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03-17陈兴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陈兴明

(贵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 -11 -17(1) .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生相伴,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品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探究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永葆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凝聚奋进力量,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党员干部要克服艰难险阻,抓住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角度把握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斗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形成的理论之源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作,亲自参加革命实践、总结革命经验并形成革命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理论之源。

首先,科学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时代,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统治却带来了深重的社会灾难,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社会矛盾日益加剧。19 世纪30 -4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多次爆发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工人大罢工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不断扩大并具有了世界的性质。这几次工人罢工运动由于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以失败而告终。为提高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自觉性,总结斗争经验,升华斗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更好地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创作,明确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413、435、435.,充分说明科学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的真正的物质力量。

其次,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定性手段。1842 年,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为深刻揭露统治阶级的反动实质,他就为受压迫的贫苦大众公开进行辩护,表明马克思为争取劳苦大众利益,不惜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坚定决心。1844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系列论文,初步阐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思想,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相关书信中,马克思阐明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区别,指出“政治解放”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其结果是少数人获得自由,绝大多数人仍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只有实现“人类解放”,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由此,马克思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初步产生。为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还提出了暴力革命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革命,科学有效的办法就在于使用暴力,只有坚持宣布革命是不停顿的,才能取得革命成功,实现革命目标。

最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是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进行了战略思考。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是多方面的,一是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镇压,二是反对本国封建残余势力的围追堵截,三是开展反对外来资本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支持作用,反复告诫世界各民族在争取自身解放的同时,一定要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革命的原因和可能性进行了阐述。《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阐明,由于资产阶级的无限贪婪和生产社会化的快速形成,资产阶级不断开辟世界市场,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具有世界性,其结果是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充分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具有必然性。《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指出,共产党人与无产阶级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413、435、435.这表明共产党人与整个无产阶级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共产党人是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利益的代表,共产党人的任务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413、435、435.。《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指出,共产党人要联合全世界无产者,“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革命的运动”(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413、435、435.,“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413、435、435.,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打开束缚自己的锁链,获得全世界。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坚定的继承者、执行者和捍卫者。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革命理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指导意义,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意义,认识到各革命阶级、革命阶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联合行动的必要性。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的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不断取得成功,也将继续取得更大成功。

(二) 旧中国封建制度的禁锢和西方列强入侵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形成的历史根源

近代社会以来,由于旧中国封建制度对人们思想观念的禁锢,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斗争的自觉性。

首先,旧中国封建制度的禁锢使国民缺乏斗争的思想根基。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制定了严格的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以束缚人们的思想。一方面,地主阶级通过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传递君权神授、“男尊女卑”“亲疏有别”和“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压抑了人性,束缚了人心,制约人的个性发展,妨碍人的精神自主,使底层民众缺乏斗争意识。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主张人们逆来顺受、安于现状,并通过残酷的剥削和严厉的镇压,奴役和钳制人们的精神世界,消蚀人们的斗争意志,削弱人们的斗争能力,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长期处于因循守旧、愚昧落后和僵化保守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成为制约中国人民斗争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藩篱。

其次,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国民缺乏斗争的民族自信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映。如果一个国家战乱频发、动荡不安、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将会削弱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斗争精神就会缺乏坚定的内心信念和强大的情感支撑。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经历了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的深重灾难,中西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广大群众抗争无力、救国无道,民族自尊心、国家自豪感荡然无存,人民在精神上开始变得不自主,不自信,不独立,艰难和屈辱消磨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同时,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入侵,使部分国人开始崇洋媚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消解,斗争精神进一步削弱。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深刻认识到中国封建制度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人民群众斗争精神的不利影响,通过思想宣传、政治引导、组织教导,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不断顿悟,在行为上紧随党的步伐,在艰难困苦中坚定斗争意志,在攻坚克难中磨练斗争本领,把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

(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创造历史伟业和凝聚历史经验的精神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在“枪林弹雨”的革命战争年代孕育伟大斗争精神。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斗争方向和斗争目标,如何斗争、靠谁斗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把建立社会主义作为斗争目标,全方位同敌人进行深入的斗争。一是在大革命取得成功后,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斗争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最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独立,结束了近代社会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二是在党内外与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和错误理论进行坚决斗争。红军长征时期,党带领人民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彻底斗争,在思想和路线上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加快了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步伐,使中国革命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三是面对经济困难主动开展生产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开展斗争,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了根据地粮食短缺问题,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粮食问题成为制约党和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为缓解经济困境,中国共产党一边贯彻减租减息政策,一边开展生产自救运动,不断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在解放区实行新的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次,在“百业待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淬炼伟大斗争精神。国家成立之初,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带领人民不遗余力扫清国内反革命势力和旧社会遗留的思想、制度毒瘤,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政机关清正廉洁,保证社会风气天朗气清。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从1953-1956 年,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坚决打击市场投机行为,迅速稳定物价,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对我国进行了全面封锁,甚至发动了朝鲜战争,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安全。为反对霸权主义,捍卫国家利益,党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果断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自信,捍卫了国家利益。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享誉世界。

再次,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发展伟大斗争精神。反腐败和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霸权主义是这一时期斗争的主流主线。20 世纪80 年代,邓小平做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而不是阶级斗争,因此,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理想信念弱化,政治信仰动摇,生活腐化堕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严重违反党的宗旨,损害了共产党员形象。为扭转党的形象,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带领人民采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反腐败斗争取得优异成绩。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采取直接的军事措施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策略,收买、支持和培植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或直接进行文化渗透,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以期在思想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化和西化。为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彻底的反西化、反分裂、反颠覆、反演变的斗争,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筑牢了党和人民的思想防线。

最后,在“大有可为”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新时代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指出这是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应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敢于斗争、坚持斗争,在斗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斗争中化解风险,迎接挑战。这一时期党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敢于刀刃向内,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反腐败斗争作为常态性工作持续推进,力求做到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优势。二是面对重大风险果断展开斗争。凡是危害党的领导、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危害人民利益,危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各种风险,都要进行坚决斗争、绝不退缩。三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在斗争策略上,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舆论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斗争方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斗争的立场上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衷心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四是同分裂国家民族的敌对势力开展斗争。面对“台独”“港独”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罪行,党带领人民进行坚决斗争,彰显了捍卫国家、捍卫民族的坚定决心,党的斗争本领进一步增强,斗争艺术进一步提高。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

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关键在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都是奔着矛盾去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斗争中坚定立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集中体现了共产党直面矛盾、迎接挑战的斗争风骨,坚定立场、坚持正义的斗争气节和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斗争胆魄。

(一) 直面矛盾、迎接挑战的斗争风骨

党的斗争风骨是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意味着风险和挑战,但无论风险如何严峻、挑战如何艰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以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化解风险为己任,形成了直面矛盾、迎接挑战的斗争风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国内民族民主矛盾得以有效解决,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斗争,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新时代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善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以矛盾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各种风险挑战和矛盾将会不断积累和集中爆发。从国际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遏制我国崛起的言论不会停歇,中国发展面临的舆论风险将会显著增加。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继续加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封锁力度,如何化解国际风险,应对国际挑战,需要以更加顽强的斗争精神与敌人开展坚决斗争。从国内看,实现国家统一,打击恐怖主义,消除党内腐败,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军队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在斗争中谋得发展。

(二) 坚定立场、坚持正义的斗争气节

党的斗争气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凝聚起来的坚定立场、坚持正义的志气和节操。坚定立场、坚持正义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人正确把握斗争方向的基本要求。只有坚定立场,才能更好地坚持正义。

坚定立场就是要正确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这一立场和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与党的立场、原则相悖的,就必须斗争到底。在党的百年斗争历程中,无论道路如何艰险,敌人如何强大,广大党员干部一直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以维护党的领导;不断用赤诚忠心砥砺对党忠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奉献鲜血与生命,持续奋斗,创造历史伟业以巩固红色江山;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理论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改变。

坚持正义就是在坚定立场的基础上,把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斗争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举起公平正义的大旗,把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作为党的最低纲领,把铲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纲领,公开向世人宣布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党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制定“三项纪律、八项注意”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支撑,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实践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不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从制度上强化了人民群众的中心地位,使人民摆脱了旧社会不正义、不公平的悲惨命运。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强反腐败和自我革命的力度,以党的建设为推动公平正义提供内生动力。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推进,为弘扬公平正义提供综合保障。

(三) 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斗争胆魄

党的斗争胆魄就是党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胆量和气魄。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党战胜敌人、走向成功、创造历史伟业的关键所在。

一个敢于担当的政党,才能干事创业、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 -09 -04(1) .,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勇于担当的政党才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直面风险,迎接挑战,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经受住考验,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为了人民而斗争,依靠人民而斗争;才能在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道路上真抓实干、勇攀高峰;才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靠斗争赢得历史,也必将靠斗争赢得未来,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倶来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成为烈火真金”(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是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底气、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

(一) 以严格的思想淬炼坚定斗争意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懈怠或思想出现偏差,斗争意志就会削弱、迷失方向,行动就会疲软。只有经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才能在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斗争的理论水平,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斗争使命。

首先,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斗争意志,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斗争的思想基础,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淬炼,坚定斗争意志的精神指引。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在斗争中做到有礼有节,游刃有余,取得最大成效。二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斗争的奋斗目标。要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充满艰难曲折、面临更多矛盾和风险,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通过长期的斗争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其次,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先进的革命理论,才能武装先进的革命战士。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坚持知行合一,在学通弄懂上下功夫,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要从党的战略目标、战略安排、战略要求上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解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筑牢斗争的思想根基。二是深入学习“四史”,在强化“四史”学习中进一步总结党的斗争经验,感悟党的斗争历程,汲取党的斗争智慧。三是努力学习党章党规,将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按党的原则和规矩行事,不断增强斗争的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

(二) 以严格的政治历练增强斗争底气

党员干部缺乏政治历练就会导致能力不足,道德滑坡,立场不坚定,在危机困难面前决策滞后、反应迟钝、迷失方向,丧失斗争底气。因此,严格的政治历练是考验党员干部的首要关口,是党员干部站稳斗争立场、增强斗争底气的关键。

首先,严把立场观。一是在斗争中始终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清醒,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坚决同危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损害国家形象、威胁党的执政地位的人和事作斗争,提高党员干部看大势、明大道、谋大局的能力。二是始终坚持依靠人民而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历史已经证明,人民是党斗争的最大底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凝聚民心,激发人民斗志,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胜利和荣光。

其次,严把权力关。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时刻警钟长鸣,不搞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常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凡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要常思人民之困,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民谋利,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正确用好权,分好忧。

最后,严把纪律关。党员干部要自觉依靠法律制度、党规党纪和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守住法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纪律底线,坚决抵制不良诱惑,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英雄,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做偏离党和人民航线的事,守住共产党人的操守。要以党内法规严格问责制度,坚持失责必问责,问责必严处,严处必落实的责任监督和追查机制,倒逼党员干部弘扬斗争精神。

(三) 以严格的实践锻炼提高斗争本领

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严格的实践锻炼中磨练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因此,加强实践锻炼是检验党员干部斗争能力、砥砺斗争精神的重要标准。

首先,要自觉到基层参加锻炼。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是矛盾相对集中、问题相对较多的地方,既有显性的斗争,又有隐性的斗争,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对党员干部的斗争能力、斗争策略、斗争智慧要求较高。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基层,不断丰富阅历、拓宽思路、积攒经验,提升斗争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创新,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极到艰苦地区接受考验。越是条件艰苦人民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越是考验干部责任担当和理想信念的地方,是提高干部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越有利于帮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积累工作经验,砥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斗争精神,提高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越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以严格的实践锻炼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猜你喜欢

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