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弹工作看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
2022-03-17金坡,白霞
金 坡,白 霞
(1.泰山学院 泰山研究院,山东 泰安271021;2.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山东 泰安271000)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1)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 -6 -13(2) .在长达70 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陈云积累了丰富的党的领导工作经验,创造了系统的领导理论。(2)陈云领导理论课题组.陈云领导艺术新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4.20 世纪50 年代末以来,陈云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听评弹,研究评弹艺术,广泛接触评弹艺人、创作人员以及主管干部,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评弹艺术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3)金坡.推陈出新:陈云与20 世纪60 年代初评弹数目传承[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4) :56.
陈云关于评弹的一系列论述指导了评弹艺术的保存传承、改革发展工作,集中体现了陈云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以评弹工作为中心探究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对于丰富和完善陈云生平思想研究,尤其是对于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云同志出生于评弹艺术传播核心区域之一的江苏省青浦县(现为上海市青浦区) ,因此,他“从很小就喜欢听评弹”(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7.。为指导评弹工作,陈云同志多次召集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话,同时留下大量评弹书信,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陈云独特的文艺观,在一些重要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5)孙东升.陈云与评弹艺术研究述评[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59.在评弹论述以及评弹工作中,充分展示了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6)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一领导目标,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领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模式化的富有创造性的才能或技巧,它是由领导者的阅历、学识、智能、意志、气质熔铸而成的一种出色的才能,是领导者领导科学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高度体现。可参见,张传烈:《领导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政治学研究,2001(1) :74.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主要表现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低调谦和的人文情怀。
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丰富内涵的精确阐述。1990 年1 月24 日,在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时,陈云指出:“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7)陈云.陈云文选(第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1.陈云关于评弹艺术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1951 年5 月20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文艺界反应热烈。此后,对待文艺作品的态度发生较大变化。国产影片数量急剧下降,“1950 年、1951 年全国年产故事片二十五六部,1952 年骤减到两部”(8)夏衍.夏衍全集·懒寻旧梦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353.;评弹界则开展了影响深远的斩断传统书目尾巴的运动。
1951 年6 月25 日,评弹艺人刘天韵等九人向苏州文联等六家单位递交决心书,(9)唐耿良.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2.表达了坚决不再说唱《落金扇》等四部传统书的决心。(10)苏州文联致函上海市文化局关于唐耿良等九人为坚持搞好评弹而斗争的决心书[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4 -85 -1,第3 页.九艺人的倡议很快演变为评弹艺人自我审查的风潮,11 月13日,一批演员在苏州集体签名,决心改编新书,代替旧书。与此同时,部分听众发起的“与旧书绝缘”、不听旧书运动,(11)正华.响应“不听旧书”运动[N].上海书坛,1951 -12 -26.加速了评弹艺人放弃传统书的进程。
1951 年10 月8 日,上海市文化局干部吴宗锡提交报告,请求禁演《济公传》等四部传统书目。(12)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局关于报请批准停止演唱《济公传》等四评弹的函[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4 -75-26.自此,苏沪两地艺人纷纷宣布斩尾巴,到1952 年1 月5 日止已达113 人,仅上海就有64 人,虽然尚不到所有评弹艺人的十分之二,可是响档却已有十之八九。(13)上海市文化局陈灵犀关于评弹界推行说新书会上的报告[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4 -171 -1,第2 页.在评弹响档的带动下,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于1952年1 月16 日呈请上海市文化局请求禁演《济公传》等二十部传统书目。(14)上海市文化局关于考虑禁演几部有严重毒禁之旧评弹的函”(1952.1.16) [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4 -75 -36.这一举动,带动了整个评弹界的斩尾巴进程,3 月29 日苏州评弹改进协会宣布禁演《彭公案》等11 部传统书目,此后斩尾巴运动迅速蔓延。(15)钱瑛.记建国初期的评弹书目建设[J].评弹艺术,2000,(27) .传统书目停演后数以千计的评弹艺人生活上出现了问题。
斩尾巴偏离了实事求是的立场,忽视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传统书目的整理工作造成损失。陈云认为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看评弹传统书目的历史地位。陈云指出,评弹传统书目是长期流传、经过历代艺人加工,逐步提高的,斩尾巴的做法是粗暴的。他认为评弹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逐步地整理,“要防止反历史主义的倾向,以免损害了精华部分”。(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8.陈云要求评弹界在整理传统书目时应具体分析其精华、糟粕以及中间的无害部分,“无害的部分暂时保留,不必急于删去”。(17)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1.陈云的这个提法“为保存传统艺术,开辟了一个宽阔的中间地带。”(18)周良.回忆和学习[A].陈云同志和评弹艺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184.
1959 年11 月25 日至27 日,陈云在杭州同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太成等谈话时再一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肯定了评弹传统书目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
一类书,即传统书,也称老书。这是长期流传、经过历代艺人加工,逐步提高的。在这类书里,精华和糟粕并存,有的毒素较多、有的少些,评弹的传统说表艺术比较丰富。(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7.
不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传统书目,对于新编现代书目,陈云在全力支持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其不足和问题。弹词《青春之歌》是评弹演员赵开生、石文磊根据杨沫同名小说改编。由于赵开生对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30 年代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外形特点以及当时党的方针政策等不熟悉,所以编演起来较为平淡,甚至出现了基本史实的错误。(20)我在改编和演出“青春之歌”的过程中感到读书的重要性[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5 -491 -19.1960 年6 月4 日,陈云听完《青春之歌》录音上集后给吴宗锡等写信,指出该书中不合事实的两个错误。同时,还专门摘抄了一段《中国革命史讲义》上关于三·一八惨案的叙述。(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57.6 月10 日,陈云再一次写信,指出赵、石演出过程中在表演技巧上存在的问题,“听来还感觉太单调、太戏剧化、太像小说(指对白) ,评弹中固有的那种夸张的说表、轻松的说表还不够。”(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57.12 月7 日,陈云谈及他对《青春之歌》的看法,“说《青春之歌》的赵开生、石文磊两个青年艺人,我很喜欢。但是他们说的书除了两回之外,其他都使人觉得太重,九十九斤半。我要不是为了研究这部书,实在是不想听的。”(23)陈云同志对评弹的意见(1961.5—1961.7) [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A22 -1 -519,第62 页.
陈云认为评弹艺人在演说传统书目时要熟悉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应该“对历史要作点考证,地名也要考证。”(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57.长篇弹词《描金凤》中讲到明代时可从苏州坐船到朱仙镇或开封,陈云听后即请中国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对此作了考察。(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下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31.《白蛇传》中讲到“白娘子盗仙草腾云驾雾十万八千里”、“弱水有三千里”;陈云认为这是缺乏地理知识的表现,“中国现在最宽的青海也只有90 公里”,因此其主张要加以整改或解释。(26)上海市文化局关于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的指示[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1 -391 -68,第3 页。对于吴子安说表传统长篇评话《隋唐》时的夸大部分,陈云亦对其讲到“说演义书,要懂一点军事常识,夸大不要过分。”(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57.
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坚持的工作方法,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全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经验。陈云指导评弹艺术的改革与发展、保存与传承始终坚持着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坚持听评弹,是陈云把握评弹艺术规律,指导评弹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陈云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1957 年秋,陈云因患过敏性皮肤病到南方休养,期间他听了当时评弹界几乎所有的名家响档以及主要书目的演唱和录音。仅1960 年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陈云就听了1700 多回书,且把听过的书都作了笔记,包括每回书的时间、内容梗概、特点、问题等。(28)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关于赴京、津及安徽各地演出的小结[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5 -404 -99,第7 页.
对待评弹噱头问题的看法,充分体现了陈云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陈云对于评弹噱头的总的看法是“噱头不可没有,又不可滥放。”(29)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2.没有噱头会导致评弹艺术过于严肃,从而失去其娱乐性,就会损害评弹的艺术特色,因此,为了该艺术的健康发展,陈云认为评弹应该有噱头。1961 年2 月14 日,陈云与中宣部文艺处同志谈评弹问题,再一次指出,“思想教育的目的要通过艺术手段来达到。目前,对评弹节目中的噱头、穿插注意的不够。”(30)陈云同志关于评弹和其他曲艺的几次谈话稿[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1 -391 -46,第11 页.陈云主张评弹要有噱头,同时也明确指出“穿插、噱头不宜过多。”(31)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9、60.“噱头,是要的,但噱头的比重超过了正书的比重就不好了”。(32)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关于发送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的指示[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B172 -1 -391 -19,第10 页.
评话艺人张鸿声以说《英烈》著称,擅长放噱头。(33)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176.张鸿声起胡大海这一角色时,就运用了非常多的“肉里噱”,加深了听众对这一人物的理解。(34)张鸿声.陈云同志和评弹艺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98.陈云现场听了张鸿声所说该书后,对其运用的噱头有过精确的统计与深刻的分析。“张鸿声是善放噱头的,听了他一百回书,统计了一下,其噱头90%可用,10%可用可不用(也不一定是不能用) 。现在提倡噱头是好的。但要防止回复到原路上去,产生另一偏向,应不偏不倚,搞领导工作的人,一定要掌稳舵。”(35)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关于赴京、津及安徽各地演出的小结[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5-404-99,第5 页.
陈云在强调评弹要有噱头的同时,又明确指出要防止庸俗、下流的噱头。1961 年7 月25 日,他写下《目前关于噱头、轻松节目、传统书回处理的意见》,坚决地指出“要有噱头,但要防止错误地滥放。要有轻松节目,但要防止下流。”(36)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9、60.当天,陈云将该书面意见交给吴宗锡,同时进一步举例阐述了该观点。“噱头可放,但一定要防止下流、色情,有些再放,听客都要骂了。像对江北人的丑化就值得注意,特别上海人对江北人的观点,往往就代表了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些都要注意,我看像“江北夫妻相骂”就不要演唱。”(37)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关于发送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的指示[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 B172 -1 -391 -19,第10 页.
对于艺人演出时表现出来的滥放噱头、乱加穿插的噱头主义倾向,陈云反复提醒评弹界要防止这种偏差。老艺人杨仁麟以说《白蛇传》见长,其在弹唱该书时在一回书中放了11 个噱头。其中,在说曹家祠堂时,杨说到“中间的对联写得铁划银钩,这样好的字是哪个写的呢? 诸位请看下款,原来是杨仁麟写的”。在说到许仙出场时,讲了许仙眉清目秀之后说,“诸位你们现在要看许仙是看不到了,其实只要看我杨仁麟的面相,就等于看许仙,因为我与他是一般无二的!”(38)上海市文化局关于陈云同志对评弹工作的指示[Z].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 -1 -391 -68,第2 页.陈云具体分析了这11 个噱头,指出其中的3 个(包括上述2 个) 是不应该放的。他认为,杨仁麟穿插的这种噱头是无聊的,为噱头而噱头,淹没了正书;不但于书无益,反而有损。(39)施振眉.噱头不能为噱而噱[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70.鉴于许多传统书目与噱头一旦公开演出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陈云主张对开放噱头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噱头、轻松节目、可疑传统书回在演出一个时期后,应该重新检查和讨论一次,研究演出的效果和得失,以便取舍”。(40)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9、60.
经过调查研究,陈云关于噱头的观点是辩证的,评弹艺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些意见都是完全正确的。
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陈云过问文艺工作,除了其担任中组部长时在延安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发表过重要讲话外,其余的工作可以说是其“特殊机遇下业余的事”。1960 年12 月7 日,陈云讲到“各种形式的文艺,都各有质的规定性。至于如何区别,这是你们搞文艺的人的事了,我是搞穿衣吃饭的。”(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25.陈云对评弹的指示和意见经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但他从来都是以“老听客”的身份提出的,关于评弹工作的所有决策都有严格、科学合理的程序。
1961 年9 月20 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加强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的挖掘工作的通知》,要求挖掘继承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在此号召下评弹界开始“翻箱底”,大量传统书目倾箱倒箧,纷纷出笼。为防止反复、减少损失,陈云认为开放传统书目应采取谨慎态度、反复考虑,许多书目和噱头应先组织内部审听;在同吴宗锡谈话时即指出“挖掘、开放传统书目,要注意掌握,千万不可一下子都放出来,回到老路上去。……演传统的书目(包括分回) ,也演新创作、改编的书目,这才是‘百花齐放’”。(42)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4、23、24、20、25.
传统长篇弹词《珍珠塔》的整理工作体现了陈云同志严格遵守科学合理决策程序的宝贵品质。《珍珠塔》讲述明河南秀才方卿因家贫而遭姑妈奚落,中状元后假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势利,最后与其表姐完婚的故事。该书在苏州评弹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评弹界很多人认为该书在艺术上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在给苏州市委宣传部长凡一的信中,陈云讲到了他对该书广受欢迎的感想,该书的“书情和说表,不见得比其他弹词好,但就有这么多人去听,值得我们注意一番”。(43)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4、23、24、20、25.该书的思想内容以及能否整改在评弹界引起较大争论:一种认为该书思想内容上以反势利为主,具有积极意义;另一种却认为该书在反势利的外罩下,宣扬封建意识、封建伦理道德和功名利禄思想。(44)吴宗锡.评弹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3.一种认为该书“不容易改,虽不说不能改,但难改”;更多的则是对该书的批评和责难,“不少意见违背了历史主义的要求,反映了整理工作中的‘左’的思想影响。”(45)周良.回忆和学习[A].陈云同志和评弹艺术[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190.
陈云不仅听对该书的批评意见,更注意听肯定此书的意见。在委托周良了解了各方面意见后,陈云分析了听众喜欢该书的原因,同时否认了该书“不能碰”的说法,认为整理该书“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全国解放已经十年了,如果再过十年,还是老样的《珍珠塔》,我们是不光彩的。”(46)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4、23、24、20、25.1959 年秋,陈云指导上海评弹界成立《珍珠塔》整理小组,成员多为弹唱该书的演员,蒋开华同志担任主持,整理后由朱雪玲、卞迎芳演出。1960 年3 月1 日,陈云在杭州听完薛筱卿夜场《珍珠塔》后同其谈话,指出该书需要改但不要去掉其中的功名思想。(47)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4、23、24、20、25.在经过反复的观看并调查研究基础上,12 月7 日,陈云在上海同李太成、吴宗锡、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何占春、周良等集中讨论《珍珠塔》的整理问题。
鉴于该书在社会上的影响,从防止整改中被戴各种帽子的考虑出发,陈云认为对该书整理的讨论应该保持在内部,“原封不动”“割裂”“全部否定”“半肯定”(指照原本自“二次进花园”开书,说到“打三不孝”) 等态度都是不够好的。整理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陈云一方面宽慰评弹界同志不必过分紧张,另一方面又要求评弹界慎重整理该书,“整理本,不但要做到内容好,而且也要做到词句好”。陈云希望在整理中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同时应考虑艺人的意见及观众的反映,“东西(指意见及整理本) 越出来得多,我们做结论越好做,最后定本可以把所有好的东西吸收进去,坏的东西可以做反面教材。”(48)陈云同志对评弹的意见(1961.5—1961.7) [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A22 -1 -519,第59 -60 页、第61 页.
在整理方法上,陈云认为应当定期召开苏州、上海联席会议交流整改经验,苏州、上海各按档期分头试验,边演边改;整理本可以多些,各人唱各人的《珍珠塔》,“上海可以有上海改的,苏州有苏州改的,一个地方也可以有几种改法。”(49)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34、23、24、20、25.作分头演出,不能仅限于上海、苏州,还应到小码头、小乡镇演出,同时亦应到不同的阶层中试演,以便广泛听取意见。不听书没有发言权,陈云希望各分管干部都要听一下各种整理本以期比较研究,“凡属改过的脚本的演出,都要设法把它录音,行政干部没有很多时间去书场听书,听录音是很好的办法。”(50)陈云同志对评弹的意见(1961.5—1961.7) [Z].上海档案馆藏,档案号:A22 -1 -519,第59 -60 页、第61 页.
陈云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时间的领导工作中形成了科学的领导艺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领导理论和工作方法中最具有典型特色的论述。在指导评弹工作中,陈云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也充分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实质。陈云对传统书目《玉蜻蜓》整改工作的指导体现了陈他的领导艺术。1959 年12 月31 日,陈云在杭州同评弹演员朱慧珍、苏似荫谈话,了解《玉蜻蜓》《白蛇传》的整理情况。从现有材料看,这很可能是陈云第一次了解《玉蜻蜓》的整改情况,出于谨慎的态度其并未阐述对整改该书的意见。
整理《玉蜻蜓》等传统书目不可能一蹴而就,陈云认为要以积极的态度,逐步地推动整理工作。1960 年1 月20 日,他书写了八条意见委托评弹演员徐丽仙转交上海团支部书记吴宗锡,后来这些意见成为整理评弹传统书目的指导性文件。为了求同存异,也为了提高整理效率,陈云建议上海和苏州等地分工整理,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对于疑难问题,采用争辩的方式取得一致;改得失败的,内部可以讨论,不要公开批评,以免艺人胆怯,如果对某些传统书目可否公演有怀疑,那就“应该先经内部试演、讨论、决定后再公演”。
四、低调谦和的人文情怀
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体现出他低调谦和的人文情怀。在评弹工作中,这一情怀反映在他与评弹艺人的密切关系上。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评弹界流传着大量陈云与评弹艺人交往的故事,很多评弹演员对于他的关怀和帮助感激涕零。对于评弹艺人,陈云持有较高的评价,在他看来,评弹艺人不仅仅是说书先生,陈云曾深情地对评弹界人士讲:“你们都是大夫和先生,不但治好了我的病,还教会听众很多知识。我的姐姐大字不识一个,可她说起《三国》《水浒》来头头是道。她的知识哪里来的? 还不是你们这些先生教的!”(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327.
陈云绝不仅仅是口头上讲,他更是拜上海评弹团评弹演员朱介生、周云瑞为师学习琵琶弹奏。周云瑞往来北京以及苏州等地为他授艺的费用亦全部由陈云自己负担,“来苏州的来往车费都由我支付,到苏州后食宿亦由我负担。”(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25.陈云独自承担费用这一点亦得到周云瑞儿子周震华确认。(53)何其亮.个体与集体之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弹事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32.除了把说书艺人当做大夫和先生看待外,陈云是真诚地把评弹艺人作为朋友对待的。陈云多次同吴宗锡等同志座谈,他每次都会问及评弹艺人的身体、工作以及生活等情况。1990 年4 月22 日,陈云在同吴宗锡等人谈话时指出,“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能够交一点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知心朋友,多听到些真话,是很有好处的。”(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陈云与评弹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25.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云始终真诚而又平等地与评弹艺人交往。对于评弹圈里的朋友,陈云是饱含感情的。1960 年春,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颜仁翰以及评弹老演员徐云志、周玉泉应约拜见陈云,刚一落座,陈云就从卧室中走来同他们一一握手,还敬他们香烟;中午留他们吃饭,饭后于若木同志还亲自为他们每人削了一个苹果。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受此殊遇,徐、周两位老艺人倍受感动。(55)颜仁翰.一次难忘的接见[A].评弹艺术(第11 集) [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90:151.不仅仅是关注艺人的生活,陈云同志还关心演员的身体状况。1978 年夏天,评弹演员徐丽仙因舌底癌在北京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陈云同志与文化部华君武等同志冒着酷暑亲临探望。与评弹演员杨振雄的交往可以算作陈云与评弹演员交往的典型事例之一。(56)朱迎迎,等,口述.情定西厢,艺术长生:忆弹词名家杨振雄[J].金坡,等,采访整理.史林,2013(增刊) .20 世纪60 年代,杨振雄曾画了一个扇面送给陈云,为了回情也为了奖励,陈云在1988 年1 月书写两首唐诗送给杨,一幅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幅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杨振雄拿到条幅以后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陈云,同时请他为上海评弹团办的书场“乡音书苑”题名,陈云题了字后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何占春交给当时的上海评弹团团长兼乡音书苑经理王济生。(57)何占春.缅怀评弹艺术的伟大知音[A].评弹艺术(第18 集) [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96:8.1991 年杨振雄患脑溢血被送进上海市第六医院,陈云得知后指示医院全力抢救;后来,杨住进虹桥疗养院,陈云还委托吴宗锡带水果来探望,并且传话要杨“保重身体”。(58)杨振雄口述,许君伟笔录.关于陈云同志和评弹的几件事[A].评弹艺术(第21 集) [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8.陈云对待评弹艺人如朋友,他晚年经常书赠条幅给艺人,得到他手书条幅的艺人即有杨振雄、秦纪文、金声伯、吴子安等十余位之多。另外,陈云很少与别人留影,但他却经常同评弹圈内朋友合影留念。(59)何其亮.个体与集体之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弹事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32.
结语
陈云坚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据评弹艺术的发展规律,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同评弹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形成了他自己的文艺思想。(60)金坡.出人、出书、走正路:陈云与评弹艺术关系探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2) .陈云文艺思想指导了评弹艺术的保存与传承、改革与发展工作,集中体现了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主要表现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低调谦和的人文情怀。以评弹工作为中心探究陈云同志的领导艺术,对于丰富和完善陈云生平思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