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妙笔何处来
——初中记叙文写作主题化教学实践
2022-03-17李路
李 路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写作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记叙文写作课又是写作课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生能“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这清楚明白的20个字,要想落到实处,让学生写出一篇文体特征明显,行文优美的记叙文,让绝大部分学生达到这一目的,却重如千斤。如何帮助学生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呢?本着选择适合初中生写作教学的策略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着摸索出以主题化为基础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实践。
一、主题化作文教学的内容
主题化写作教学是指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进行有目标、有先后、有繁简、有难易、有大小、有条理、有阶段的循序渐进式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和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写好记叙文这一目的。主题化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重,留给作文教学的时间很紧巴。没有比较完整性的时间进行主题化记叙文写作教学,只能把它化整为零。可以把主题化记叙文写作教学细化到每周,学生每周完成1~2个小主题的写作训练,按以下18个知识主题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1.写好身边一件事(含要素、顺序、详略);2. 写好“我的一天”;3. 写好“我的家”;4. 写好我的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5. 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 ;6. 通过一件事写几个人;7.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8. 记叙文的开头(15 种方法);9. 记叙文的结尾(15 种方法);10. 叙议结合(含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夹叙夹议);11. 记叙文的横式结构;12. 游记(参观、访问记);13. 在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环境描写;14. 在记叙文中穿插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心理);15. 记叙文的语言美;16. 记叙文的手法美(含抑扬、线索);17. 记叙文的外观形态美(过渡、点题句);18. 写托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的文章。
初一阶段学生已经能够做到上面18个知识主题中的1~7,即写出一篇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优秀作文。初二阶段可以侧重训练8、9、10、11、13、14、17等几个主题目标,达成目标: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突出,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开头结尾漂亮,全文有亮点。初三阶段可以侧重训练11、14、16、17、18等几个主题目标,达成目标:记叙文中语言优美,结构漂亮,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主题突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阶段目标,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主题化记叙文作文训练,在教学实践中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二、主题化作文教学的实操
如何做到“意图明确、具体充实”呢?以上面所列的主题化作文训练内容的13项内容——环境描写为例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
1.生花妙笔从何来——向经典学习环境描写
用课文《社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环境描写来导入教学。 《社戏》中的这段环境描写是极其优美经典的段落: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教师提问学生: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这段环境描写从嗅觉、触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两岸迷人的景象和月色,渲染了一种神秘、静谧的月夜看戏的氛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化静为动,侧面写出船行速度之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经典环境描写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句可不可以删去?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认为不能删,诗中的这两句在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为什么鲁迅、杜甫作为大文豪,相距1000多年,却共同在文中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表情达意呢?这不就做到了文章的“意图明确、具体充实”了吗?
2.生花妙笔怎样运用——如何引导学生写好环境描写
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归纳两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后,又提出疑问:为什么经典作品都会有环境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描写的重要性后,进一步提出:如何写环境描写。我设置了两个活动,依次由易到难,逐一训练。
活动一:例文引路,写作实践
我给学生一篇例文:《爸爸,我终于读懂了你》,要求学生读完全文后,为文中添加环境描写。
活动二:结合实际,积极开动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了10种不同的情境,请学生根据情境增加环境描写。
(1)期中考成绩出来了,你的成绩很不理想,你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失败)
(2)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你感到和别人总是有距离,你感到没有朋友……(孤独)
(3)父/母出差,很久没回家,你很想念你的父母……(思念)
(4)你读初中了,你的父母天天坚持送你上学或接你放学……(感恩)
(5)在你的鼓励下,你的同学终于跑完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测验,且成绩优秀……(助人)
(6)经过自己的努力,你获得了三好生奖状,激动地登上了领奖台……(成功)
(7)周末,你想玩手机,可父母让你做作业,你感到很矛盾……(犹豫)
(8)期中考后,你成绩不佳,被班主任批评了……(难过)
(9)你做了优质作业,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你很开心……(高兴)
(10)艺术节,大家付出许多努力,辛苦排练,最后获得好名次……(激动)
同学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10个小组分别抽签确定一个题目,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用来表现环境的景物,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用什么修辞手法,如何从感觉器官的角度展现景物特征。老师引领着同学,一步一步拓宽思维,落在笔头。最后,老师挑选优秀的环境描写佳作展示出来、朗读出来。应该说,学生们的表现非常精彩,令老师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以第(7)个情境为例,当时的学习小组觉得表达“犹豫”很难,环境是家中,不知道选择什么物品好。我提示他们“墙上”,学生就立刻想到“挂钟”,就写道:“墙上的挂钟定定地凝视着我,秒针一下一下地摆荡着,发出沉重的叹息声,好像说,左边是手机,右边是作业,到底应该选择什么呢?”
这样几句环境描写加入后,不仅内容丰富具体,而且也借挂钟的拟人化手法刻画了主人公犹豫不决的心态。
老师的引导,让同学们学会了环境描写从何处入手,怎么写。在正式写作时,学生会主动运用环境描写并且表达合理、符合情境,或者在老师提示下,立刻明白要插入环境描写,这就达到“意图明确、具体充实”的主题化作文教学的目的。借助这样的写作实操,学生们各自拥有了一支生花妙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