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2-03-17陈丽金
张 敏,陈丽金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1)
引言
校企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人才质量提高和办出特色的重要路径。其中,校企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新发展路径。但自从国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双元育人”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如何基于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基于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自从国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双元育人”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成本高,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内容的开发未能体现企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双元育人”情况下校企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未能实现对学生“零距离”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学院,通常要求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同时出于工作性质,往往不愿意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企业方在这方面往往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积极性,难以达到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的初衷[1]。如何基于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下,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是新时代校企合作遇到的一个难题。
二、基于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措施
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成功经验看,笔者认为,基于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以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以及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要为出发点,以“零距离”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以企业优势资源在教学中的共享为重点,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才能在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中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
(一)选取合适合作企业,找准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是否成功,取决于合作企业的选取及合作的方式。为此,在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上,要注意所合作的企业是否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向对应、企业人才实力是否相对雄厚、企业是否有校企合作的诚意、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是否标准化[2],以及合作的方式是否体现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与满足双方的需要。这是校企合作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上述综合因素的考虑,最后选取了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原为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具备国家5A 级物流资质的国营企业。公司业务覆盖汽车供应链各个环节,目前为东风日产、东风裕隆和东风雷诺等1000 余家国内外客户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专业物流服务。从2006年9月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其签订了基于“零距离”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协议,共同举办“风神物流冠名订单班”,每两年举办一届。为进一步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更好地实现共赢,2017年11月7 日,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正式挂牌成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风神物流学院”,确定每年举办一届订单班。2018年起,在举办订单班的基础上,每年举办“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专业”班。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合作成效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指在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运行方式和方法,具体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要素,是这些要素有机结合的活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谋求最佳效益,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方法,它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体,或者是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与校企的需要紧密结合,是双方资源优势和需要的不断磨合和创新,这样才能合作长久且富有特色。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始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办冠名订单班,订单班采取“2+1”模式运行,这种合作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企业参与协助,学生有2/3 的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只有1/3 的时间在企业实训。这种方式一直坚持到2016年,实行两年一届。到了2017年,根据国家出台的倡导和鼓励政策及校企合作的基础,该校经济与管理系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校企共同成立风神物流二级学院,创新二级学院建设,实施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规定二级学院的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为切入点,由每两年开展一届冠名订单班的培养,改革为以每年举办一届冠名订单班的基础上,再举办新型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专业班,加大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力度,规定学生最多只有1/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另外超过2/3 的时间在企业学习与实践。考虑到学校与公司距离相对较远,冠名订单班培养模式继续采取“2+1”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培养,最后一年到企业培养。为了能真正按现代学徒制方式培养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新型现代学徒制班按“0.5+(0.2+0.3)*3+1”模式进行培养。即第一学期在学校培养,第二、三、四等3个学期的前两个月在学校学习,后3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培养,与寒暑假连接,最后一年在企业培养。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减少学生往返学校与企业的时间,同时又能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在企业学习技术和增加收入,更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真正实行校企双主体、学生双重身份的形式办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为目标,对涉及学生培养过程的制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建设,并合理构建学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坚持实现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化、课程思政化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个方向,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人才,使每个学生能够成才、得到发展。[3]为此,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建成后,就要着手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体制,在过程管理、责任共担上有重大创新。
首先,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成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理事会,制定出理事会章程。理事会分别设立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秘书长,这些成员分别由学校、企业委派成员出任。通常理事长由学校相关系领导担任,由学校委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副理事长分别由企业和学校相关中层领导担任,由企业和学校委派;理事分别由企业和学校相关中层领导及专业负责人担任,由企业和学校二级学院委派;秘书长由理事会指派。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对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办学中所涉及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产学研互动、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理事长的职权是负责主持理事会会议,审定理事会会议的议题,决定理事会的召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副理事长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长担任,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理事会设秘书长一人,由学校二级学院综合科长担任,负责理事会日常事务的组织管理。
其次,是在驱动机制建设方面,落实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互利双赢的驱动机制,将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各自建设规划中,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主体责任。
再次,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首先实施费用分担机制。校企双方成立的二级混合所有制学院,需改变传统的单纯出资和分成的方式及对学生收费、加重学生负担的模式,不能只顾眼前的盈利,而是要更注重企业能否得到量身定制的人才,学校能否更契合行业的发展前沿。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风神物流学院规定学生在校时的教学成本及技能大赛、学术研讨会的费用主要由学校负责,在企业学习、实践的教学成本和管理由企业负责,并承担一定的技能大赛费用,且企业每年给每个人才培养合作班提供3 万~4 万元的奖学金,并出资、出设备参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负责教师到企业顶岗的培训和住宿费用等。其次是实施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成立风神物流学院建设小组,组长每年召开1~2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工作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及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以保障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权益。这种育人保障机制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认可,实际发挥的效能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这种混合所有制运作的方式对当今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建设也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创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机制的创新,是合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合作过程运行的质量和创新。因此,校企之间从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起,在创新合作构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协商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而为了强化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达到“三赢”,校企之间通过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建设,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的过程,实施“九个共同”,推进“零距离”培养目标实现。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生培养方面,双方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将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培养充分结合,缩短了学生上岗前的培养周期。
(2)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校企双方要共同组成开发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小组,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剖析,一一分析学生将来从事岗位的技能与知识的构成,开发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共同制作核心课程微视频。这些资源既可用于学生教学,也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实现了校企优质资源的共享,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未来岗位技能要求相符。
(3)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由学校专业基础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培训讲师、技术管理骨干组成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双带头人教学混编团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在学校上课;企业文化、部分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毕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培训讲师或技术管理骨干担任教学和指导,企业方要专门在企业里成立培训学院和培训团队,对到企业学习和实践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学、实训和实践,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校企共施教学,在良好的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下进行,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较好地实现人才的“零距离”培养。
(4)共同实施学生实习管理
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和毕业顶岗均安排到企业进行。为确保实习质量,满足“零距离”培养目标的需要,成立了校企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每年指定教师带队全程跟踪,企业指定专岗人员进行导师带徒岗位培训,定期组织与学生交流、辅导、关爱,帮助实习生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使学生毕业一上岗就能较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5)共同投入教学经费和教学资源
学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投入的同时,企业每年要进行教学资源的投入,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与实践期间导师的指导费用,同时每年要提供相应的人才培养经费作为学生奖学金和人才培养的补充,并共享企业开发的培训课件、微课等用于教学,确保满足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教学条件需要和“零距离”培养目标办学需要。
(6)共同制定学生奖学金评选标准和开展学生技能比赛
通过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学生职业要求,制定学生奖学金评选标准和开展学生技能比赛,并由企业安排领导到学校给学生颁奖和做技能比赛评委,确保评奖按职业人标准进行,培养按职业人要求开展。
(7)校企共建教师顶岗基地,引领教师实践工程能力提高
通过创新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建设,推进教师顶岗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实行“四个共同”举措,共同确保教师顶岗实践向着高质量的目标前进。一是共同制定教师顶岗的培训计划;二是共同考核教师顶岗实践的效果;三是共同实施教师顶岗计划;四是共同监管与保障。通过校企共建教师顶岗基地,教师完成了跟岗锻炼期间“五个一”任务,即“掌握一项技能操作、形成一份教学案例引入教师技能竞赛并获奖、为企业解决一个生产问题、为企业开展一次员工培训讲座、共同申报一项教科研项目并获批准”,实现了教师与企业的双赢。
(8)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和实施招生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宣传方案,由企业提供招生宣传内容,学校制作招生宣传方案,学生进校时由企业直接从合作专业的新生中再次进行宣讲和招生。确保进入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学生符合校、企、生三方需求,以促进后期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9)校企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企业技术培训
校企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企业技术培训,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因此,学校在开展项目研究时邀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参加,有利于项目研究成果与企业实际需要匹配,提高研究水平;企业每年开展的持续性改善项目邀请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并且共同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这样既可以弥补企业研究和培训理论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有利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校企基于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建设的基础上,要通过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抓手,以不断创新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来带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创新,在科研项目、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就业基地等多个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就能有效促进学校优秀团队的建设、优秀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同时又能满足企业人才资源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有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校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