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地理备考转型的策略探析**
——以“河流地貌”专题复习为例

2022-03-17王晓秦马莉莉

地理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流高三情境

王晓秦 马莉莉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01)

一、高三备考转型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新高考需求

1.真实情境承载新高考的考查任务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书中指出,高考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不同情境下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选拔性考试。“不同情境”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说明,包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三种情境都指向“真实情境”。所以,真实情境是新高考的考查载体,承载着新高考的考查任务。

2.备考模板违背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以往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是教师先梳理重难点知识,再结合历年高考题总结答题模板,最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训练巩固,记住知识点和掌握答题模板。这种重复知识点的复习只能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题海战”的训练只能培养学生的固化思维,学生无法应对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也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于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是:“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一要求更加明确了新高考要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落到实处。所以,高三复习备考转型是大势所趋,是真实情境下新高考的必然需求。

如何克服高三复习课中的低效、重复问题?如何让学生既摆脱“题海战”又提升学习力?教师如何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如何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以适应新高考要求?如何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些都是地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河流地貌”专题复习为例,谈谈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地理备考转型的操作策略

高三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合理分配课前和课中的复习任务、复习目标至关重要。

1.课前:问题化复习导学任务,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复习效率

课前的时间比较宽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花费多少时间完成教师规定的复习任务。

以“河流地貌”为例,笔者通过三个问题(见表1),引导学生自主翻阅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其中绘图、列表都是建议的形式,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图文转换的地理思维方式和列表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二是给学生心理暗示,告知学生地理内容的表达不是只有文字,还可以用图、表呈现(见图1),便于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互相学习。

表1 “河流地貌”课前复习任务

图1 “河流地貌”复习任务的学生表达

教师通过批阅课前复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求,课上针对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做到真正的精准复习。这样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有更多时间提升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2.课上:指向真实情境探究,引领学生自我建构,发展高阶思维

课堂上基于真实情境创设问题,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矫正课前自主复习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分析和探究地理成因的能力。

以“河流地貌”为例(见表2),笔者采用由近及远、由下游到上游的顺序,转换空间场景,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通过“三角洲形成一般要具备什么条件?”“三角洲分布在入海口,但是不是所有河流入海口都会形成三角洲?”“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但沙丘是不是都分布在干旱地区?”等指向性问题,探究不同区域的横向对比、同一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对比和区域的劣构问题,构建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思维模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推演思维等高阶思维。

表2 “河流地貌”课堂活动任务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所以,高三复习备考就以真实情境为背景,复习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掌握地理思维方法和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在高考考场中再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就会坦然自若、驾轻就熟,正常发挥了。

三、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地理备考转型的设计策略

面对新高考,高三地理备考转型的核心要素就是真实情境和问题设计。因此,地理备考转型的困惑也接踵而来,情境素材哪里来?问题设计怎么才能体现不同思维结构?学习方式如何创新?有没有可以模仿参考的样板?笔者仍以“河流地貌”专题复习为例,提供一些设计建议。

1.真实情境如何创设?

真实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用地理视角搜集素材,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1)乡土地理素材的创编是真实情境的最好来源

乡土素材贴近生活,有亲近感,学生容易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如笔者学校所在城市——苏州,本身就位于河流形成的典型堆积地貌——三角洲上。选择学生熟悉的长江三角洲作为真实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既考虑到课堂的需要,也使课堂内容更有说服力,还能有效拓展延伸,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2)历年高考真题的改编也是真实情境的最好渠道

高考题权威、经典、值得推敲,选用的真实情境在内容、形式上能代表近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类现象、一类事物,同时突出反映人地关系及国家建设新成就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课堂选取的素材可以借助高考地理题目中的真实情境,适当改变设问,给学生新鲜感和时代感。如该节课复习内容中涉及河流地貌中的凹岸、凸岸和河漫滩等重点知识的复习,所以选用了2018年江苏卷第26~27题的真实情境“天鹅洲故道群”图文资料(见表3),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编,使其能更好为本节课的学习服务。

表3 2018江苏高考题改编

(3)新编教材案例的应用也是真实情境的一种选择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新教材中选用、编写的真实情境案例更契合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素养。本节课就选用了新人教版必修一中“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丹娘沙丘,作为河流地貌与其它地貌之间相互关联的真实情境。

2.问题设计如何进阶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是思维的引擎,以问题为平台,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是反思的支架,以问题为指针,可以启发学生的内省智能。

(1)问题设计强调进阶性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表现从“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理论来看,可分为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基于学生思维水平一般是从单点思维到多点思维再上升到多点关联思维,真实情境下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思维能力要具有进阶性。如本节课“真实情境”的问题设计(见图4),就是遵循进阶规律,让学生一步一步就近发展,对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图4 “三角洲的形成”思维模型

(2)问题设计突出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见图5),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原因与刚果河河口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横向对比探究能力。通过民居与河流地貌关系纵向变化的探究,“天鹅洲故道”为什么不再是“民垸”的主要分布地而成为珍稀物种的天堂的原因分析,提高学生时空尺度下对地理事象变化的探究能力。还有通过雅鲁藏布江河谷丹娘沙丘的主要沙源地和河谷主要风向的推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认识到地理现象复杂的相互关联性。

图5 “聚落分布与河流地貌的时空分布”关联思维模型

3.课堂活动如何设计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三地理备考转型的终极目标必须是学生有收获、有提升、有发展,复习效能是有效的、高效的。所以,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课堂活动内容要师生共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基于真实情境的复习备考课堂设计更要以生为本,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课前的自主学习为起点,课堂以学生真实学情为抓手,以合作互助的小组为单位,探究“长江古航道的恢复及其开发利用问题”(见图6)。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自然发生,学习真实形成。

图6 “长江古航道”恢复

(2)课堂活动思维要师生共鸣

高三地理备考转型要突破固化思维,要让思维可视化。如本节课中,笔者时刻注意引领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所学内容,以“地貌”为中心词构建思维导图,孵化一种思维方式,把一个问题的思考、解决方法提升到一类问题思考解决的学习方法(见图7)。

图7 “地貌”思维导图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复习不是单纯地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复习课习题是做不完的,但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通过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再到语言的组织表达,甚至思维建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河流高三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河流
高三·共鸣篇
流放自己的河流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护患情境会话
当河流遇见海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