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策略
2022-03-17许江
许 江
(泗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泗阳 223700)
小学阶段学生们处在对任何事都有些懵懂的状态下,这就使得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需要穿插一定的道德教育,从而保证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这一阶段的学生们,他们有强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对于知识以及是非对错,他们没有清晰的界定以及清楚的认知。因此,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很难保证学生长大之后会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从孩子成为学生开始上学后,他们每日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了校园,这就使得道德教育这一任务不仅仅是家长的,更是教师们的。因此,教师们在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学任务之后,也应当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树立学生们的优良品质,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本文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于在数学课堂中融合德育内容的可行性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
不同于知识点的灌输,道德教学的教学形式大多在于对学生们思维上的渗透。因此,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师们需要尝试将道德教学融入学科本身,使得知识与道德的培养能够做到齐头并进。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比起知识点的教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上的培养,这就与道德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同时,数学是一门追求精确的学科,而小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低下导致他们尚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做事也往往丢三落四,顾头不顾腚。因此教师们要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照顾他人的品德。而道德教育也正是如此。由此可见,数学的教学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适配性,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教学改革措施。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展开“立德树人”教学时,教学活动的设计仍然无法突破传输式教学模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法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发生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数学本身在小学教学阶段属于一门相对抽象、逻辑性更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想要全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数学知识本身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想要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需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德育教育。但是数学教学内容枯燥,难度较高,因此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失去学习兴趣,那么主观学习思维将会很难再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则德育教学部分也将很难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
再次,在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对教师产生极其强烈的学习依赖感。教师未直接点透说明的教学内容,不会对学生造成任何学习情感方面的影响。因此也将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未注重个人道德素养。小学教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作为主要学习和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道德情感表现如何将会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感,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却关注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注重个人道德素养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由于学生学习出错而批评学生。这些问题学生虽然不敢向教师进行主动说明,但是都会记在心中,将会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在当前“立德树人”教育体系下,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开始将该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但是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大部分“立德树人”教育措施难以有效完善,“立德树人”教育落实相对较差。
三、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策略
(一)树立教学模范
小学生的阅历以及判断力低下,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对周边的人或事进行模仿。小学生拥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甚至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将会超越教师传输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需要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这些动作和语言都会对学生的情感道德造成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师情感道德体现,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同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模仿教师,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所以教师需要利用榜样的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个人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注重展现自我个人魅力,让学生可以在教师身上寻找到独特的模仿和学习之处,这样才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凸显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情感态度。教师需要采用大方得体的语言和动作,在对待学生和其他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时,需要彬彬有礼,从而体现出良好的素养。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端正个人学习态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水平。
与之同时,在数学教材中还存在大量数学家的名人事迹,这些数学家优秀的品格也可以作为榜样让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们讲述一些数学名人的事迹,灌输优秀的个人品格,使得学生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后,能够向他们看齐,激发学生们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勇于求知的坚毅品质,同时也让学生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虽然仅有初中文凭,并且因病左腿残疾,但是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他曾经受邀到东京大学做学术报告,由于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最初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师为学生讲解华罗庚等一系列数学家的事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不是顺利完成的。学生拥有了榜样的力量,将会快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数学家华罗庚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鼓励自己战胜困难,学好数学。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给予了课堂更多的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也让课堂变得更多姿多彩。比之单纯的教师口述来说,多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兴趣受到激发,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之同时,教学模式多样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新鲜感,让学生可以在多元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变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的教学现状。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数字的加减,在视频中,物品数量的增减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数字的加减,使呆板的概念变得生动。同时,视频的播放还能够通过声音等多方面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让学生们能够培养出更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水平。学生学习到的数学加减法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以具体的画面进行感知与理解,学生在完成与之相同类型的算法时就会想到这些具体的画面,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记忆压力,提高学习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降低知识的解读难度。以“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情境,如:“同学们,当前学校要对操场进行整改,在操场中建设一个喷水池,水池中可以养鱼。为了让小鱼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果让你来设计喷水池的形状,你会将喷水池设计成为什么形状?”随后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很快就会发现圆形可以为小鱼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规范喷水池的设计面积,让学生利用尺子、绳子测量出最佳的大小,随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如何建设这样的喷水池。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将会理解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解读与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使用客观的思维看待日常生活事物,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理性。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进步对国家科学进步的影响与内在联系,让学生可以刻苦钻研数学知识,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再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实践活动,以此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实际使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统计”相关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场“小小统计员”的教学活动。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统计在教室中常见的事物,如铅笔、橡皮、板凳、桌子等。每一名学生都需要根据抽签内容实践统计,让学生拥有自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
有道是:“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于学生们的个人品格的培养。教师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若是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进行道德教学时,教师说的话也难以让学生们信服,最终甚至会成为刻意地强调而没有效果,“德位相配”才是教师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进行道德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保证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们有更强的影响力以及更高的引导效果,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更好的个人品质与修养。
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提高个人修养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以下几点活动提升教师自身道德品质。首先可以在学校内展开教师道德修养培训。邀请老教师将一些师德师风传授给年轻教师,引导教师注重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品质。与之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讨论,让教师与教师之间加强讨论互动,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学管理方面,为了增强教师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和道德体现进行匿名评价,以此约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从而让教师更加注重于个人情感道德的修养。
(四)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树立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个人的能力水平,而是更加重视人才拥有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时,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的思想。教师在组织团队合作方式时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团队合作意识;第二则是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可以满足合作的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准备一套合理的课程教案,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团结起来。
又如,在《100 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灵活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随后为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项目组,让项目组之间进行游戏比赛,利用紧张的竞赛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计算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教师可以在比赛开始之前随机在黑板上写下多道100 以内的加减数学题,随后再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计算,比一比哪一个学习小组算得又快又准确。学生为了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将这些数学计算题分成多个任务环节,分配给小组的每个人,然后学生之间通力合作完成数学运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虽然需要注重为学生预留学习空间,但是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教师仍然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进行沟通互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快速提升。而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则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矛盾点,让学生从问题源头感知个人学习情感和道德思维的不足,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素质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对于教师、对于课堂、对于学校的具体要求。“教书育人”这个词语恰恰道出了教师们的双重职责,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点的教授讲解,更在于对学生们进行人格上的培养与塑造。在小学,学生们能够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他们日后养成的道德修养对生活的影响却是无限的。在这个一切都处在萌芽阶段的年龄段中,作为与学生们的相处极多的教师们,就需要和家长一同担起教育学生们道德修养的责任,以更多样的课堂促进学生们的发展。