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融合的策略
2022-03-17郑昌日
郑昌日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 尤溪 365100)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对教育领域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突破教学重点以及难度较大的章节,将知识点数据模型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潮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教学信息化潮流,积极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地理学科的特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资料作为主要参考资料,用于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对地理信息进行总结。但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特征,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地理信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充分理解地质环境、人文环境等内容。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不同地区的环境、人文、气候进行想象,从而展现地理学科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随着我国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升级,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有机融合可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教学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原则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将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融合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教学活动,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在信息技术利用过程中要创新,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利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反转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将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融合要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者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思考,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关注知识本身,而不是知识传授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更加多元的教学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将晦涩的地理概念用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融合是新时期的教学创新,通过授课方式、授课理念以及授课技巧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及其应用技术与时俱进。
三、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相对不健全的条件下,教师利用PPT 展示教学内容,相比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初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地理教学需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堂活跃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结合PPT 进行教学,而是需要加强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颖的网络教育平台如教育部中小学网络云课堂官方平台,搜集更丰富、更适用的教学信息,服务初中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在教学中只是依靠PPT,没有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不能全面地掌握所学内容,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必须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比较常见,学生理解较差,对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加多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海陆的变迁过程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材,不再基于传统的图片展示,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以珠穆朗玛峰形成为例,用动画软件模拟海陆变迁的过程,制成动画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理解,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变化,感受独特的地理魅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的覆盖范围逐渐广阔,各种数据内容不断丰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对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完善教案,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让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让学习过程不再空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地形和地势》的学习中,由于学生所处空间、成长经历以及想象力的局限,很难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环境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VR 技术,利用虚拟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不同的地形地势环境,从而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肯定印象深刻,可以更加了解地理知识的学科特点。如此,教师便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新奇性、多感知性、互动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地理环境的特点,把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喜欢地理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学生核心位置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地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分层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教学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向更高阶的教学目标进步,从而实现教学层次的跨越,让学生丰富地理知识储备,建立整体协调发展的意识观念。
例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对学生了解以及对学生的知识测试,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教材地理知识;B 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利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 层次学生在掌握、应用知识的同时,需要对知识进行拓展,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相互之间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树立“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师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平台中下载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教师再将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强调,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然后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检测学生能否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让学生阐述单元学习心得。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认识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知识,由于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记忆牢固程度都会受到影响,无法对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理解地理知识含义,领悟其内在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深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走进国家》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通过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情况。在章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深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国家进行地理知识深化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视频,并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关注知识内容的本身
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活动,其初心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信息化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抓住课堂教学本质,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更加关注知识的本身,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内容,而不是让信息教学虚有其表,而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例如,在《交通运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我国陆运、空运、海运等交通运输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利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将关注重点放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控制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时间和展示内容,在调节教学氛围的同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展示上,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微课就是一种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学形式上,利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引入新课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此,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重点放在知识本身,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六)提升初中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
通过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但是不能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巩固。虽然传统教学课堂相对枯燥,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由此可见,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各有优劣。因此,对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明确应用信息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只有真正地了解信息技术,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念。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将初中地理教学的知识点具体化,并融合趣味性元素,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再次,学校要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激励教师更加主动地接受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融合,促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既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又能满足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核心位置,从而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有机融合。同时,要提升初中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