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策略浅探
2022-03-17张桢淑
张桢淑
(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分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阶段的课程建设,旨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使得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综合素养。设置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养成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为学生后期发展与成长提供帮助。
一、学生合作精神养成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协作精神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工作以后,一个人有了有了一种良好的协作意识,就能够与同事合作共事,在工作当中做出更大的成绩。所以,一定要从小培育学习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中小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每位学生都存在着素质。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弥补学生的不足。合作期间,学生必须要正确对待他人,对同学的活动行为和活动成果有着自己客观、理性的认识和评价,包容同学、尊重同伴,同时为同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意见,使得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让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力和知识等,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合作精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关键的,因为在人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在与同学进行合作精神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们或许会面临失败或者让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所以这些心理问题进行适当引导,就能够逐渐训练他们高质量的心理素质。
(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提高学生的交往才能。在合作过程当中,每个学生一定要学会和同组人进行沟通与互动,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在这种竞争越来越剧烈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对一个人而言是必备的,因为只有掌握了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后,才可以更进一步地拓展自身的人脉圈子,这样才可以结交到更多的好友。
伴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群体性活动日渐增多,且规模也不断增大,强化每个人在团队活动之中的合作能力,是保证集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和措施。学生和教师在长时间交往期间,必须要逐渐学会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相互之间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形式,使得学生发展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中的要求
(一)原则清晰
1.以人为本。小学体育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能依据学生体育学习状态、成长规律、个性喜好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合作精神发展平台。
2.兴趣引导。体育理论知识相对抽象,体能日常训练较为枯燥,为使学生在体育基础知识支持下完成体能训练及其他学习任务,教师要注重兴趣引导,使学生能对体育学习实践活动有所改观且充满期待,用乐趣对冲体育学习乏味之感,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前提下助其增强合作精神。
3.与时俱进。一方面体育教师要用动态眼光关注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旨在及时调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育对策;另一方面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学活动,为新时代多元体育教学资源的涌入找准端口并疏通渠道,使学生可重视合作、乐于合作、学会合作。
(二)目标明确
体育教师需从以几个角度出发将合作精神的培养与体育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第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树立责任意识,学会人际交往,对集体运动感兴趣,心理品质良好,发扬体育精神。第二,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获得基本运动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基础运动技术和野外活动技术,懂得不良行为、外在环境、营养配比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能从正确角度出发维系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提高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第三,情感目标。让学生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产生体育学习及日常锻炼兴趣,用良好心态应对挫折挑战,能发挥集体的作用增强体育素养。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的措施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体育活动场景
团队合作的基础是亲和力,教师和学生要具有亲和力,才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解决发生的问题。在体育活动期间,无论是何种项目类型,都必须在宽松且愉悦的氛围内展开,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分享快乐。例如在体育教学期间,笔者所带的两个班级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个班级纪律松散,上课时经常难以组织活动,教师要转变平常的态度,以更加严格的方式对待学生。另一个班级在教学期间,具有十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在这个班级中可合理引导,打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游戏活动中,第一个班级的同学需要由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落实自己的行动,在游戏活动中不准散队、不准说话,这群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时候,将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造成整个游戏活动过于呆板,甚至有的学生不敢在游戏活动中随便跑动,有的不想跑,造成学生活动很拘束,整个活动变得压抑,学生也并未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第二个班级的同学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有饱满的热情,不仅在游戏活动中有接连不断的加油呐喊声,教师的夸赞声也不绝于耳,每位学生都在游戏活动中积极投入自身,当游戏完成后,学生表示还想继续。这种教学差异出现的原因,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出轻松和谐的活动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轻松,在养成学生合作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教师在组织跳绳的时候,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十分简单的体育运动,会因为对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而忽视跳绳这项体育运动的难度和关键。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正确的跳绳活动方法,当学生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以后就会在活动期间有效开展合作,最后取得良好的活动成绩。通过自身的检验,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期间感受到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果,真正地认识到合作精神对快速实现目标的价值与意义。
(二)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创造合作机会
在带领小学生学习《用不同姿势跳》课程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传授式教学展开。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如采取激励法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学习与模仿小动物的跳跃姿势,如袋鼠、小兔子等等。之后,教师再布置“小动物学跳房子”的游戏,让学生们成立合作小组,相互竞争,比较哪个小组完成任务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练习,熟练跳跃姿势。在练习期间,合作小组若是具有凝聚力,可以很快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学生也能够表现出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教学过程中,若是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和优点,要主动表扬鼓励,在教师的激励之下,学生可以以不同的姿势进行跳跃,不仅在体育课上跳,也会在课间活动跳。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养成学生合作精神的时候,可以从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方面着手,将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在教学中提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创新的机会,养成学生良好创造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时,要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人特点,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学生,在体育活动期间,经常不能跟紧小组活动节奏,导致小组活动落后。通过养成学生合作精神,让他们可切身感受周围同学的帮助,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就体育成绩良好的同学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寻找出更好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寻找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
比如,在技巧教学期间,学生完成基本动作以后,教师实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联系任务,并适当突破学生极限,让学生自行寻找办法将学习过的动作连贯,完成表演。此时,学生针对自己寻找的办法各抒己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提出最佳学习方案。每个小组在完成精彩的表现以后,教师要在最短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让学生及时组合形成一个完美的体育运动动作,让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团体合作的力量,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引入故事体系展开教学
小学生对于各种故事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通过构建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整个活动小组既有协作性,又有独立性,通过故事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关系,形成思想共鸣。
例如,在教学期间创建《小马过河》的故事场景,整个游戏活动以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开展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简单地将小马接受任务,需要去磨坊而中途遇河的故事讲给学生,小马在碰到河流的时候,老牛的话和松鼠的话让它不知道是否可以安全过河,只好回家找妈妈。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围绕这个故事,从小马练习过河的本领(组织学习小游戏规则)、小马执行任务途中遇到河流(分组寻找位置)、小马想方法过河(利用掌握的游戏规则开展游戏)、过河庆祝(完成游戏,表扬胜利一组)。学生作为整个游戏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使得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充分融合成为一体,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发现,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地位提升,还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得以提升,刺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实现学生创造能力提升。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课堂中经过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不断地训练,虽然能够让学生把握好动作的基本技巧,但是由于训练次数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加大了学习的压力,学生有了强烈的被动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有时甚至还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学习效果。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学习动作,则学生们不但对学习动作有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比如,在教学胸前双手传、接篮球的活动中,先由学员二人先体会传球和接球的基本动作,进而找到了正确传球和接球的方式,而在此体会过程中,通过学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协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激情。由二人的合作过渡到四人的传、接训练,又由四人的合作训练过渡到小组的传、接训练,让每个中小学生都慢慢地融入团体之中,从团体的训练当中学生们了解到协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彼此关爱和互相激励,并以此达到共同进步。
在群体精神训练的过程中,分组竞赛是最能体现培养合作精神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游戏竞赛对学员开展团体训练。再以课上为例,当学生学会胸前双手传、接后,有意识地采用了篮球组合传、接的游戏增强学生对所学运动技巧的了解,每一队的学员们首先按站排的次序完成篮球到终点站后传、接,最后的学员接球后再运球回家,当时学生在竞赛中非常活跃。而当进行第二次的比赛时,也不需要学员再按站排的次序,可以让小组商议本组球员的顺序,学员们经过商议,很细心地布置了球队的阵容,有的把运球好的布置在前边,有的小组把运球好的、跑得快的布置在后边。大家的协作与努力,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团体的协作精神。
在快速过障碍的训练中,学员们由小组长负责领导分头进行,由于同学会意识到个人得失和小队中其余组员的得失都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学员们也会特别重视自己的技能动作,并能配合伙伴学习、互教互学、互助友谊、互相协作、共同成长。教师先了解好学员的活动状况,然后利用训练间歇时间,请已完成技能动作较突出的学员进行演示,并集中学员进行动作观察,接着每个学员又分头进行,每一个学员就会自觉地为提升动作技能而共同努力,观察其他成员的练习情况,便督促自己的同伴,这样就增强了组内成员间共同协作的凝聚力,无形中形成了组织之间的竞争意识。
四、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愉悦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可以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势在必行,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在体育课程中贯彻合作精神养成理念,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