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中的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价值观解读
2022-03-17孙莉
孙 莉
(南阳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4)
17世纪的英国国内经历了激烈的反“君权神授”制度、反宗教迫害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也进行了持续将近一个世纪的战争,最终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此后,在所谓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下,英国人积极投入到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新发明,比如蒸汽机、织布机、詹妮纺纱机、搅炼炉、羊毛精梳机等,这些发明创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迷信的思想启蒙运动。英国的启蒙运动者大多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他们重视理性、科学、宗教宽容、立宪政府、政教分离和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认为改善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对人民的“启蒙”或“教育”。许多英国作家都是启蒙运动者,18世纪英国主要的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作家们在作品中描述的都是社会现实,关注的是普通大众的思想、情感和斗争。现实主义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小说家有丹尼尔·笛福、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托比亚斯·斯摩莱特等。丹尼尔·笛福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事,写出了具有现实色彩和说教性质的小说,深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该小说叙述了一个英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离家出走的行为以及他的航海旅行和冒险经历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经济独立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学说以及努力改善生活的乐观态度。
一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个人利益在道德上至高无上的学说”,或者是“维持个人政治经济独立并强调个人主动性、行动和利益的理论”[1]。艾伦·伍德认为个人主义是“个人享有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权利”[2]。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把个人主义定义为“脱离团体、组织和其他集体的情感独立”[3]。 家境不错的鲁滨逊不听父母的教导,私自航海冒险,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这种行为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如果按照父母为他设计的职业道路,他会成为一名体面而有前途的律师,过上富裕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他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他唯一的兴趣是“航海和冒险”。在鲁滨逊生活的时代,英国已经是海上霸主,它有许多海上贸易航线,吸引着无数资产阶级人士从事航海贸易,英国的商船开往非洲和南美洲的各大港口城市,开展奴隶贸易和物品贸易。尽管航海旅行充满了无限的危险,鲁滨逊仍然不听父母的劝告,避开家庭温暖的港湾,只身一人离家出走,踏上了航海之旅,生平第一次成为了一名水手。晕船的痛苦和沉船的经历打击了鲁滨逊的航海理想,但是老船长的鼓励又激起了鲁滨逊冒险的念头。鲁滨逊继续寻找出海机会,坐上了去往非洲的商船,学会了航海和做生意,航海与贸易的成功鼓舞着他再次踏上远航之路。
遭遇海盗让鲁滨逊沦为奴隶,在海盗船长家里的奴隶生活完全限制了鲁滨逊的人身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那不羁的心时刻告诉自己要逃跑,恢复个人自由。凭借自己的观察力、智谋和航海经验,鲁滨逊成功地逃出了海盗船长的手掌,带着一个叫“马尔”的仆人驶向了充满危险的南部海岸。为了报答葡萄牙船长的救命之恩,鲁滨逊把“马尔”卖给了船长,再次开启了一个人的崭新生活。他在巴西种植园主的帮助下,努力学习种植技术,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几年安逸的生活仍然抑制不住鲁滨逊闯荡世界的梦想。巴西的商人和种植园主委托鲁滨逊去几内亚弄些黑奴的提议助推了鲁滨逊的航海冒险之旅,因为鲁滨逊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不需要投资,便可获得黑奴。由此可见,此时的鲁滨逊已经成为一个商业旅行者,航海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利益,因此他情愿去遥远的非洲海岸偷运黑奴,谋取利益,这些体现了鲁滨逊的利己主义思想。
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政治制度的相对民主化,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初步确立,英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大幅度改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一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成败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得知鲁滨逊的奇怪想法时,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诫了一番,父亲没有用孝道感动他,也没有用宗教道义劝诫他,而是通过对鲁滨逊未来经济状况的分析劝其留在家乡。在父亲的眼中,“那些热衷于到海外去冒险、去闯荡的人,不是穷得走投无路,便是野心勃勃的投机者”[4]2,但是鲁滨逊仍然一意孤行,父母的劝诫压制不住他航海冒险的热情,最后父亲忧虑地说道:“如果他一定要出海去冒险,可能会成为天底下最苦的人。”[4]4根据鲁滨逊父亲的解释,鲁滨逊的航海想法不仅会让他生活上缺衣少食,还会让他为获取财富而过上冒险的生活。尽管鲁滨逊身处困境时追悔莫及,但是经过长期劳动和经验的积累,鲁滨逊渐渐习惯了“荒岛”的孤寂生活,并感悟道:“尽管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也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鲁滨逊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他对新环境的归属感。
通过个人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是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鲁滨逊落难到荒岛之后,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去旧船上寻找对生活有用的东西,然后利用岛上的自然资源和旧船上的工具及物品,艰辛地打造自己的“房子”。他花了42天做成一块木板,3个多月时间修造了整个长度不过24码的围墙。为了建造独木舟,他用了22天砍断一颗柏树根部,14天砍掉树枝和树冠,1个多月刮出船底的形状,3个月把树木中间挖空。由于考虑不周,鲁滨逊造船逃离荒岛的方案无法实现,到了第四个年头,鲁滨逊已经不再关心人世间的繁华生活,情感上已经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贪婪和虚荣的思想,因为他对自己在荒岛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很是满足,“如果我喜欢就可以称王称帝,不受谁的约束”[4]95。当他发现岛上有陌生人的脚印时,害怕得要命,说明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陌生感,怕他的个人自由受到外来人的侵犯。在荒岛上居住的28年间,鲁滨逊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生存问题,想好后立即付诸实践。伐木做围栏的活儿费劲费时间,但是鲁滨逊很快调整心态,自我安慰说:“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而我又有的是时间去干,有什么必要去操心厌烦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别无其他的事可干了。”[4]45鲁滨逊在令人绝望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用实际行动去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对荒岛的归属感和劳动创造财富的信念是支撑鲁滨逊坚持不懈开垦荒岛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 自由主义
约翰·洛克是英国古典自由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每个人应该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的自然权利,这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中私有财产权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论财产”章节中,洛克把财产定义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东西,包括他自己,财产代表的是社会成员私人的利益,无法代表与其他人结合才能实现的利益:“每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除他以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他的身体所从事的劳动和他的双手所进行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正当地属于他的。所以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他就已经掺进他的劳动,在这上面掺加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既然是由他来使这件东西脱离自然所安排给它的一般状态,那么在这上面就由他的劳动加上了一些东西,从而排斥了其他人的共同权利。”[5]
洛克的“自然法则”允许个人对世界上的土地和其他物质资源行使适当的控制权,这是对私有财产权合法性的宣称。在财产权理论中,洛克首先指出个人合法占有资源的基础是劳动,每个人都有权在自然赋予的资源上加入自己的劳动。因为个人拥有自己的劳动,那么自然也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就是说,如果个人对未被别人占有的东西赋予劳动,那么他就拥有这些东西的所有权。其次,洛克提出了个人合法占有资源的两个条件是与他人“同样多”和“同样好”。这种观点假设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平等地使用自然资源。当一个人拿走所有他自己会用到的资源时,其他人的资源不会受到侵犯。当鲁滨逊来到无人居住的荒岛时,他竭尽全力去旧船上寻找生活用品和可以用来生活的工具,并充分利用岛上一切可用的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用来休息、做饭和藏身的住所,造帐篷、桌子、椅子、木桩、木柱子、木架、草皮墙、箩筐等都是利用无人占用的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也没有与人交谈的机会,鲁滨逊仍然满怀希望地生活在荒岛上,种麦子和谷子,采摘水果,驯养动物,他是最先付诸劳动使用荒岛上的自然资源的人,也是最熟悉这个岛的人,所以他觉得自己拥有岛上一切资源的所有权,他努力劳动打造自己的“小王国”。正如他发现野生园林时的喜悦心情,“喜的是想着这些全都是属于我所有的;我是这整个原野的不得废除的国王和主宰者,拥有所有权”[4]73。
凭着自己对荒岛地形的熟悉和战胜野蛮的勇气,鲁滨逊从食人族的手里救出了一个野人。在真正看见食人族之前,鲁滨逊曾幻想“不惜一切代价,弄一个野人到手”。当看到战俘被追击时,突然产生“我想要找到一个仆人”的念头,所以鲁滨逊拯救野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仆人。鲁滨逊为野人取名叫“星期五”,教他说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主人”,把“星期五”看成私人财产。鲁滨逊教会了“星期五”说英语和文明人的生存方式,并向其灌输了有关上帝恩德和英国风土人情的知识,使其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鲁滨逊不仅拯救了“星期五”的性命,还改变了“星期五”的野蛮思想,但是鲁滨逊把“星期五”当成奴隶使用的目的更强,鲁滨逊在提到“星期五”的名字时加了“仆人”二字,比如 “我的仆人星期五是新教徒”;“我的星期五一直跟着我,诚实可靠,并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我最忠实的仆人”;“原来我这仆人星期五,居然也常常混在野人群里”;“本来对我的仆人星期五我倒是很放心的”[4]141-177。这种称呼显然是把“星期五”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当从野蛮人手里又救出了两个俘虏之后,鲁滨逊更加骄傲地宣示自己的所有权,为到来的三个百姓心生欢喜,骄傲地说:“整座岛屿归我名下,自可由我作威作权;我的百姓对我十分依顺,我是全权的君主。”[4]154之后,在答应帮助遭遇叛变的英国船长之前,鲁滨逊要求船长和他的下属“不能侵犯我在这里的主权”,发放的武器“只要我向他们讨还,他们就得立即交上来”,还要“必须绝对服从我们的领导”[4]159。此外,船长把鲁滨逊尊称为“总督”,并告诉叛乱分子“你们是这个岛上的主人的俘虏”,必须“听候总督处理”[4]166-167。夺回大船之后,鲁滨逊以岛的“主人”身份饶恕了几位叛乱分子的性命,让他们留在岛上生活,并传授给他们必要的生存技能和知识。
离开巴西的28年间,鲁滨逊在巴西的种植园被代理人打理得很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由于无法提供鲁滨逊的死亡证明,所以无人能继承鲁滨逊的财产。由于得不到鲁滨逊的任何消息,巴西税务官把他的种植园收入分别归于国王和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尽管鲁滨逊28年来从未亲自打理过自己的巴西种植园,但是老船长的关照和诚实、政府的合法保管、合伙人和代理人的公正无私等保全了鲁滨逊在巴西的私人产业。在两位代理人的财产继承人和合伙人的回信中,鲁滨逊不仅了解了这么多年来自己种植园收入的流水账,还收到了合伙人贵重而丰盛的礼物,从航海初期“身无分文的水手”成为了一个拥有5000英镑的“富翁”。随后,鲁滨逊返回英国定居了将近7年,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鲁滨逊始终对那个陪伴他走过28年风雨历程的小岛念念不忘,牵挂着他的“殖民地”和“臣民”。虽然岛上的居民可以使用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鲁滨逊坚称:“我把小岛上的土地分成若干份分给他们,而小岛的产权却归我所有,他们只是根据各自的要求,拥有一份土地的使用权。”[4]195-196可见,鲁滨逊对私有财产权极为重视,并且通过对小岛的不断投资建设,极大地增加了私有财产的价值。
三 乐观主义
约翰·洛克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因此实现个人自由是政府的主要目的。乐观主义是启蒙运动者的重要理念,启蒙思想家认为科学和理性将会使人类和人类社会得到改善。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使得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了如指掌。面对困难时,人们会选择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处境,并运用科学知识和劳动去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让自己过上更加安逸舒适的生活。乐观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保持心情的舒适,减少不必要的忧愁。
鲁滨逊被海浪抛到了陆地之后,他发现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缺衣少食,且没有防身的武器,他对自己的处境十分绝望:“我觉得前途渺茫,看不到任何希望,到头来不是饿死,就是被野兽吃掉。”[4]25但是在树上休息了一夜之后,搁浅的大船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鲁滨逊没有了“等待死亡”的想法,也不再为自己的糟糕处境感到悲伤,而是竭尽全力扎木排,去旧船上寻找和装运能使自己在岛上生活的东西。鲁滨逊虽然身体十分虚弱,但是获得的物品让他信心满满并有成就感。从大船上搬运完物品之后,鲁滨逊过上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勤劳生活。他首先想到的是查看自己的生存环境,爬上山顶后发现岛屿非常小,没有人,除了岩石、树木、飞禽和野兽等,四周都是大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鲁滨逊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安慰自己:“虽然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野兽和鸟类,又异常贫瘠,但我感到一种空前未有的自由,一种死里逃生的幸运,一种活下来的快乐。”[4]34的确,与船上其他同伴相比,能活下来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个岛目前只属于他一个人,这给了他无限的自由感,这也是他大展身手开垦荒岛的最好时机。鲁滨逊不仅敢于面对困境,而且勇敢地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写日记的方式不仅帮他排除了孤独感,也显示了他正视现实的勇气,增加了他以后克服艰难险阻的信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鲁滨逊尽管仍然抱有获救的想法,但他事实上已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为以后在荒岛上的生活做打算。他充分利用运上岸的木板和岛上的树木,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隐秘而坚固的“住所”,依靠打猎、播种大麦和稻子、圈养山羊、采摘野果解决了食物来源。他大病初愈就开始持枪散步,巡视着自己的“王国”。由此可见,鲁滨逊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代表,他不仅没有过度忧郁,反而理智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决定一心一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他按照个人想法安排着自己的生活,挖山洞、造家具、建围墙的成功让鲁滨逊觉得“我发现运用自己的劳动、勤勉和智慧,什么东西都能做得出来”[4]46。这是鼓励鲁滨逊辛勤劳动和谨慎思考的坚定信念。在荒岛上生活的第三年,他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学会了根据岛上的天气情况安排播种和外出觅食的时间。生病的经历让鲁滨逊知道淋雨会生病,于是他就在雨季到来之前收藏粮食,储藏在山洞里,雨季来临时就呆在家里做些手工活。
在荒岛上度过第四个年头时,鲁滨逊的生活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平静:“我的心灵已经得到安慰,远离人世间的所有罪恶,没有肉欲,没有忌妒,也没有虚荣。”[4]95此时的鲁滨逊着手造船,准备逃到荒岛对面的大陆上。由于无法使用大船上的小艇,鲁滨逊只好就地取材,砍树造船,但是独木船太重且距离海边太远,船无法下水。24年后,鲁滨逊在野人“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造出了能下水的独木舟,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荒岛,而是和“星期五”在荒岛上继续劳动,储备足够的粮食供航行使用,时刻为冒险做准备。在未经文明社会开化的小岛上生活三年是漫长的等待,但是鲁滨逊很满意和“星期五”在一起的生活,觉得最后三年有星期五陪伴,日子过得很开心。总之,笛福小说中的鲁滨逊是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进步资产阶级的代表,孤岛生存经历见证了他不畏艰难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 结语
丹尼尔·笛福运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以回忆录的形式形象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乐于航海与冒险、追求商业利益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自信、勤勉、勇敢、理性的性格特征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而艰难的生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英国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学说以及启蒙运动宣扬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是英国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和财富的梦想的理论基础。作为海上霸主,英国人利用商船进行海上探险和海外贸易,不断开拓殖民地,积累财富。在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鲁滨逊踏上了航海旅程,他换卖货物、经营种植园、开垦荒岛,获得了大量的财富。鲁滨逊的致富过程展现了英国早期资产阶级勤于劳动、正视现实、敢于开拓、个人利益至上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鲁滨逊对贩卖黑奴生意的热情和对荒岛的主权宣示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对人权的不尊重和殖民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