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个问题
2022-03-17师吉金
师吉金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着重提出对青年加强“四史”教育重要性的问题。教育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从学理上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可能性、原则、路径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实际情况看,高校的“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后续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准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深刻认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问题,不仅仅从理论上阐述,而是在此基础上重视实践上的操作并重视实效性,总结相关的经验,对于教师学习、研究好“四史”,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必须重视“四史”
众所周知,以史为鉴知兴替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重视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有明确的体现。但是,新时代的“四史”学习教育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所以在探讨“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时,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研究和把握。
(一)为什么必须重视“四史”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多方面对历史进行把握。对历史的多角度分析和把握,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会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多层面来理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厘清这样的逻辑顺序:第一个层面,历史的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1]9“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7“历史是最好的老师”[1]11“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23。第二个层面,对“四史”意义和作用的阐述。这是在第一个层面基础上的论述,包括学习“四史”可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可以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可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可以得到启迪、得到定力,可以不忘历史、不忘初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379第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特殊意义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0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3]283这三个层面,将学习历史、学习“四史”的重要性讲清楚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发挥“四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四史”学习教育是长期任务
我们切记要反对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四史”学习教育是一个短时间内的活动,在这个短时间内,搞一些专题性的讲座,甚至是学学文件、看看视频,就可以完成任务。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也可以说,“四史”学习教育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是由“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决定的。具体到高校“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要求:“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 号)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5]由教育部明文规定作为课程开设并有学分要求,说明作为有重要意义的“四史”学习教育,必须长期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任务,而不是阶段性任务,更不是权宜之计。这和一般的、即时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认清这一点,不但是真正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和研究“四史”是融入的重要方法
要使“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四史”比较熟悉,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习和研究“四史”。而从实际情况看,在学习、研究和把握“四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甚至是缺陷。
(一)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四史”的不足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四史”,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学习和研究“四史”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四史”,除了“四史”的重要性外,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有关。
“四史”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从历史阶段和历史内容看,“四史”之间互相贯通,有许多重合之处;但每一个历史又都有其独立的结构、不同的主题。因此,学好、研究好“四史”中的每一门历史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要学习好、研究好“四史”了。从高校现有的情况看,在“四史”的宣传队伍中,有极少数人对“四史”有一定的研究,一部分人对“四史”中的一两种历史有研究,多数人只是对“四史”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阶段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有的人仅仅对“四史”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专题有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从总体上看,与其他专业的教师宣传人员和行政人员比,对“四史”了解得多些,但是也存在着上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1]11-12。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方面的素养不够。这极大地制约了“四史”的学习和宣传,也极大地影响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学习、研究“四史”成为“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学习研究“四史”
就实际情况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掌握“四史”的主题。对于党史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3对于其他“三史”的主题,学术界也进行了研究,如有的学者提出:“新中国史突出‘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史突出‘创新’的主题”“社会主义发展史突出‘信仰’的主题”。[7]101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探讨。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是新中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8]7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9]7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8]729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相当大的篇幅涉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关联。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掌握“四史”,一定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去认识、看待其过程和内容。
第二,掌握“四史”的视角。从“四史”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四史”的视角。从宏观上看,我们可以将“四史”分为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视角。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在这个视角中,既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艰难历程、成就和失误、经验和教训,也可以看到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和贡献。另一个视角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视角。也就是中国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主要体现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也有体现。
第三,掌握“四史”的内容。主题和视角都要通过内容体现出来。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四史”的内容。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研究“四史”的重中之重。而实际情况恰恰是教师在“四史”内容的把握上有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由于教师知识结构、所授课程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系统掌握“四史”内容,甚至不能系统掌握“四史”中一门历史的全部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一定会打折扣。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分门别类地对“四史”进行学习和研究。所谓分门别类,有两种理解:一是对每一门历史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把握;二是对“四史”中同一类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这样的学习和研究,力争达到系统地掌握“四史”内容的目的。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四史”。
第四,树立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大历史观的问题:“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1]197“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10]“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11]“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1]235这实际上是指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即研究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有宏观视野、要放在长阶段、长过程中认识和评价。“所谓大历史观,是指在历史长程中看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广覆盖中、在国际的宽视野中看问题,既要弄清史实,又要凸显历史发现趋势和发展规律;既能展示历史的多面向,又能避免以偏概全或碎片化,彰显历史的整全性。”[12]14“大历史观,就是要用宽广的历史视域、总体的历史视角来认识和对待历史,进而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7]103学习和研究“四史”,必须树立大历史观,这是因为“四史”的内容涉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高校“四史”宣传和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涉及高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里大历史观、价值观形成的大事;只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真正科学认识和把握“四史”,才能真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达到“四史”教育的目的。
第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优势。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四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特别是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教师,对这方面的理解和把握更多些。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四史”。现在,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很多,在培训中都涉及“四史”的内容。三是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四史”。集体备课是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既涉及对课程内容的集体研讨,也涉及对与课程内容有关问题的研讨,“四史”就是集体备课的内容之一。四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四史”。如通过对“学习强国”平台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自学《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来把握“四史”。
三、融入不是取代
“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将“四史”的主题、内容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四史”的主题和内容来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科学性,而不是用“四史”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至于“四史”课程的开设,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实施方案》明确以选择性必修课的方式开设。这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以选择性必修课的方式开设“四史”课程,特别是大学生要以必修的形式选修一门“四史”课程;另一个层面是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05 方案”中规定的5 门课程及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对于这一点,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将体现在“四史”中的核心问题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在这个层面上,主要包括:一是将“四史”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哪门课程,都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把握、运用,都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四史”中有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直接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从中国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所以,这方面的融入既有必要,又有可能。
二是将“四史”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突出特点,也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突出特点。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根据课程内容论述创新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四史”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成果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创新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
三是将“四史”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如前所述,“四史”中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中国部分也与民族复兴有关系,那么将这方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具有了可能性。而从另一方面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讲授的问题,所以这方面的融入又有必要性。
(二)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一是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的内容中。二是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实践方面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的内容中。三是将“四史”中的科学理论发展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的内容中,融入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内容中,特别是融入真理的检验标准的内容中。四是将“四史”中的革命与发展的内容融入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内容中。五是将“四史”中的改革方面的内容融入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内容中。六是将“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过程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的内容中。七是将“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融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内容中。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一是用“四史”中的历史进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各个理论提供历史背景。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或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理论也是如此。这是教材体系中没有或很少介绍而教学体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四史”融入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二是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各个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是将“四史”中的“史”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论”结合起来,用讲清“史”的方式达到讲好“论”的目的。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是将“四史”中或“四史”的某一门历史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崇高信念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中,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等;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任弼时、胡耀邦、董必武、瞿秋白、彭德怀、蔡和森、陈延年、萧楚女、何叔衡、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等;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袁隆平、屠呦呦、张海迪、朱伯儒,等等;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杰拉德·温斯坦莱、格拉古·巴贝夫、罗伯特·欧文、普列汉诺夫、布哈林,等等。二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体现的中国梦和中国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特别是将建党精神融入教学中。三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涉及的革命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四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法治建设的内容融入教学中,特别是将党的领袖关于法治的论述和党的法治文献的内容融入教学中。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一是要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融入教学中。二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关于国情的阐述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国情。三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四是将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容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特别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四史”学科性质相同,内容吻合程度高,因此融入的内容最多。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一是要将“四史”中对理论创新的进程和态度融入教学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二是将“四史”中关于新时代的论述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三是将“四史”中对于国际问题分析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同时,了解国际问题。四是将“四史”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有代表性的普通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具体行动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使学生既有远大抱负又脚踏实地。
四、“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和“四史”学习教育的其他方式相结合
高校“四史”学习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也是高校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任务,所以在“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将其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四史”学习教育的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及教育效果。
(一)和学习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文献中关于历史和历史学习的论述结合起来
这既是针对教师而言的,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文献中关于历史和历史学习的论述,是对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历史发展、推动历史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就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论述而言,其中蕴含着重要的、对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思想观点。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习党的领导人及党的文献中关于历史和历史学习的论述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学习“四史”的意义,更深入地理解“四史”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人关于“四史”的论述,党的文献中关于“四史”的论述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等党的相关文献对党的历史的论述,强化对“四史”学习教育、“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的认识,并以这些文献精神为指导,做好“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特别是要和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结合起来,全面把握其内容,深刻领会和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二)和选修“四史”课程结合起来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实施方案》对高校提出的开设“四史”选修课的明确要求,在总体目标上与“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致的。选修“四史”课程,和通常意义上的学习历史不同,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四史”的内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把握内容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而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此外,高校开设“四史”课程,师资方面的主力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也为“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选修“四史”课程结合起来提供了可能。
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如何将“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开设“四史”选修课结合起来的问题。一是在“四史”选修课中,在讲述历史时,要有意识地将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经验教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讲授“四史”的教师除了了解和把握“四史”内容外,还要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并具备将“四史”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机结合的能力,但又不能将“四史”讲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很高的要求。二是在“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鉴“四史”课程的资源和经验,将“四史”学习中“史”的方面的要素转化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论”的方面的要素,并在这一过程中将落脚点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上。这同样是很高的要求。这两点实际上是两个课程模块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三)和高校其他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和各级党、团组织,各级学生会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主题党日、党课、党史读书班、时政学习研究、理论宣讲、第二课堂、知识竞赛、党的重大事件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讲好党史故事等活动结合起来。应该说明的是,这些活动往往和“四史”学习教育相关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关,这也有利于“四史”的学习、宣传,有利于“四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和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这不是指的全部专业、全部课程或课程的全部内容,而是相关专业、相关课程或课程的相关内容。特别要注意在学生的相关社会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和“四史”学习联系起来。在这方面,要认识和注意到,不是为了学习“四史”而机械地改变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而是在课程中联系“四史”,这才能融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