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策略

2022-03-17朱海霞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读后教师应词汇

朱海霞

引言

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很多教师纷纷尝试各种拓展性教学方式,读后活动是其中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模式。读后活动的实效性反映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效利用“读后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现状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开展读后活动。通过对读后活动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读后活动设计模式单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喜欢教授一些基础的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王芳 2020)。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延伸,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的课堂英语阅读学习,学生会对英语阅读产生厌倦心理,迫切需要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内容。然而,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严重脱离学生,一切活动都按照教师的想法和规划设计,打击了他们参与读后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读后活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切课后辅助练习的开展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将“读后活动”看作阅读的一种形式,在读后活动设计中并没有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思维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导致实际互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重视文章词汇,开展同义转换活动

阅读是与语言输入和输出有关的学习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整理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词汇认读作为英语阅读中的基本教学内容,无论是阅读一篇新文章,还是复习阅读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学生都会从中发现一些出现频率高或者没有见过的英语词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开展同义词转换活动,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替换新词汇,从而深化对文本语言的理解(高一鸣 2020)。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阅读教学中,Story time板块出现了单词great。在读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围绕great展开同义转换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用哪些英语词汇替代。结合之前的阅读经验及词汇储备,学生给出 wonderful、well、good 等词汇。教师根据意思相近的词汇展开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同类、同义词汇的使用方法。

(二)提炼主要框架,开展思维导图绘制活动

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较简单,很少出现篇幅较长的文章。但是,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进入高年级后,小学英语阅读难度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尤其是一些英语阅读理解题,学生只有把控全局,才能掌握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框架。为了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整理、收集重要阅读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在读后活动设计中开展绘制思维导图的练习活动,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框架,提高其阅读速度。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是一则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鼠和狮子之间发生的各种惊险故事。文章篇幅较长,分别从老鼠和狮子相遇、救助、成为好朋友等方面展开描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逐词逐句地带领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涵,主要从细节入手,忽视培养其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主要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在读后活动设计中,为了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师选择思维导图绘制活动,引导其进入自我整理环节。有的学生以The lion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从The lion介绍、抓获老鼠、被困、老鼠解救、成为好朋友的线索展开重要信息的整理。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结构:“The lion is very big and strong.One day,the lion caught a mouse.The mouse said it could help the lion not to eat himself.The lion fell into the hunter’s trap and was caught in a net.The mouse bit through the net and rescued the lion.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ame friends.”经过简单梳理后,学生通过分析整理,筛选出重要信息,并构建出文章的主题框架。通过读后活动,学生在面对长篇英语阅读文本时,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结合一些重要人物归纳、分析文章主题。这种读后活动不仅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帮助他们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对于解答阅读理解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设计人物角色,开展情景表演活动

英语阅读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更谈不上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针对学生消极倦怠的阅读情绪,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读后活动,如角色表演、小组游戏等,从而锻炼其英语阅读能力(潘锦喜 2012)。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1 Cinderella主要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很多学生虽然对此比较熟悉,但是用英语形式接触这个童话故事是第一次。由于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排斥心理,他们在阅读时会出现应付的不良态度。结合阅读教学目标:(1)能读懂这篇童话故事,掌握其中的词汇,如 prince、why、clothes、put on、because、have to等;(2)会用一些基本日常用语,并掌握“why...、because...”句型;(3)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作表演童话故事。教师围绕课后Fun time板块,组织学生根据课本中出现的几幅插图,围绕“why...、because...”句型展开角色表演活动。以第一幅图中出现的仙女和灰姑娘的内容为例,学生在角色表演中出现如下对话:

仙女:You look sad,honey.Why?

灰姑娘:Because I can’t go to the party.

仙女:Why can’t you go to the party?

灰姑娘:Because I don’t have any beautiful clothes.

针对课本中出现的其他插图,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其中的一幅插图展开角色表演活动。在角色表演中,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why...、because...”句型,还能在角色对话中有效应用学到的词汇,从而提高语言输出和交流能力。

(四)归纳中心思想,开展组织讨论活动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文章。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后因个人想法不同会诞生不同的观点。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后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曹伟华 2010)。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主要介绍了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事情,如 sweep the floor、wash clothes、wash dishes and clean the table等。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与家务劳动有关的词汇。这篇文章是开展德育的重要资源,通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生活场景,教师在课后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帮助父母做家务展开有关“劳动价值、感恩教育”的讨论。在这个环节,教师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给出一个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What have you done for your parents?”。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I can help my mother wash vegetables.”“I can help dad wash the car.”“I can help my mother clean the bedroom.”等。第二种,教师给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What do you think of parents not letting their children interfere in the housework?”,鼓励他们从正方和反方两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通过双方的激烈辩论,学生加深了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各种读后活动。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喜好和能力特点。只有读后活动安排得当,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交流能力、理解能力等。总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读后活动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有实用价值的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读后教师应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韩小忙《整理与研究》读后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