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思元书》的画面美
2022-03-17张进军
张进军
写作的至高境界就是让文字的表达能展现出画面感,特别是描写景物的文章,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才称得为上乘之作。好的景物描写,不光要描写景物的形貌,其中主官视角的描写更能让景物活灵活现。可以从听觉、触觉、视觉、 嗅觉四方面去创造情景的真实性。而很多古诗词都喜借景抒情,作者的心情不同,同样的景物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与朱思元书》就堪称是景物描写的典范之作,作者借景物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篇骈文是具有形式美法则的特点,展现出独特的画面美。
一、画面美之构图组成
对于景物的描写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景物,不同人去描写会表达出不一样的美感。《与朱思元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骈文,在作者的眼里它看到的是一幅悠然清透的水墨山水画。作者极尽想象力,通过独特的架构,把文章中的画面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看来,作者写景使用的行文架构,依然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也正是这种架构,让这篇文章显得生动真实。
首先,作者在构图的手法上运用了S型构图。所谓S型构图,就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景物由近及远,曲折向前的延伸。这样的描写展现出来的画面空间感十足,引人入胜。这种构图方法通常用路或者河流来表现,例如,《与朱思元书》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一句话就道出了江流的蜿蜒,仿佛看到了在曲折江水上行驶的小船。这种S型的构图法把画面的美感初步勾勒出来。
其次,是框架构图。这种构图的写作手法更加高级,在写作的时候用框架构图的方式来写景,让文章既不落俗套又宏观大气。《与朱元思书》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这句话看似是一句概括,言外之意,我接下来要写从富阳至桐庐这段景色了,整体的框架一下子就勾勒出来,让整幅画面体现出磅礴的气势。
最后,横线构图,这种横线构图的手法让景物描写更显宁静立体,利用这种手法,一幅景物的画面才能全面完美地呈现出来,例如《与朱元思书》中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一句让整幅画面有了横竖线条,“夹岸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都使用了横线构图法,便整幅画面从构图上立体交织,更显完整。
运用了这三种构图的方式,把景物呈现得立体圆润,大气磅礴,又非常真实,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一般,《与朱思元书》呈现出来的画面美不胜收。
二、画面美之极简留白
想要让景物描写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想要在景物描写中更能展现格调,那么在写景构图中就要剔除主体以外的描写,精简画面,留出大面积的空白,让画面主体凸现出来,以此来达到更高的审美价值。
这篇《与朱元思书》,极简留白的构图方法贯穿于文章的始终。例如文章的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这句话写出了景色的整体氛围,也给景物画面加上了色彩,再代出“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达到了极简留白的构图效果。“烟”不见了,山和天色一致,仿佛也消逝了,这句话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仿佛做画时选好了空白宣纸,在纸上画什么都是清晰生动的,在“烟”“山”不见的画面中,只有我的一只小船在江面任意漂流,体现了孤舟行于江面的惬意画面。
另外,还有文章的第六句和第七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意思是: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冷冷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争鸣,嘤嘤和谐动听。蝉儿的叫声长久不停,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这里作者也使用了极简留白的构图手法,作者并未看到激流的泉水、美丽的鸟儿,也未看到蝉儿和猿猴,通过声音的描写给画面留出了大面积的想象空间,未见其物,却闻其声,但是如果是真实做画,这些描写一定是跃然纸上的,激流、鸟儿、蝉、猿猴的出现,对于整幅景物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让本是静止不动的景物,更显灵气。
极简留白的构图手法在画面的呈现上更显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也运用得巧妙。《与朱元思书》本是一幅山水画,虽然作者对山水也有直接的描写,但是对孤舟和山水之间未见其物的听闻式的描写,让画面多了一抹盎然的生机,多了一丝活灵活现的灵动,也多了一份脱俗的美感,运用极简留白的构图手法,《与朱元思书》画面美的线条被勾勒得更加完整。
三、画面美之情景交融
一幅美丽的画作通常能表达出深深的情感,而一篇美丽的写景文章亦能寓情于景,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憧憬、志趣或报复等。《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对景物的悉心洞察,对整体画面的宏观鸟瞰,写出了景物的细致之处,又表现出景物的壮观,最后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志趣和政治报复,作者的感情与美景交融在一起,画面美又因灌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显得更加生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句话的意思是: 像老鹰一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作者用这组对偶句来表述景物的美丽程度,看似是对景物的高度赞赏和评价,其实作者是在借景物来表达出自己的志趣。在美景面前,作者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用自己的视角看到如此的美景,希望那些追求名利和忙于政务的人看到如此的美景也能放下世俗的眼光,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场的不屑,和对娴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表达的情感更加隐晦,也更加犀利:“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这句话描写的是景物,可是却有着作者想表达的深深寓意。在作者失意的官场何尝不是如此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政治生涯的不满,暗指南朝时期的政治昏暗,而昏暗的官场也并非毫无光明,还是可以看到一丝光明,表达了作者心存一丝希望的情感。
作者用精湛细致的景物描写作铺垫,最后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志趣,让呈现出来的画面悠然而又富有内涵,如果没有最后两句的情感表达,前面的写景只能算得上真实、工整。而加入了感情的抒发,让情与景交融在一起,凸显出景色的壮阔,让整幅画面呈现出苍劲的美感。
这篇文章作者纯熟地运用S型、框架、横线的构图手法,把整幅画面勾勒得立体生动,又用到极简留白的手法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最后把情感灌注于景色之中,让这幅山水画显得苍劲有力、无比壮阔。高超的写作手法、深厚的文字底蕴、含蓄的情感,契合了形式美法则的特点,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成为人们的效仿之作,已经达到了写景的至高境界,我们应该庆幸可以领略到《与朱思元书》中的画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