表达画面的客观还原,更多的是基于理解之后的创造和补充,让学生的画面想象迈出了机械理解的尴尬泥潭,将画面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衬托而行,架设画面想象的立体结构

文本阅读需要从理解内容和探寻表达两个层面入手,因而在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教师也应该遵循作者的创作思路展开。

纵观上一板块的教学,教师主要是紧扣描写大潮形态的语句,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很显然,这才是这一语段落实想象指导的第一层次。试想,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有画面,而没有声音,没有适切匹配的音乐,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氛围的渲染,必然都会大打折扣,影片所传递出来的中心主题和情感意蕴也终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作者也是深谙此道,所以在这篇课文的创作中就设置了“形态+声音”的表达维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想象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创作思路。

教师不妨先引导学生从语段中提炼出表示声音的语言,比如“山崩地裂”“大地颤动”等,鼓励学生将这一声音与所对应的场景进行联系,组织学生“给画面配音”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声音就与“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融为一体,学生可以在第二板块想象外形之后,为这样的画面增设声音。有的学生直接运用了拟声词“呼啦啦”“轰轰轰”,以展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声音;有的学生结合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对“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所展现出来的“山崩地裂”的声音进行了描述,比如震得人的耳膜都快破裂了,就好像扔下了一颗炸弹,让人不得不捂住自己的耳朵……

从一开始纯粹的形态,到这一板块中声音的融入,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给画面配音”的活动中,通过对关键性语言的理解和洞察,将阅读体悟和感受,配上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倾吐和表达,助推了想象力的发展。

画面想象是语文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指导不能窄化在内容信息的层面,而需要顺应作者表达的思维,将作者的文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路融为一体,将想象能力的历练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观潮大潮语段
第五课:中国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观潮
钱塘江观潮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5G手机大潮即来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不同语段理论之比较
《神威启示录》系列报道四 大潮退去看“裸泳”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